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句子中横线词语的反义词。
A.地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________
B.地球上的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补充。________
C.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________
2、积累填空。
(1)本学期,我认识了不少优秀人物,有______的鲁滨逊,______的汤姆·索亚,______的李大钊,以及______的老班长。
(2)于是——洗手的时候,_______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过去;默默时,_______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_______过去……
(3)《寒食》中诗人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于谦《石灰吟》中表现诗人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当看到朋友不专心读书时,我会告诉他:“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6)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
(7)苟日新,_______,_______。
(8)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此不为_______。
(9)读书须用意,_______。
(10)良药______,忠言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1)希望使他快活,kǒng jù( )使他jīng huáng( ),他想睡,但又睡不着,四肢像散了架。
(2)许多女性在专业lǐng yù( )颇有jiàn shù( )。
4、将成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自言__________ 势不__________ 不假__________
__________不安 _____手_____脚 你_____我_____
(1)心神不定。 __________
(2)来势十分凶猛,不可抵挡。 __________
5、读拼音,写汉字。
1.1941年秋,日kòu( )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2.五位壮士站在xuán( )崖边上,热血fèi( )腾,满腔仇恨。
3.他们lūn( )起胳膊把手liú( )弹投向敌人,后来又举起石头砸向敌人,大批敌人被消灭,不少敌人坠落山jiàn( )。
6、阅读理解及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七律 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7、国学直播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
稻花香里说丰年, 。
七八个星天外, 。
旧时茅店社林边, 。
【1】把诗词补充完整。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
B.“明月别枝惊鹊”里的“鹊”应该是指喜鹊。
C.该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苏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D.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3】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 __________,也有了_______,还闻到了____________。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_________,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8、课外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 娄山关 B. 忆秦娥
【2】上阕中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
【3】请你用“ ”画出词中暗示战斗开始时间的句子。
【4】根据对词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____)
(2)通过词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可以知道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是早晨。(____)
(3)“真如铁”三个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构思精巧。(____)
(4)“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的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激烈。(____)
(5)通过这首词描绘的壮丽图景我们可以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____)
9、整本书阅读。
夜里睡觉,我躺在一张大床上,裹上了好几层大被子,谛听着她作祷告。
她跪着,一只手按在胸口上,另一只手不停地画着十字。
外面酷寒刺骨,冷得发绿的月光透过窗玻璃上的冰花儿,照在她那长着善良的大鼻子的面孔上,她的两眼像磷火似的明亮。
绸子头巾在月光之下好像是钢打铁铸的一般,从她头上漂下来,铺在了地板上。
她作完祷告,脱了衣服,叠好,走到床前,我赶紧装着睡着了。
“又装蒜呢,小鬼,没睡着吧?听见了没有,好孩子!”
她一这样讲,我就知道下一步会怎么做了,噗哧一声笑了,她也大笑:
“好啊,竟敢跟我老太婆装相!”
她说着抓住被子和边儿,用力一拉,我被抛到空中打了个转儿,落到鸭绒褥垫儿上。
“小鬼,怎么样,吃了亏吧?”
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___》,文中的她是“我”的_________,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美好品质。这本书与我们关系亲密的人还有: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1】这一段是围绕___________来写的。
【2】画线句子是对“我”的___________描写。
【3】“我”一心想着穿上新雨衣,可总是因为天不下雨而不能够如愿,于是“我”就怪起________和__________来,这体现出儿童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特点。
11、一生勤奋的鲁迅先生
伟大的鲁迅先生,一生勤奋,极少有闲暇休息的时候。就在他逝世前,身体已经非常坏的那段日子里,仍然紧张地工作着。
我们从他的日记中可以得知下面这些动人心魄的事实:
1936年8月1日,鲁迅体重只有38.7公斤,肺已烂掉4/5,肋膜间积水,一直发高烧。8月7日,一位日本医生为他第一次抽出肋膜积水200毫升。当时一位欧洲肺病专家,在给他检查身体以后,十分惊异地说:“若是欧洲人,五年前就死去了。”就是在身体这样不好的情况下,鲁迅从8月1日到10月19日逝世这段短时间里,共给青年作者和友人写93封信和14篇文章。逝世前11天,他为了支持木刻艺术这一当时的革命新生物,带病参加了全国第二次木刻流动展览会,同青年木刻工作者亲切谈话,并照了相,逝世前一天还在记日记。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生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1)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4分)
闲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
动人心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 同学们,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鲁迅先生也说,“时间就是生命”。你认为时间是什么呢?请你仿照这两句话写句子。(2分)
时间就是金钱。
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就是____________。
时间就是____________。
(3) “时间就是生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 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应该向鲁迅先生学习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章答题。
记取岁月珠
至今我还记得,那天父母把我和妹妹叫到身边,郑重地说:“爸妈跟你们商量件事。”我听了不由得感到紧张,不知是什么事。
妈妈要跟我们商量的是:妈妈想进化工厂做活,补贴家用。化工厂的流水包装工分为日班和夜班。妈妈要是选日班,晚上就可以和爸爸一起回家,但我们中午吃饭就只有我和妹妹两个人;要是选夜班,妈妈白天可以在家照顾我们,但是夜班下班通常是十点多,妈妈到时得一个人回来。工厂离家挺远的,对于独自夜行,妈妈有些顾虑一那会 儿还没有路灯,到了晚上就黑黢(qū)黢的,有一段路有几棵高大的槐树,槐树投下的房影如一潭深水……
我和妹妹最终选择让妈妈上日班。那时我才上小学三年级,妹妹更小,刚上一年级。
此后每天中午,我和妹妹就约好一起回家。饭菜是妈妈在锅里留好了的。后来我年级读得高些,妈妈教会了我做咸菜年糕汤。咸菜年糕汤做法简单,把年糕切片,放些咸菜,加水,煮熟就可以吃了。那时年纪小,厨艺不佳,连咸菜切起来都是筋脉相连的,味道自然更不好。
小学的时候放学也早,三点多的时候就到家了。别的同龄人在外面玩得疯。我和妹妹回了家,早早地关紧了门,又早早地上了楼一妈妈到底也是不放心,反复叮嘱我们不要乱跑,门要关牢。我们乖乖记着妈妈的话。
楼上其实也没什么好玩的。有时候我们看看窗外的风景,不过看来看去也就瓦楞屋顶、远处的田野和更远处的青山;有时候我们就只是躺在床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有一天,我们不知从哪里得来一个垂露状的玻璃坠子,意外发现透过玻璃坠子看外面,坠子边缘的切面会反射出虹霓一样美丽的折光。我和妹妹轮流看,看天,看山,看夕阳,一看就可以看半个时辰。
回想起来,那应该是我童年里最寂寥、最凄清、最无趣的一段时光。但我从未后悔过。
是的,能换回妈妈安安心心地回家,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
更何况,那一段时光青灰的底色里,也还有一丝温柔的暖色:比如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有几回把我惊醒了,我就会看到门缝底下漏进一线光亮,我的心瞬间充满了欣喜;有时我睡得沉,等妈妈上来把我叫醒,我才知道他们回来了。像变魔法一样的,眼前还有香喷喷的饭菜。妈妈或许也不忍叫起我们下楼,铺了报纸,“纵容”我们在床上吃。
成长的路上,所有的欢笑和泪水都值得被深深地铭记啊,它们会变成一颗颗珍珠,在你的年华里闪闪发光。
(节选自《儿童文学》2018年“选萃”第4期,有删改)
【1】文中讲“爸妈跟你们商量件事”,“这件事”指的是____________。
【2】妈妈去化工厂上班后,最担心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提到“垂露状的玻璃坠子”的目的是( )
A.强调透过玻璃坠子看到的风景非常迷人。
B.突出在成长的路上自己收获了许多乐趣。
C.表现“我”和妹妹观察细致的良好习惯。
D.反映了那一段童年时光非常无聊与无趣。
【4】“那应该是我置年里最寂寥、最凄清、最无趣的一段时光。但我从未后悔过。”“我从未后悔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去化工厂上班后,妈妈是怎样照料“我”和妹妹的?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的一件往事,请按权述顺序简要概括事件的要点。
爸妈跟“我们”商量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妈下班回到家
【7】题目“记取岁月珠”在文中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13、 秋天的怀念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好吧,就明天。”我说。我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选段是如何体现母亲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梦里的爱国主义和清醒的爱国主义
“亘古男儿一放翁”,已是对于爱国诗人陆游(放翁)的定评。论诗,他该不算古今第一,但就诗里体现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至少前无古人。只是他生不逢时,遇着那个老是挨打受气丧师失地的宋王朝和老是治国无术腐败有方的历任皇帝老子,“辜负胸中百万兵”了。所以他的一腔热血,全部灌进诗里,还灌进梦里,连做梦也想着恢复中原。他的《剑南诗稿》里记梦的甚至梦中作的诗凡十几首,而其中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篇过半。“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用古代关于。“因梦”、“想梦”的分析,此梦既有窗外风声雨声的“因”又有日夜期望恢复故土的。“想”,真是对于梦的极完整的诠释。
在陆氏记梦的诗里,有一篇的题目很长:“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会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及足成之。”(标点为我擅加)而它的特点还不在于其长,却在于透露了古来的“爱国主义”里面不大为人注意的一个消息。
陆游梦见他跟着皇帝西征,不止打回中原,而且打到“西凉府”诗里说“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五百年间置不问”。云云,指出唐初所设安西和北庭两都护府之地,于安史之乱以后就陷地。“胡”事实上是指土蕃回鹘二族,到南宋则该地属西夏和西辽。以南宋的版图而论,要打到属于西夏的西凉,首先得越过金国所占京兆府即今西安,所以收复西凉府也标志着收复自唐以后汉族政权失去的大片领土,所以说“尽复汉唐故地”那该是比今日收回香港更辉煌的胜利。陆游有幸梦到这个景象,真够他高兴一夜的。值得注意的是他不仅高兴于收复失地,而且高兴于“见城邑人物繁丽”。如果五百年间置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城邑人物”荒芜败落,那倒不怎么值得意外,并且一定为“城邑人物”现在之脱离苦海,获得解放而高兴。所以日夜梦想恢复故土,除了复我“汉官威仪”以外,应当还有拯救苦海同胞的意思;依我们现在的眼光看来,主要应是后一层意思。可是当夜陆游发现那些被拯救的同胞并未受苦,城池也很繁荣兴旺,那么他的“喜甚”就只能落实到“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即国家疆域政令的恢复上了。我以为,这样的喜,即使至甚,体积也不会极大,一个清醒的爱国头脑该有更大的容量去思考它更多的意义。就陆游的时代来说。那个江南小朝廷的文恬武嬉、醉生梦死的政治,东南一隅“耕夫无一勺之食。织妇无一缕之丝”的残破的经济,真当令人想想“五百年间”我们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为何积弱至此。居然比不上大漠之中“化外”的一个小城!
这是说对于清醒的头脑的要求,陆游当夜是在做梦,当不清醒;所有的胜利和繁荣,也是梦境,当不得真。可是他在梦里的思维方式,衡诸我们清醒的同胞,却远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秦皇一统,汉武开边,历来被认作伟大的胜利,也的确是伟大的胜利,可是秦始皇把海内变成一座大监狱,汉武帝把游牧民族一赶千里,也是这些胜利的组成部分,关心这一部分的人倒很少了。这说明历来的“爱国主义”的“终极关怀”,不过定位在领土主权上面,至于有了领土如何治理,有了主权如何享用,以及爱国主义如何同“爱民主义”相统一等等,基本不在考虑之内。这算古人的“历史局限性”吧。
陆游的梦境,今天倒真实现了一个,就是香港回归,一百五十年间“置不问”的领土回到祖国怀抱。办法当然极不相同,不是“大驾亲征”,而是化干戈为玉帛。和抢走了香港的英国谈判,并且实行“一国两制”。当然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包括“干戈”作后盾,谈是难谈回来的。所以它也证明了祖国的强大,值得“喜甚”。现在我们是清醒的人,我们在清醒的状态下收回了一个“城邑人物繁丽”的香港,所以我们该在“喜甚”之余,比做梦的陆游想得更多一些,例如一百五十年间香港人民办到的事,我们办到了多少,为什么?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出自陆游的( )一诗。
A.《示儿》
B.《书愤》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D.《游山西村》
【2】第2段中“而它的特点还不在于其长,却在于透露了古来的‘爱国主义’里面不大为人注意的一个消息。”这个“消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论证的方法来看,第3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段“这算古人的‘历史局限性’吧”一句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作者在组织语言时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6】作者倡导的“爱国主义”应该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有人都承认她的介绍很棒。(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把老师布置的所有一切作业都全部完成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知道这件事非常重要,只是实在没有时间来处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训练营。
1.我和小精灵聊天。(扩句)
2.小精灵果然在里面。小精灵是个有着温柔嗓音的女子。(两句合成一句)
18、岸边,柳条随风摆动。(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文学批评是文艺学中最活跃、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以文学鉴赏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深化和提高文学鉴赏的研究形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它是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21、习作。
围绕“暖”字,回忆自己的经历,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题目自拟,还要做到语句通顺,意思清楚,认真书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