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默写填空
(1)“他闰月生,五行缺土,所以叫闰土”,“五行”包括____________。
(2)诗词中的风是多变的:西湖上有驱散乌云的风,“__________,望湖楼下水如天”;黄河上有掀起泥沙的风,“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乡村中有令人心情愉悦的风,“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
(3)红军不怕 _____________,万水千山 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1)头涔涔(ABB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光阴似箭(形容时间过得快):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万象更新(含有数字):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积累填空。
1.古今中外,优美的乐曲总是让人浮想联翩。贝多芬弹琴时: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波粼粼的海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亮越升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弹琴时: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散文,要体会作者写景时融入的情感。老舍描写“那些小丘的线条是____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_____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的美景,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小说,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穷人》开头描写了“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这样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著中的人物总会让我们记忆深刻:她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
这段话中的“她”是小说《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4、演讲稿中还需要一些关于爱国的名言警句,把你知道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八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______
(2)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______
(3)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______
6、阅读与理解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随风潜入夜,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潜( ) 野径( ) 锦官城( )
【3】写出第二联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题为“春夜喜雨”,诗中却没有一个“喜”字,但又处处体现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请从诗句中找到至少两处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用“/”划分朗读停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解释下词语的意思。
莺啼:___________
四百八十:__________
楼台: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D.这首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牛织女家,
【1】《浪淘沙》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_。”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关于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来自天边。
B.“九曲”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黄河曲曲折折,排山倒海的气势;“自天涯”生动地表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C.这两句话描写了黄河来自天边、奔流不息的壮丽图景。
【3】这两句诗使人想起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_________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抽打心中的樱桃花
年少时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樱桃树。
有一年的春天,樱桃树开满了花,开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蝴蝶在花间飞舞,馋嘴的我似乎已经闻到了樱桃那种特有的香甜味,就连在睡梦中,都是满树的樱桃在冲我微笑。
一天早晨,我竟看到母亲正拿着一根竹竿在樱桃花间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经抽打完了。樱桃花像下雨一样落了一地。她正准备抽打另一棵樱桃树呢!
我赶忙跑过去一把抱住了母亲,任凭母亲如何解释,我都紧紧抱住她的双臂不放手。母亲无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好,到了樱桃成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樱桃花的用意了!”
转眼间,樱桃花落了,两棵樱桃树都结满了青青的樱桃,尤其是我从母亲手中保护下来的那一棵,棵桃结得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
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那棵经母亲抽打的樱桃树硕果累累,一颗颗樱桃仿佛一盏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而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上的果实仍然是一片青绿。我坚持不吃已经成熟了的樱桃,静候着那片青绿变成点点唇红。
己经成熟的樱桃被吃光了,我保护的那棵樱桃树仍旧满是青黄,并且树上的樱桃开始干瘪、变黑、脱落,树干上的绿色也渐渐褪去,变得干枯,毫无生机。母亲告诉一脸失望的我:这棵樱桃树由于在春天花开得太多,又未经抽打,所以结的樱桃也太多,由于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它累死了!
母亲用牺牲一棵樱桃树的代价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贪心的,要学会取舍。心中贪念太多,只取不舍的结果,就像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最终导致你不堪重负、两手空空;而适当的舍弃,看似是种失去,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获得更加丰厚的给予和回报!
【1】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的笑是对“我”无知的嘲笑。
B.母亲是被“我”炫耀的样子逗笑的。
C.母亲之所以摇头,是因为“她”知道这棵樱桃树最终的命运就是死亡。
【2】第2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极力状写樱桃树花开之盛和“我”对樱桃的憧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母亲抽打樱桃花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
(2)“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未经抽打的樱桃树反而死了?请在文中用“ ”画出有关句子。
【5】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最后一段的内容,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题。
文体:小说
主题:冷暖人生
本文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穷人》中的桑娜夫妇尽管自己生活拮据,却还是毅然领养了邻居的两个孩子。《拾荒》中的老人捡的是垃圾,而内心却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拾荒老人坚守着内心的真善美,而她周围的人却丢了这些东西。桑娜夫妇和拾荒老人扬善弃恶、以德为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拾 荒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了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长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有修改)
【1】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___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第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第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不幸的地球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它曾经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然而它却正在遭受着人类无情的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已经全面恶化,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有人称我们的地球是“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2/3的76亿公顷森林,每年以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森林大面积被毁,大大降低了其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可恶的沙尘暴也随之猖狂,以摧毁一切的架势扑向人间,更可怕的是泥土流失,洪水泛滥,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要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并且排放大量有害物质到大气层中,排放量均超出正常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环境。由于空气污染,以至于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每年人们要从船上倾倒600万吨废物到大海,扔下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40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河流受污染,甚至有的地方饮用水都受到了危害,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从森林大面积砍伐到水资源被污染,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如果我们把它破坏了,人类将别无去处,无法生存。
面对地球的现状,需要人人行动,去照料、珍惜、爱护地球,我们人类应该快快觉醒!
【1】短文从哪三方面写出了地球不幸的状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日益加剧”中“益”的意思是好处。___
(2)“罪魁祸首”本义是指作恶犯罪的头子,文中是说地球遭受的种种不幸,根源就在于人类。___
(3)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___
(4)短文先概括写地球是不幸的,接着分三方面具体写,最后向人们发出号召,行动起来,保护地球。______
【3】第2自然段中列举了一些数字,这样表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根据海报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次活动是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而举办的。
B.4月23日之后,图书现场漂流活动便结束了。
C.不能捐赠教材和教辅类用书。
D.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向图书馆捐赠三本图书,便可获得一张纪念卡。
【2】“图书漂流”活动海报的副标题还空着,请你拟一个吸引人的标题。
第二届“图书漂流”活动——___________
【3】4月19日,小帅去图书馆,他能参加什么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谈谈对“用书籍开启智慧”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直通车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 )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 )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 )远古大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1】选择下面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
看到 听见 嗅到
【2】给文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它们”是指______
A.落花 B.落叶 C.落花和落叶
(2)“别有深意的仪式”是指______
A.花朵盛开和落下的盛大典礼,极为隆重。
B.“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然短暂却有深意,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别有深意”是指花朵落下有自己的目的,别有用心。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立冬(见图)
【材料二】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季。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立冬吃饺子的习俗。
【1】在“材料一”的图画中,你读取了关于“立冬”的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不仅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会议室突然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
(2)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你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一片期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
(3)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
(4)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仿写)
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会去睡觉吧。”(改为转述句)
2.用词语的不同意思分别造句。
温和(气候不冷不热 使人感到亲切)
3.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病句。
只要山势多么险峻,他就敢攀登。 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4.仿写句子。
白桦林银白的树干摇曳着身躯和手臂,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
5.选择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a用于引文的省略;b用于列举的省略;c用在话语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①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 )
②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 )
③秋天到了,果子挂满枝头,橙子、柚子、葡萄、苹果……一派丰收景象。(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2.我面对老人演奏。(扩句)
3.空气对我们来说也是宝贵的,所以一切生命都需要它。(修改病句)
4.当时我忘记了完全白看书的尴尬。(修改病句)
5.父亲对我说,打我不是为别的事,就为我白看人家的书。(改为转述句)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操场很小,怎能踢球呢?(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鸟儿放开嗓子鸣叫起来,好听极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头上的那一摞碗突然摇晃起来。(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笑着对我说:“我教你毛笔字的写法。”(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你写一个“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材料:地球母亲日益受到伤害,资源匮乏,请以保护地球母亲为题写一篇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