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来显身手。补全下列环保宣传语。
(1) 善待地球就是 。
(2) 拯救地球就是 。
(3) ,无限的循环。
(4) ,留与子孙耕。
(5) 珍惜自然资源,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心(___)肉跳 自作自(___) (_____)志不清 不(_____)思索
(_____)手画脚 忐忑不(____) 沧海一(______) 烟云(_____)绕
3、常识运用——按要求填空。
“匣”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这个字共有(_____)画,是(______)结构,其中第七画是(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tì lèi yī shɑnɡ wū xiá luò yánɡ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出自_______的《琵琶行》。
2.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3.2010年11月6日,京剧被列入“_____________”。
4.本文通过介绍京剧中“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________和________。
6、1929年的早春,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后来红军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阵。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1933年夏天毛主席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触景生情,回忆往事,欣然命笔,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请认真阅读并回答问题。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①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词中哪几句描写了大柏地雨后的美丽景色?请画上横线。
【2】“彩练”指的是___________“斜阳”指的是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首句先从夕阳西下的天空入笔,形象传神地展示了一幅斑斓的春日黄昏图。
B.作者用了一个独具匠心的“舞”字,使本为静态的彩虹活了起来。
C.“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点出追忆的主题,这些弹洞点缀祖国河山,显得分外美丽。
D.本词通过对大柏地夏天傍晚山川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词人乐观豪迈的胸襟。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其一)
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A.浪淘沙是词牌名。___
B.诗的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___
C.簸的意思是颠簸。___
D.这首诗的作者刘禹锡是宋代人。___
【3】这首诗的前两句不仅写出来黄河___________的雄伟气势,也突出了黄河____________的特点。
【4】这首诗的后两句诗人引用了民间传说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同时展开想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8、阅读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
【2】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_______的意思;“泊”,这里有_______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_______作了准备。
【3】诗的第二句点出“客愁新”,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_______,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9、我要边读边想象课文是怎么描写以前的大瀑布和现在的大瀑布的?
以前的瀑布是这样的,如:
尤其是每年潮讯,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
(1)我对这段话的体会很深,作者都用了那些说明方法的
现在的瀑布是,如:
它在群山之中无奈的、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竭,奄奄一息。
我的体会是
(2)我发现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3)课文以“大瀑布的葬礼”为题,又以倒叙的手法叙述,我觉得这样写的好处
(4)课文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我要有感情的多几遍读,争取把课文的内容讲给家人听。
10、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海经》。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的母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迟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 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有删改)
【1】“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这个语句中“浩如烟海”的意思是什么?( )
A.形容资料、图书等内容丰富。
B.形容经典书籍特别深奥难懂。
C.形容资料、图书等数量繁多。
D.形容云雾迷蒙很难看得清楚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第1自然段为中心段,总领全文,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第5自然段第1句话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C.文章塑造了鲁迅先生爱书如宝、博览群书、一生清贫的形象。
D.文章表现了鲁迅勤奋好学,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的精神。
【3】短文详写了鲁迅爱护书籍的细节,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鲁迅是怎样爱护书的。
____________
【4】联系文本内容,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____________
【5】有读者认为,这篇短文的题目是“鲁迅爱书的故事”,但短文里写鲁迅读书的内容很少这样写不好,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
11、窃读记
①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切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②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
③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不停地寻找,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④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⑤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⑥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⑦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⑧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⑨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这篇文章写了作者“窃读”的哪些过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赶往书店 | ____ | ____ | ____ | 走出书店 |
【2】这种读书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快乐是因为_________惧怕是因为_________
【3】作者是如何窃读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下来。
____________
【4】文章通过写窃读,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______________
【5】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写写你对下面这句话的体会。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2、阅读
爱如山路十八弯
晓月一直比较倔强。倔强,是她用来对付父亲的。她的父亲,是个军人,军人的作风,让他的威严总是多于温和。小时,晓月曾试图用她的优秀瓦解父亲脸上的威严,她努力做着好孩子,礼貌懂事。当她把一张一张的奖状捧到父亲眼前时,父亲只是淡淡看一眼,说:“还要继续努力。”
如此的不在意,深深刺痛了她。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一个父亲怎么能对自己的女儿这样的不关心,真是太让人伤心了!母亲抚着她的头说:“你父亲其实很爱你,生你的时候,他一高兴,从不喝酒的人,喝掉半斤呢。”晓月回头看父亲,他正不动声色地翻一份报,怎么看也不像一个爱她的人。
这以后,她总跟父亲对着干,惹得父亲对她频频发火。大学填报志愿时,父亲要她填师范专业,照父亲的想法,女孩子做老师,是最理想的了,安静又安全。她偏不,心中暗暗想着:你不是不关心我吗?我就不听你的安排,看你能怎么办?于是她填报了建筑专业,气得父亲干瞪眼。
大学毕业那年,她是可以在父母所在的城市找到工作的。如果父亲很温和地劝她留下,她一定会留下,但父亲没有。她一气之下,跑到了远隔千山万水的外地去了,心中依然充满了对父亲的不满:到现在你还是这样不关心我的前途,我再也不会回来了!
一个人在外拼搏,很难。举目的陌生,更是让她的心多了几层寒冷。好在公司看大门的张伯,总对她关怀备至。下雨天他会为她送伞,家里做了好吃的,他会用半旧的饭盒装着,给她带来。她好奇地问张伯:“怎么对我这么好?”张伯笑笑说:“你像我的女儿啊,我也有个你这么大的女儿,在外地读大学呢。”
那天,张伯过生日,喊她去他家吃饭。在张伯家,她受到张伯老两口最热情的接待。她陪他们一起包饺子,热热乎乎像一家人。吃饭时,张伯一高兴,喝多了,对她说:“孩子,你有一个好爸爸啊,他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拜托我要好好照顾你,说你性格倔,怕你吃亏呐。什么时候他来看你了,我一定要和他喝两盅。”
晓月的惊奇无以复加。“你怎么认识我爸?”张伯摇摇头呵呵乐了,说:“我是你父亲一个战友的朋友的朋友,和你父亲也只是电话里认识,还没见过面呢。”她的心顷刻间翻江倒海起来:
原来,山路十八弯,通向的,是一个叫爱的地方。千山万水,也阻隔不了,一个父亲的爱。
【1】用“﹏﹏”画出至少两处的心理描写。
【2】晓月听了张伯的话,想到了什么?请把文章中的横线补充完整。
【3】这篇文章主要采取_______________描写,这学期我们学过的_________课文主要运用了这种描写方法。
13、课外阅读
陕北的雪
①在陕北,初冬的雪,常伴点小风,轻悠悠的,像含羞的舞者。她们身着素衣,飘飘扬扬,晃晃悠悠,似带着醉意,纵论一方时空。高楼上、窑洞上、庙檐上、树头上、河流上……都飞旋着她们妙美的身影,精灵似的一朵一朵,都不忍落地。
②初冬落雪,谈不上壮观,但极为优雅。走在这样的天气里,谁都会神清气爽。一朵接着一朵,额头的一朵刚化,脸颊的一朵就来;鼻梁的一朵稍停,耳畔的一朵溜走;袖口的一朵飞来,鞋面的一朵就藏。藏了飞了,像个清新剂,眼前都是旋转的镜面,相互抚摸着,融汇着,映照着,原本朴素的世界,一下就敞开了,明清了,飞升了。
③但这样的气温里,雪不会落得太久,落着落着就慢了,落着落着就歇了。人们漫步雪中,耳边都是微轻的“咯吱咯吱”,好似生命叩问大地的回音。
④进入隆冬,天气的眉头锁得更紧,一副零下20摄氏度上下的表情。风总是紧紧地裹着人们奔跑,让人感觉无处躲藏,身上的热气也仿佛抽出了许多。盼着,盼着,大雪总会赶来,每个陕北人都会感受到雪的恩赐,感受到雪的雄阔、壮美。天阴着阴着,脸色越来越沉。雪的脚步近了,近了,窸(xī)窸窣(sū)窣的,像(1);飘着飘着,体形就大了,像(2) ;飘着飘着,像(3) ,呈帘状向大地坠涌。
⑤雪越下越大,宛如手擎巨笔的画王,一笔一笔,把榆林绘成一个紧抱臂膀、跨步东行的雪人。那前倾的头颈是府谷;壮实的躯干是神木、榆阳、佳县、横山、米脂;两条奔跑的腿,一条是子洲、绥德、吴堡、清涧,一条是靖边、定边。雪越下越大,一笔一笔,把延安绘成雄壮的手臂,吴起、志丹、安塞、宝塔、延长、宜君……它们拔山举鼎,将榆林高高托起。
⑥陕北的雪,下着下着,就下出了声势;越下越大,就下出了神采。你看吧,红碱淖的湖面,翻越着年华,好似在奔跑中壮阔;傲雪凌霜的杨家城,挥舞着刀箭戟矛,喊出宋朝,喊出一个个王朝,喊出家国情怀;人头坑上的石峁城,不屈的先民们,扑上皑皑雪山,一副征战的胜姿。雪越下越大,在历史的冰河里,打开“塞上小碑林”红石峡;雪像运动健儿,攀上翘望长城的要塞镇北台,攀上巍巍道观白云山,望见睡梦中的黄河,望见神迹般的大姨谷;登上屹立于大漠的统万城,在赫连勃勃所建的大夏国里尽情逛游。看吧,雪越跑越快,拥抱革命圣地象征的宝塔山,仿佛听到中共中央在延安报时和报警的声音。看吧,越跑越快,跑到壶口,瀑布在龙漕里的凝重吟唱,都融化在大雪里。看吧,看吧!越跑越快,朝仰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人们仿佛看到历代帝王的盛大祭祀。
⑦大地像容器,在无边的容器里,雪帘加深着雪被的厚度。眼前壮美的景象,让人联想《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i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党中央从陕北清涧渡过黄河东征抗日。毛泽东率军从瓦窑堡出发,途经袁家沟,看着雪花素裹的壮丽河山,感觉朵朵雪花,就是身披银甲的战士,将荡平一个黑暗的旧世界……可以说,雪是创作的诱因是精神的蕴藏,是陕北革命的催化剂,催生出豪迈、信念、光明。
⑧在这样的雪夜里,陕北人会聚在窑洞里、平房中、楼房上,斟满收获的喜酒,和美地畅聊家常,看着电视,玩着手机,吃着陕北特色饭,大烩菜、钱钱饭、油糕粉汤、洋芋擦擦……他们有时会这家走到那家,那家转到这家,人越转越多,情调来了,拉拉二胡,弹弹三弦,吹吹唢呐,也会唱唱酸曲,扭扭秧歌,听听说书,感受民俗风情的妙趣。
⑨雪落陕北,落出万千圣洁,落出一种精神。
(选自2021年2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文章写了初冬的雪和隆冬的雪,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三个喻体填入第④段横线处,并说说理由。
A.漫天的花瓣 B.飘飞的柳絮 C.撕破的棉絮
【3】第⑤⑥⑦三段中出现了陕北众多的地名,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中“一种精神”的具体内容,并联系生活说说这种精神的当下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鲁迅爱惜时间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他在30年间,为我们写作和翻译了600多万字。大家都说鲁迅是天才,可是鲁迅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迅爱惜时间,总想在一定时间内多做一些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了一个人的生命。”
鲁迅工作起来是不知疲倦的。他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会靠在躺椅上看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到了老年的时候,他对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在他逝世前不久,他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40公斤,仍然拼命地写作和翻译文章。他逝世前三天,还替别人翻译了一本苏联小说集。在逝世的前一天还写了日记。鲁迅一直工作到他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从来没有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他从来不迟到,也绝不叫别人等他,就算下着大雨,他也会冒着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是谋财害命。”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爱惜时间的精神,要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也要爱惜别人的时间,不让宝贵的时间浪费掉一分钟。
【1】写近义词。
爱惜( ) 疲倦( )
【2】根据下面意思在短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A.形容要求非常迫切。( )
B.日夜不停,干劲十足。( )
【3】当大家都说鲁迅是天才时,鲁迅是怎么回答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4】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在文中起 的作用。
【5】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打算以后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很神奇。(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虽然我一直找借口想出去,但是到底也没有得到妈妈的允许。(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写句子。
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改成不用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雨滴落在雨伞上。
(2)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鸟儿在枝头鸣叫。
(3)春风吹在你的脸上。
(4)秋天,树上红红的果子在风中摇晃。
19、根据“大方”的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
①表示不小气: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示不拘束:___________________
20、当我发现了这种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感动得伏案痛哭。(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材料:地球母亲日益受到伤害,资源匮乏,请以保护地球母亲为题写一篇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