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双鸭山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积累运用。

    (1)阳春布德泽,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

    (3)十里不同风,__________________;离家三里远,__________________

    (4)《长歌行》中,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匆匆》一文的作者____________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

    (6)伟大的革命烈士李大钊先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创始人之一,他于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时间)被反动军阀用“绞刑”杀害。我们引用毛泽东的一句名言中词句评价他的牺牲是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用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他大无畏的革命英雄品质。

  • 2、素质提升

    夏天的夜晚,我们看到的织女星在天河的__;从织女星朝_____方向跨过银河,可以找到__颗均匀地排在一条线上的亮星,那就是牛郎星”。

  •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古诗文的意思。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根据拼音写字词。

    (1)有的人对大pái______明星dǐng lǐ mó bài______,这实在不可取。

    (2)音乐jù jiàng______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令人百听不厌。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____,不用___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____,又叫人_________,既愿_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诗中有美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美丽的雨后景色;《过故人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美丽的山村风光;《春日》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具体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3.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无数最美逆行者位卑_________________,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坚守在抗疫第一线,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曹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些医护人员不幸被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这让我对诸葛亮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了新的思考。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的意思是_______,通过这个字,我们体会到春雨_________的特点。

    2 画出描写夜晚的诗句。

    3作者想象到的诗句是:   。这句诗的意思是

    4想一想,写一写:春天的雨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出你积累的描写春天的两句古诗。

    (1)

    (2)

  • 7、阅读乐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_____。这首词描写的地点是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

    【2】词的上片写了夏夜特有的声音,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这些声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谁在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根据这首诗的内容填空。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   (朝代)诗人 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小儿子子聿。这首诗深刻地阐述了 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诗题中的意思是 子聿是他的  

    (3)由古人学问无遗力中的无遗力一词,你会想到成语: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茂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zhàn开(  )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候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lǒng( )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摩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1)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第二段中的划线句用了_______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全文,作者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三个方面来描写藤萝花的。

    4第8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去掉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宗璞的散文总是在朴实的文字背后蕴含着自己的人生感悟,读完此文,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能够体现作者的感悟?把它们摘抄下来,并与课文《丁香结》结尾一段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作简要的比较分析。

    附:《丁香结》片段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让我看着你

    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 发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告诉 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她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讶 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1】用“ ”划出文中搭配恰当的词语。

    (扩散 发散) (告诉 嘱咐) (惊讶 惊愕)

    【2】“我”后悔当初选择当医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从“失态”一词可以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男孩母亲的态度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他在三十年间,为我们写作和翻译了六百多万字。

    大家都知道鲁迅是天才,可鲁迅自己却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他的意思是说,他的知识和成就是由于爱惜时间、努力工作得来的。鲁迅因为爱惜时间,总想在一定时间内多做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鲁迅工作起来是不知道疲倦的。他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到了老年的时候,他对时间抓得更紧了。有病的时候,他还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微好了一些,就动手做了起来。在他逝世前不久,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仍然拼命地写作和翻译文章。他临死的前三天,还替别人翻译的一本苏联小说集写了篇序言。逝世的前一天还写了日记。鲁迅一直工作到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从来没有浪费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着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爱惜时间的精神,要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也要爱惜别人的时间,不让宝贵的时间浪费掉一秒钟。

    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文中有具体的解释,请用   画出。

    2在文中找出有关节约时间的名句。我还积累了鲁迅先生的名言,我能默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____作用,这是_________句。

    4短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鲁迅爱惜时间的。

    5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章的横线上。

  • 12、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把文中画线句子换一种说法,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再联想到那些诗句”,“那些诗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古人关于丁香的诗句。

    【3】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________________

    【4】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怎样的“结”,又是如何解的。

    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英雄雨来》(节选)

    村头上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了。孩子们像小泥鳅,在人群里乱钻。不住地眨巴着眼,问:

    “来了吗?来了吗?”

    雨来拿胳臂肘推撞着人群,往里挤着,问一个老爷爷:“是大部队吗?”

    这个老爷爷正仰脸往远处大路上望,觉着有人拿胳臂肘子推撞他的腰,低头一看,叫道:

    “我说,你怎么往我的腰眼上撞啊?”这时候,有人高兴地叫着:

    “来啦!来啦!”

    雨来也顾不得向老爷爷说句道歉的话,一伸脖子,用脑袋开辟着道路,挤到人群前面去了。不知道是谁,用那种快活的声调,嘲讽地喊叫说:

    “好家伙啦!比炮弹还厉害,一溜烟儿地穿过去啦!”

    第一个战士,从树林的小道上走出来的时候,眼尖的就看见了。可是也有眼拙的人,尽管睁大眼睛,东张西望,却没有看见。不住地问身边左右的人:

    “哪儿呢?哪儿呢?”

    雨来用那种差不多就要哭出来的声音,急急地跺着脚说:“我怎么看不见哪!”

    二黑过去指给雨来。他顺着二黑手指的方向,瞪大眼睛望去,这才看见一个穿灰军装,扛着枪的人,走出了树林。接着,两个,三个,……长长的队伍,像一条龙,身子还在树林那边,头已经顺着大路,伸进那片笼罩着薄雾的洼地里了。丛林背后的一片晚霞,恰似半空中飘扬的一面红色的旗帜。

    等人们再看见那排头的战士,已经快到村头上了。芦花村的人们,都拥上去,同八路军同志亲热地打招呼。雨来的爸爸也在队伍里。他是区上游击队派来,专给这八路军大队带路的。

    雨来跑过去,抱住爸爸的胳膊,仰脸,瞧着爸爸直笑。然后,撒开爸爸,过去抓住一个战士的背包,说:

    “来,我给你背!”

    那战士没让他背,却一手把他拉到队伍中间,笑着在他的后脑勺上,亲热地拍了一下。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东张西望:______________

    【2】选择下面各句所采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环境描写

    (1)丛林背后的一片晚霞,恰似半空中飘扬的一面红色的旗帜。( )

    (2)雨来跑过去,抱住爸爸的胳膊,仰脸,瞧着爸爸直笑。( )

    (3)“来,我给你背!”( )

    【3】填空:“丛林背后的一片晚霞,恰似半空中飘扬的一面红色的旗帜。”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 14、活动二:入木三分

    画画也得实事求是

    ①齐白石、张大千和徐悲鸿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

    ②1934年,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画上是一只大蝉趴在柳枝上,蝉头朝下,作欲飞状。齐白石见了这幅画便说:“大千此画谬矣!蝉趴在柳枝上,欲飞时,其头当永远朝上,绝对不能朝下。”张大千得知后,虽然没说什么,心中却不服气。

    ③1939年,张大千到四川青城山写生。那时时值盛夏,住处附近的蝉声此起彼伏。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话,不禁跑到屋外仔细观察。只见大树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蝉,其欲飞时,都是头朝上。张大千不禁对齐白石大为感佩。

    ④1945年,徐悲鸿夫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长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幅画。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用黑墨画了三片荷叶,另又着色,用赭红画了两朵荷花。接着,张大千在齐白石的图上补绘了几只小虾,在荷叶下的水中嬉戏,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忽然,齐白石向张大千使了个眼色,把张拉到一边,悄悄说道:“大千先生,虾……虾身只有六节哟!”张大千一听,有些疑惑,但还是在画面上又添了些水草与水纹,把节数不准确的虾身给盖了起来。

    ⑤宴席散去,张大千回到旅社,马上派人买了一大篓河虾,仔细观察后发现,虾不论大小,其身子通通只有六节。从此,张大千更佩服齐白石了。

                                       (选自《百家讲坛》2013年第11期   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选出文中加点词“反串”理解错误的一项( )

    A.本义是指扮演自己行当以外的角色。

    B.本义是指扮演自己擅长的角色。

    C.文中指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长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

    【2】读文中画“ ”的句子,为这幅画拟一个名字,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小虾戏荷图

    B.虾荷图

    C.水草图

    【3】从文中画“ ”的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多选)( )

    A.给别人提意见时语气要委婉。

    B.不管什么场合指出别人错误时都要直截了当。

    C.指出别人的错误时要使用恰当的方式,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

    【4】围绕题目,短文写了两件事。选出下列概括错误的一项( )

    A.齐白石指出张大千画蝉的错误,令张大千感佩。

    B.齐白石指出张大千画虾的错误,张大千更佩服齐白石了。

    C.齐白石、张大千和徐悲鸿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

    【5】你认为张大千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子换新颜。

    (1)听,广场上鞭炮声、欢呼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

    改为比喻句:  

    (2)一只画眉鸟在枝头一边叫一边跳。

    改为拟人句:  

    (3)贝多芬花了一夜的工夫才记录完刚才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改为反问句:

    (4)盲姑娘对哥哥说: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为转述句:

    (3)用关联词合二为一: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 她在我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4)给句子治病: 冬冬的这幅山水画的构思和色彩很巧妙。

    (5)用上别具一格、动人心魄,造一个赞美艺术作品的句子。

       

       

    (6)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 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 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

     

  • 16、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数代人的心愿,一百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改为感叹句)

     

    (2)邓小平提出构想。

    (扩句)  

    (3)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缩句)  

     

  • 17、句子训练。

    1.袁隆平问他的助手:“你们半夜来找我,有什么事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伏了硝化甘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是闹着玩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改写句子。

    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改成不用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享受着玩耍的快乐,在玩耍中学习,在玩耍中成长。请以“玩耍”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要求:1.围绕中心意思来写;2.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