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汉字。
(1)这本书的总页mǎ(____)是三百,书里记zǎi(____)了中国yōu(____)久的历史文化。
(2)奶奶教育我,要想把jiǎn(____)纸技术学好,必须得jiè(____)骄jiè(____)躁。
2、照样子,写词语。
谈虎色变(写两个成语故事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枣核》的作者是________。本文通过几颗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游子________的思想感情。
②________被称为我们伟大祖国的“东方第一哨”。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每年的这一天被人们称为________。我们的国旗是________,国歌是《________》。
④香港在________年7月1日回归祖国。
⑤清代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希望朝廷重用人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望大陆》的作者是________,表达了他________的深情。
⑦《太阳与士兵》让我们看到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读拼音,你能写出下面的词语来吗?相信你能把字写端正,写漂亮。
在一个qīng yōu______的夜晚,我fú àn______读着月亮的古诗。诗中huì jí______着古人思乡的chóu yuàn______。我又想起中国人对登月的执着,自豪感zhòu rán______涌上心头。中国人从不 bào yuàn______,从不tuì suō______,不知pí juàn______勇于pān dēng______科技高峰。月壤的取回,再谱航天成就新篇章,为世界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gòng xiàn______。
5、依据意思写词语。
①品德高尚,声望卓著。________
②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________
③隐蔽、僻静的小路。________
④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________
⑤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________
6、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
等闲识得东风面,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春日》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这首诗中蕴含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到朱熹,我会联想到他的另一首诗《观书有感》。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告诉我们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
7、沙白的《秋》令人称奇,你最喜欢我国现代或当代诗人的哪首小诗?请说说原因。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 ,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_________。词中的“见”读______,意思与“_____”相同。
【2】在横线上将内容补充完整。
【3】画“﹏﹏﹏”的句子,是作者由_______联想到即将到来的___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_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表达了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习惯晚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的在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行呢?
1793年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喧腾热闹的城市渐渐平静下来。斯帕拉捷匆匆吃完晚饭,便走出街口,把笼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尖叫起来。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轻巧自如的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假如他们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灵巧的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的捕捉飞蛾了。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于是,他把蝙蝠的鼻子堵住。结果,蝙蝠在空中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斯帕拉捷这样猜想。他又捉来几只蝙蝠,用油漆涂满它们的全身,然而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
最后,斯帕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他们放到夜空中。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他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斯帕拉捷的实验,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促使很多人进一步思考: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受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做出判断,灵巧的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现在,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寻找地下的宝藏。超声波就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恩惠。
【1】“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的“意料”是怎样的?“事实”又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
【2】那几只蝙蝠,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这里的引号是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人生尚有来处的日子
①今年立秋早,冬天来得也早,道路两旁的“树卫士”心不甘情不愿地落下了最后一片叶子,路上行人寥寥寒风凛冽,刀子般割在脸上。寒假如约而至,妈妈早就邀我带着孩子去她家小住些日子。每年一到冬天,她知道,我最爱吃的就是爸爸灌的香肠和她做的炸肉。临近我放假的时候,他们总是提前灌下一些香肠晾着,等我回家蒸一下就能上桌了。
②天太冷了,一到这个时候就手脚冰凉的我赖在暖气屋里,穿着短袖啃着西瓜,不肯出门。妈妈一催再催,电话打了一遍又一遍,眼见着寒假没有几日就要结束了。妈妈着实有些恼了,再不回来,香肠就干透了,嚼不动了。确实不能再拖下去了,我带着两个儿子,在寒风和细雪中踏上了回家的路。
③拐进小区老旧的门,好不容易找到车位停下车,一路遇见打招呼的叔叔阿姨们,有些阿姨我只是眼熟,叫不上名字。自从拆迁之后搬了家,我来这里的次数屈指可数。回想起那些在外奔波,为了生活不得已加班加点,不能踏实待在这里的日子,我一边感叹世界之大之精彩,一边安慰自己,别怕,他们就在这里,来日方长。
④妈妈知道我回来,开心极了,早早地就准备了饭菜,暖风机也开到了最大挡。远远地就闻到了饭香味,一进门,餐桌上摆满了我和儿子爱吃的菜,蒸好的香肠肥瘦相间,切得不厚不薄,闪着诱人的光泽。
⑤我幸福地端起饭碗,白花花的米饭就着热乎乎的香肠,分外美味,好吃到停不下来。妈妈并不急着动筷子,只是一边笑着看我吃饭,一边喂我儿子吃饭。妈妈一边喂饭一边说:“就在这儿住到开学吧,生孩子的时候你工作忙,都没回娘家住一阵子。”我低头吃饭没说话,心里想着怎么推辞才不会让妈妈伤心。儿子却童言无忌插嘴道:“我不要住下,姥姥家太冷了,没有电梯,爬楼特别累……”我瞪了四岁的儿子一眼,回答妈妈:“快开学了,我这边活儿挺多,这次回来也没拿笔记本电脑。”妈妈并没有回答,转身进了厨房,说要给儿子盛一碗她一早专门熬的小米粥。
⑥酒足饭饱后,我躺在妈妈的床上玩手机,妈妈把暖风机拿到了屋里,开到最大挡,坐在了床边。我放下手机,挪了挪身子,把头枕在妈妈的腿上,闻着妈妈衣服上熟悉而安心的味道,昏昏欲睡。
⑦暖风机里吹出暖暖的风,雪过天晴,窗外蔚蓝的天空中踱过一朵悠闲的云。我儿时最快乐的那些日子,都是在这个熟悉的味道里度过的。妈妈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我聊着家常,我也随声应和着。“咱家以前的邻居长水前几天因脑梗死住院了。”妈妈突然说。“前院又高又壮的那个叔?”我诧异,“他不是比你和我爸还小好几岁?”“嗯,前阵子突然脑梗死住院,医生说情况不太好,也就这阵子了吧。”妈妈摸着我的头发,长长地叹了口气。
⑧我的心里咯噔一声,真切地触摸到了时光翻页时冰冷无情、不可抗拒的手。顿时警铃大作,作家毕淑敏曾经写道“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样枕在妈妈腿上闲话家常,心里无比踏实的时光,谁知道还剩多少呢?
⑨天边那朵悠闲的云不知何时停下了踱来踱去、心无挂碍的脚步,今天晚上回不回去,我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1】短文第①段画“______”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
【2】短文以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为线索,请根据提示梳理作者的感情变化历程。
( )→(羞愧)→( )→( )
【3】说说短文的题目“人生尚有来处的日子”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暖风机里吹出暖暖的风,雪过天晴,窗外蔚蓝的天空中踱过一朵悠闲的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心里咯噔一声,真切地触摸到了时光翻页时的冰冷无情、不可抗拒的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并没有写作者是住在父母家还是回自己家,你觉得作者会怎样做呢?请结合短文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从古至今有许多歌颂母爱的诗词,请写出两句你积累的关于母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像夏天一样成长(节选)
张武林
在十六岁以前,我一直认为夏天是用来冲锋陷阵的。
像夏天捕到的第一只龙虾,拥有着火红的颜色,却虚张声势地挥舞着大钳,然后被随意地扔到岸边的篓子中,却毫不在意地(持续 继续)自己的厮杀。手插着兜走过小城的每一个街道,有傲慢穿着白裙的少女经过,洁白、鹅黄、翠绿,香樟树下飘来的一抹墨绿,然后口哨一吹,便仗剑天涯。
在十四岁的夏天,我开始学习打篮球,运球,上篮,投篮,走位……褐色的篮球在砖红色的操场上蹦蹦跳跳,扶膝.(xī qī)喘气的时候仿佛听到盐粒在脸颊上滚动的声音,然后
直起腰,用力地往上一投,一条美丽的弧线完美地从篮中心穿过。
和要好的兄弟在街边吃麻辣烫吃得直吐舌头,用拳头与那圆滚滚的西瓜对抗,蛋糕奶油
抹遍全身,即使暴雨也(固执 顽固)地不肯打伞……总是天真地认为自己不需要讨好任何人,即使还得要乖乖上课,被迫做到品学兼优,也会撇.(piē piě)撇嘴道“只是给那些可
怜的大人一点安慰罢了”。
我们不想成为大人,我们只是想长大。
看小说看到昏天黑地,然后在化学课上理所当然地睡过去,醒来时,正见老师在做淀粉遇碘变蓝的实验,白色、蓝色、红色,在一个狭小的试管里变换着,像一个盛大的魔法,扭过头去被光晃了眼,才发现窗边幼小的杨树已经长到三层楼高了,亭亭如盖。
(选自《少男少女》 2017 年第 15 期)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使用恰当的词语和读音,用“√”标出。
【2】文中写了作者所做的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所省略的内容可能是_____
【4】谈谈你对“我们不想成为大人,我们只是想长大”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七根火柴(节选)
王愿坚
卢进勇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儿,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问。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
“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王愿坚,本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作品_____。这两篇文章都以贯穿全文的事物___________为题,既是文章的叙事_____,又具有象征意义。
【2】这篇短文的主人公是_____(A 无名战士 B 卢进勇),为塑造主人公形象作者主要采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
【3】“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这个句子中词语“积攒”用得非常准确,它准确地表现了无名战士每做一个小小的动作都非常艰难。请从文章中找出一个类似这样的词或句子简单说说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
【4】一共才七根火柴,无名战士却数了很长时间。你觉得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句子“一,二,三,四……”应该要如何朗读更恰当?
____________
【5】向作家学习,从阅读过的文章中获得经验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你觉得上面的文章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启发?请举例进行说明。(提示:可以从结构、语言、写作方法等角度说明)
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军礼
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了,地仍骑在车上,旁若无人地朝门岗驶去。
“喂,同志,请下车。”
□下车□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站住!”随着喊声,车后架被人拉住了。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扭头一看,不由气恼地问:“你干什么?”
“请你下车!”哨兵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快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
“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么啰唆。”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不防哨兵抢前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简,拨了个号码:“喂,爸爸!爸爸!我进大门没下车,被岗哨拦住,他还锁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军人,他,身材魁梧,背略有点驼,脚步分外沉重。
“爸爸!”她迎上前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司令员并不理睬她,径自向哨兵走来。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涨红的脸上,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霎时,热血在战士的心中沸腾了,他强忍着就要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答了一个军礼。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庄严的军礼中紧繁地贴在了一起。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
【1】这篇故事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发生的地点是在___________。
【2】在文中“□”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筒,拨了个号码。(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倒数第三自然段“身材魁梧,背略有点驼”把“年过半百”的军人写得很生动,请你也仿写一句:迎面走来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奶奶,__________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填空。
司令员举起手向哨兵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表示了______________。哨兵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答了一个军礼,表达了______,所以两颗心在___________中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6】“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你觉得文中的“她”为什么羞愧?请联系全文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篇文章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这个片段选自《_________》一课,作者是( )。
【2】文中的“她”是指( ),“他们”是指( )。
【3】文中描写桑娜神态的词语是( ),文中最能概括桑娜心情的词语是( )。
【4】片段对桑娜进行了什么描写?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表现了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改为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设想能够实现。这些设想是遥远的事情。(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
17、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一想到去世的母亲,我就泪流满面。
改成反问句:
②我走到天涯海角。 我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_____
(2)三黑看见自己种的养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仿写比喻句)
_____
(3)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伤写一个感叹句)
_____
(4)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安全和事故就有了保障。(修改病句)
_____
(5)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熙样子,写句子)
春雨中的竹笋,昨天 _____,今天 _____,明天 _____。
20、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仿写例句,试着写一写“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练笔。(选做题)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帐子拉开了,映入渔夫眼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渔夫和桑娜之间会说些什么?他们今后将怎样支撑起这个有七个孩子的家?请展开想象,续写一段话。
缀着补丁的帐子被轻轻地拉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