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随着5G网luò( )的全yù( )fù( )盖,微信liáo( )天的功能将更强大,人们在各种网站sōu( )索什么内容也将更便捷,同时,每个人的各种信息也会更多的被bǎng( )定。
3、《竹石》中从整体到部分写出竹子意志坚定,挺立青山的翠竹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中,苏轼看到兰溪向西流,悟出了一个道理:“_________。”劝人不要因老去而悲叹,要保持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4、照样子,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代替“说”。
“我还有作业没做完,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1)清明节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_____:“多好啊!”
(2)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_____:“你的眼睛怎么了?”
5、默写。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爱我们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精不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作者是南宋词人______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
【2】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两项是____
A.词的上片描写了喜鹊、蝉等景物,看似热闹,实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B.词的下片写星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乌云,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C.词人描摹了一幅秋天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路转溪桥忽见”,前面“路转”,后面“忽见”,既写出词人骤然看出临近旧屋的惊喜,又表达了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
7、阅读平台。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孩子真烂漫。
_________________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批走俏货。
_________________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_________________
有的人虽死犹生,有的人虽生犹死。
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拟人的句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咏梅词写了梅花_____________的特点,赞扬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其中表现了梅花不居功自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关于这四句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
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呜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
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
9、《圈子(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习题。
新闻链接一 “圈子”是中国人从来都不陌生的一个词,而“朋友圈”无疑是许多圈子中最年轻盛行的。“朋友圈”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或图片,同时可分享其他软件的文章或者音乐。
新闻链接二 掏出手机,打开锁屏,点开微信,点开“朋友圈”。一个图文并茂的世界任你浏览。对于超过6亿的微信用户来说,这个手机中的世界真实存在,紧贴生活。最早的时候,“朋友圈”饱受赞誉——相比于微博来说,这个圈子更私密,里面都是朋友,通过智能手机,大家聊聊家常,晒晒心得,谈谈人生……
新闻链接三 如今,“朋友圈”开始遭到口诛笔伐——人们发现,这个曾经熟悉的圈子,里面逐渐被广告宣传、吃喝拉撒、海外代购等无聊的内容所充斥。不断有用户开始逃离“无聊圈”,寻觅新的圈子。2014年5月,腾讯也开始大力打击微信“朋友圈”卖假货、代购营销。不过,早有人从“朋友圈”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到所有的圈子都终将衰败,圈子越来越大,里面的内容会稀释变质,然后,友情淡了,圈子破了,最初的美好也没有了。
【1】阅读新闻链接一、新闻链接二,概括“朋友圈”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朋友圈”变成“无聊圈”的原因是( )
A.“朋友圈”圈子太大。
B.“朋友圈”遭到口诛笔伐。
C.“朋友圈”里充满真实与真诚。
D.里面逐渐被一些无聊的内容所充斥。
【3】你觉得微信“朋友圈”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朋友圈”集赞后,免费领取商品,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你认为这种营销手段有效吗?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三国演义(节选)
①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议事,孔明也在座。周瑜说道:“曹军有一百万,不是一朝一夕能打败的。众将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长期御敌。”话音未落,黄盖说道:“恐怕即使三十个月也不能打败曹操。依我之见,这个月能打败曹军最好,如果不能,不如听从张昭的主张,尽早投降曹操。”周喻脸色大变,怒道:“我奉主公之命与曹操决战,谁再敢提投降,定斩不饶!”黄盖也大怒,骂道:“我纵横江东多少年,三代主公谁不知道我?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竟敢教训我!”周瑜怒不可遏( ),喝道:“黄盖惑乱军心,,不罚不能服众,推出去斩首!”甘宁见状,急忙出列为黄盖求情 ,周瑜喝道:“你竟敢扰乱军法!”喝令军士将甘宁乱棍打出中军帐。众将纷纷跪下求情,希望能宽恕黄盖。周瑜指着黄盖骂道:“如果不看众将情面 ,今天非斩你不可!”说罢 ,令军士责打黄盖一百脊杖以示惩戒。打到五十弃杖时,众将见黄盖皮开肉绽 ,鲜血直流,已经昏死过去,再次苦苦哀求,周谕才说道:“看在众将的情面上,先记下这五十脊杖,再敢小觑(qù)本都督,定斩不饶!”
②众将将黄盖扶回营寨,围着黄盖叹息不已 。鲁肃从黄盖营中出来,径直来见诸葛亮,说道:“我们都是都督的部下,不敢劝他。
先生是座上宾 ,怎么不劝一劝?”诸葛亮笑道:“先生不知道周都督责打黄盖是苦肉计?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劝解?”鲁肃这才忧然大悟。诸葛亮又说道:“子敬见到周都督时,千万不要说我识破了他的计谋。 ”鲁肃点头答应,转头去见周瑜,问道:“都督为什么责打黄盖?”周瑜说道:“责打黄盖是苦肉计,为了瞒住曹操,再派黄盖诈降,就势放火烧曹营。”接着又问道:“诸葛亮有何看法?”鲁肃回答道:“他也埋怨都督不讲人情。”周瑜哈哈大笑,说道:“终于瞒过他了!”鲁肃听了,低头不语。
【1】下面关于第①自然段内容概括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周瑜召集众将议事,黄盖主张及早投降,周瑜依照军法责打黄盖。
B. 黄盖提出如果三十日打不败曹操,不如及早投降,以求保全。
C. 周瑜召集众将议事,黄盖故意出言不逊,周瑜依计下令责打黄盖。
D. 周瑜责打黄盖,众将苦苦哀求,才让黄盖少挨五十脊杖。
【2】第①自然段最主要的写作方法是( )。
A. 语言描写 B. 动作描写 C. 心理描写 D. 外貌描写
【3】第②自然段中众将“叹息不已”是因为( )。
A. 怨恨周瑜不该如此残暴地对待黄盖。
B. 未能及时阻止周瑜责打黄盖而感到后悔。
C. 黄盖是江东老将,受此重刑,让人心疼。
D. 抱怨诸葛亮不该眼见黄盖被打而袖手旁观。
【4】第②自然段中鲁肃“低头不语”是因为( )。
A. 诸葛亮没有识破周瑜的苦肉计。 B. 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苦肉计。
C. 鲁肃被周瑜的智谋所折服。 D. 鲁肃不相信苦肉计能够成功。
【5】除了诸葛亮,原著中还有谁也识破了周瑜的苦肉计?( )
A. 阚泽 B. 曹操 C. 蒋干 D. 蔡中、蔡和
【6】下面《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诸葛亮没有参与的一项是( )。
A. 官渡之战 B. 火烧赤壁 C. 挥泪斩马谡 D. 空城计
【7】下面关于《三国演义》故事内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为了除掉董卓,曹操手持宝刀刺杀董卓,被发现后,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
B. 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皇嫂千里寻兄,过五关斩六将。
C. 曹操为了躲过马超的追杀,脱下红袍,割断胡须。
D. 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把老将赵云召到白帝城,将后主刘禅托付给他。
11、课内阅读。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 拍打)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阁 搁)板上( 闪闪发光 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架 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
【2】画“——”的句子属于_______描写,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的品质。
【3】这段话中,桑娜感到“心惊肉跳”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从哪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桑娜一家是“穷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少年闰土(节选)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 )
A.闰土有许多心事。
B.闰土知识丰富,见多识广。
C.闰土心情复杂,难以理解。
D.闰土思维怪异,与正常人不一样。
【2】“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说明( )
A.“我”家的院墙很高。
B.“他们”的家长管得很严,不许“他们”出去玩。
C.“他们”不能广泛接触社会,见识很少。
D.“他们”视力不好,只能看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3】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正确选项后面的括号里画“√”)
(1)对闰土见多识广、知识丰富的赞叹。( )
(2)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
【4】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快乐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别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可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诚恳地说。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着一个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根据短文内容,完成表格及下面的题目。
人物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儿子 | 选上面有蛋的那碗 吃了______个蛋 | 选上面_______的那碗 吃了______个蛋 | 选上面______的那碗 吃了______个蛋 |
父亲 | 选上面没蛋的那碗 吃了______个蛋 | 选上面_______的那碗 吃了______个蛋 | 选上面______的那碗 吃了______个蛋 |
看来真像文中父亲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的几次情节中有共同的步骤内容,请简要概括,然后填空。
做面条→( )→( )→总结
【3】儿子三次借用“孔融让梨”典故的意图分别是什么?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序号)。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①故作姿态,试探父亲,还怕上当 ②巧言善辩,还想占便宜
③强词夺理,为自己占便宜找借口
【4】父亲借用“孔融让梨”这个典故的用意是( )。
A.教育儿子像孔融一样学会让“面”。
B.教育儿子学习孔融的谦让精神,把蛋让给爸爸吃。
C.教育儿子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谦让精神,不要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儿小利。
【5】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liú niú)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 lú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ēng bě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选择)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简答)这段话既关注了人物群体,又对每位战士进行了个体刻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1)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这不是院中的丁香的香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仿照例句,写一写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五位壮士利用险要的地形,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报春的大雁成群结队地飞过江北、江南的山川和田野。(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老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是一个好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幸福每时每刻都围绕着我们。回忆自己幸福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给我们晒晒你的幸福吧!要求语句通顺,感情真挚,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