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巴金,原名 ,又名李芾甘。“五四”以来著名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他的作品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激流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想录》等。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 作家 爷爷写的,他在信中表达了 ,
抒发了 。
2、读《丁香结》,回答下列问题。
①课文第①②节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丁香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说文中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分析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赋予在这些丁香花身上的?
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斩钉(_____)铁 (______)身碎骨 居高(______)下 排山(______)海
五颜六(_____) (______)首挺胸 千钧一(______) 聚(______)会神
1.战士们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即使___________也在所不惜。
2.教室里,同学们正在___________地听老师讲课。
3.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___________地说:“执行命令,冲啊!”
4.马路中间的孩子眼看就要被车撞上了,就在这___________之际,警察叔叔冲过去救下了他。
4、按要求写词语。
①我们在( )的山道上( )地走着。(AABB式的词语)
②( )的雪在( )的太阳的照射下美丽极了。(表示颜色的ABB式的词语)
③那些( )的英雄正在做着( )的大事。(含“天、地”的四字词语)
④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 )般的掌声。(表示夸张的四字词语)
5、谜语小世界。
(1)土字多一横,目字少一横。打一字:( )
(2)左右一木又一木,右看一木又一木。打一字:( )
(3)考一半,它一半,人的一生离不了。打一字:( )
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7、诗歌赏析。
秋
湖波上
荡着红叶一片,
如一叶扁舟
上面坐着秋天。
—— 沙白
1.“扁”是个多音字,在小诗中读______。另外一个读音是______,组词为____________。
2.在作者的眼中,湖波上的红叶像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纷飞的红叶,红叶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坐”字写活了秋天,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
4.秋天这么大,能坐得下吗?这句诗其实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读了这首诗,你还会只想到红叶之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江南春
〔 〕
_____,_____。
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诗中前两句写今,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
【3】诗中后两句怀古,通过对“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出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他除了爬山、游泳,还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
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都用黑红颜色的毛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叉等各种符号,标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终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文章的中心句是( )
A.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
B.毛泽东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C.毛泽东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作者从哪两方面向我们介绍毛泽东同志的故事?( )(多选)
A.认真读书 B.救国救民 C.珍惜时间
【3】文中画波浪线的过渡句。它在文中起( )的作用。
A.总领全文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4】下列能表现毛泽东同志抓紧一切机会学习的两项是( )
A.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同学们还没来,他就开始高声朗读。
B.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
C.晚上,两个小时的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
D.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告诉我们毛泽东同志读书的方法不包括( )
A.用符号做标记 B.全部抄下来 C.写看法
【6】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说说从文中你获得的几点学习启示。(至少说两点)
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从选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控制( ) 大方( )
【2】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地球上的____________是有限的,提醒人类应该珍惜资源。
【3】选文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本来”是“_____________”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可再生资源已经遭到了破坏,强调了这些资源_____________的可再生性,突出了__________的不可再生性,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
【4】请你设计一条可以挂在教室墙上的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体会作者的表达。
(A)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摘自课文《盼》
(B)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亚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摘自课文《桥》
【1】(A)段描写中,作者两次用到了“安安静静”,由此你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句话中的“晴”字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B)段描写中,透过老汉的神态、语言以及标点的使用,我们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汉。
12、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贝多芬和他的钢琴曲《致爱丽丝》
你们也许都听过贝多芬于1810年创作的那首流传久远的堪称经典的钢琴曲《致爱丽丝》。他写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他在一个冬天的经历。
那是一个寒冷的圣诞夜。20多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头,贫困孤独的他在寒风中高昂着头,火焰般的鬈发飘在风中,空气中隐约飘来富人们餐桌上烤鹅和苹果的香味。
突然,贝多芬遇见了一位在寒风中哆哆嗦嗦的小女孩。小女孩叫爱丽丝,她的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美丽善良的爱丽丝跑到斯提芬大教堂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 贝多芬问 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 到塔希提岛 到阿尔卑斯山去看一眼 爱丽丝眼含泪水说 多好的老爹啊 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就在这个寒冷的圣诞夜,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到了雷德尔老爹的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指引,又若内心深处正在接受神祇的帮助,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全看到了。啊,上帝!我的灵魂终于可以升入天堂了……”雷德尔老爹感动地拥抱了正沉醉在琴声里的贝多芬,“尊敬的先生,感谢你在这圣诞夜,使我看到了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啊。”
“不,要感谢美丽可爱、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是她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你吧,可爱的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说完,贝多芬低下身来,吻别小爱丽丝,旋即走到了圣诞节冷寂的星空下。而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1) 写出下列词语在短文中的意思。
冷寂:____________________ 沉醉:____________________
旋即:____________________ 尘封已久: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给第4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贝多芬创作钢琴曲《致爱丽丝》的时间是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②雷德尔老爹最后的愿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和________帮助他实现了这个愿望。
(4) 在贝多芬的琴声中,雷德尔老爹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 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短文中的贝多芬和小女孩爱丽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阅读大地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并且把他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而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名山大川。
此后三十多年,他行程九万里,历尽各种自然界的艰难和人为的险阻,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除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露宿荒野,栖身洞穴,也从不间断。徐霞客的时代,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没有飞机,交通十分不便。他所去的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加上明朝末年社会治安差,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有一次,他到湖南的麻叶洞考察,想请当地人为他做向导。当地人立即面露惊惶之色,又摇头又摆手,连声说“可不敢去,可不敢去!洞里有神龙,会吃人的!”徐霞客想,哪里会有吃人的神龙?我更得进洞看看究竟是怎样的。他携带一名仆从,手举火炬,摸进洞去。洞中有一段路十分狭窄,只有一多高,一尺多宽,还坑洼难行。徐霞客把火炬举到前面,自己像蛇一样向前爬行,肩背腹部几乎都贴在洞壁上。钻过窄路,内洞一下子宽阔起来,山石形状变幻万端,石头的纹理美不胜收。当他们安全出来的时候,洞外围了好几十人,因为好久等不到他俩出来,都以为他们被怪物吃掉了!
徐霞客一生不畏艰险,走遍三江五岳,横跨了中国十六个省份,因此他的游记涉及范围极广。他以科学求真的精神进行实地勘探,现代地理学家证明他游记中的描述非常准确。加上他的游记文笔生动,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极具文学艺术性,因而被后世称为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阅读大地,描述自然,徐霞客成为了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同时也是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1】根据短文填空。
徐霞客是我国旅游写作的________,也是开创田野考察的________,他写成了《__________》这本千古奇书,极具___________。
【2】文章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第________和第________自然段是对徐霞客及其成就的概括介绍,第________自然段写徐霞客立志走遍天下,第________到第________自然段主要写了考察工作的艰险。
【3】用“________”画出第四自然段中描写洞内环境的句子。
【4】第三自然段画虚线句子中运用攀险峰、涉危涧,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字词语写出了徐霞客考察工作的艰苦。
【5】第三、四自然段表现了徐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精神品质。
【6】阅读第五自然段的内容,分条概括徐霞客的游记被称为“山水文学不朽的杰作”的原因。(每条不超过7个字)
_________
【7】第四自然段没有对徐霞客进行哪方面的描写?(画“√”号)
[语言] [动作] [心理]
【8】以下对短文分析不正确的叙述是( )
A.文题“阅读大地”,在本文中是“考察名山大川”的意思。
B.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述的。
C.第三自然段中有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D.第四自然段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14、课外阅读
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
女儿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号。久而久之,便有了“23号”这个雅号。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
中秋节,亲友相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十二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
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①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丈夫的神情,极尴尬。
回家后,他叹着气说:“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没多久,孩子就病倒了。我和丈夫,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带着丈夫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打破了这个僵局。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 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随后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②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
那一刻,我心里,竟是蓦地一暖……
【1】结合上下文,品味文中的两个划线句,指出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插叙了为女儿的成长“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的“女儿”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拿破仑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文中“我”的女儿却“不想成为英雄,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读完全文,你赞成哪种观点?结合本文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大兴安岭的林海开满花。(扩句,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了,春节一眨眼就到了。(仿写句子,用上夸张的写法)
他三天没吃饭了,特别饿。
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问妈妈:“什么时候我才能吃上饺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想是树,为你撑起绿荫;梦想是光,照融寒冬白雪;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补充成一个排比句)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改为陈述句)
(2)一位瘦削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缩句)
(3)“我们不能无谓地死。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杨靖宇深情地说。(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4)濛濛的细雨润湿了眼前的景物。(改为“被”字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句子改为转述句。
(1)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你要照顾好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班长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开展班会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中华汉字中,读音为zhì的有不少,如至、志、秩、制、质、治、智、稚……请选择其中一个你感受最深的zhì字,写一篇作文。
要求:(1)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2)可以写现实生活,也可以写想象世界;(3)重点部分写具体;(4)能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5)书工整,字数400以上,写完后读一读,能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对错误的或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同时保持卷面整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