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
(3)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
(4)爸爸转过头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满是笑意。( )
2、我喜欢读书,喜欢积累,我会填。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者,__________________;诚之者,__________________。
(3)善待地球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4)邓小平对祖国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经深情地说过:“________________。”
(5)《怀念母亲》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作者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这两个母亲是指____________。我们曾读过他写的____________一文,让我们领略了德国的风情。
(6)《索溪峪的“野”》一文中,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
3、阅读课文《开国大典》,回答问题。
课文按照_________的顺序叙述,着重描写了开国大典的五个场面:
①___________②升国旗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群众游行
4、课文回顾。
1.《丁香结》一文写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丁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都给作者带来美好的回忆。
2.《草原》一文描写了主客聚会的欢快场景,想象一下,当你置身在这样的场景中,你会__________。
3.乡村,美在自然风光,美在丰收的喜悦,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古诗词中,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写农村丰收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客们乘船在湖上游玩,忽然,天空中乌云密布,雨点纷纷洒落下来,正如苏轼诗中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面句子中分号的作用。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句子中的分号表示前后两个分句是_________关系。
6、古诗阅读
观书有感
文/〔唐〕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半亩方塘一鉴开”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渠”在本诗中指什么?渠水非常清澈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阅读。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找出作者歌颂梅花品格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指的是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赞颂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仔细读诗,根据注释理解诗,回答问题。
雪 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①降:服输。②骚人:诗人。③阁:同“搁”,放下。④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和雪的高下。
【1】“梅须逊雪三分白”中的“逊”的意思是( )
A.比得上
B.比不上
C.差不多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3】诗人对“雪”和“梅”的评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梅》中最后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
A.乐于助人
B.取长补短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9、课内阅读。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选段选自课文《_______》,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情景是:_____________。
【2】文中,“约”字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3】设计一条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父亲的打与不打
①小时候,宁涛是个调皮的孩子,爬树掏鸟蛋,下河摸虾,不是把裤子撕开一条长口子,就是把衣服刮个大洞,父亲见了,却从不打他,而是笑呵呵地跟他的母亲解释:“孩子嘛,都这样,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②可有一次,他偷了邻居的五块钱。五块钱在当时已经是个不小的数目了。父亲知道后,把他用皮带捆在树上,狠狠地抽了好几鞭子。边抽边说:“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金,我看你还敢不敢偷。下次再偷,我剁了你的手!”那一次,他被打得皮开肉绽,母亲看了极其心疼,说父亲下手太狠,和父亲吵了一架后回娘家了。那一次,父亲破天荒地没有去外婆家接他们,他这才意识到“偷”是让父亲最痛恨的事情。他再也不敢偷了。他怕说到做到的父亲真的砍了他的手。
③九岁的时候,宁涛带六岁的弟弟去外婆家,刚好那天村里放电影,他带弟弟去看电影,看到中途的时候,他找了个地方上厕所,结果回来的时候没看到弟弟。他猜想,弟弟可能是跟着熟人回家了吧,便没放在心上。直到第二天他回家,没看见弟弟,他才慌了神,全家人奋力寻找,也没找到弟弟。闯下这么大的祸,父亲肯定会狠狠地打他一顿吧?可是,父亲却一句话也没有说。
④之后,弟弟就像一根刺,梗在他的喉咙里,他不提起,父母也不提起。但他知道,父母都想念弟弟,特别是年纪越来越大,对弟弟的思念与日俱增。但父母从来没有责怪他。他其实希望父亲打他一顿,哪怕是狠狠地打他一顿,他也不会怨父亲一丝一毫。
⑤之后,弟弟失踪的第26年,他看见中央电视台的寻人节目,才又燃起了一丝希望。通过节目组的多方寻找,他终于找到失散26年的弟弟。那一刻,他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节目现场,父亲老泪纵横。主持人问他的父亲:“弟弟丢了,你打了哥哥没有?”父亲坚定地回答:“没有。”主持人问为什么没有。父亲说:“弟弟丢了,他心里已经很自责了。我们已经丢了一个小孩了,我们得把爱加倍地放在哥哥身上。”
⑥那一刻,宁涛泪流满面。父亲的打与不打,都是因为爱他,父亲的打是因为怕他染上恶习,走上不正当的道路;而父亲不打他,也是因为爱他,是因为怕儿子心里负担过重,希望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1】文章是按_________顺序来叙述的。
【2】文章围绕父亲的“打”与“不打”来叙述,这样的写法是__________
【3】简要概括文章叙述的父亲“打”与“不打”的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三件事中,作者重点描写的是哪件事?你认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刻画父亲主要运用的是 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而第4自然段则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___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宁涛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6】读了这篇文章,对照文中父亲的教育方式,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只有一个地球
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②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③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⑤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⑥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⑦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⑧“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⑨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文中第③④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②自然段中“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写得准确严谨体现在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作者说:“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作者的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标语。
_________________
12、请根据提供的材料信息,完成相关内容。
一带一路
【材料一】
“一带一路”示意图。
【材料二】两千多年前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我们的先辈郑和开拓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缔造了一段久远的故事,留下了一段让人感怀的沧桑岁月。
【材料三】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瓜果飘香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做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椰树芃(péng)芃的东南亚时,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跨欧亚的铁路、公路已经逐步延伸,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日益发达。丝路文明走出历史,走下蓝图,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1】从材料( )中,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_,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__,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和倡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一带一路”把中国和中亚、_______、_________紧紧地连在一起。我是从材料( )中读出来的。
【4】“一带一路”的“路”包含( )(多选)
A.铁路
B.公路
C.航运
D.航空
E.管道
F.空间综合信息网络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那个星期天(节选)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选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我”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来打发时间。
【2】文中的“我”焦急是因为_____________,“兴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选择了放弃,因为母亲不可能带“我”出去。
B.写出了等待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寂寞。
C.把“我”等待时孤独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
D.写出了“我”满怀希望,耐心执着地等待着。
14、桥(节选)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 )少废话( )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在括号内加上标点符号。
【2】前文写木桥的“发抖”“呻吟”为下文写木桥倒塌____________。
【3】小说以“桥”为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更象征了老汉的______,老汉的生命是一百多个群众通向______的桥。
【4】“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想象一下,老汉想要喊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照要求写句子。
例:店里冷。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
(1)声音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几天的饭费。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饭是不能不吃的。
变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奇妙的夜晚。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练习。
(1)例:“我还有作业没有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 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用其他的词代替)
①看着纷纷飞舞的雪花,她____________道:“雪精灵实在是太美了!”
②“路上注意安全,上课要认真听讲……”每天早晨上学前,妈妈总要______我。
③“加油!加油!” 操场上传来同学们的阵阵____________。
(2)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光下的丁香白的潇洒,紫的朦胧。(仿照例句的形式补充句子)
阳光下的月季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式转换。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转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转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转变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转变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题目自拟。
环境:开满丁香的校园
人物:年轻的班主任马枫 淘气包王小明 学霸班长李明
提示:1.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开展。
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量生动有趣吸引人。
3.写出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4.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字数在45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