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词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括号内。
舍( )( )末 ( )出心( )
( )类( )通 各( )( )见
( )一( )三 ( )故( )新
1.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大家( ),提了不少办法,但是只有李明的方案算得上是( ),最终被专家团采纳了。
2.( )和( )是一对近义词,都表示知道了一件事情,通过推断从而知道了更多的类似的事情。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请写出这句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解释带点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9分)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知:
诗句意思: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
诗句意思: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别: 惊:
诗句意思:
4、我能根据语境填空。
(1)《七律•长征》中,写到了长征途中的两次重大战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名家_________的作品,“西江月”是_________名,词中表现对丰收之年喜悦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人物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动和敬佩:像《桥》中,________的不徇私情、舍己为人、英勇献身的精神;像《___________》中的战斗英雄____________,牺牲自己照亮了部队前进的方向。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运用比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保卫祖国边疆,边防战士们十年如一日用心守护,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知道:“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填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通过回忆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四件事: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_______,为别人_______的人。
6、把诗歌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高度概括且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展现了一个个威武雄壮的场面,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简单描述你读后眼前所见之景、心中所悟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两句是应用_____________的语气来朗读。
7、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西江月”是_____。
【2】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嗅觉,听觉来捕捉秋夜景物特征,反衬夜色之静。
C.词中以“七八个星天外”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胸。
8、课内阅读。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____,诗的题目是《________》。
9、阅读《丁香结》选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丁香结(节选)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联系上下文,给带点字“解”选择正确的解释。
A.解开 B.解决 C.了解,明自
(1)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 )
【2】丁香结是怎么样的?请用“ ”在文中划出来。
【3】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下面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人生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
B.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
C.人生的问题给人生增添了乐趣
D.人生的问题让人生平淡无味了
【4】你读了《丁香结(节选)》,想到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卧薪尝胆
①两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②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③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④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⑤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1】越王勾践时刻不忘的耻辱是_______ 。
【2】勾践夫妇在吴国受到的屈辱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3】短文第四自然段的结构特点是( )
A.先分再总
B.先总后分
C.总分结合
D.并列关系
【4】勾践“卧薪尝胆”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说说“卧薪尝胆”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
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圜丘高5.17米,皇穹宇高19.5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好几米,成为天帝的象征。
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体低矮,空间开阔,因此祈年殿看起来似乎直接与天空衔接。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科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
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清”是天坛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淡、清妙等。“清”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天”。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
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黄、红为主,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美,耐人深思。
【材料二】
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反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反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都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人们称之为“回音壁”。
回音壁有回音效果的原因是皇穹宇围墙的建造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围墙由磨砖对缝砌成,光滑平整,圆周率精确,有利于声波的规则反射,加之围墙上端覆盖着琉璃瓦,使声波不至于散漫地消失,更造成了回音壁的回音效果。
【材料三】
天坛公园平面示意图
【1】阅读任务一
(1)为家人设计一张天坛参观路线图,将要重点关注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
(2)华华一家计划从南门进,东门出,主要参观景点包括祈年殿、圜丘、回音壁、皇穹宇。请你设计一张合理的路线图。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任务二。
(1)向爷爷介绍回音壁的原理,应重点关注材料__________。
【3】阅读任务三。
(1)结合材料一,归纳天坛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高”象征着______,“圆”象征着______,“清”象征着______。
(2)材料一中的第三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天坛____________的特点。
(3)作者从审美的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请你根据课文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用三个双音词概括故宫的建筑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在材料二中画出写回音壁科学原理的句子。
12、策划“致敬伟人”专栏。
【材料一】鲁迅趣事选摘
每当青年学生向鲁迅借书归还时,如果书里有破损的情况,鲁迅先生会不高兴的。他宁愿把书送人,也不忍看到破损的书再转回来。鲁迅还会把一些值得推荐的好书仔细包扎好,主动寄赠给渴求知识的人。
还有一个故事:一天晚上,一个小偷溜进鲁迅家,想等他入睡后行窃。哪知鲁迅手中的笔一直不停挥动。就这样,眼看时间过去很久了,鲁迅还是不熄灯入睡。小偷熬不过鲁迅,只好趁他专心之际,悄悄将厨房里的一件小东西拿走了事。
【材料二】名人评鲁迅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nú)颜和媚骨,这是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勇敢、最坚决、最热忱的民族英雄。
——毛泽东
◎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老舍
【材料三】绍兴鲁迅故里景区介绍
鲁迅故里(景区介绍) 名称:绍兴鲁迅故里 导航地址: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 开放时间:周一:8:30—17:00; 周二~周日:8:30—21:00 (冬季8:30—20:30) 门票价格:免费 主要景点: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鲁迅祖居、绍兴鲁迅纪念馆 | 鲁迅祖居:鲁迅的祖辈居住的地方。 鲁迅故居:鲁迅生前居住地,收藏有他的生活用品。 三味书屋:鲁迅儿时学习的私塾。他曾在桌上刻下“早”字,鞭策自己不迟到。 鲁迅纪念馆:以时间轴为顺序,记录鲁迅从童年到青年以及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全部过程。 |
【1】根据材料判断信息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鲁迅先生不喜欢书籍被损坏,但是他会主动赠书给有需要的人。( )
(2)毛泽东认为鲁迅是文化战线上最勇敢、最坚决、最热忱的民族英雄。( )
(3)小州想在春节当天(周六)去参观鲁迅故里,需在21:00前结束参观。( )
(4)鲁迅祖居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包括鲁迅纪念馆、三味书屋等景点。( )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参考材料二,请你自拟一两句话来评价鲁迅先生。
我的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想要了解鲁迅的成长历程,可以结合材料______进行实地研学。
13、课内阅读。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1)用横线划出中心句。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洋溢________ 担心________
俊秀________ 摇曳________
(3)填空。
①这段话中,作者按照________的顺序,抓住了________等景物来写的。
②文中有两个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③这段话作者把三亚写得很美,让人们感到在三亚看落日真的很有________。
14、草原(节选)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 漂)带舞,像一条彩(红 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 拔)转马头,欢呼着,飞(弛 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用“/”划去选文括号中不正确的字。
【2】选文中加点的“洒脱”一词可以换成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用“___”画出来。
【3】“疾”的意思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群马疾驰”中“疾”的意思是_____。(填序号)
【4】“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5】“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说明草原_____________。
【6】“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看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中国女足那种拼搏奋斗、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仿照例句所用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大兴安岭的林海开满花。(扩句,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提示,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续写几句话。春节快到了,人们比平时更加忙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扩写句子。
1.战士保卫边疆。
2.洪水淹没了村庄。
3.海鸥飞过海面。
4.兄妹俩陶醉了。
5.小马驹瞪着眼睛。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⑴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成陈述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观赏这美丽的瀑布。
(2)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在喘息。
(3)写成比喻句:妈妈惊讶地把眼睛睁得很大。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