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字典,填空。(6分)
(1) “秉烛夜游”的“秉”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秉”字有两种解释:①拿着,握着;②古代容量单位。“秉烛夜游”应取第 种解释。
(2) “冠”的意思有两种:①帽子;②形状像帽子在顶上的东西。“张冠李戴”的“冠”应选第 种解释。用另一种解释可组词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能解释“张冠李戴”的一句话是: 。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______
2.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______
3.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______
4.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______
3、扩充词语。
4、用“然”字组词,并分别填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里。
(1)你看它(______)迷了路,仍(______)地前进着。
(2)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乌云密布,天空(______)下起了大雨。
(3)爷爷今年八十岁了,他(______)能爬上五指山顶峰。
(4)这种说法(______)错了,所以大家都摇头。
(5)天气预报说今天要下雪,傍晚,天上(______)飘起了雪花。
(6)对于小麻雀来说,猎狗就是一个(______)大物。
5、(《盼》)结合课文,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请打上“√”。
(1)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件新雨衣。( )
(2)“我”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都是晴天。( )
(3)“我”放学后好不容易等到了雨,兴冲冲跑回家。( )
(4)“我”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买的雨衣,却未能如愿。( )
(5)晚饭后,下雨了,“我”希望雨留到明天下。( )
(6)早晨上学,雨点打到“我”的头上,“我”跑回家,拿出雨衣。( )
6、七律·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_________,后四句主要是___________,颈联是全诗的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
【2】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_______的意思;“泊”,这里有_______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_______作了准备。
【3】诗的第二句点出“客愁新”,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_______,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8、古诗赏析。
题奉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七月上天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读后令人有一种唇齿留香的感觉。作者按自己游览的顺序描绘了七月天山与众不同的美。进入天山时,欣赏到神奇的雪山;往里走,领略森林的幽深;再往里走,满眼烂漫的鲜花。可以说,天山的景美,作者的语言更美。同学们,你的家乡也一定很美吧!下面就请你做小导游,向我们介绍你们那的一处美景吧!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啊!
我们的祖国风景秀丽。既有美丽的天山,又有辽阔的大草原,更有巍峨的泰山,美丽多姿的西湖……正值2008年奥运会,我们会迎来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作为中国的小公民,你会向他们介绍哪的美丽景色?
10、课外阅读。
美丽的心灵
有个女孩长得很平凡,学习也很一般,歌唱得也不好,更不会跳舞。她经常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叹息,恨上天对自己不公平。升入中学后她更加沉默,看着别的同学又唱又跳,口才也那么好,她总是躲在角落里用自卑把一颗心紧紧地困囿住。
她学习很努力,成绩却很一般,为此她不知偷偷哭过多少次。班上的同学没有人注意她,下课时别人都去操场上玩了,她便去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把地面扫得纤尘不染。夏天时,她细心地在地上洒上水,冬天时,她把门口和教室里大家带来的雪扫干净,免得同学们进来时滑倒。没有人注意到她所做的一切,她也不想让别人知道,只是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
可是有一次同学们注意到了她。那天她迟到了,当她怯生生地喊了一声“报告”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到了她身上,随即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笑声。原来她的衣服很零乱,头发也梳得不整齐,一看就知道是起晚了胡乱穿上衣服赶来了。她低着头站在那里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班主任老师走过去帮她整了整衣服,微笑着说:“快回到座位去吧,课已讲了一半了,如果听不明白下课后找我。”她回到座位上,脸红红的。
有一次开班会,老师让大家说一下自己的特长。于是每个人都兴奋起来,轮流发言,有的唱歌好,有的跳舞好,有的会书法,有的能画画,有的会弹钢琴。她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脸上带着羡慕的微笑。忽然,老师叫了她的名字,她一惊,红着脸站起来小声说:“老师,我没有特长。”老师走到她的身旁,轻轻地抚了抚她的头,对大家说:“你们也许不会注意到,平时是谁在课间把地面扫得干干净净,是谁每天早早地来到教室把每张书桌擦得纤尘不染。这就是艾珂同学,她一直默默地做着这一切。有一次她迟到了,你们还嘲笑她,你们知道她那次为什么迟到吗?她帮一位老大妈把一袋米搬上了四楼啊!你们一定奇怪我是怎么知道的,那个老大妈就是我的邻居啊!同学们,你们都各有各方面的才华,艾珂同学却没有,可是她有一颗美丽的心,美丽的心灵也是特长啊!”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大家第一次发现,这个平时没人注意的女孩原来竟是这样美丽。
如果你没有出众的容貌,美丽的心灵让你同样出色,如果你有美丽的容颜,善良的心能让你锦上添花。美丽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特长,所以平凡的你不要再去自卑,你的特长会映亮出你生命中的所有黯淡岁月。拥有一颗美丽的心,就一定会拥有一个无怨无悔的青春! (选自《求学》2007年第5期)
【1】这个女孩为什么会自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回到座位上,脸红红的,”“她一惊,红着脸站起来”,这两次“脸红”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后呼应能够使文章结构严谨,耐人寻味。本文有好几处做到了前有伏笔,后有交待,请找出一二处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
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春天,小草刚被融雪洗出它们嫩嫩的芽尖时,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
头发花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他问我们:“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不会开花的草?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小绒球;狗尾草也是会开花的,那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就连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洁白,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照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我们想来想去,把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我们都摇摇头,说:“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老校长笑了,说:“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而每一种花也是一种草!”
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从深山里的乡下走进都市里的大学;当我从乡下青年成为城市缤纷社会的一员;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彩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时,我从不自卑,也没有浮躁过。我总会想起老校长的那句话——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而每一种花也是一种草。
【1】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
【2】文中“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实际上指的是:____;“生长在天地边、和山野里的草”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
【4】校长要我们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而每一种花也是一种草”,他要告诫我们什么?
__________
【5】校长的话对“我”有怎样的影响?
_______
12、峨眉山人
十月的峨眉,像一壶鼎沸多时的开水突然冷却下来。炎夏盛暑过去,秋意袭来。在阴雨蒙蒙的日子里,我们来到峨眉山脚下,抬头望去,似云,似雾,似烟,似气,模糊一片。这是个容易挑人思绪、引人遐想的所在。
从洪椿坪向上,是一路险途,能见到戏弄人甚至搞恶作剧的猴子。我和两位同伴,向前走一段,去迎迎将要从金顶胜利归返的伙伴。心想,说不定还能见到逗乐的猴子。在成都时为猴子准备的食物还不曾打发,一直放在手提包里。渐渐听到了脚步声,走近了,才知道不是我们的同伴,是两个背空篓筐的汉子,他们步履稳健轻快,使人想起家乡的樵夫。在洪椿坪庙子大门口,他们停下来小憩。一个年近六十,一个年近五十,额角都沁满汗珠。他们是山下的农民,每天背一百三十斤煤上金顶,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往返多年了。他们开玩笑说,几代猴子都认识他们了,从不向他们讨食。望着他们悠然抽烟的神情,我脱口问道:“每天这样上下,不累吗?”那位年纪大的漫不经心地说:“习惯了,跑熟了。”另一位补充说:“山上天天要烧煤。”
晚上,我们这些从山上下来的和从山下上来的全汇聚在庙子里,没有一个不感到疲劳。我们用热水烫脚,美美地躺在洁净的客房里休息、回味。
在未上山之前,我听去过峨眉山的人说,山上用水,尤其是热水很不方便。但此行我们住过的几处,食用水都很方便,因为山上有成堆的煤,有一个个老年、中年、青年的背煤人。
次日清晨下山,将近十点来到一线天,这是峨眉山中风景最秀丽奇特的地方。瀑布直泻而下,山涧泉水汩汩,两岸险峰不绝,游人无不在此驻足观赏。我不由拿起自带的相机。当我对准镜头,反复寻找角度时,从远处山下,稳健轻快地上来三个人。近了才看清,打头的两个,就是昨天傍晚分手的背夫,还是背着煤,多了一个年轻的,一点没少背。他们停步,用手棍支撑背篓,问我们累不累?我反问他们累不累,怎么这么早又上山?他们说:“睡一觉就缓过来了,天凉了,山上要储煤过冬。”说罢,又拾级而上。我突然强烈地感到,他们才是这如画风景里的主人。我迅疾拿起相机,顾不得对焦距,将他们的背影摄下。
前些天报载,上峨眉山的汽车正式通车了,这真好。不过这样,也许见不到那负重而行的背煤人,那令人怀念、崇敬的峨眉山人了,哪怕是见见他们模糊的背影也是好的。
【1】“十月的峨眉,像一壶鼎沸多时的开水突然冷却下来。”这句话中的一组反义词是_______和________,意思是峨眉山的天气由________转____________。
【2】“那位年纪大的漫不经心地说”,“漫不经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里表明那位背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山上住的地方食用水之所以都很方便是因为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出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目的是( )。
A.告诉我们峨眉山的交通比以前便利了
B.表示作者还想见见峨眉山背夫的背影
C.表达作者对峨眉山背夫的怀念、崇敬之情
D.告诉我们通车后就看不到峨眉山的背夫了
【6】读完文章你认为谁是峨眉山的主人?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木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穿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市间把它们碰倒。
【1】文中加点字“挨”的读音是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事例说明“这段时光不好挨”。从这些事例中能读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与第1自然段相比,第2自然段中“我”的情感有什么变化?作者是怎么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语段阅读。
告诉你们的孩子,他们脚下的土地是祖先的遗灰,土地存留着我们亲人的生命。像我们教导自己的孩子那样,告诉你们的孩子,大地是我们的母亲。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
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1】 “降临”的意思是(___)
A. 程度降低 B. 东西落下 C. 来到
【2】文中的“你们”指_____,“他们”指_______,第一个“我们”指______,第二个“我们”指______,第三个“我们”指_____。
【3】读画“____”的句子,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就会受到伤害。(____)
②地球是人类的家园。(_____)
③即使家园遭到破坏,人类也能生存。(____)
④如果人类唾弃了大地,那么他们就是唾弃了自己。(___)
【4】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保护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的密切关系。
【5】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清风”中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来续写,与前一个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例句: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牛对牛郎说:“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钱学森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缩句)
(3)有没有动脑筋,是考出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修改病句)
(4)阳光洒满校园。(扩句)
(5)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用关联词联句)
(6)我们不能够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开展体育活动。(将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7、按要求写句子。
1.王兰告诉老师:“我叫王兰,是从上海转来的。”(改为间接叙述句)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改为转述句)
3.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次序改变,意思不变)
18、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们肃立不动。(改为比喻句)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
4.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5.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
1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闰土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 他的父亲叫他闰土。(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们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
①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闲翻报纸,见到这样的几个数据:中国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因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而荒废;全球每年平均1700万公顷森林被砍伐制成日用品;每年人类要将50多亿吨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这些数据给你的心灵带来怎样的震撼?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来表达你的心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