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声势或气派令人敬畏。( )
(2)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
(3)哭不出声来,形容十分悲痛。( )
(4)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
2、请你仔细读拼音,然后规范地写出词语。
zhòu rán zhèng fǔ yì lì líng lì jiǎn yuè
( ) ( ) ( ) ( ) ( )
gē da jǔ sàng páo xiào kāng kǎi cí chǎng
( ) ( ) ( ) ( ) ( )
3、词语游艺厅。结合句子,把下列词语改成现在的语言。
(1) 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 )
(2)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 )( )( )
4、比一比,组词语。
蹄 _____ | 崖 _____ | 暴 _____ | 蓬 _____ |
啼 _____ | 涯 _____ | 篷 _____ | 瀑 _____ |
5、按要求写诗词。
领略诗词中的四季风情:
春夜,自有一番情趣:__________________,处处闻啼鸟。
夏夜,田间的稻子散发出幽幽香气: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秋夜,有一位爱国诗人不能安睡,心中始终惦记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三万里________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
冬夜,严寒无比,但有人还在回家的路上:柴门闻犬吠,__________________。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词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
【3】从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夜的景色。
【4】本词上阕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声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下阕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文阅读。
立春偶成
【宋】 张栻
律回①岁晚②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③。
【注释】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②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③参差:不齐的样子。
【1】这首诗写的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____________时的情景。
【2】诗中写实的诗句是( )
A.律回岁晚冰霜少
B.春到人间草木知
C.便觉眼前生意满
D.东风吹水绿参差
【3】下面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紧紧把握住立春这一节气,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此诗流露出了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①水满堤,乱山高下②路东西③。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②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③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与《城南》一样,都属于七言绝句的是( )
A.《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B.《春晓》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根据意思写诗句。
一番风雨使昔日艳丽的桃花和李花零落殆尽,而春草不仅没有被摧毁,反而青翠欲滴,显得更加齐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诗句,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古诗前两句描绘的是雨中的景色,后两句描绘的是雨后的景色。(________)
(2)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雨量之大,雨势之猛。(________)
(3)第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的青草进行对比,暗示了桃花、李花虽艳丽但生命力却很弱,青草虽很朴素但生命力顽强的哲理。(________)
【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些描写青草的诗句?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为冬季奥运会,冬奥会。主要由全世界地区举行,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第一届冬奥会于I924年在法国夏慕尼举办,当时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294名运动员参加4个项目的角逐。1986年,国际奥委会全会决定将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从1994年起分开,每两年间隔举行,因此1992年冬季奥运会是最后一届与夏季奥运会同年举行的冬奥会。到2009年1月为止,现代冬奥会的项目包括14种项目: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跳台滑雪、越野滑雪、滑板滑雪、北欧两项、现代冬季两项(滑雪+射击)、雪橇、雪车、速度滑冰、短跑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冰球。
材料二:
冬奥会会徽 冬奥会吉祥物
材料三:
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2019年9月17日晚7时25分,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精彩亮相,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也象征着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1】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 )
②1994年起,冬奥会与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 )
③现代冬奥会的项目包括14种,分为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两大类。( )
【2】从材料二中得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________年在________举行。这届冬奥会是在2个城市共同举办,另一个城市是________。
【3】阅读材料二、三,我知道了冬奥会吉祥物叫做“冰墩墩”,是以________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的,象征着运动员________的身体、顽强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冬奥会会徽的名称是“________”。
【4】按要求写一写。
①作为一名非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小学生,你会做点什么呢?(至少1点)
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为一名冬奥会举办城市的普通市民,为缓解交通压力,你会建议大家怎样做。(至少1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快乐积累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陈化成血战吴淞口
1842年6月,英军舰队来到长江口,准备大举进犯。陈化成把官兵召集到一起,严肃地说:“我从军几十年,出生入死,难以数计。人生在世,总有一死,为国捐躯,死了也值得。英军依仗的无非是大炮,我们也可以用大炮来对付他们。( )我们勇敢作战,( )一定能够取胜!”将士们听了,心情激动,都表示要同侵略者决一死战。
1842年6月16日,天刚蒙蒙亮,英舰蜂拥而来,猛攻炮台,大炮不停地乱轰,硝烟弥漫,烈焰腾腾,弹片横飞。陈化成手执令旗,冒着密集的炮火,站在最高点,指挥士兵发炮还击。顿时,一颗颗炮弹直向敌舰轰去。战斗最激烈时□陈化成亲自上前开炮□把冲在最前面的一艘敌舰打沉□炮战连续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共击沉□击伤敌舰4艘□打死□打伤侵略者300多人□
正当英国侵略者乱成一团时,驻守宝山的两江总督牛鉴被敌人的炮弹吓得临阵脱逃,引起全军大乱。敌军趁机从宝山一带登陆,使陈化成腹背受敌。形势急转直下。在这危急时刻,部将请陈化成迅速撤离炮台。陈化成仰望青天,豪迈地说:“奉命御贼,有进无退,我将以死报国。”他拔出佩刀,带领士兵与爬上炮台的敌人肉搏。搏斗中,陈化成多处负伤,鲜血染红了战袍。他跌倒了又挣扎着站起来,挥着战刀,怒吼着向敌人砍去。在杀退了几个敌人后,陈化成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在炮台上。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根据意思找出文中对应的词语并填在下面的括号内。
(1)形容冒着生命危险。( )
(2)为国家牺牲生命。( )
(3)军人到阵前要作战时逃跑,也比喻事到临头而退缩逃避。( )
【3】在第2自然段的方框中加上标点符号。
【4】本文按____顺序记叙了_____,表现了_____的精神。
11、读小面的文章。
系在风琴线上的童年
(1)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经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天际,使我蓦然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
(2)不是吹,我们男孩虽未能如女孩子般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这巧夺天工的风筝!我们偷偷找来竹篾(miè),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我们把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gū lu)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他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然后用大团大团的做放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儿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3)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yǐ lǐ)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4)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伙伴们有的忙着给风筝纸涂上闪金光的东西,有的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风筝尾巴上,还有的……在众人羡慕的眼神和惊叹声里,风筝飘飘洒洒上了天,也把一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而那晚,我的风筝就像和我赌气似的,任我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尽管万般懊恼沮丧,但也绝没有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而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我的风筝又重新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5)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经悄然离去,可风筝的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6)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本文围绕“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两件事。
【2】短文第(2)段详细介绍了我们制作风筝的过程,请您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下列填空。
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______→糊纸涂色→______
【3】第(4)自然段,作者用很多方法写出“我们”放飞风筝时的情景,请找一处进行批注。
所找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作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5)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放风筝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B.已经逝去的童年,在记忆中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是永难忘怀。
C.作者虽然对童年放风筝充满美好的回忆,但是对于放风筝失败还是感到无比惋惜的。
【5】文中第(3)、(4)自然段,随着风筝的变化作者心情也在不断变化,请找出来完成填空。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6】短文的最后一段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那天晚上汤姆和哈克作好准备去冒一次险。他俩在客栈周围转悠到9点后才开始行动。
一个在老远处注视着小巷子,另外一个看客栈的门。巷子里没人来往,进出客栈的人,没有那个西班牙人的影子。晚上好像不太黑。汤姆回家前和哈克约定,如果夜色不错,哈克就出来学猫叫,汤姆听到后就溜出去用钥匙试开门。可是那晚天色明亮,哈克12点左右结束望风,到空糖桶睡觉去了。
星期二,两个孩子遭了同样的歹运,星期三也是如此。到星期四晚上,天气有起色。汤姆提着姨妈那只洋铁旧灯笼,拿了一条遮灯光的大毛巾,乘机溜出去。他把灯笼藏在哈克的糖桶里,开始望风。午夜前一小时,客栈关了门,连那仅有的灯光也熄灭了。西班牙人没露面,巷子里也没人走动,一切平安无事。夜色深深,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汤姆拿起灯笼,在糖桶里点亮后用毛巾将它紧紧围住。夜幕中两个探险者蹑手蹑脚朝客栈走去。哈克放哨,汤姆摸着进了巷子。好一阵工夫,哈克焦急地等待着,心头好像压着座大山那样沉重。他希望能看到灯笼闪一下光,这虽然让他害怕,但它至少说明他还活着。汤姆好像走了有好几个小时似的。他一定是昏过去了,要么就是死了,或许因害怕和兴奋,心脏炸裂了。不安中,哈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意外不测的降临,一下子把他吓得憋过气去。事实上他已没有多少气了,他现在只能一点一点呼吸,这样下去不久就会心力衰竭。突然灯光一闪,只见汤姆狂奔着从他身边跑过。
“快逃!”他说,“快逃命!”
他不必再重说,一遍就够了,还没等汤姆再说下去,哈克的速度已达到每小时三四十里,他俩一口气跑到村头旧屠宰场的空木棚那里才停下来。他们刚到屋檐下,风暴就来了,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 国作家 __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
【2】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哈克___________的心情。
【3】第三自然段中“星期二,两个孩子遭了同样的歹运”中“歹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快乐阅读,我能行: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 )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 )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3】用“~~~~~~”画出具体写地球美丽壮观的句子。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中“蓝色”的是__________,“白色”的是__________,“水蓝色的纱衣”指的是__________。
②这段话中将地球比作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说明它的__________,表达出对地球的__________之情。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学校端午文化节活动位置示意图
大 门
材料二:
端午节
①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天中节等。
②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据有关学者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③端午节在我国民间是较为隆重的,庆祝活动也是多种多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草等。香囊做成不同的形状,以五色丝线缠绕,结成一串,玲珑可爱。如今,端午节已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成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1】读材料填空。
(1)小明去看学校旱地龙舟比赛,他可以通过阅读材料________________知道比赛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举行。
(2)材料二中②③自然段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来介绍端午节的。
【2】根据阅读材料,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并选其中一个说法不正确的,结合上述材料写写你判断的理由。
(1)教学楼在学校通道的西侧。_____
(2)通过读以上材料,可以知道端午节最早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屈原。 _____
(3)端午节这天,六(一)班的小亮特意向老师请了一天假去参加庆祝活动。_____
判断_______题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样表达是为了说明什么?
它(端午节)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训练营。
(1)七月的新疆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用因为……所以……连成一句话)
(2)虽然天山现在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为陈述句)
(3)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窝,都有鱼儿在游动。
(改为拟人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来了。你别走。(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字。请将句子中的“说”改一改。
18、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月色皎洁、清亮如水的景象。(仿写句子,要求引用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改成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亮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表达与交流。
“有你,真好!”朋友之间、同学之间、亲人之间……你最想对谁说这句话?请你围绕一个中心,选择几个事例写清楚你说这句话的理由。
①题目自拟。②能恰当表达真情实感。③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注意文中不出现真实班级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