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1)人们总是喜欢勤快的人,厌恶懒怠的人。
( )——( ) ( )——( )
(2)小红在众人的关怀下,原来干瘪的脸颊渐渐丰满起来了。
( )——( )
(3)老师为努力学习的同学感到欣慰,为那些沉迷于游戏的同学感到痛心。
( )——( )
2、巧填成语。
(1)班级辩论会上,小选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不精彩。
(2)京剧小演员唱腔____________,表演____________,真不愧是____________。
(3)王羲之的字____________,叫人赞叹不已。
3、根据拼音写词语
昨天的天气还十分暖和,今天却zhòu rán_____变冷,丽丽穿着单薄的yī shanɡ_____,全身都起了鸡皮ɡē da_____,她看着路边kū wěi_____的花草,不禁bào yuàn_____道:“这鬼天气!”
4、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别出( )( ) 心( )肉( ) ( )( )撞撞
惟妙( )( ) 粉( )登( ) ( )( )转向
全神( )( ) 理( )气( ) ( ) ( )大吕
①仿照画“ ”词语,再写出三个含人体器官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要点梳理。
本文是_________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6、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夕阳西下,
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古道西风瘦马。
【1】这首小令前三句共列出了(___)种景物,其中“昏鸦”的意思是(____),最能触发旅人对家的渴望的景物是(____)。
【2】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小桥流水人家”与沦落异乡的游子对比,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 “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
【3】这首小令和《天净沙·秋》都是描写秋天的,读一读,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答题。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
【4】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赏析。
秋
湖波上
荡着红叶一片,
如一叶扁舟
上面坐着秋天。
—— 沙白
1.“扁”是个多音字,在小诗中读______。另外一个读音是______,组词为____________。
2.在作者的眼中,湖波上的红叶像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纷飞的红叶,红叶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坐”字写活了秋天,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
4.秋天这么大,能坐得下吗?这句诗其实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读了这首诗,你还会只想到红叶之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 )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短文中第一句话是_______描写,是按_________顺序,写了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四种景物,_____ 、______、______ 三种颜色。第二句是______ 描写。
【3】(______)和(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闰土勇敢机智的形象。(_______)和(_______)这两个词写出了猹灵活狡猾的特点。
10、下面有四则阅读材料,请你认真阅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称紫禁城。它于1420年建成,前后共用了18年的时间。为了修建这座宫殿建筑群,无数的劳动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建造宫殿需要木料,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崇山峻岭里,百姓冒险进山采伐,很多人为此丢了性命,后人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开采建修宫殿的石料,同样很艰辛。现在保和殿后那块最大的丹陛石,是在北京的西南房山地区开采的。史书记载,为了运送这块石头,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段距离就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的时候,就从井里取水泼在路上形成冰道,用了28天才送到了宫里。
材料二:
故宫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统称后三殿,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材料三:
2012年,故宫年度接待众人次跨过1500万人次。随后,观众人数屡攀新高,尤其是每年的春节、寒暑假、十一黄会周期间,故宫里人流扎堆儿,不仅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也会给古建筑带来损害。为平衡淡季和旺季观众参观人数,自2015年6月13日起,故宫每天限制参观人数,努力建设“平安故宫”。每天的游客人数,最高8万人次。
材料四:
现在,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来越多,故宫的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问。故宫里有很多文物,而这些文物都过于严素,板着面孔,和现代人太有距离了。故宫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努力,让文物活起来,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比如,开发了印有故宫文物的日历,设计了有文物图案的服装、卡道人物形象等“文创”产品,这个工作还将继续下去。另外,故宫将陆续扩大开放面积。2014年的时候,故宫的开放面积是52%,2015年是65%,2016年开放面积增至76%,等到2020年,故宫建成600年的时候,将开放80%的区域供游人参观。故宫里的藏品太多了,需要更大的室间。故宫里有180多万件藏品,但是绝大部分沉睡在库房里,能够在故宫内展出的,还不到1%。故宫最新的计划是,在北京海淀区圆明园附近,新建一座能容纳300万观众的巨型博物馆,预计2020年完工。故宫将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1】这四份材料都与故宫有关,共介绍了四方面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故宫未来的发展。其中,故宫未来的发展又是从三个方面介绍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1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故宫参观的人数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1中的数据,并结合阅读材料,你有了怎样的思考?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年过完春节,李华的奶奶很想去故宫参观一下,李华参考了“故言购票须知”,推荐奶奶3月份去比较好。请结合“故宫购票须知”(表2)提供的信息,你认为李华推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2故宫购票须知
| 时间 | 票价 |
旺季 | 每年4月1日-10月31日 | 人民币60元(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 |
淡季 | 每年11月1日一来年3月31日 | 人民币40元(不包括珍宝惊、钟表馆) |
【5】前一阵,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上推出了几张康熙、雍正等皇帝的合成图片,皇帝居然也走起了“卖萌”的风格。结合阅读材料想一想,故宫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图片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试着回答问题。
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这些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守护着城市的环境。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贴切的。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1】这段话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把花草树木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二、三句话起到__________的作用。
【4】城市“绿色卫士”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2、阅读理解
你,不要挤!世界那么大,
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
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
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
你可以尽情地追求,
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
,
。
【1】将诗歌的内容补充完整。
【2】下面属于“最好的一切”的是( )(多选)
A. 生活中的真善美
B. 欺骗、自私、邪恶
C. 生活中的快乐
D. 一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利益
【3】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与别人相处?
______________
13、阅读大舞台。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画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睛瞎了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是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了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他可以避免一切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他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艺术超凡;眼瞎的孩子,终于成了音乐家,誉满天下,技艺卓绝。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到了那位老人,他俩十分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1.短文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照课文内容回答。
1.翻译成现代汉语。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除了开头描写“悼念鲁迅”之外,还写了
、 、 、 四件事,说明了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3.詹天佑是我国 ,他修铁路,采取的两种方法是:
4.《穷人》一课中,采取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人物对话等,从这些描写中,你看出桑娜是一个 人。
15、他上课玩玩具,这是事实。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
16、他在幽静的小路上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来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把内容写具体。”(改为转述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那个渔民的儿子把埋在沙里的琥珀挖了出来。(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为反问句。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要的。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 我永远也忘不了
提示:生活中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写一写,为什么这件事让你难以忘怀。
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