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一(___)无(___) 失(___)痛(___) (____)然一(____) (____)然大(___)
(____)风(___)号 饱(___)风(___) (____)以(____)受 (____)穷(___)尽
(1)爷爷那(________)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2)听了老师的讲解,我(________),原来这道题如此简单。
(3)又一次竞选失败,她受了很大的打击,禁不住(________)起来。
2、做笔记,记录文章题目的发现。
拟题方法 | 举例 | 拟题方法 | 举例 |
以人物命题 | ______ | ______ | 《开枪打虎》 |
______ | 《小木船》 | 特别吸引读者 | ______ |
3、看拼音写词语
hún qiān mènɡ rào pī bō zhǎn lànɡ qū zhǐ yī suàn dàn shēnɡ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辨字组词。
抡( ) 揭( ) 曝( ) 慨( )
论( ) 遏( ) 爆( ) 概( )
伦( ) 竭( ) 暴( ) 溉( )
5、比一比,组词语。
赠( ) 祭( ) 移( ) 眠( )
增( ) 察( ) 侈( ) 眼( )
6、课内阅读。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题目?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日暮客愁新”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愁”?写出两句你联想到的描写秋天这种“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______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的。
7、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理想
穆旦
一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
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
对于生活它做不出总结,
面对绝望它提不出希望。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
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
原来它已为现实的泥沙
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没有理想的人像是空屋
而无主人,它紧紧闭着门窗,
生活的四壁堆积着灰尘,
外面在叩门,里面寂无音响。
那么打开吧,生命在呼喊:
让一个精灵从邪恶的远方
侵入他的心,把他折磨够,
因为他在地面看见了天堂。
二
理想是个迷宫,按照它的逻辑
你越走越达不到目的地。
呵,理想,多么美好的感情,
但等它流到现实的冰窟中,
你看到的就是北方的荒原,
使你丰富的心倾家荡产。
“我是一个最合理的设想,
我立足在坚实的土壤上,”
但现实是一片阴险的流沙,
只有泥污的脚才能通过它。
“我给人指出崇高的道路,
我的明光能照澈你的迷雾,”
别管有多少人为她献身,
我们的智慧终于来自疑问。
毫无疑问吗?那就跟着她走,
像追鬼火不知扑到哪一头。
【1】从诗中找出一句能反映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句子,用“______”标出。
【2】“我的明光能照澈你的迷雾”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想是一个很抽象的名词,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以第2节为例找出这些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用“/”划分朗读停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解释下词语的意思。
莺啼:___________
四百八十:__________
楼台: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D.这首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竹炭包说明书
【产品特点】竹炭能有效 空气,防腐防臭, 湿度,同时还有 负离子和远红外线、 电磁波的功能,是家居生活必备之选。
【 】拆开外包装将本品置于汽车、居室、柜子、冰箱等处。每个独立空间(1 平方米以内)用 200 克竹炭包一包。
【 】1.本产品无须洗涤,使用 1~2 个月后,放阳光下晾晒两小时,即可恢复原有功能。2.一般开封使用一年时间的竹炭包最好处理掉,这样更健康。处理方式可以是自然烧掉或者是回收到垃圾站,还可以埋入泥土,改善土壤活性。
【1】把下面词语按顺序填入第一个语段的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A.释放 调节 屏蔽 净化
B.调节 释放 屏蔽 净化
C.净化 调节 释放 屏蔽
D.净化 释放 调节 屏蔽
【2】根据说明书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①不管多大空间,只要放上一包竹炭包就可以防腐除臭。________
②用一、两个月后的竹炭包清洗晒干后可以再使用。________
③废弃的竹炭包既可以当垃圾回收、也可以埋入土壤再利用。________
【3】本说明书从产品特点、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竹炭包。
10、阅读芳草园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把乡愁分别比作 、 、 、 。
【2】这首诗中表示时光变迁的词语分别是 、 、 、 。
【3】诗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4】由诗意可知,作者现在身居( )
A. 台湾 B. 香港 C. 大陆
【5】选择最能表达这首诗情感的句子( )
A. 这首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
B. 这首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难以排遣的乡愁。
C. 这首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共享好时光
铁凝
小学二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看望大荣姨。我和奶奶去她家时,见她正坐在马扎上编网兜,用红色透明的玻璃丝。她告诉我:“这是专门装语录本用的,斜背在身上,或游行,或开会,很帅,正时兴呢。”
我也拥有巴掌大的一本《毛主席语录》,觉得若是配以红玻璃丝网兜背在身上,一定非比寻常。现在想来,我那时的心态,正如同今日女孩子们渴盼一条新奇的裙子或一双时髦的运动鞋那般焦灼。我请大荣姨立刻给我编一个小网兜,大荣姨却说编完手上那个才能给我编,因为手上那个也是旁人求她的,那人就坐在她的家里等。
不知为什么,此刻我很想在这个女孩子面前显示我和大荣姨之间的亲密。我说:“先给我编吧。”
“那可不行。”大荣姨头也不抬。
“为什么不行?”
“因为别人先求了我呀。”
“那你还是我的大荣姨呢。”
“所以不能先给你编。”
“就得先给我编。”我口气强硬起来,心里却忽然有些沉不住气。
大荣姨也有点冒火的样子,又说了一个“不行”,就不再理我了。看来她是真的不打算先给我编,但这已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使我在那个女孩子跟前出了丑,这还算是朋友吗?我嘟嘟囔囔地出了大荣姨的家,很有些悲愤欲绝,并一再想着,其实那小网兜用来装语录本,也不一定好看。
第二天早晨,我一觉醒来,发现枕边有一个崭新的玻璃丝网兜,后来我知道,那是大荣姨连夜给我编的。
我把那个小网兜保存了很多年,直到它老化得又硬又脆。虽然后来我再也未曾和大荣姨见过面,但我们共度的美好时光却使我难以忘怀。
(有改动)
【1】“斜背在身上,或游行,或开会,很帅,正时兴呢。”这句话中“时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和它的意思相近。
【2】“这是专门装语录本用的”中的“语录本”指的是____________。
【3】看到大荣姨给别人编小网兜,“我”心中有了怎样的期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开始时并没有得到渴望的玻璃丝网兜,经历波折后又得到了。你有与作者类似的经历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来网络流行语大盘点:月光族、高大上、山寨版、正能量、内卷、躺平、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每一个活色生香的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这一个个故事组合在一起,用另一种方式显示着这个时代的特点。
材料二:哥哥今年考研失利了,他很难过,对爸爸说:“现在考研‘内卷’太严重了,我想‘躺平’了。”爸爸说:“我不懂你的网络语言,但我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认真准备,明年再考,爸爸相信你!”
材料三:调查发现,人们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不一,具体情况如下表:
对网络语言的态度 | 对网络语言持肯定态度 | 认为没有任何作用 | 认为有利有弊,相关部门应该加以规范 | 认为与我无关 |
比例 | 44.1% | 13.2% | 34.4% | 8.3% |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______
【2】读了材料二,你会如何劝慰哥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三的数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简要概括两点①______②______
【4】你对网络语言使用的利或弊有何看法?请自选一个角度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拓展阅读。
爱国英雄辛弃疾
辛弃疾从南方回来,杀害义军首领耿京的叛徒张安国已经逃到金国的兵营里去了。辛弃疾心里又悲痛又愤怒。他对同伴说:“我们一定要活捉张安国,为耿京报仇!”同伴中有人说:“张安国躲在敌人的兵营里,那儿驻扎了五万金兵。咱们只有几十个人,怎么去捉他呢?”辛弃疾叫道:“五万?就是五十万,我们也要闯进金营,杀了这个叛徒,为耿京报仇,为老百姓报仇!”
当天晚上,辛弃疾挑选了五十名勇士,个个骑了快马,带着刀剑,向金营直奔而去。快到金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们都下了马,把马拴在树上,然后趁黑悄悄地摸进金营。金营里灯火辉煌,张安国正在跟两个金将喝酒猜拳。辛弃疾和勇士们先杀掉两个金将,然后把张安国绑得结结实实,拉出了营帐。营帐外面站了好些金兵,看辛弃疾他们个个威风凛凛,谁也不敢上前。等金国将领派兵来追的时候,他们早就跑得没影儿了。
【1】读画“横线①”的句子,我体会到辛弃疾________的精神品质。能把句中的“叫”字换成“说”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②”画出描写辛弃疾和勇士们夜袭金营活捉叛徒的动词。
从这些动词中我感受到辛弃疾和勇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完成练习。
选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辛弃疾是一位________的英雄。
14、读文章,完成练习。
抗日英雄左权
1942年5月,日军调集3万余重兵,向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企图“围剿”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
5月24日夜,当总部、北方局等机关和掩护转移的部队共1万余人转移到北艾铺十字岭一线时,遭到日军包围。25日拂晓,1万多个日伪军从四面合围,在6架飞机掩护下,集中猛烈炮火,对我方部队进行轮番攻击,情况十分(危险 危急 危重)。
由于敌情紧急,彭德怀下令:北方局和总部由左权率领向北突围。而左权则提出,他是前线作战参谋长,应由他留守,掩护彭德怀和总部实围。最后在左权的一再坚持下,彭德怀、罗瑞卿在十字岭下与左权挥手告别。临行前,彭德怀深情地说:“左权同志千万保重,我等你们归来!”
总部转移后,左权下令埋掉了山她,部队分散活动。他又快速写了“总部在转移中,誓死保卫安全——左权”的纸条,让警卫员以最快速度送到警卫连连长唐万成于里,随后继续组织部队对敌人进行还击。
枪声渐渐地稀落了,根据以往反“扫荡”的经验,敌人该往回撤了。这时,左权突然发现一群“八路军”和“老乡”模样的队伍,正鬼鬼祟祟地往十字岭边横插过来。他立刻明白了,那是敌人的便衣队,企图断绝警卫连后路,便大声吼道:“唐万成,敌人上来了!快,抢占前面的山头!”唐万成迅速带领部队冲了上去,先敌一步抢占了制高点。此时,十字岭另一侧也响起了(热烈 激烈 剧烈)的枪声。
左权命令警卫连猛攻日军,掩护总部机关突围。日军则用火炮和飞机向突围部队进行疯狂轰炸。敌我双方激战终日,太阳偏西时,彭德怀、罗瑞卿率总部直属队和北方局机关终于冲出了日军的合围。
随后,左权开始指挥后勤人员突围,就在他高喊“同志们快冲啊,冲出山口就是胜利”的时候,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弹片击中他的头部……左权仰面倒下,以身殉国。
【1】文中括号里哪个词语最恰当?用“√”画出来。
【2】“鬼鬼祟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八路军”和“老乡”为什么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左权发现一群“八路军”和“老乡”模样的队伍后,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表现了左权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当我发现了这种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感动得伏案痛哭。(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为直接引述句。
1.老班长说 ,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房东太太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的不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必须马上回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喜欢唱歌。他喜欢跳舞。(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妈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到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你不能不听我的建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好诗。(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好朋友分别,心里难舍。(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老师对我说:“你去关灯,我来关窗。”(把直述句改成转述句)
20、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照样子,写一个人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最大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味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存高远,实现了超越。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长大了,请你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横线上可以填“逆境”“磨炼”“呵护”“关爱”等)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重点部分写具体;③要写出内心的感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