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的万里黄沙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___________家做客。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积累
(1)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皎皎河汉女。
(3)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5)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3、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技高____ 威风____ 呆____呆____
粉____碎____ 心____肉____ 居________下
(1)上列词语中,“_____”形容比别人厉害,技艺比别人高一些。
(2)到了狼牙山顶峰,五位壮士___,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___。(选上面的词语填空)
(3)仿照画横线词语的格式,再写一个词语:___
4、按规定的意思写词。
举:①提出( ) ②推选( ) ③全( ) ④上托( )
疾:①疾病( ) ②痛苦( ) ③痛恨( ) ④速度快(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五彩的是______、_____、赤、______、___________
(2)《浪淘沙》(其一)中表现黄河雄伟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的春天,阳光明媚,花红柳绿,可以用杜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绘。
(4)《答客诮》中体现鲁迅爱子之情的诗句(即他的爱子宣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6、课外类文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①在手,何时缚住苍龙②?
[注释]①长缨:革命武装。②苍龙:国民党反动派。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词句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的革命豪情,流露出红军________________之情。后来,人们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示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描写六盘山秋天景象的词句,并展开合理想象,把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都写到了山,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诗句补写完整。
【2】这两首诗的内容都写了:______,_______却不一样。选文《宿建德江》表达了诗人____,选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的景色。
8、补充诗文,完成练习。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 ,
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把诗文补充完整
【2】画“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了刘邦统一国家后的____和希望有________为国家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拇指姑娘
很久以前,一位老婆婆家的郁金香开花了,在一朵郁金香中坐着一个娇小美丽的女孩。老婆婆高兴极了,给她取名叫“拇指姑娘”。老婆婆非常疼爱拇指姑娘,特意做了一个胡桃壳摇篮让拇指姑娘睡觉。
一天晚上,一只难看的癞蛤蟆抓走了睡得正香的拇指姑娘,把她放在了河中间的睡莲上。拇指姑娘哭了起来,引来了河里的鱼儿们。鱼儿们咬断了叶梗,放走了拇指姑娘。睡莲带着拇指姑娘在水中漂了很久很久,这时,一只大金龟子发现了她,并把她带到了一棵树上,金龟子们七嘴八舌地嘲笑拇指姑娘。大金龟子只好把拇指姑娘扔进了树林。冬天到了,孤零零的拇指姑娘又冷又饿,幸好一位老田鼠妈妈收留了她。拇指姑娘和老田鼠生活在一起,十分快活。可是邻居鼹(yàn)鼠看上了拇指姑娘,决心娶她做妻子。拇指姑娘很难过,她不愿意生活在黑暗的地道里,可是没有办法。一天,她在地道里发现了一只冻僵的燕子,善良的拇指姑娘想尽一切办法照料这只燕子。
春天到了,燕子恢复了健康,它驮着拇指姑娘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国家。燕子把拇指姑娘放在一朵美丽的花蕊上,拇指姑娘惊奇地发现花朵上还坐着一个英俊的小王子。“多么漂亮啊!”小王子赞美着拇指姑娘,“你愿意做我的妻子——也就是花儿的皇后吗?”“我愿意。”拇指姑娘高兴地答应了。
从此,拇指姑娘结束了痛苦的生活,和小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1】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娇小——(___) 嘲笑——(___)
【2】我能照样子写词语。
例:孤零零(ABB)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故事中的拇指姑娘经历了哪些磨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看了《烈火英雄》这部电影,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迅速蔓(màn wàn)延的大火让形势变得十分严(骏 峻),随时会发生爆炸。在这千(钧 钩)一发的时刻,消防员战士们逆行而上,奔(bēn bèn)赴火海,用生命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他们真正诠释了“ ,视死忽如归。”的含义。
【1】用“√”画出文段中正确的字音和字形。
【2】文段第一句有语病,请修改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3】将语段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11、语段阅读
“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外祖父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外祖父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
【1】这个语段选自( )。
A.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B.叶圣陶的《稻草人》
C.高尔基的《童年》
D.茨威格的《三作家》
【2】语段采用了( )的手法。
A.对比
B.夸张
C.点面结合
【3】该语段表现了外祖父的______和外祖母的______。
A.宽厚善良 B.狡诈阴险 C.懦弱无能 D.贪婪吝啬
12、阅读《草房子》节选,回答问题。
草房子(节选)
母亲看着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桑桑:“你疯啦?”
桑桑头一歪:“我没有欺负她!我没有欺负她嘛!”说着,用手背猛地抹了一把眼泪。
“那你就砸鸽子?”
“我愿意砸!我愿意砸!”他操起一根竹竿,使劲地朝空中飞翔的鸽子挥舞不止,嘴里却在不住地说,
“我没有欺负她嘛!我没有欺负她……”
鸽子们终于知道,它们在短时间内,在草房子上是落不下来了,只好冒着风雪朝远处飞去。
桑桑站在那儿,看着它们渐渐远去,与雪混成一色,直到再也无法区别。
桑桑再往前看,蒙眬的泪眼里,那个黑点已完全消失在黄昏时分的风雪里……
【1】选段中的“她”指的是_____。
【2】选段抓住桑桑的_____描写和_____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桑桑_____的心情。
【3】曹文轩说:“桑桑具有至高无上的神性,他是落入凡间的精灵。”根据著作,请你说说桑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得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选文通过 _____、_______ 等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渔夫和桑娜都是____的人。
【2】文中两个省略号在这里表达什么?
____________
【3】说说你对“熬”的理解。
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涵养几分静气
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我,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嘀嗒嘀嗒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诚子书》中一语道破“热”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的《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苏轼不受影响继续写字。这份从容是因为他屡经浮沉,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害怕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本文作者宋威,有删改)
【1】联系短文理解“涵养几分静气”中“涵养”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与加点词“于事无补”意思相近的词是____________。
【3】“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涵养几分静气,我们可以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还可以____________。涵养几分静气,绝非____________,而是多一些____________,少一些浮躁;多一些____________,少一些进退失据。
【4】写出句子的大意。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借助文中具体语言环境和加点词语理解句子含义。
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另写一种“涵养静气”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扩句。(至少扩两处)
①桑娜站起来。
②浪花高。
16、按要求写句子。
1.正太郎真想替小狐狸解开铁链子。(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狐狸救出了小狐狸。(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把下面句子改写成不用“说”表达的句子。
林林又遇到大麻烦了,这回母亲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了,她无可奈何地说:“该怎么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改“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
3. 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4.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
1.袁隆平问他的助手:“你们半夜来找我,有什么事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伏了硝化甘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选材与表达。
从下列三组习作材料中选择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要求:中心明确,故事完整,情节吸引人,能够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题目:寻 场景:冬日黃昏,车来车往的公交车站 人物:一只与主人走失的金毛犬 公交车司机 乘客 | 题目:暖 场景:正在开展大课间的操场 人物:糊涂虫小轩 热心肠小文 温柔的班主任大白 | 题目:助 场景:周末清晨,热闹的菜市场 人物:卖菜大婶张阿姨 帮妈妈买菜的豆,豆独自买菜的八旬老人王大爷 |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