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戴嵩画牛》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最后得出结论“耕当________,________”,即遇到不同领域的事,应当请教______________。
2、默写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
要求:写正确、规范的字,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___,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________一首奇丽的小诗。
(2)《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中描写庭院外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描写赋予了自然景色拟人化的动态。
(3)“鞠躬尽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都是有关爱国的名人名言,我还能写一句这样的名言:______________。
(4)读小说可以让人感受到丰富的人物形象:《桥》塑造了一位________的老支书形象;《少年闰土》中“闰土”是一位________的少年,课文写出了“我”与闰土间________及“我”对他的________之情。
4、文学常识、文化知识活学活用。
1.当欣赏到美丽迷人的乡村夏夜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吟诵:“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______。”当听到歌曲“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时,我会想到李纲的名言: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
2.爱国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不论是“鞠躬尽瘁。________”的诸葛亮,“________,视死忽如归”的曹植,还是“位卑未敢_______”的陆游,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指的是________。
4.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乐府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_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jiàng lín yīng ér juàn li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小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诗中“磅礴”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诗句中加点词“腾细浪”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竹 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加点词语。
任尔东西南北风。尔:___________
【2】下列停顿正确的是( )。
A.立根/原在/破岩中
B.千磨/万击还/坚劲
【3】这首诗表面是在赞美____,其实是借此表达诗人_______的品格(精神),这种表达方法叫_________。
8、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 ___________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在横线上填写作者姓名。
【2】解释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________ 潜:______________
【3】首联中,作者为什么说“好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从_______觉角度描写了一幅________图,以__________反衬___________,显得黑云密布,雨意正浓。
【5】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诗的诗眼是( )
A.好
B.春
C.喜
D.知
9、现代文阅读。
虚己以听,从善如流
如果能虚心听取别人提出的正确的建议,就会发展得更好。从古至今,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唐朝初年,唐太宗问魏征:“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suí)炀(yáng)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么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jiàn);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小时候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zhūn)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史学家、文学家。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精兵简政”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和封锁,克服抗日根据地的困难而采取的重要政策。“精兵简政”最初由开明绅士李鼎铭提出。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这一政策,整顿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充实基层。各抗日根据地积极执行了这一政策,对于加强部队战斗力,减轻人民负担,克服当时的物质困难起了很大作用。
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而取得成功的事例还有很多。我们也要做一个能够虚心采纳别人意见并且正确运用的人。
【1】这篇文章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安排材料的。
【2】请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理解文中两个加点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想要说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写出作者选取的前两个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大树与小草
①山丘上,一棵大树像巨伞,树下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人们在这里小憩,聆听小鸟的歌唱,觉得心旷神怡。一天,大树心想:我向来受人(遵 尊)重,今后可不能与小草为伍了,以免(影响 印象)自己的声誉。于是,大树便声色俱厉地对小草说:“限你们三天之内,全部离开此地。”
②“你这是干什么呀?”小草不解地问。
③“这……这是因为你们遮住了我的阳光……”大树一时想不出理由,支支吾吾地搪塞道。
④□这怎么可能呢□小草笑道□太阳在咱们头上□我们这么矮□能遮住你吗□
⑤大树自感失言,立即改口道:“那……那是你们偷吃我的肥料,害得我营养不足,这总是事实吧。”
⑥“你的根又多又粗,而且扎得很深,可我们的细根只享受到地皮上的一点儿营养,(觉 绝)不会影响你的健康。相反,秋后腐烂的草还能给(jǐ gěi)你提供(gōng gòng)大量的有机肥。”
⑦“我不信!”专横跋扈的大树坚持驱走了小草。结果小丘失去了小草的保卫后,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在烈日和雨水的冲刷下,大树的根不断地裸露在地面,没过几年,孤家寡人的大树在一次暴风雨后倒下了。
1.把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拼音、字词划去。
2.在第④段的“□”中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脱离群众、孤立无援的人。 ( )
(2)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 )
(3)说话时的语气和脸色都很严厉。 ( )
4.为什么没过几年,大树就在一次暴风雨后倒下了?
5.《大树与小草》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或者让你想到了哪个名言警句?
11、课内阅读。
每当约翰·施特劳斯那首风靡全球的《蓝色多瑙河》在我耳边响起的时候,我就在想: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一条河流的幸福能与多瑙河相比,因为它是一条音乐之河。
多瑙河流经9个国家,全长2850公里,发源于德国的黑林山东麓。虽然它在奥地利只有350公里,但这一段的多瑙河由于孕育( )了一大批伟大的音乐家而具有了非同寻常的魅力。奥地利全境96%的面积都属于多瑙河流域,在奥地利人的眼睛里,我们只能找到两样东西:多瑙河和音乐。这两样东西也可以说成是一样东西,因为有时候我们确实( )无法分清是多瑙河激起了奥地利人的音乐灵感,还是奥地利人惊人的音乐天赋为多瑙河带来了无穷的浪漫。
(1)解释下面的词语。
风靡全球:
(2)在文中( )处填上一个与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语。
(3)“多瑙河流经9个国家,全长2850公里,发源于德国的黑林山东麓。”这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
(4)在奥地利人的眼睛里,我们只能找到两样东西。分别什么,作者怎样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舌尖上的浪费
自2012年末开始,“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的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2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如下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 ”“ ”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1】根据图中“打包比例”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 )
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41~50岁
D.60岁以上
【2】根据图中信息,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______。判断的理由: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3】文中的“必剩客”是指______;“光盘族”是指______;“兜着走”是指______。
【4】联系上下文可知,适合文中横线处的名言是( )
①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②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③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新新饭店即将开业,请你结合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及了解的生活实际,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提醒人们尽量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1】用“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从选段的第二句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愿无法实现,因为白天夜晚天气都是___________的。从“___________”这一时间词可以看出作者期盼变天的时间____________。
【3】从第三句描写雨衣的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 )的心情。
A.高兴
B.失落
C.伤心
D.绝望
【4】结尾用两个( )句,说明作者( )的心理。
A.疑问 B.反问 C.设问 D.盼望上学 E.盼望下雨 F.盼望放学
14、第六组同学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准备利用班级公众号发起“绿色生活,从低碳环保做起”的倡议活动。请你结合下面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阳光以短波形式穿过大气层进入地球表面,地球吸收后以长波形式辐射回去时,却会被大气层中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碳化物等气体吸收,使地表温度逐渐上升,犹如一个大温室
资料显示,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近年来,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如石油,煤炭等,焚烧垃圾,由此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就会使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导致全球变暖。
材料二
全球变暖是一种生态或气候破坏。全球变暖造成南、北极冰雪加快融化,海平面上升,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岌岌可危,譬如台风、高温、暴雨、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全球变暖造成部分地区出现虫灾,产量逐渐下降;最重要的,如印度北部的谢赫普拉地区今年最高气温达到了45.1℃,此次高温热浪造成了印度北部电力短缺和严重人员伤亡。
材料三
①杭州亚运会所有亚运场馆及办公场地将全部使用绿电。日常我们所说的绿电指在生产电力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相较于火力发电对环境冲击影响较低。杭州亚运会的绿电有来自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嘉峪关、黄土高原等地的光伏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也有来自于新疆哈密、巴楚等地的风力发电。自杭州亚运会绿电交易开展以来,将千里之外的绿色电能依托特高压电网注入亚运场馆。
②杭州亚运会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竞赛场馆设计和运营。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56个竞赛场馆中,新建场馆仅12个;设计施工中,优先采用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优先使用新能源车和新能源机械,减少场馆运营期的碳排放。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游泳馆,将室外的自然光漫射至室内,使用寿命长达25年,每年可节电约10万千瓦时。
③在杭州,“绿色亚运”推动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运动员可以通过各种绿色行为,减少参赛和生活中的碳排放,通过积累积分兑换绿色低碳产品。观众可以通过选择电子门票、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绿色观赛行为,减少碳排放。
——2023.8.28《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
以下是石景山区两所学校的同学利用塑料垃圾制作的美工作品,既具美观性又减少了碳排放。
(1)请你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做出判断,正确的写“√”,错误的写“×”。
A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其中排出废气第一位的是工业生产,占比21%。___
B.温室气体指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___
C.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更加明显。___
D.全球变暖造成部分地区出现虫灾,全球粮食生产也受到影响,产量急剧下降。___
(2)有的同学对这届亚运会提出的“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理念特别感兴趣,请你结合材料三的相关内容,找出杭州人民是从哪几个方面举办的“绿色亚运”?
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在低碳理念影响下,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四中两位同学的作品,让我知道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还包括________?
(5)通过上述材料的学习,你一定清楚了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了。快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做到具体可行,至少分三条进行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狼牙山五壮士身上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天的田野就像金色的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
(2)根据所给内容写一个夸张句。
例:谎言被揭穿,我很羞愧。
谎言被揭穿,我羞愧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们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大家很高兴。
________
(3)根据提示仿写句子。
大自然给我们许多启示:稻谷低下沉沉的穗子,那是要教我们谦虚;蜜蜂______,那是要教我们______。
(4)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和“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
奔跑在田野间 走在公园里
心情好: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
①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圆月。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让我羡慕。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你写一个“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0、日常交流中,人们也会提到戏曲用语。请用“亮相”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心愿,就像泥土里的种子,虽然埋在我们的心田里,却会不断生根发芽,然后抽枝长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愿,小到想和小伙伴去野营,大到想成为伟大的宇航员。那么,你的心愿是什么呢?请围绕自己的心愿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