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选填合适的词语。
四( )八方 ( )钉截铁 昂首( )胸
( )水千山 千( )一发 排( )倒海
(1)人民解放军以把山推开,把海翻过来般的浩大、凶猛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向敌人发起了猛烈进攻。( )
(2)在战斗的紧要关头,班长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
(3)敌人的机枪疯狂地扫射着,就在这形势万分危急的时刻,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
3、按照《有的人》填空。
1.《有的人》是诗人________为__________而写的。诗的副标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中“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一句出自鲁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的人》这首诗通过对两种人的对比,批判了___________,热情歌颂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____________。
4.《有的人》不只单纯写对______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___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那些________,热情歌颂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____________的人。
5.默写课文第一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完我不由得想起司马迁说过的类似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无_____有_____ 司_____见_____ _____而_____舍
专心__________ 见_____知_____ 一_____俱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纪伯伦,_________(国别)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等。他和_______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6、课内阅读。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____,诗的题目是《________》。
7、对比阅读。
(甲)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乙)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______朝诗人______,两首诗都是______诗,诗人借咏叹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
【2】《石灰吟》一诗中,首句“千锤万凿”说明______,“______”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______”三字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由此我想到了______、______等革命烈士。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石灰吟》中的“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作者借石灰石开采、煅烧、粉碎的艰辛过程,喻指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视若等闲,由此来表明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
B.《咏煤炭》全诗紧紧扣住煤炭的特性落笔,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句写煤炭,句句寄托诗人为祖国为人民不辞辛苦的情怀,表现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并甘愿为之献身的高尚情操。
C.《咏煤炭》中“洪炉照破夜沉沉”一句写出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
D.通过比较发现,同一作者,在《石灰吟》中侧重表现了自觉接受严酷考验的思想,在《咏煤炭》中侧重表现了一种奉献精神。
8、阅读平台。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孩子真烂漫。
_________________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批走俏货。
_________________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_________________
有的人虽死犹生,有的人虽生犹死。
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拟人的句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咏梅词写了梅花_____________的特点,赞扬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其中表现了梅花不居功自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给颜黎民的信(节选)
颜黎民君: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鲁迅
四月十五夜
(有删改)
【1】鲁迅和颜黎民交流的主要话题是( )
A. 旅行 B. 看电影
C. 学数理化 D. 阅读
【2】鲁迅认为“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原因是( )
A. 古人的情感比较脆弱。
B. 古人大多多愁善感。
C. 古人对大自然的认知很有限。
D. 古人爱美丽的鲜花,爱皎洁的明月的程度大大超过了现代人。
【3】下列说法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鲁迅认为专看文学书是好的。
B. 鲁迅认为要像蜜蜂一样只叮在一处。
C. 鲁迅认为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不大好。
D. 鲁迅认为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好的。
【4】鲁迅就读书问题给颜黎民提了哪些建议?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内容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对“阅读”有什么见解?请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练习。
权力
熊、灰狼、狐狸组成一个强盗团伙,常常肆无忌惮地袭击羊群,使羊群不得安宁。
羊群中的头羊决定采取分化的办法对付这伙强盗。于是采用进谗言、挑拨离间等办法,但都没有成功,因为黑熊、灰狼、狐狸团结得很紧密,它们并不相信谣言。后来头羊死了。死前,它把位置交给一位年轻的羊。这位年轻的羊并没有直接上任,而是提出了一个令大家十分吃惊的计划。它说,要请黑熊、灰狼、狐狸其中的一个来担任羊群的头领。
对此,大家都坚决反对。但是被委以重任的年轻山羊却坚持自己的主张。它把这一决定传递给黑熊、灰狼、狐狸。它们都十分兴奋,谁要是当上羊群的头领,就意味着拥有整个羊群的指挥权,这里的好处太多了。
可是,由谁来当这个羊群的头领呢?
黑熊想:我在团伙中力气最大,作的贡献也不小,这羊群的头领应该由我来当。
灰狼想:我在团伙中最为凶猛,咬死的山羊最多,论贡献我最大,这羊群的头领应由我来当。
狐狸想:我在团伙中是智多星,很多点子都是我想出来的,我起的作用是最大的,这羊群的头领应由我来当。
为此,它们争执起来,谁也不服谁。就这样僵持起来,火气越来越大。黑熊首先起了杀机,它决定用武力除掉灰狼和狐狸。
黑熊趁灰狼不备时忽然向它发起了攻击,一下子就咬断了灰狼的脖子。
黑熊还准备向狐狸下手。
狐狸看出黑熊的心思。它处处防备着黑熊,同时,准备除掉黑熊。它找到一个经过猎人伪装的陷阱,陷阱上面只有一层树枝。于是,它便躺在上面假装睡觉。因为狐狸身子轻,并没有陷下去的危险。黑熊发现有了动手的机会,于是它猛扑向狐狸,可狐狸却迅速地躲开了,黑熊却一头栽进了陷阱里。
剩下的只有狐狸了,它对羊群已构不成威胁了。
这时,众羊才知道,权力原来只是一个陷阱。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肆无忌惮:_________________
挑拨离间:_________________
【2】在黑熊、灰狼、狐狸组成的强盗团伙中,它们自己认为自己的强项各是什么?
黑熊的强项:_________________
灰狼的强项:_______________
狐狸的强项: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的头羊提出一个怎样的计划?这个计划为什么令大家十分吃惊,而让强盗团伙十分兴奋?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说“权力原来只是一个陷阱”,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回忆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给文中“少年”画像——就这段话来说,“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来看,课文主要写少年闰土给“我”讲述的几件事;开头却写记忆中的“闰土”,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文精彩回顾。
( )的天空中挂着(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手捏( ),向一匹猹( )刺去,那猹却( ),反从他的( )逃走了。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这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3、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练习。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短文节选自课文《________》。
【2】用不到10个字来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战士们整体表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具体描写每一位战士的句子。写这个场面运用 的方法,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 ,还领略到了 。
【4】仿照这段话写场面的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写此时班级考试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语段阅读。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1)“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去世,作者感受如何?从哪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我的愿望没能实现”,“我的愿望”指( )
A.作者想以死伴随母亲于地下的愿望。
B.作者赡(shàn)养母亲的愿望。
C.作者希望母亲存活于世的愿望。
(4)你怎样理解“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朗读这一段时,应该带着________和________的情感去读。
15、改为直接引述句。
1.老班长说 ,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房东太太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的不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钩上闪烁着光芒!(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爸爸李大钊已经将要被敌人杀害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是闹着玩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模仿秀。(用加横线的词语造句)
(1)它们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
(2)北京城这秋色的秋林啊,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少先队员们都在注视和倾听辅导员的讲话。
修改病句:
2、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要好好学习。
改为双重否定句
3、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反问句
4、“我们不能无谓地死亡,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杨靖宇深情地说。
改为提示语在中间:
5、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句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声真诚的赞美是一朵花,
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 ……
20、按要求写句子。
1.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面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广场上鞭炮声、欢呼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只画眉鸟在枝头一边叫一边跳。(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花了一夜的工夫才记录完刚才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盲姑娘对哥哥说:“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在我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用关联词
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 的智慧
提示:人,无疑是最有智慧的;动物,也是充满灵性的。在你的记忆中,谁最有智慧呢?他(它)的智慧又是通过哪些方面或哪几件事例表现出来的呢?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注意条理清楚,内容具体,详略得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