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课文原文或“积少成多”填空。(5分)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开国大典》
(2)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秋天的怀念》
(3)为人子 , 。 ,习礼仪。 能温席 , 。爱父母, 意深长 。 , 。手足情, 。
2、根据课文内容和日积月累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______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2.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里,“月”已成为一种文化,悠悠千载。“月”是孟浩然笔下的______,______ ;是辛弃疾笔下的“______,______”;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描写人们谈论丰收年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七律·长征》中具体描写红军战士奋勇杀敌、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竹节人》通过对______、______以及老师______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______,同时抒发了对老师的______,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______的感情。
3、诗句、名句填空。
(1)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
(2)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把无时当有时。
(4)青,取之于蓝,________________。
(5)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循旧。
(6)我精心地选苗,认真地栽种,可花朵没有开,而从同学家的花盆里揪下来的枝蔓随便插土里竟然长得很好,还开了花,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到每天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的小明,我想用《长歌行》里的一句诗劝他,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听了您的这番话后,突然觉得今后该怎么做就特别清楚了,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积累运用
1.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抗击疫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____________ ,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敌入侵国土,名臣李钢这样说:“祖国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营造出清幽意境的句子是“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
4.诗人贺知章在年少时离家,迟暮之年回乡,置身于故乡熟悉又陌生的环境中,不禁
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音无改鬓毛衰。”
5.《七律.长征》中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的诗句是:“红军不怕__________________ ,万
水千山 ____________________ 。”
6.湖阴先生“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庭院,清净淡雅令人向往。
5、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峡谷里,人迹罕至,只见小溪liú tǎng________,xiān qǐ________的浪花在时而升起时而落下。豺狼虎豹的páo xiào________之声在山谷里回荡,让人万分jiū xīn________。
2.他不住地zhòu méi_______,然后扯着sǎng zi________不断地喊叫,最后声音都变得shā yǎ_______,只能痛苦地shēn yín________。
6、读《浪淘沙》,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
(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默写《浪淘沙》。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判断对错。
①诗人以浪漫的想像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在具体、生动、形象。(______)
②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_____)
③这首诗以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精神。(_______)
7、阅读课内诗歌并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
(1)好雨知时节 A. hǎo ( ) B. hào( )
(2)花重锦官城 A. chòng ( ) B. zhóng( )
【2】解释下列字词。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润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诗句。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体现了春雨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题为《春夜喜雨》,在诗篇中“春”“夜”“雨”都有了,但“喜”字却没有出现过。请仔细读原诗,揣摩体味,说一说诗人是怎样对春雨抒发了“喜”的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
【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气氛。
【3】诗的第一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____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一句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十五夜望月》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 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落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9、课文阅读。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 )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 )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 )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 )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 )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 )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按原文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形容词。
(2)选文采用____ 、____ 、 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 _ 的感情。
(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 )句,请将它变为陈述句。
。
(4)文段中的人称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句中的“熬”字让人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渔夫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为什么“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片段主要运用( )描写来体现桑娜和渔夫的形象。(多选题)
A.神态
B.动作
C.语言
D.心理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屹立 耸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 看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 感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深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 继续)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从文中的括号里选出合适的词语,打“√”
【2】文中画线部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给这段话加个小标题___________
【4】读完这段话我想对五位战士说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丁香结”这一说法的由来是什么?用“﹏﹏”在选文中画出。
【2】将画横线的部分改为陈述句,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中的“结”,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香美丽,被人们赋予愁怨。请你写两句由此联想到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并答题。
珍惜时间的鲁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 工夫) 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 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 及时)赶到。他曾经说 时间就是生命 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 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在文中括号内合适的词语下边打“√”。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如饥似渴: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中没有标点的一段话加上标点。
【4】仿文中加点句子,用“多么……多么……多么……”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
【6】文中通过这些事例说明鲁迅先生珍惜时间: (把下面相应的序号写在横线上,可多选)
A.鲁迅是天才。
B.有病的时候还想着工作,病稍好就动手做。
C.白天忙工作,晚上写文章,累了躺在躺椅上看书。
D.晚年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工作。
E.逝世前三天还在给别人翻译的书写序 。
F.逝世前一天还在写日记。
G.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
【7】读了这篇短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红日<节选>
一阵(猛烈 强烈)的弹雨,突然在他的左侧山崖边炸响,他转头定眼一看,是一小股敌人在我军战士们的追击之下,向他的面前奔来。在他连忙抓起枪来的时候,有十多个敌人已经窜到他跟前十多米的地方,一面奔窜一面向他射击,子弹纷纷从他的身旁穿过,发着尖锐的啸声。邓海手里的驳壳枪向敌人射出了子弹,同时大声叫着:“团长!赶快下去!”
团长手里的快慢机也开了火,一口气打光了一夹子弹,有几个敌人在他和邓海的凶猛射击之下,倒在他的眼前。在他安装第二夹子弹的时候,敌人的汤姆枪子弹向他飞射过来,邓海连忙跑向他的身边,而他却已经中了枪弹,摔跌在岩石下面。就在这个当儿,这一小股二十来个敌人被追击上来的战士们完全歼灭了。
腹部受了重伤的刘胜,躺在担架上。他的眼睛仍然放射着(激烈 强烈)的晶亮的光辉,仰望着山洞口和山洞右侧敌人背后战斗(激烈 热烈)的地友。他向邓海喃喃地问道:“打得怎么样?”
“听枪声,攻上去了。”邓海扶着担架,大声地回答说。
两颗绿色曳光弹在他仰望着的高空升起,他急促地说:“停下来!”
担架停下来,他定睛凝神地望着高空,高空里又升起两颗鲜红色的曳光弹,和刚才两颗绿色的循着一个线路,奔向一个目标——孟良崮高峰。他点点头,手按着胸口,平静地躺在担架上。他知道,这四颗彩色曳光弹是胜利的信号——两个连的英勇的战士们,夺取了山洞侧后的敌人的阵地,那里的敌人已经被歼灭了。
刘胜躺在团指挥所旁边的一间小屋里,医务人员给他进行了止血、止痛和包扎的急救工作。他的伤势沉重,一颗汤姆枪的子弹进入到他的肚子里。他流血过多,心脏的跳动渐渐地(柔弱 微弱)下来,呼吸缓慢、艰难,温度急速降低,脸色惨白。
潘文藻站在他的身旁,一再地在他的头部和手上探摸着,脸上现出悲伤难禁的神情,连连地向医生用低沉的颤声问道:“要紧吧?”医生轻轻地摇摇头。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2】第一自然段画“______”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向我们展示了_____________。
【3】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文章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情节,请将下面的小标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2)心系战场 (3)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的句子,这句话是对刘胜__________的描写,他眼睛里晶亮的光辉正是他__________之情的体现。
【5】“他点点头,手按着胸口,平静地躺在担架上。”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关心战斗的结果胜过关心自己的伤势,这是置生死于度外的革命品质
B.因为上了担架的缘故,此时刘胜已经缓解了身体的疲劳
C.舍生忘死的刘胜时刻将战斗记挂在心里,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D.战斗的胜利带来的喜悦远远胜过身体上的痛苦
【6】读完这篇文章,你想对团长刘胜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
①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比喻句)
描写运动会的一个场景: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来到杭州西湖乘船赏景,天空突然像打翻的墨水一样黑云密布,白亮亮的雨点在水面溅起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里。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诗句)
2.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地球。(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很喜欢这个小家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
(2)改成第三者转述:
例:老师说:“我们明天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老师说,他们明天去社区参加公益活动。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3)分别改写成反问句、感叹句和双重否定句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利的回击。
反问句:
感叹句:
双重否定句:
20、请用合适的关联词,将下面两句话连在一起。
伯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伯伯得到很多人的爱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习作。
这个学期,我们参加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祖国放心,强国有我”主题演讲会中展现浓厚的爱国情怀、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发挥顽强的拼搏精神、班级竹节人大赛中享受美好的童年乐趣、“天宫课堂”中沉浸在奇妙的宇宙发现……
选择一次课内外活动,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将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写出真实情感,展现活动的精彩。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作品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