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盐城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

    2.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3._____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

    4.__________,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____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景色             严厉的( )

    ( )地讨论             严厉地( )

    交流( )             交换( )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阻挠(   )   争夺(   )   轻蔑(   )

      艰巨(   )   嘲笑(   )   周密(   )

    反义词:讥笑(   )   缩短(   )   容易(   )

     

  • 4、按原文内容填空。

    (1)鞠躬尽瘁,__________。(诸葛亮)

    (2)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苏轼)

    (3)锺子期死,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鼓琴》)

    (4)微波粼粼的海面上,__________。月亮越升越高,__________微云。(《月光曲》)

  •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然而止   轻歌____舞   别出心____

    ____登场   ____)(____吞枣 张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两首词都是____代大词人所写。前一首作者是______,后一首作者是_____

    【2】两首词都描写了月亮,前一首描写的是______月,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后一首描写了______月,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两首词所描绘的月夜景象,前者展现了一幅色彩______________的画面,后者展现的是色调__________的画面。

    【4】判断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缺月挂疏桐”这诗句描写非常巧妙,“缺”和“疏”二字,写出了一种残缺的意境,传达出作者哀愁的心境。_______

    ②“西江月”和“卜算子”是题目,“夜行黄沙道中”和“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词牌名。______

    ③前一首词重在抒情,后一首词重在写景。_______

    【5】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店社林边,路( )溪桥忽见。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季景物,从__________中可以判断出来。

    【3】用自己的话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古诗鉴赏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乡愁的思路和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书籍》,回答问题。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被叫做简或牍(dú mài)。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毛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piān biān)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cè chāi)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pián biàn)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谋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用“√”标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阅读短文,具体说说“策”和“缩微图书”的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举法国谋报人员用信鸽传递情报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

    【5】由“策”到“缩微图书”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理想中的书籍是怎样的?请你设计一种并简要说说这种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苜蓿和中午的妙境(节选)

    我喜欢去植物园,是为了静。

    ,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不只是对那些抽象的东西如心灵、寂寞之类。它使我听见鸟声,听见水声,听见四脚爬虫在草叶间窸窸窣窣的走路,听见A            ……令耳朵听得更深。它使我看见叶面上的血脉”,看见树顶间的青天,看见B            ……令眼睛望得更远更细,仿佛可以看到天涯海角那无尽的脚边——也不过是一片极静的幽林。 

    前几天,我偶然在中午的时候去了植物园。满溢的阳光到处洒上了金粉,连曲径上的小碎石都艳了起来。一切的静依然静着,却不知由哪儿飞来了许多花的访客——那些横飞的蜜蜂。草地上躲躲藏藏的苜蓿透露着若隐若现的紫色消息,一只淘气的蜜蜂把它传给旁边的野花。那野花像一朵淡黄的云,轻柔得仿佛轻风一吹就会散。那只蜜蜂一站到花心上去,花茎就不胜负荷地弯垂了下来。太重啦!”仿佛有一声甜美的呼喊,(  )得蜂儿直(  )起来,花儿才又弹簧似的(  )回原位,(  )直了花梗。(有改动)

    1结合文章,说说你对,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前面一句的内容,在第②段中的两处横线上分别补写一个句子。

    3在第③段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4第③段的写作顺序是(  )

    A.  B.  C.  D.

    5体会并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满溢的阳光到处洒上了金粉,连曲径上的小碎石都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地上躲躲藏藏的苜蓿透露着若隐若现的紫色消息,一只淘气的蜜蜂把它传给旁边的野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文中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可选多项)

    A.使语句概括

    B.渲染紧张气氛

    C.加强故事的悲壮色彩

    【2】对文中老支书崇高精神的赞美,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舍己为人

    B.忠于职守

    C.团结友爱

    D.无私无畏

    【3】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老支书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

    ①有些事情、有些日子,在梦想开始、创业起步的时候并不起眼,但随着时间之风荡尽黄沙,岁月就会掀开面纱,展示出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②中国共产党诞生日就是这样一个日子,只是这个日子,即使那些亲身经历过的人也难以准确地记住它。1941年,中共中央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0周年,确定把1921年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直到1979年,党史专家才考证清楚,找到了红船启航、初心确立的原点。

    ③1921年7月23日,上海的盛夏,天气酷热。傍晚时分,毛泽东等13个有志之士,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憧憬,从全国各地赶到法租界望志路上的石库门楼房。开幕式后的几天,会议按照计划进行,先由各地代表报告党团组织状况并作交流,然后起草和讨论党的纲领和今后的工作计划。

    ④30日晚,会议尚未开始,一个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并四处张望。这引起了大家的警觉,有人当即质问:“你是干什么的?”他含糊其辞,接着又说“对不起,找错了地方”。说完,他就匆忙退了出去。大家怀疑是密探,便立即停止了会议。代表们离开会场不到一刻钟,法租界巡捕房就来搜查,但并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证据。惊险的是,室内桌子抽屉里就放着一张共产党党纲草案,只是因为涂改混乱、字迹不清,才没有引起他们注意。

    ⑤虽然有惊无险,但会议不能再在上海举行了,必须转移!有人提议去杭州,但代表们认为杭州虽好,却太惹人注目。在场的李达夫人王会悟提议:“我老家嘉兴有个南湖,不像杭州那样人多热闹,离上海也更近,往返方便,容易隐蔽。在那儿我们可以租船扮作游客,在船上开会既安全又方便。”大家都觉得这个安排比较妥当。就这样,代表们于8月初分成两批乘车南行,各自买票分散在不同车厢,相互之间装作不认识。代表们带着乐器和麻将牌,并在画舫的桌上备上酒菜,看似游山玩水。王会悟还扮成歌女模样,坐在船头遥望,充当会议的“哨兵”。

    ⑥8月2日上午11时许,中共一大闭幕会议在南湖画舫上开始了。代表们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下午,南湖天气开始转睛,湖面上却突然传来“突突突”的响声,一艘快艇向着画舫驶来。会不会是警察局的汽艇?代表们经过上海的一场,警惕性提高了,赶紧收起文件,“哗啦哗啦”搓起麻将来。“突突”声由远及近,汽艇从画舫一侧一掠而过,并没来找麻烦。后经打听,原来是嘉兴城里一大户人家给孩子做满月,大家不由松了口气。最后,会议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下午6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闭幕。“让我们再喊一遍口号吧!记得声音要轻一点儿。”代表们一齐轻声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

    ⑦这呼喊声低沉有力,至今仍猎猎作响。这条小船由此成为承载千钧的“红船”,见证了近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百年光辉历程,红船就此启航!

    【资料袋】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民族独立,还是人民解放,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以失败而告终。而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挽救了濒临危亡的中华民族,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诞生初期,虽然人数不多,又只能秘密活动,但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就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毅然担负起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因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重托、历史的必然,是开天辟地的伟大壮举。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伟大征程,也是中国梦的起点。

    (选自《写给青少年的党史》,有删改)

    【1】根据文章及《资料袋》内容,填一填“党史档案卡”。

    【2】读第⑤自然段画线句,代表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联系上下文,写一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代表们一齐轻声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和“这呼喊声低沉有力,至今仍猎猎作响”前后矛盾吗?请联系【资料袋】,写一写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对其赏析合理的有(          )(可多选)

    A.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

    B.使全文结构更加完整

    C.强调了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D.引发读者共鸣,加深印象

    【5】边读边想象,给下列两句话补写当时党代表们的神态。

    (1)后经打听,原来是嘉兴城里一大户人家给孩子做满月,大家不由松了口气,_________

    (2)代表们__________,一齐轻声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

  • 13、课外类画阅读。

    失小赔大

    1图中一共有三个人物,他们分别是:(   )(      )(      )

    2从图中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件事的起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件事的结果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漫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ー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解释词语。

    居高临下:________

    粉身碎骨:________

    【2】找出描写群体人物的句子,再找出描写每一个人物的句子。关于这种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的描写给人以整体感,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土群体的英雄形象。

    B.点的描写让人从具体的细节中真切地感受到每位壮士的英勇行为。

    C.点面结合的写法,具体生动、形象有趣。

    【3】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填空。

    ①这段话,把石头比作_____,从中“我”体会到五位壮士______

    ②充分体现马宝玉英雄气概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变魔术,改句子。

    1.鲁本准备礼物。

    扩句:

    2.我用彩色笔在诗作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

    缩句:

    3.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改为陈述句:

    4.填词语。

    我还和姐姐争论过,(   )是我们老师有知识,(   )村长、区长有知识。

    5.修改病句。

    (1)大家都讲究卫生,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2)如果张佳佳成绩优秀,又肯帮助同学,大家所以都选她当班长。

     

  • 16、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说:“明天星期六,我带你去书城看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想听贝多芬弹奏这首优美的《月光曲》。(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 17、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闰土是闰月生的。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怀念着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改成陈述句。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让我开口。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字句和字句的改写。

    1.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

    改写成字句:

    2.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被红四团抛在后面了。

    改写成字句:

    3.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改写成字句:

    4.他们看到暴风雨冲垮了堤坝,心里十分着急。

    改写成字句:

    改写成字句:

    5.密密层层的枝叶封得森林严严实实的。

    改写成子句:

    改写成子句:

     

  • 20、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与表达。

    题目:《我真的很棒》

    提示:现代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善于推荐自己将是迈向成功的起点。请你用具体的事例告诉大家你“棒”在何处。

    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要能突出“棒”。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