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汉字
2、填空。
宋朝诗人朱熹在《春日》一诗中交代天气、地点,点明主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目之所及,只见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发生机,诗人顿生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不禁脱口而出。“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难道不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这是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将句子填写完整。
(1)法国顾拜旦被誉为“___________”。
(2)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不能________,那就______。做河里____,做林中___,做草地上___,做天空中_______。
(3)弈秋,通国____________。使弈秋________,其一人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_____,一心以为_________,思援______而_________。虽与之俱学,_______。为是其智弗若与?曰:____________。
解释:通国 ________。诲_______。惟________。
虽与之俱学,弗若与。句意______________。
4、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是丹麦童话作家________写的,主要写了一位又________又________的小女孩在临死以前为了暖和暖和自己,擦燃了________,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种种幻想。
(2)小女孩的这些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________。
5、根据情境填诗句。
(1)《马诗》一诗中最能表达诗人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春雨是什么?她是杜甫笔下的“随风潜入夜,______”,也是韩愈笔下的“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3)当我们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们会想起《竹石》中的诗句:“______,______”,它教我们在恶劣的境遇中,要学习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
(4)弟弟一到写作文时,就抓耳挠腮,搜索枯肠也写不了几个字,真是“书到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首联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的起因。“具”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
【2】颔联由近及远地写了“故人庄”的自然之号,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更有味道了。
【3】“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让诗人产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________,聊________,聊________。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
7、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后面的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秋佳节,望月思亲,情真意切。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两句也是通过描写月亮,来表达诗人思念故乡,期待团圆的诗句。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2】下面对于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组是( )
A.这是唐朝诗人王建写的一首描写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绝。
B.“中庭地白树栖鸦”是写那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C.“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通过委婉的语气,道出了心中入骨的相思之情。
D.这首诗写得很美,但没有体现“诗中有画”的艺术魅力。
8、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资料: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1】《七律·长征》中,地名在诗中的正确排序是( )。
A.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B.金沙江、乌蒙、五岭、大渡河、岷山
C.五岭、金沙江、岷山、乌蒙、大渡河
D.五岭、岷山、金沙江、大渡河、乌蒙
【2】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不但山势高大,而且道路弯曲,是摆在红军战士面前的困难。
B.通过想象和夸张,把群山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凸显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
C.走过逶迤的五岭,跨过大海的波涛,走过满是泥丸的乌蒙山,战士们走过的路很长。
D.从五岭到乌蒙,一路上跋山涉水,在细浪与泥丸中前行,战士们走过的路非常艰难。
【3】说一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资料,把再读这首诗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大江保卫战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身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由“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我能想到明朝顾宪成的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_______________
【2】这个抗洪的场面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词语来描写,这些子弟兵可以用________这个词语来刻画。(选用文中恰当的四字词语来填写)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民子弟兵总是出现在最危急的关头,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
B.“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洪水的凶猛。
C.“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这里的“长龙”指的是爆发洪峰的长江。
D.“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这个排比句连用三个“飞向”,表现了战士们迫不及待地去营救群众的心情。
【4】本文的写作手法是点面结合,在括号中标出“点”或“面”。
(1)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________
(2)四百多名官兵大堤抢险的英雄本色。_________
(3)四连连长黄晓文的铁汉本色。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有毒的哑泉
①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诸葛亮南征到达云南西洱河,遇到4个毒泉,其中一个为哑泉。那时天气炎热,大队人马口渴难耐,于是士兵争饮“哑泉”之水,等他们回到军营,一个个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多谋善断的诸葛亮一时束手无策,最后经一智者指点,喝了安乐泉水后,“随即吐出恶涎,便能言语”。这个故事颇有传奇色彩,看来似乎是个谜,这一“毒”一“解”是有几分科学道理的。
②从今天的科学观点看,所谓哑泉,实际上是含铜盐的泉水,也就是硫酸铜(胆矾)的水溶液,称为胆水。云南位于“三江多金属成矿带”上,境内大小铜矿遍布,著名的东川铜矿,自东汉起就已开采。
③饮用胆水后引起的铜盐中毒病状是:呕吐、恶心、腹泻、言语不清,最后虚脱、痉挛而死。胆水解毒最简单的方法是渗进大量石灰水,两者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铜和硫酸钙沉淀,剩下的是解除了毒性的清水。救了诸葛亮人马性命的安乐泉便是一种碱性水,它能使铜盐成为不溶性沉淀物。哑军饮了这种泉水后,等于洗了胃,减轻了中毒症状,从而得救。
④在云南,目前云南发现哑泉三处:一处在昭通地区的巧家县,一处在保山市瓦窑,一处在临沧。溶有铜盐的矿泉水多是碧绿色,味涩,微苦,有毒,不能饮用。检测水中是否含有铜盐,方法很简单。把一小块洁净的铁片或一枚无锈铁钉浸入水中,片刻取出,如果表面附有红棕色的薄膜,就说明水中含有铜盐。其原理就是化学中所谓“铁换铜”的置换反应。宋代将此反应大规模用于铜生产,称为“胆水浸铜法”。这是湿法冶金的起源,是我国人民在化学史、冶金史上的一大贡献。
——《孩子一生必读的地理百科》
【1】要研究哑泉的中毒症状和解毒原理应重点研读第( )自然段
A.①
B.②
C.③
D.④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云南的哑泉共4处,喝了会中毒。( )
(2)士兵喝哑泉的水中毒,然后喝安乐泉的水解毒有一定的科学根据。( )
(3)用一块铁片放入水中,就能检测出水是是否含有铜盐。( )
(4)宋人“胆水浸铜法”就是 “铁换铜”的置换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
【3】饮用哑泉水的症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主要成份的化学名称叫________。
【4】“这个故事颇有传奇色彩,看来似乎是个谜,这一‘毒’一‘解’是有几分科学道理的。”句中的“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岩石生蛋
听说贵州省的三都县一个村庄出现了岩石生蛋的奇事。村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几个圆滑的石头,作凳子用。
与鸡蛋不同,石蛋硬梆梆的,不怕摔不怕砸,坐在上面还挺舒服的哩!这些石蛋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
探索欲望驱使着我们,一定要上去看个究竟。在七十多米高的一块悬岩绝壁上,我们看到了最壮观的岩石生蛋奇观。悬岩仅有十几米长,高两米左右,但大大小小的几十个等待降生的石蛋布满了整个悬岩,就像有一排母鸡正在生蛋一样,有的只露出一点蛋头,有的已露出一半,有的已挤出岩石就要降生大地。生下的石蛋掉在岩下,大小不等,轻的也有几十千克重。石蛋为青赤色,表面有如原木断面般的纹路,纹理(清楚 清晰)。
今天我们的运气不错,碰巧一个石蛋就要降生了。村民用手轻轻一碰它,石蛋(居然 果然)脱岩而出,一个圆溜溜的石蛋坠落于地。
岩石为什么会生蛋呢?
香港大学地质系陈龙生先生认为,这地方的山岩处在“下沉盆纪”地质层上,已形成四五亿年。在岩石的形成和以后的挤压中,由于成分的差异和形状的不同而产生蛋形石。又有的地质学家分析认为,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蛋”岩石与周围岩石的成分不同,经过上亿年的沧桑,相继脱离原岩石,掉落下来。还有的地质学家与生物学家通过石蛋外表的木纹状纹理分析认为,可能是岩石中含的特异矿物质,在地壳运动中受地热形成一种结晶体,又在地壳运动的驱动下逐渐脱离原岩石,形成石蛋。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 )的情景。读读画线部分的语句,你发现句式有什么特点?请你试着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岩石为什么会生蛋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岩石生蛋”有趣吗?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中的奇闻趣事?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①他嘴里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②“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③“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文中①③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选一选①( )③( )。
A. 动作描写 B. 肖像描写 C. 语言描写
【2】文中②处画线句子体现了鲁迅( )的精神。
A. 幽默、乐观 B. 坦诚、谦虚
【3】“四周黑洞洞的”指的是( )
A. 晚上,没有亮光,看不清楚
B. 生活环境、整个社会很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
【4】句子②中所说的“碰壁”,表面上指_______________,实际指__。
13、课内阅读。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插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写出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遨游——______ 和蔼——______
【2】“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3】文中“纱衣”一词为什么用双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称地球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童年(节选)
高尔基
昏暗窄小的房子里,我的父亲摊手摊脚地躺在地板上。他穿着一身白衣裳,光着脚,手指无力地打着弯儿。
他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住了,成了两个黑洞;龇着牙咧着嘴,他像在吓唬我。母亲跪在他旁边,用那把我常常用来锯西瓜皮的小梳子,为父亲梳理着头发。
母亲围着红色的围裙,粗里粗气地自言自语着,眼泪不停地从她肿大了的眼泡里流出来。姥姥紧紧拉着我的手,她也在哭,浑身发抖,弄得我的手也抖起来。
她要把我推到父亲身边去,我不愿意去,我心里害怕! 我从没见过这种阵势,有一种莫名奇妙的恐惧。
我不明白姥姥反复给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快,跟爸爸告别吧,孩子,他还不到年纪,可是他死了,你再也别想见到他了,亲爱的……”
我一向信服我姥姥说的任何一句话。尽管现在穿一身黑衣服,她显得脑袋和眼睛都出奇的大,挺奇怪,也挺好玩。
我小的时候,得过一场大病,父亲看护着我,可是后来,我姥姥来了,她来照顾我了。“你是哪儿的呀?”我问。“尼日尼,坐船来的,不能走,水面上是不能走的,小鬼!”她答。在水上不能走!坐船!
啊,太可笑了,太有意思了!
我家的楼上住着几个大胡子波斯人;地下室住着贩羊皮的卡尔麦克老头儿;沿着楼梯, 可以滑下去,要是摔倒了,就会头向下栽下去。
所有的这一切我都非常熟悉,可我却从来没听说过从水上来的人。“我怎么是小鬼呢?”
“因为你多嘴多舌!”她笑嘻嘻地说。
从那一刻起,我就爱上这个和气的老人了,我希望她领着我立刻离开这儿。因为我在这儿实在太难受了。
(选自《童年》,有改动)
【1】“意思”在字典里解释有: A. 语言文字等的意义;思想内容。B. 情趣;趣味。C. 指礼品所代表的心意。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
【2】“我一向信服我姥姥说的任何一句话”是因为___________。
【3】“我”为什么爱上了这个和气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坐过船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同学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儿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孩子。(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实验。”(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三好学生的标准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晨风中,一株带露水的小草是风景;溪水中,_____________是风景;草地上,____________也是风景。
19、按要求写句子。
(1)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报春的大雁成群结队地飞过江北、江南的山川和田野。(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老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展示。
题目: 让我快乐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②记叙要清楚,描写要生
动具体,详略得当;③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