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乐读书吧。
1.童年是_______(国家)作家____________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的外祖母,_________的小茨冈,_________的老工人格里高利等好人,让阿廖沙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和美好。(选择序号)
A富于同情心 B慈祥善良 C忠厚老实
2、按要求完成下题。
“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词语“迥然不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我能用它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我还能写出几个含有“然”字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句子,用表示“看”的意思的不同词语填空。
1.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____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2.他们在天际邀游时____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
3.他走了进来,迅速地了____一下整个屋子。
4.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拾起头,____这鲜红的国旗。
4、古诗文积累。
(1)《宿建德江》中写船上见到的景色而“客愁自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越后狂风吹散乌云,日出云开,水天相接,万物焕然一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浪淘沙》(其一)中,运用夸张修辞和典故,表现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浪漫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的《江南春》中展现出江南春景花鸟、山水、城郭、酒旗多姿多彩画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暗用典故,将山水生命化,表现湖阴先生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答题。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绿色的波浪”是指____________ ;
“粼粼的波光”是指____________。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成为另一种东西。”其实“另一种东西”并非只有一种东西,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用“列出要点”的形式简要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该诗色彩角度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阅读。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本诗的作者是( )朝的 ( )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任( ) 尔 ( )
【3】下面与《竹石》写法相似的一首诗是( )
A.《寒食》
B.《送元二使安西》
C.《石灰吟》
D.《十五夜望月》
【4】诗中首句“咬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
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文中的“远方“和“大山”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________,画线句子中,________、_______(填两个词)表现了诗人蔑视苦难,以乐观战胜苦难的态度。
【2】写写你对“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两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9、快乐阅读,我能行:
甲: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乙: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丙: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
丁: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甲: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
乙: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丙: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
丁: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阳关道”指的是________。
“艳阳天”指的是________。
“蜜罐温床”用的是________的修辞方法,指的是________。
“最危险的时候”是《________》中的歌词。
【2】后面四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从这一小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少年________。
10、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选自《少年间土》)
【1】按原文内容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2】从选文中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_____________
【3】这段中,描写闰土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从这些动词中你感受到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11、 秋韵(节选)
宗璞
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许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叶,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
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么?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提取信息)第1自然段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的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展开联想)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当读到“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时,我想到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判断)对第2自然段在本文中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增加了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曲折有致。
B.以香山的嘈杂、万安山的寥落和萧索与小湖旁的秋色作对比,突出作者对后者的喜爱。
C.起到了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4】(品词析句)读文中画“ ”的句子,完成填空。
这句话按照从 到 的顺序描写着了雨的红叶,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红叶 、 、 的特点,表现出作者 之情。
【5】(整体感知)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哨卡
①在风雪迷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山峰顶端,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刚刚到任的将军率领部属将去这个防区内海拔最高的哨卡访问,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②早上,屋外风嘶吼着,发出阵阵令人发怵的尖啸,还夹杂着雪珠和小冰块击打门扉的啪啪声。将军起身,好几个人围了过来,劝他下次再去,将军没有答应。团长用几近请求的语气说:“首长,您上去,太危险了 ……”团长是一个从军二十一年的老兵了,常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呈暗紫红色。“战士们成年累月在山上,他们更危险!”将军拍拍团长的肩,“走!”
③四名战士驻守的哨卡在海拔五千余米的最高峰上,四周无一遮拦。狂风肆虐的时候,雪拍到脸上,像刀割一样。
④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哨卡。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将军逐一与他们握手,又到宿舍、伙房,查看了战士们的被装和伙食。一名战士正在哨位上执勤。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哨兵,发现他又黑又瘦,显得有些憔悴甚至苍老。将军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哨卡?”“不,前年调来的。”“这么说,快三年了?”“还差三个月。”
⑤将军的脸色变了,他转过身,严厉地盯着团长:“不是有规定吗?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团长嗫嚅着,盯了一眼哨兵,没吱声。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问道:“你就这么带兵的?让一个战士这么长时间在这儿执勤?嗯?!”团长没有正面回答将军的问话,而是轻声说:“这儿条件最艰苦,可总得有人来守 …… ”“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这样?”团长还是没吱声。哨兵持枪立正站着,张了张嘴,似乎要说话。团长瞄了哨兵一眼,哨兵把话咽了回去。
⑥此时,一名随员悄声对将军说:“首长,他,就是团长的亲弟弟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团长,又望了望风雪中持枪站岗的战士。他立正,缓缓地抬起了手,向团长和他的弟弟敬礼。将军的眼中闪着泪花。众人都举起了手。
⑦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就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山峰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③段是_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④段主要对将军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将军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4】借助“军人,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守护者,社会平安稳定的保卫者,国家主权的捍卫者”这句话,写出你对第⑦段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团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相关情节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小站歌声
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
苗老师提出行李来到站台,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
她本想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没想到全班四十多个孩子全站在这里为她送行。
站牌下,放着一篓子核桃,篓把上贴着个红双喜字。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
三天前,她去了趟县城,回到山村,她对孩子们说,要和远离千里的男朋友举办婚礼,婚后,她就在那里定居。
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张口将她挽留,只将一串串难舍难离的泪水洒下。
远处传来列车的长鸣。
四十多个孩子含着泪水,像一棵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凄悲地立着。
班长说:“咱们为苗老师唱一首歌吧。”
歌声在夜空中响起……
这歌声,低沉悲哀。这是孩子们真诚的祝愿。
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着,孩子们像一阵旋风一样随车跑着,唱着……
车上苗老师失声痛哭起来。
孩子们怎会知道,她不是去结婚。三天前,去县城体检,她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旋途上,她只有半年的时间了。
【1】文章开头第一自然段中“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
是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车上苗老师失声痛哭起来。(画横线部分)”此刻,苗老师心里可能在想(写人物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结尾时才说明苗老师离开孩子们的真正原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选择最恰当的一个选项打“√”
A.作者前面忘了交代,结尾补充说明。( )
B.表明苗老师对孩子们所说的是善意的 “谎言”。( )
C.构思新颖,出人意料的结尾更加渲染了悲痛之感。( )
【4】读完小说,你觉得苗老师是一位怎样的人?用几句话写下你对苗老师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讨债
杨国华
(1)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钱,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令全家焦虑万分。
(2)全家人惟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还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3)妈呆愣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
(4)陈家满目窘迫、凄凉:一位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那张摇摇欲坠的床上。男人缩了缩身子,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早就该还了□可他妈生下孩子后病倒了□缓一缓行吗□
(5)妈深深地埋下了头,犹豫片刻,还是很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法子,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6)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妈也真够狠心,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7)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摸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甸甸地叹了口气。
(8)日子一天天滑过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感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
(9)一年后的一个今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mái mán】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不,欠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他妈病已经好了,家里境况已大大【改善 改变】。”
(10)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11)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又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去想法子挣【zhēng zhèng】钱,把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会一辈子也不心安的。”
(12)那一瞬间,我不禁潸然泪下。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
(13)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畏,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了一颗仁爱的种子。
【1】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在下面画“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嗫嚅:__________
②天经地义:___________
【3】给第(4)自然段的方框内加上合适的标点。
【4】第(10)自然段中“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这“疑问”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7)自然段中的“捏”换成“揣”,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短文中找出描写“我”心情的变化的词语:
怨恨→______→疑问→______→敬畏
【7】为文章最后一段写几句点评性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觉得短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响亮的叫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伴焦急地跟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怀特森老师摆摆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千上万的幼龟鱼贯而出地一起来到海滩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练习。
1. 无论多么远的剧场,无论演出到多晚,我是场场必到,直至演出的结束。(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一次,表演艺术大师赵丹和漫画家张乐平来我家,自然要看我的表演。(请用“自然”的另一个意思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仿照例子写句子。
例: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我们热爱大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
我们热爱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
(2)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河水养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难道这篇课文描绘的不像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吗?
(2)这篇课文运用的怎能不是对比的写法呢?
19、下雨时,雨点儿打在头上,是世界上最美的事。(照样子,仿写句子)
烈日炎炎时,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20、按要求写句子。
(1)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请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写句子。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短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任选一个情景写具体。
夕阳西下的校园 流水潺潺的溪畔 幽深僻静的树林
_______________
(3)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仿照例句写一写,注意提示语位置。
例:“行了,这事儿有我呢!”她拉起对方的手,“走,我们一起去看看。”
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六年时光,转瞬即逝。语文课上朗朗的书声、美育节上快乐的歌声在我们耳边响起,运动场上矫健的英姿、林荫道上嬉戏的身影在我们眼前浮现……就要离开校园,离开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了,请以“最让我 的一件事”为题,记录下我们的小学生活。内容具体、情感真实,字数不少于400。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