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淄博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诗歌内容完成练习。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首诗被前人称为杜甫______________

    2.《示儿》一诗中,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中的九州___________,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陆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默写《石灰吟》,标题和作者要写在醒目的位置,笔画规范,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经典诗歌默写。

    (1)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于谦《石灰吟》)

    (2)______,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韩翃《寒食》)

    (4)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郑燮《竹石》)

    (5)______,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

    (6)______,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 4、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桌子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  (   )

    (2)勤劳的中国准时向我报到。   (   )

    (3)汉斯兴高采烈地坐在公鸡背上。  (   )

     

  • 5、照样子写词语。

    明晃晃(ABB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ABCC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这两句诗中“磅礴”的意思是( )

    A.(气势)充满

    B.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2】这两句诗是一组对偶句,与“腾细浪”相对应的是( )

    A.乌蒙磅礴

    B.走泥丸

    【3】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山势险峻,这是_________(实际 红军眼里)的山;“_________”“泥丸”形容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实际 红军眼里)的山。

  • 7、欧阳修追字

    欧阳修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著作很多,创作态度严谨。每写完一篇文章,他总是反复推敲,一丝不苟。

    宋朝的时候,每当亭台楼阁建成,总要请文坛有名望的人写文章记载。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曾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画锦堂。画锦堂即将竣工时,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欧阳修,请他写一篇文章。信中还特地言明,文章写成后,马上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时间,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写下了《画锦堂记》。写完就交给来人,来人立即骑马返回。

    欧阳修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总要把白天写的文章拿出来,逐字逐句诵读品味,发现不满意的地方就及时修改。这天晚上,他重读《画锦堂记》,当读到仕官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觉得这两句意思太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连贯。他用心推敲,在两句中各加上一个字,变成仕官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这样,不但上下文连贯顺畅,意思也比原文深邃了。

    欧阳修想到这里,马上牵出一匹快马,将家人从梦中叫醒,把添字的事向家人述说了一遍。家人急忙骑马向相州飞奔。第二天傍晚,终于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字补上了。

    从此以后,欧阳修快马追字的佳话不胫而走。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胫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为什么让家人快马追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追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诗文赏析,韵无穷 。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作者)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这是第二首,除了这两首诗,我还知道他写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通过诗人归乡后发现改变的“________”和不变的“_________”之间的对比,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语文老师的帽子

    ①我们的语文老师真有趣。他,大约四五十岁,身穿一套洗得发白的工作服,慈祥的脸上强装着严肃的样子。最叫人好笑的是,这么热的天,他却戴着一顶黄军帽。

    ②这一天,第二节课的铃声一响,教室里静得出奇。语文老师诧异地看了我们一眼,走上讲台,一低头,这才发现讲台上放着一幅画。这时,我们都哄堂大笑起来,那画上的内容我们早知道了:一个光头的人,正拿着帽子往头上戴,旁边写着:请老师拿下帽子。语文老师低头看着画。我们笑了一阵都停下来,屏住气等待着他大发雷霆,然后拂袖而去。可是,他看了画后竟笑了起来:“既然大家都想看看我的头,那我就遵命了,可看了之后,你们须用文字把我的头描写下来。”说完,他真的脱下帽子。

    ③呀,这叫什么头啊!一个疤挨着一个疤,像癞蛤蟆的疙瘩一样……大家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④后来,我们的班主任替我们解了心中的谜。

    ⑤原来,我们的语文老师年轻时也有一头漂亮的头发,乌黑乌黑的,还带着自然弯曲呢。一次家属区失火,为救出邻居家的孩子,他冲进熊熊大火。当他抱出孩子时,一头昏倒在地。头上乌黑的头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鸡蛋大小的燎泡……以后,语文老师就长年累月地戴着帽子。

    ⑥听了班主任的话后,我们都低下了头,隐隐地感到不安与内疚,上次那幅画的作者刘东抽泣起来……

    【1】下列对“语文老师的帽子”这个题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代文章线索

    B.暗示文章主旨

    C.引发阅读兴趣

    D.渲染故事气氛

    【2】本题中介绍这位语文老师的“有趣”,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来介绍。

  • 10、2角5分的奖励

    我家附近有一个熟肉铺,有时我到铺里买些烤猪肉之类的食品,带回家当午饭。

    我从来不用铺子里给的纸盒和塑料袋,而总是拿着一个方塑料盒去买食品,这样回到家后也省得再把盒子里的食品腾到碟子里。

    一天,我让老板娘给我割了一块肉。她微笑着对我说:七块两毛五。当我拿出钱包取钱时,她用赞许的语气说:给七块钱吧!两毛五就算了。我想鼓励人们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也真希望每个人都能像你这样。像学生得到校长的表扬一样,我高兴得发狂。并且我得到了一份小小的环境保护奖——她给了我两角五分的折扣。

    你可能会说:两角五分算得了什么!可是我却很激动。回到家后,我就忍不住向人们夸耀我得到的这份奖金。我先给在国外的儿子通了电话,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我又向别人讲了又讲。家人对我的行为都迷惑不解。是啊,两角五分的奖金有什么特别呢?

    政治家总是在讲热爱祖国,在我看来,热爱祖国还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热爱的具体体现是:节约能源、减少生活垃圾、不污染环境。

    在我们所有污染环境的罪过中,最容易避免的就是塑料袋。我小的时候,大人们总是带着手工编制的竹篓到集市上买东西,豆腐和猪肉都包在绿色的荷叶里,它们最后都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我还记得著名诗人余光中的几句诗,这几句诗是我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教给他们的。

    让我们用肥大的荷叶/包裹起皎洁的月光带回家/把它夹在一本唐诗书里/压得平平展展,像思念亲爱的人那样

    真的,用来做包装的荷叶是多么美啊!我们还用竹叶来包米饭团。有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山民们用中空的竹筒盛装米饭。

    可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塑料袋和过去用的包装物是多么的不同啊!这也是我上集市时总带着塑料盒的原因。当然,保护环境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便,但是这些不便不过是我们热爱祖国所付出的代价而已!常常有卖主问我为什么不要塑料袋时,旁边的人会代我解释:她要保护环境!

    我对他们的理解表示衷心的感谢。还有那两角五分的奖金,在我一生获得的奖金中,它是最宝贵的一次!

    (1)按要求写词语。(2分)

    写近义词:赞许—— )夸耀——

    写反义词:增强—— )保护——

    (2)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2分)

    算:A 作罢,不再计较 B计算数目 C当作、认作,值

    给7块钱吧!2角5分就算了。(

    你可能会说:2角5分算得了什么?(

    腾:A奔跑或跳跃 B空出来,挪移 C升到空中

    省得再把盒子里的食品腾到碟子里。(

    万马奔腾。(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含义,完成填空或画线题。(4分)

    这2角5分是对我这样做的奖赏,是对我具有_____________意识的肯定。

    可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塑料袋和过去用的包装物是多么不同啊!过去用的包装物在短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使用它们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作者至今还记得并在文中引用余光中的诗,表达了她对过去那些包装物的_____________感情。

    (4)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怎样的意愿?请用   画出原文中的语句。(2分)

     

  • 11、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练习。

    2019年“世界读书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材料1:

     

    国民阅读率

    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0%,报纸阅读率为35.1%,期刊阅读率为23.1%,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

    材料2:

    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为69.3%,手机阅读接触率为73.7%,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为20.8%,Pad(平板电脑)阅读接触率为20.8%。

    材料3: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

     

    纸质媒介

    数字化媒介

    图书

    报纸

    期刊

    互联网

    手机

    平板电脑

    电子阅读器

    2017年

    20.38

    12.0

    6.88

    60.7

    80.4

    12.6

    8.1

    2018年

    19.81

    9.58

    5.56

    65.12

    84.87

    11.10

    10.70

    材料4:

    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

     

    1阅读材料1,选出说法错误的选项(   )

    A.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纸媒阅读率远远低于数字化的阅读方式。

    B.与2017年相比,我国成年国民纸媒的阅读率呈现下降的趋势。

    C.我国成年国民开始放弃传统纸媒的阅读方式。

    D.我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在小幅提升。

    2从材料2中,我发现表述正确的是(   )

    A.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据了数字阅读方式的半壁江山。

    B.我国成年国民追捧数字化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纸煤的阅读。

    C.手机和网络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中接触媒介的主体。

    3对比所有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增长势头不可阻挡。

    B.从阅读形式上来看,仍然有近百分之四十的人保留着纸质阅读的习惯。

    C.我国成年国民每天平均花在手机上的阅读时间是纸媒的三倍。

    4结合所有材料,请你分析,在数字化的阅读方式中,哪一种阅读方式会成为未来阅读的主要潮流?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师推荐大家阅读《小王子》,妈妈推荐了一本精美的纸质书,爸爸手机里有这本书的电子版,并且配了绘声绘色的朗读。你会怎么选择?请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数据显示,数字阅读以其强大后劲,正在改变国人的阅读习惯。有人说,数字阅读终将取代纸质阅读。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①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1】文中画“ ”的句子突出了丁香______________

    【2】比较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个句子写得好。再试着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改写句子。

    ①有的宅院里出来了半树银妆,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往外伸,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______个句子写得好,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丁香花的_______

    改写:丁香枝条上有一柄花蕾。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丁香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课内选段,做练习。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标出。

    (diàn dàn)   (méi mò)

    【2】“废”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

    【3】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__________

    【4】“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想一想,老汉可能要喊:“______

    【5】选段刻画了老汉这个人物形象,从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老汉是个______的人。

  • 14、课外阅读(10分)

    我怀念那条河。

    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是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是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 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琳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像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愕然(     珍惜(  

    (2) 联系短文内容填空。(5分)

    过去的“那条河流”是( )的地方,

    如今的“那条河流”是(  )的地方。

    作者用“那条河流”作为那题目,作用是     )。

    文中“我”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经历了认为

    理所当然→(   )→明   )→(   )的过程。

    (3)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2分)

    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打“√”,错的打“×”。(1分)

    A. 作者从记忆中的那条河流写起,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人类要懂得珍惜的思想。(   

    B. 描写捉螃蟹和遭遇水蛇的细节,目的表现自然界充满竞争,一切事物都面临危机。(  

    C. 作者认为那条河流是个“奇迹”,是因为那条河流曾给他童年带来乐趣。(  

    D. 本文描写河流的变化,省略了变化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从中国的奥运健儿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心情怎能不激动?

    改为陈述句:  

    2.对有意破坏公物的行为,我们不能不管不问。

    改为反问句:  

    3.我们要努力学习。我们要练好身体。

    加上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4.我们必须认真改变学习中的不足。

    修改病句:  

  • 16、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1.有谁见过这样劳苦、这样简朴的总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照样子,仿写句子。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清香;叶从夏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从秋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从冬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天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改为拟人句。  

    (2)下了一夜大雪,到处都变白了。

    改为排比句。  

     

     

     

  • 19、按要求写句子。

    1.深蓝的天空中高高地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2.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改为双重否定句)

    3.如果把水倒下去,吸水器不出水,就白白浪费这壶救命之水。(改为反问句)

    4.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改为比喻句)

    5.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的作文知识提高了。(修改病句)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会议室突然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

    (2)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你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一片期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

    (3)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

    (4)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仿写)

    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表达。

    下面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1)一个竹节人,一件新雨衣,又或者是一只猹……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却承载着人们美好的童年。请任选一个让你感到美好的人、事或物,写一篇习作。

    (2)“精彩”在一些人眼中,是属于那些有作为的人的,其实不然,每个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请以“我的精彩”为题目,写一篇习作。

    要求:

    (1)选择题目1的要自拟标题;

    (2)表达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

    (3)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