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鄂州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知识梳理。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诗中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和与鲁迅_____________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________和压迫者,并且热情歌颂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______________的人。

  •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辞旧迎新的时刻,师生们fěn mò dēng chǎng________。小合唱yú yīn rào liáng________,有如tiān lài zhī yīn________;小快板儿bié chū xīn cái________,内容fā rén shēn xǐng________;皮影戏表演wéi miào wéi xiào________,贏得了掌声阵阵。

  • 3、感受月光,完成练习。

    (1)观察月光补充词语:_____的月光 _____的月光 _____的月光

    (2)和“月光”有关的四字词语:

    ________星稀  众星________

    ________当空 ________风高

    (3)和“月光”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4)和“月光”有关的名曲:____________创作的《____________》。

  • 4、根据积累填空。

    (1)诗中有景:在翁卷的《乡村四月》中,“________,子规声里雨如烟”描写了一场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诗中有理:朱熹以“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汲取新知,方能心灵澄明;苏轼游观庐山后总结“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教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文中有情:伯牙遇到锺子期,有了《高山流水》,后“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终身________,以为________”;贝多芬遇到盲姑娘,创作了《月光曲》,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________——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鲁迅忆起儿时伙伴闰土,印象最深的是“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________,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________,反从________了”。

  • 5、看拼音,写词语

       shù        mèi     tiào   wàng        zhì        da        ǎi

    ( )       ( )       ( )       ( )   ( )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朝的_____(人名),诗中“簸”的意思是______

    【2】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 7、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古诗练习。

    示儿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示儿》。

    2解释字词。

    ①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两首诗都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古诗(一)的题目是《______》,古诗(二)的题目是《______》。

    2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词。

    ①郭:______   ②坐:______   ③红于:______

    3根据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____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迷蒙的特点。____

    C.诗人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当你望着那无边无际、郁郁葱葱的森林,心中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为什么人们都喜爱森林呢?因为森林就是人类的保健卫士。

    森林对人类贡献是很大的。当你走进森林,就会感到这里的空气清新,它使你忘记忧愁,精神振奋。为什么在森林里会有这种感觉呢?原来它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人们需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到这座工厂你就会感到舒心、惬意的。据测算,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而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造六七百公斤的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天吸用。随着工业发展,城市人口猛增,人们就会感到城市里的噪音大,森林却又具有吸收噪音、消除污染的作用,所以它又是净化城市的功臣。还有组成森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有一技之长,它们都能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有人测验,一公顷柏树林一昼夜内可放出五十公斤的植物杀菌素,所以森林内的细菌就很少,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多也只有三四百个,少则五六十个,而空旷地方每立方米空气就有细菌三四万个。可见,森林卫士的本领还真大呢。

    森林有这么多妙用,难怪城市里的人们都要邀请森林这个家族的成员到街道旁、公园里、花圃中安家落户,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都来植树造林,迎接这人类的保健卫士到我们身边来安家落户吧!

    【1】短文第二自然段的结构特点是(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2】下列句子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让我们都来植树造林,迎接这人类的保健卫士到我们身边来安家落户吧!( )

    ②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造六七百公斤的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天吸用。( )

    ③森林内的细菌就很少,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多也只有三四百个,少则五六十个,而空旷地方每立方米空气就有细菌三四万个。( )( )

    【3】本文哪三方面写出了森林对人类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改变叙述风格,仿照例句,用诗一样的语言赞美森林。

    森林,你是大公无私的奉献者,你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清新的氧气;

    森林,你是_____________,你__________________

  • 10、(   )

    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便成为母亲的负担,尤其大姐那笔不小的开支和她班主任对欠款学生鄙夷的面孔也更令全家焦虑万千。

    全家人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这微妙的举止难逃妈犀利的目光,她紧紧地逼视着爸:“有办法吗?”

    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还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妈呆愣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陈家满目窘迫、凄凉。唯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张摇摇欲坠的木板床,一位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上面。看到我们,女人眼里掠过一阵恐惧,男人缩了缩身子,近似卑微,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早就该还了,可是她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

    妈深深地埋下头,犹豫片刻,还是很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办法,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她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重地叹了口气。

    日子一天天滑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么,不用还。”“不,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孩子他妈已经好了,家里好过多了。”

    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又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去想法子挣钱,把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一辈子也不安心。”

    那一瞬间,我不禁潸然泪下。

    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

    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佩,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1用“   ”画出具体表现“陈家满目窘迫、凄凉”的句子。

    2对短文画“~~~~”部分理解正确的句子打“√”。

    (1)母亲太狠心,这样做简直是要断了陈家的后路。( )

    (2)母亲太绝情,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

    3短文第七自然段写到母亲“沉重地叹了口气”,母亲叹气的原因是( )。

    A. 陈家满目窘迫、凄凉,根本无力还债

    B. 陈家女人病倒,家境艰难

    C. 前去向陈家讨债,实属无奈之举

    4短文第十自然段写道:“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这“疑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熠熠生辉”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美丽如金子般的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6为什么“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佩”?写写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为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 11、课外阅读。

    死也不能倒下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非常恨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即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说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亿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侵略者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瞠目结舌。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们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而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睡着眼睛,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1】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们让我多宣传几句吧!”这句话中第一个“休息”的意思是___________,第二个“休息”的意思是______。吉鸿昌说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赞颂吉鸿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用李清照的两句诗十分贴切,即___________

    【3】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四自然段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与结尾段中的句子“_________”呼应,这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

  • 12、阅读。

    年轮里的科学

    ①年轮是部天书。

    ②年轮告诉人们历年气候变化的情况和规律。年轮的宽窄疏密,记录了气候变化的情况。气候温和,年轮则宽疏均匀;气候持续高温、多雨,年轮就特别宽疏;气候寒冷、少雨,年轮则狭窄;气候特别寒冷、干燥,年轮更为窄密。通过对年轮的分析,可以获得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气候变迁规律,依据它预测未来气候的变化,作长期气候的预报。例如,通过对西藏高原树木年轮的分析,初步知道,20世纪20年代前后,西藏降雨量特别丰富,以后又显著下降,目前又稍有增加。通过对年轮的分析,还可以初步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和变化周期,大约200年为一周期,110年、92年、72年、33年为不等的小周期变化。

    ③年轮汇报了太阳黑子活动的规律。当太阳出现黑子群时,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可以使无线电波中断,可以使气候反常,有暴雨或飓风的出现。这都说明太阳黑子活动剧烈增强,辐射出的光和热比平时更多。树木受其影响,生长特别快,年轮就宽。我们可以从年轮宽窄的变化中推测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④年轮又向人们报告了大气污染的状况。当大气受到污染时,年轮里就贮藏了污染的物质。例如在开采各种重金属矿时,大气中飞扬着的这种金属尘埃被树叶吸收,落到土壤中被树根吸收;有的是金属冶炼厂或加工场附近的大气中飞扬着它们产生的金属尘埃,也会被周围树木吸收了。这些金属尘埃被树木吸收进去后就跑不出来,它们被输送到年轮里积累起来。我们通过光谱分析,可以测知年轮里历年积累下来的重金属的含量,就可以了解相关年份大气的污染程度。硫化氢、氟化氢等有毒气体污染大气时,会被松树、杨树等吸收,这些植物的年轮上也会留下被有毒气体腐蚀的痕迹。根据这些痕迹,人们同样可以测知空气污染程度。

    【1】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 ”画出来。

    【2】短文分别介绍了年轮的哪些作用?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中画“        ”的句子,推测西藏地区一棵树的年轮从20世纪20年代前后到现在的形态变化特点,正确的一项是(        

    A.这棵树的年轮由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特别宽疏到后来变得窄密,近年又变得比较宽疏了。

    B.这棵树的年轮由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特别窄密到后来变得宽疏,近年又变得比较窄密了。

    【4】短文第④段列举实例,说明年轮可以报告大气污染的状况,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半瓶阳光(节选)

    ①这是春天一个明媚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珠,正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

    ②屋前的空地上,小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瞳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③“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她手指不远的地方,那里放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柔和的光芒。

    ④“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⑤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抓住了阳光?”

    ⑥“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⑦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阳光。“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

    ⑧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儿意。难道我也抓住了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

    ⑨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⑩我回到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太阳。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就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shū)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彩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短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1自然段是环境描写,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在有些方面知识也很丰富,成年人要向他们学习。

    C.文中加点的两个“暖”字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女儿认为自己捉住阳光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文中画“______”的句子,说一说这里的“河流”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感觉它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家徽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⑨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一并叮嘱父亲弟兄们要保管好这条“鱼”,牢记这件事。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文章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的“家徽”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象征着对别人遭遇困难的体谅,表达了美德传家的教育理念,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

    B.两个画线句中,由前一句的“攥”着米袋到后一句的“提”着米袋以及“低着头”这些动作的变化,表现出贼人从害怕到羞愧的心理变化过程。“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贼人对祖父宽恕他的感动。

    C.本文主要写了父亲弟兄几个捉贼,祖父放走贼,贼送鱼,祖父刻鱼的事情。

    D.第③段画线句中,“浑身颤抖,面无人色”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贼人被发现时的害怕与紧张。“攥”这个动词表现出贼人虽然被发现,但死要面子不愿放弃米袋的心理。

    【2】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

    【3】你同意祖父将入室的窃贼放走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画线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列下句子。

    海瑞不畏权势,敢于和不良风气作斗争的无私和无畏的精神怎能不令人赞叹呢?

    (改为陈述句)

     

    (2)文章难道不是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吗?(改为陈述句)

       

    (3)他是严嵩的干儿子,敲诈勒索手段十分狠毒。(感叹句)

     

    (4)严嵩任吏部尚书以后,把持朝政,气焰熏天。(感叹句)

     

     

  • 17、按要求写句子。

    1.深蓝的天空中高高地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2.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改为双重否定句)

    3.如果把水倒下去,吸水器不出水,就白白浪费这壶救命之水。(改为反问句)

    4.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改为比喻句)

    5.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的作文知识提高了。(修改病句)

     

  • 18、句子万花筒。

    (1)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集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

  • 19、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

  • 20、爱心是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构成一组排比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人的感受是非常丰富的,“美,丑,哭,笑,冷,暖,悔……”选择一个你最深刻的感受写一篇习作,可以从上面的感受里选,也可以选其它的感受。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要求:(1)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一至两个事例来写,详略得当。(2)可以用选的字作为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3)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