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少年闰土》选自____先生的小说《故乡》。课文回忆了闰土给我“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看________四件事,表现出闰土是个____________的少年。
2.从“紫色的圆脸”可以看出闰土___________,从“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能看出他的父亲___________,这些都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描写。
2、默写古诗文名句。
(1)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苏轼)
(2)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辛弃疾)
(3)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朱熹)
(4)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5)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
3、我是拼音小能手
kuà xià zhèng zhòng yǔn xǔ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chú fáng dào jī pàn wà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辨析组词。
爆(______) 篷(______) 弦(______) 崖(______)
瀑(______) 蓬(______) 舷(______) 涯(______)
卡kǎ(______)qiǎ(______)
5、补充词语。
碧(___)如(___) (___)涛起(___) (___)落(___)出 (___)(___)起伏
悬(___)峭(___) (___)风怒(___) (___)人(___)笑 (___)不安(___)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某人
(印度)泰戈尔
你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
爱之神发现了你
【1】这首诗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和《有的人》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 ,清风 。稻花香里说丰年, 。
七八个 ,两三点 。旧时茅店社林边, 。
【1】把词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别枝:__________________ 见:_______________
【4】用“___”画出词中描写农民丰收喜悦的句子,并解释其意思。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与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解释古诗中加点的词。
(1)长:___________ (2)手:___________
(3)排:______________ (4)闼:___________
【2】《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诗人写景时由___________写到___________,由赞美________________到赞美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面上写山水的灵动可爱,其实还暗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恐怕中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都不可能从他本民族母语中的“明”字(光明、明亮的意思)里引发出“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这样美妙而大胆的联想。
(摘自袁鹰《汉字的魅力》)
材料二:司马迁将大半生心血融进一部《史记》,历史上的点点滴滴就此凝结进小小的汉字中。一个汉字映入眼帘,你的心境便随它而产生了一种相关的情感;文人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成了所有欲回乡而不得的游子的纽带,连接着故土、文化和游子的回忆。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是历史上第一部由机器人写的诗集。相比当下一部分所谓“诗人”的诗,“小冰”的诗一点都不落下风,但“小冰”的诗本质上只是对于文字的调动和排序而已。诗歌写作中,最落下乘的便是那些素材组合、词语堆砌和套路句式,而这些正是机器人“小冰”最容易学习、模仿和复制的。
(摘自《光明日报》)
【1】请根据材料一说说汉字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中华儿女最为显著的标志是汉字”,请根据材料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就指导同学写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近九旬的俞芳老人,七十多年前曾与鲁迅先生一家同住在北京的砖塔胡同61号。对鲁迅先生的风趣、善良及平易近人,她都有亲身的感受。∥
鲁迅先生表面上看,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其实是个很会说笑话的人,尤其是对他的母亲和我们三姐妹。他只要有空坐上一阵,屋子里便会笑声不绝。
鲁迅先生讲笑话很有特点,讲起来娓娓动听,有时又把双眼一瞪,这使得听讲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可他自己却一本正经,像没事儿一样。
有人说,鲁迅先生性格乖戾,一般人很难与之相处,但事实上,鲁迅先生给我的印象却是非常平易近人。
有一次,夜已深了,伏案写作一天的鲁迅先生刚刚睡下,同住西屋的鲁迅家的帮工王妈和我们家的帮工齐妈发生口角,夜深人静,越吵越响,以致鲁迅先生整夜失眠。第二天,他精神不支生病了。我们三姐妹去探望,谈到口角的事,鲁迅先生问:“你们听到没有?声音可响啦。”我们便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去‘喝止’呢?其实只要你咳嗽一下,她们就不会吵了。”鲁迅先生摇摇头说:“她们吵嘴,彼此心里都有气,若制止她们,虽然不会再吵,但心火不消,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都睡不着,不如我一个人睡不着。所以还是让她们吵一吵,等话说清楚了,心里气也就消了。”
鲁迅先生的平易近人还体现在对待人力车夫上。有一个叫二秃子的人力车夫,住在附近的一个破庙里,鲁迅先生经常坐他的车。每次回来,鲁迅先生给他的车费总是最多的。鲁迅先生常说,人家是要养家糊口的。又说,一个人平时用钱不可浪费,能节省的地方,应该尽量节省,但克扣劳力的钱是不应该的。
【1】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亲近。_______
(2)不随便说笑,形容人态度庄重严肃。_______
(3)形容大笑时身体前后晃动。______
【3】文章通过两个事例写出鲁迅平易近人的品质,请简要概括两件事。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_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第八单元的学习,写写鲁迅先生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 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1】选文以“______”为线索,写出了“我”情感变化的过程:失望→期待→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属于______描写,表现了“我”____________的心理。
【3】“我”一心想着穿上新雨衣,可因为天不下雨而不能如愿,于是“我”就怪起______和______来,这体现了儿童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______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2 自然段中,变天时路人的反应是______,“我”的反应是______。通过对比,写出了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牛郎织女(节选)
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 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也似乎少了许多,亨,它们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
【1】“从此以后”是指从__________以后。
【2】文中“隔河相望”的情景让人想到了一个成语:近在咫尺,__________。它写出了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二泉映月
①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yè)。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②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cóng)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③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mǐn)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④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yíng)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⑤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dàng),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⑥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摇曳(_____) 泯灭(_____) 萦绕(_____)
【2】第②自然段中,“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是怎样的?请你联系生活,通过具体描写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时,我们可以从内容对比中想开去。文中阿炳第一次来到二泉边,听到的是_______________;多年后的中秋夜,他又来到二泉边,似乎听到了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地点,一样的流水声,阿炳的感受完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思考,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积淀已久的情怀”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让我们体会到艺术之美。认真默读第⑤自然段,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到了《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怎样的特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就是生活
①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生活是一本书,有
;生活是一首诗,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也有“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无奈; ,奏着高低不同的“1,2,3,4,5……”;生活是彩虹, ; ,装着酸甜苦辣……
②生活就是一条千回百折的小溪。走出校门,青春的脚步踩到的也许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走进人群,热情的目光窥见的也许是人心与人心的沟壑;走在大街上,总有一些光怪陆离的迷乱闪烁左右;关上房门,四周涌来的也许是刻骨铭心的寂寞。
③生活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简单。要鼓足勇气,勇敢地前进,不要在省略号的长河里徘徊,不要在感叹号的小客栈里沾沾自喜,不要在逗号的途中躺下来,千万别被反诘的铁锤吓倒,生活中有的是无穷个问号,它等着我们去探索。记住,千万不要在生活的路上轻易地画上句号,小溪不会因为路途的崎岖而不去大海,它一定会流过狭隘,穿过无奈,回到大海宽广的怀抱中。
④生活的字典里找不出“淡泊名利”的词条,生活的春天里也不会有“怀才不遇”的闷雷,生活的长河里最少不了的是拼搏。我们正沐浴着三月的阳光,岂有挥霍之理?我们正年轻,也许张口就是“个性”与“自我”,从而使理想进步与追求近乎模糊,甚至离我们远去,导致人生大堤的决口。生活是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宽容和饶恕那些虚度光阴蹉跎岁月的“玩看”者。应懂得,生活的真谛是奋斗,是拼搏,没有脚踏实地的跋涉,一切幻想都是美丽而轻浮的泡沫。
⑤这就是生活,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是它。和着生活的节拍,踏起青春的脚步,快快追赶!生命可以无所谓而来,但不可无所谓而去。追赶,追赶属于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勇往直前的开拓者。生活是无限美好的,甘洒一路汗水,争得青春无悔!这才是生活。
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来。
沟壑( hè hé) 跋涉( bá shè bǎ sè )蹉跎( cō tó cuō tuó)
2.把下列词语中意思相反的三组反义词,分别写下来。
只争朝夕 垂头丧气 虚度光阴 争名夺利 沾沾自喜 淡泊名利
( )—( ) ( )—( ) ( )—( )
3.文中告诉我们生活的真谛是什么?
4.用“ ”划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并说说它主要说明了什么。
5.生命可以无所谓而来,但不可无所谓而去。(简要分析句子的含义)
6.仔细观察第一自然段的句式特点,将横线上的句子补出来。
7.文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话?摘抄在下面,并说说理由。
15、改为转述句。
奶奶对我说:“我去跳广场舞了,你在家要注意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了,春节一眨眼就到了。(仿写句子,用上夸张的写法)
他三天没吃饭了,特别饿。
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问妈妈:“什么时候我才能吃上饺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想是树,为你撑起绿荫;梦想是光,照融寒冬白雪;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补充成一个排比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镭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问蔡林:“我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会吗?我猜你是会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谁都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的活动我们必须参加。(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仿写句子。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清香;叶从夏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从秋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从冬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转述句。
1.父亲指着母亲说:“这是我的妻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理对我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五位壮士利用险要的地形,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达:读书破万卷,下第如有神。
题目:《我是创文小主人》
①先列提细,体现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把重要的部分列具体。
②注意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把重要的部分写清楚。可以适当采用一些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对话来增加表达效果。
③字数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