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楚雄州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按意思写词语。

    (1)指严肃而安静。 ___________

    (2)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___________

    (3)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___________

    (4)一根头发上系着千斤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___________

  •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      _______

    2.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_______

    3.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                _______

  • 3、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我留恋童年的生活。那时,我可以在zhà lan( )( )附近捉qiū yǐn( )( )、逗蚂yǐ( ),可以用竹竿吓唬大树上qī( )息的乌鸦,还可以在pì( )静的园子里捉迷藏。等我玩够了,回家就可以喝上奶奶áo( )好的米zhōu( )。如果遇到亲戚来串门,有时还能吃上jiǎo( )子。

  •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爱你——/奋斗书写的史册,/汗水_____的硕果。/松树的_____、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_____的气魄。

    (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_________。他______从老师手里接过____________,_________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_____而去。

  • 5、古诗文填空。

    1.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

    2._____________,雪尽马蹄轻。(《观猎》)

    3.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终南别业》)

    4.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西江月》)

    5.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______________,震撼激射,__________,势极雄豪。(《浙江之潮》)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活动四:朗读古诗,抒发美好情感。

    【1】同学们在朗读古诗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让人心醉的美景,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生态之美。同学们围绕这两首诗开展了学习交流。下面的说法中,你不同意哪个说法。(     

    A.白居易的《鸟》中有一个“子”字,指的是小鸟。

    B.白居易觉得鸟和人是一样的,生命之间是平等的。

    C.杜甫的诗作,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

    D.杜甫的诗作,描绘了他眼中山山水水的美丽景象。

    【2】一位同学想通过朗读《鸟》这首诗,表达诗中蕴含的情感。结合诗句的意思,你觉得他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感激之情

    B.怜爱之情

    C.赞美之情

    D.悲伤之情

    【3】同学们发现“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两行诗句中的词语,有两两相对的特点。一位同学联想到了一副描写自然生态之美的对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可惜他只想起了上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你觉得下联可能是(       

    A.百鸟归来气象新

    B.千山万水入画来

    C.近水遥山皆有情

    D.南北西东万里程

  • 7、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标题?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你能联想到的同样是表达这种“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练,便于记忆和传诵。请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写出你对该对偶句的感受或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认真阅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完成选择题。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 之情(①悔恨  ②爱国  ③自豪)。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拓展阅读实训  

    我喜欢的一幅画

    我们家墙上挂着一幅名画的照片——《意大利山村溪流》,据说这还是一副世界名画呢!画面景色迷人,充满了春天勃勃的生机和乡土气息,真是令人陶醉。

    你看,在蔚蓝的天空下,一座座大山昂首挺胸,山上的树显得那么苍翠,那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密密层层,整个山野都成了树的世界,好像一片绿海。在一片绿海的后面坐落着高大的雪山,山顶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

    高山的前面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地。草地上盛开着一丛丛野花,色彩鲜艳,美极了,望着它们我仿佛闻到了阵阵花香。

    草地中央“站”立着一排排小木屋,在辽阔的草地上显得那么小。

    近处,一条飞奔直下的小溪正在欢快的流着,溪水正在欢快的流着,溪水打在石头上,飞溅着团团浪花,啊!我仿佛听到了溪流在唱歌,声音是那么清脆悦耳。你看,溪水多么清,清可见底,小溪两旁的野花在风中摇曳着,仿佛在欢快地起舞。

    小溪旁边,一条笔直的石铺小路伸向远方。

    在这绿的世界里,连石头也是奇形怪状的,有的像鸡蛋,有的像饼,有的像……

    啊,这山,这水,这花,这树,真是如诗如画,仿佛把我也带进了这美丽的世界。

    1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

    草地中央“站”立着一排排小木屋,在辽阔的草地上显得那么小。_______

    小溪两旁的野花在风中摇曳着,仿佛在欢快地起舞。_______

    在这绿的世界里,连石头也是奇形怪状的,有的像鸡蛋,有的像饼,有的像……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的观察视角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句子,用“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在这绿的世界里,连石头也是奇形怪状的,有的像鸡蛋,有的像饼,有的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述这幅画的,条理非常清晰。

    6课外观察一幅画,仿照本文写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片段,完成练习。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地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则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产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这是文章的_______部分,本文的作者是______国的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抓住渔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

    【3】通过这一部分的阅读,再联系全文,你觉得这两个人物的特点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在刻画人物方面,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材料一】下面是关于近视率调研的两幅统计图。

    【材料二】近年,教育部对9省份14532人的调研显示,2020年上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近视率增加了82%,高中生近视率增加了38%。

    当前,社会广泛关注青少年近视问题。近日有著名眼科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视眼防控没有捷径,必须启动国家战略、全民行动,需要家校合力。

    校园小眼镜增多,亟待引起重视。诚如专家所说,防控近视是国家战略、全民行动,需要全社会共同重视,但更要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和家庭的协同作用。

    【1】下列对材料一的图表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图一中表明电子产品使用时长与近视率提升成正比,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越长,近视率越高。

    B.图一说明了中小学生非阅读目的而使用电子产品比较普遍,而且非阅读目的使用时间长,近视率不一定高。

    C.从图二可以看出,从小学到大学学生的近视率不断增加,到大学阶段逼近90%,说明我国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D.从图二中还可以看出,小学阶段一年级到六年级近视率增长最快,因此小学应是近视防控的重点。

    【2】材料二表明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

    【3】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

    【4】经常用眼过度,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近视眼。班里有一位近视眼的同学每天晚上玩手机玩到很晚,家长很焦虑。如果让你来劝说这位同学,你会说些什么?

    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这故事来源于长白山虚背岭东北虎保护区的一位工作人员。事情发生在他进山第一年的冬季。一天,他在作例行巡察时,发现一只幼虎中了偷猎者的陷阱,后腿折断,又被钢夹,死死地夹住。他小心地为幼虎松了绑,抱回自己的小木屋。

      ②经过精心的护理,幼虎恢复得很快。他给它取名“阿弟”。他在深山里《艮寂寞,真把幼虎当自己亲人来对待了。“阿弟”虽不会说话,但它懂得什么是友好感情,它也会以驯服、亲热来回报。两“弟兄”真成了相伴相依的好朋友了。

      ③三个月过去,该是放虎归山的时候了。“阿弟”主动依偎在“阿哥”怀里,擦擦蹭蹭,着实亲热了一阵,然后俯伏在地,两眼深情地望着“阿哥”,之后一步一步走出去,走到门外又回过头来最后望一眼,才向虎背岭深处狂奔而去。   ‘

      ④“阿哥”也像掉了魂似的,恍恍惚惚在山里转悠了三天,不知是想再见一下阿弟呢,还是在找回自己。而他俩的再次相见,却是在一个极不寻常的境地中——确切地说,是“阿哥”遭到群狼袭击的危急时刻。  

      ⑤也是一个冬天,一只老狼带着十三只狼包围了小木屋。几个小时后,他的子弹打光了,眼看厄运就要降临。突然,他看见老狼忽然停下来,侧耳聆听到什么,就忽闪一下带着残兵败将飞奔而去。天亮了,屋里的战士走出来,在小木屋与大森林的咽喉道上,见到了久别的阿弟”,在“阿弟”脚下躺着老狼的尸体。  

      ⑥三年过去,那位工作人员调离了山里的岗位,只剩下小木屋。次年开春,他忽被大山

    近处的动物园告知:捕获的一只老虎已绝食七天,这虎是在小木屋旁设的陷阱里捕获的,要他去一趟。他顿时猜想可能是“阿弟”遭到暗算。到场一看,果然是已经十分虚弱的“阿弟”躺在铁栏里。他呼唤它,“阿弟”张开眼与他的目光相遇,刹那间好像勾起美好的记忆,有些兴奋。但马上换了表情,两眼露出仇恨的凶光,再也不看他一眼。“阿哥”亲手端来食物和饮水,也拒不接受。“阿哥”知道它想重返森林,动物园也别无选择只好照办。

    ⑦“阿哥”心里明白,打从它与他首次分别返回森林后,它一直保持着暗中探视小木屋的习惯。他离开后仍然如此。动物的感情有时是《艮执著的,然而正是在这块唤起温馨之情的地方,它落入了人的陷阱。从此它同人的缘分也就断了。据说以后虎背岭连续发生虎伤人的事件。这是谁的过错呢?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shé zhè)断   (chà shà)刀那间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巡察——(   )   仇恨——(   )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他从屋里射出的子弹打中了狼的咽喉。   (   )

    (2)他在小木屋与大森林的咽喉道上,见到了久别的“阿弟”。 (   )

    4.本文围绕人与虎之间友情的发生到结束,重点写了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

    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5.认真读第①~③段,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与虎之间的“兄弟”情?

    6.认真读第⑥~⑦段,说说三年后人与虎之间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变化?

     

  • 13、现代文阅读。

    ①红灯,公交车缓缓停下,全车人都欣赏着窗外的流光溢彩,忽然一声清脆的童音响起:“母亲节!妈,是你的节日。”

    ②母亲节?糟糕,我还没买礼物,该死,如此重要的节日我竟忘了,好在为时未晚,来得及弥补。只是,该买什么礼物呢?

    ③第一次过母亲节是在别人指导下,买了最标准的礼物——康乃馨。平生头一次买花,花送给母亲。她的惊讶和激动在我意料之外,更让我惴惴不安。仅仅一束花,母亲就那么高兴。她的容易满足使我醒悟平日的疏忽,愧疚慢慢袭上心头:明年,明年一定买件特别的礼物!

    ④第二年,我找了好几条街巷,才买回了母亲时常提及却难以购到的特色糕点。看到这件“礼物”的一刹那,母亲额头细细的皱纹似乎熨平了。糕点,我和姐姐分享完了,那漾着笑意的眼睛却始终在记忆里浮动。触动之下,我暗暗思索:明年,明年我要让母亲大吃一惊。

    ⑤可是,买什么样的礼物能使母亲所有的皱纹全熨平呢?正想着,童音忽然又响起:“妈,你要我送你什么——我没有钱,什么都买不了……”声音渐趋沮丧。做母亲的于是笑着逗儿子:“怎么办呢?你没有钱,那我的礼物不是得不到了?”“有了!”童音兴奋起来,“今晚我不睡觉,给你当保镖送你上班。”这种郑重其事令众人哑然失笑。在笑声中,那母亲的声音格外轻柔:“好儿子,妈不用你当保镖。”“为什么?那是我的礼物!”母亲的声音一字一顿地响起:“你的礼物,妈已收下!”

    ⑥“收下了?”几乎同时,车上的每一个人除了小男孩外,都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几分钟前还在困扰我的难题也在这母子的对话中忽地解决了,我心头顿时一松:其实母亲节的礼物是最好、最容易送出的。

    1结合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害怕或担忧而心神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给文章加上题目,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母亲 B.母亲节 C.母亲节的礼物 D.礼物

    3③段中说“她的惊讶和激动在我意料之外,更让我惴惴不安”,联系上下文,“我”意料之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惴惴不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⑥段中“收下了?”这句话是个问句,提出疑问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人一些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方法,叫做插叙。本文中第_________段是插叙。

    6对“母亲节的礼物是最好、最容易送出的”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在开心地欢度自己的节日时,是不会拒绝任何礼物的。

    B.送什么礼物,礼物的大小、贵贱,甚至送不送礼物都不重要,只要儿女有真情和孝心,母亲都会喜欢、满足。

    C.母亲不挑剔,送什么礼物她都会喜欢和接受。

  • 14、阅读短文,完成20—26题。

    一双脚上的修养

    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   每天)双休日来这里,总能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北方冬天的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水马上就会化作污水。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紧地盯着我,手执拖布,如临大敌。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身后,我猛一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色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我坐在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疚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阅览室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恶作剧式地在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上涂鸦。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不断地踩踏与不断地擦抹,像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

    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女工也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了。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但又把头缩了回去。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脚下发出一阵“沙沙”的响声,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从上往下(打量   打听)他,老旧的棉帽子、军绿大衣……

    最后我看到了他的双脚——每只脚上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我注意到女工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眼里竟有泪光闪现。

    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却想到了“修养”这个词。我想,修养并不是指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   体会)出来的。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套上。

    【1】请将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2】文章第3自然段中的“涂鸦”指(       

    A.把屋内涂黑一片像乌鸦。

    B.在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上画画。

    C.自己字写得难看或文章写得不好。

    D.双脚在地板上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

    【3】“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但又把头缩了回去。”这句话运用了______描写。这句话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最后一段中找出与第1自然段划线句子相照应的一句话,用波浪线画出来。

    【5】举手投足见修养。用文中的话,说一说送水工的修养体现在什么事情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双脚上的修养”指的是送水工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我们还要具备哪些修养?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至少举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仿照例句,从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写几句话,写出人物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

    例: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弟弟摆弄新玩具                    小海在观察蝴蝶                       小珠在图书馆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连接句子。

    星期天,我们都在一起复习功课。我去他家。 他来我家。

    ___________________

  • 17、句子练习。

    1.大家都被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2. “神舟九号”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教室里一片欢腾。(改为比喻句)

    3.他在狭小的房间里执著地研究着。   (改为夸张句)

    4.杨利伟自豪地说:“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改为转述句)

     

     

  • 18、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上课不能没有学习用具。

    上课怎能没有学习用具呢?

    1)小学生不应该乱花钱买零食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作文一定是赵强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当前的不幸处境,难道不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狠狠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4.成长路上的关爱、叮咛与教诲,我都将铭记在心。(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天地。

    有个地方,那儿,写满了友谊、感动和期盼,充满了关爱、欢乐和温馨;那儿,有鲜花和掌声,有失落和泪水;那儿,我们邂逅了美丽,学会了坚韧……那儿,留下了你怎样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你以“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