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哈尔滨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这祠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井水清冽有加,人称“范公井”,据说为范仲淹所修。[甲]民间相传范仲淹用井中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宋人有诗云:“甘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昔日心。”

    正东有祠堂,祠中不只供奉范公像,还供着欧阳修和富弼,他们都是当年推行庆历新政时的主持。院南有千竿翠竹,蔚然成林。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乙]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的焦躁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丙]他回忆着“浊酒一杯家万里”,戎马倥偬的繁忙生活;回忆着“居庙堂之上”,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着贬谪地方,见到的民生疾苦。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振聋发聩。这一声大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任人官宦。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已逾百天,截至2020年7月底,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764吨。然而,社区间落实水平________,个别社区改善情况不明显。针对此情况,北京将全面展开“盯桶战术”,下沉社区参加桶前值守。

    “盯桶战术”需要专人值守垃圾桶,指导并监督居民正确投放垃圾。采取这种方法的目的是督促居民提前在家做好垃圾分类。这看似是“笨方法”,却是________的好方法。有人认为这种带有强制性的方法不太合适推广,但是,如果垃圾分类全凭自觉,一些居民可能会出于习惯和贪图方便随意投放垃圾,垃圾分类的意识就难以养成。万事开头难,要扭转居民长期以来的习惯,使“蛮劲儿”也得使“巧劲儿”。传统思维是通过处罚来达到________的效果,但单一的处罚容易使民众形成抵触情绪,一旦脱离有效监管还可能________。监管方如果能辅之以正向激励的机制,或许更能让居民感受到行为的价值,并形成自觉行动的意识。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参差不齐 上行下效 三令五申 死灰复燃

    B.良莠不齐 行之有效 三令五申 东山再起

    C.良莠不齐 上行下效 令行禁止 东山再起

    D.参差不齐 行之有效 令行禁止 死灰复燃

  •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抱犊崮_________________,以雄、奇、险、秀著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山势突兀,巍峨壮丽。崮身高90米,_________________,如圆杯倒扣山峰之上,山石裂缝纵横,古柏倒挂。崮顶方圆60余亩,履土数尺,地势平坦,松柏蓁蓁。伫立崮顶,东眺黄海,云雾缭绕;极目南天,平野如画。有诗赞曰:“峭壁早邀沧海日,方台平宿泰山云。”四周冈峦层叠,岩壑万千,异草奇葩,满崮烂漫。远望岩马水库,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慨叹造化神奇;近观亭台楼阁,_________________,别有一番风味。

    A.巍然屹立 发发可危 洋洋大观 鳞次栉比

    B.高山仰止 直上直下 波光粼粼 高屋建瓴

    C.高山仰止 岌岌可危 洋洋大观 高屋建瓴

    D.巍然屹立 直上直下 波光粼粼 鳞次栉比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小时候常去看火车,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B.全国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多万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C.南沙自贸区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深化粤港澳合作、法治环境建设、科技和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等领域全面发力。

    D.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B.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C.小李考虑问题总是出于公心,勇担责任,从不患得患失,所以在这个有着十年奋斗历程的团队中威望很高。

    D.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河流的方向

    莫景春

    大海是很多河流的母亲。很多河流像个四处流浪的孤儿,散在大地的各个角落,行色匆匆,碰到了一起才知道自己是个被母亲遗弃的孤儿。同是天涯沦落人,大伙儿便汇合在了一起,又急急忙忙往前跑,奔向遥远的母亲。

    山里的小河很调皮,在山间欢快地跑着,弯弯曲曲地绕着山坡,像是在跟谁捉迷藏。它们并没有直直地冲出去,急切地找到母亲的怀抱。山里每个偏僻的地方,它都要去转一转,看看那里的哪一棵树孤独了,自己便绕过它的身旁,叮叮咚咚地唱一首动听的歌来安慰它。

    我的家乡就有这么一条小河,是千山万弄的雨水汇成的。它知道,山坡上的花草树木离不开自己。山里土壤干燥,十天半月不下雨,那地就干燥龟裂。河流的潺潺歌声袅袅而来,从身边涓涓而过,所过之处,两岸草木葱茏,生机勃勃。

    东方微曦,轻轻的几声鸡鸣,谁家勤快的媳妇挑着桶“咣咣”地从茂密的树林深处钻出,互相嬉笑着,打破这里的一片宁静,将一只只空桶投进宁静的河流,“哗”的一声提起来,荡起圈圈波纹。接着,颤巍巍的老太太、调皮的小孩都纷纷地来了。河流变得热闹了,夕阳夕照,河流波光粼粼歌声笑语融成一片。在田间地头干活的人们晚归了,洗脚的,洗脸的,弄得河流哗哗作响,还有小孩戏水戏得浪花四溅。河流哗哗地笑了,它很满足这一番宁静和朴素。

    村里的那些年近古稀的老人常常到河边的石头上,久久地在那里静默。什么时候这条河绕着村庄哗哗而过,他们也记不清楚。只记得有年大旱,很多地方的人都跑来这里汲水,河流是村庄涌动的大动脉,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生机。村里的人一代一代地老去,河流依旧年轻,充满活力。

    这些养人养物的河流跑着跑着,有的最后把自己跑没了。家乡的小河就是这样,从深山老林里跑出来,突破了山石的重重阻挡,跑到平坦的原野上,无意中看到前面有一条深深的沟,便毫不犹豫地跑了过去。那是家乡人挖开的引水渠。小河一路奔跑,呼呼地跑进一块农田。那干裂的泥块,像是张开了一张张血盆大口,初长的禾苗被太阳晒得蔫蔫的。河流咕咚咕咚地流进这些被撕裂的口子,干裂的土块吸着河水滋滋有声。渐渐灌满了田地,水波荡漾,禾苗恢复了精神。

    小河的水丰盈而充沛,哗哗地流掉真让人可惜,村里人就造起了水车,挖了水沟。小河就这样被殷勤的水沟引导着。春天来了,村前的田野上便涌动着种子膨胀发芽的声音。那些芽儿嫩绿嫩绿的,像是给大地涂上了一层亮亮的油漆,接下来的日子更是姹紫嫣红了。在每一块被溪水浸润的土地上,植物都争先恐后地长着,把有些冷清的田野挤得热热闹闹、密密匝匝的,像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一块绿绿的豆腐,平平整整。继而,禾苗茁壮粗大,叶子密密挨挨,仿佛一丝风也透不进去。乡亲们看着这么喜人的长势,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除了用来灌溉的,剩下的河水继续跑着,跑进了农田,跑进了果园,跑进了鱼塘……河流越跑越慢,最后彻底地消失了,再也没有了踪影。我为此感到黯然神伤,也许大海母亲就在不远处亲切地召唤着它,也许它很热切地期盼母亲那种温暖的怀抱,可是现在一切都不大可能了。

    其实,要流向何方,河流是很清楚的,它爱怜桃花那盈盈的笑,心疼大地被撕裂的伤口。它知道那一道道崭新的沟痕,那不是回家的路,是撕心裂肺的召唤,它必须赴汤蹈火。

    站在田野中央,我无限伤感地怀念着那条河流。微风阵阵,稻浪翻滚,果树哗哗地响起来,枝条轻轻舞动,频频向我示意,像是老朋友似的。那左右摇摆的姿态,让我想起了山里那花草树木对河流的敬意。我想现在这棵树的挥手,会不会是河流向我打招呼呢?河流跑进了田地果园,流进了禾苗果树的身体,变成了禾苗果树的血液。那棵棵挥手的果树不就是河流富有深情的手吗?河流招着手,向人们表明自己的另外的一种方向,也在向远远的母亲表达一种歉意。

    没有抵达母亲怀抱的河流并不是没有方向的河流。小河找不到自己的母亲,却成了大地的母亲。

    (选自2018年01月10日《文艺报》,有删改)

    【1】第②段中划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词语,对其加以赏析。

    【2】第④段的写景很有特色,试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3】简析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

    【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简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5】结合全文谈谈,河流的方向是什么方向?作者以“河流的方向”为题有何用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⑴蒹葭萋萋,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⑵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⑶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⑸黄发垂髫,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____________ ,积毁销骨。(司马迁《史记》)

    ⑻余音饶梁,_____________ 。(《列子•汤问》)

  • 8、将下面的语句补写完整。

    (1)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诗人博大、宽广的济世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提出了他心目中老师的作用是_____,而那些童子的老师,是_____,这并不是韩愈所推崇的老师。

    (2)《论语》中的“________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3)《氓》中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有责任心、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可以称为“士”。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描述浔阳的音乐粗鄙到难以入耳,又用“____________”描述听到琵琶女演奏后心旷神怡的感觉,对比强烈。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写出了阿房宫建筑的繁复,又用“________________”描述搜刮来的鼎玉金珠被丢弃得到处都是的情景,极言秦始皇的奢华。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____________”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2)贾谊的《过秦论》中表现陈涉起义的巨大影响力,写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山,指关塞山河,也指遥远的地方。该意象在唐宋诗词中经常出现,诗人往往借此抒发愁苦悲凄之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连州腊日观莫摇①猎西山

    刘禹锡

    海天杀气薄,蛮军部伍嚣。

    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

    围合繁钰息,禽兴大旆摇。

    猜鹰屡奋迅,惊鹿时踢跳。

    瘫云四面起,腊雪半空销。

    箭头馀鹄血,鞍傍见雉翘。

    日暮还城邑,全笳发丽谯②。

    (注)①奠摇:现代瑶族的先民。②面谯:华面的高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题目已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诸多要素,一个“观”字统领起全诗。

    B.开篇大处着墨,极力渲染出猎时的气势和热烈紧张的气氛。接着描写猎场围合铜停敲,旌旗四处摆动,既紧张又有序。

    C.诗人并未直写所获猎物多少,但透过箭头余血和鞍旁雄羽便可推知一二,反更有韵味。

    D.本诗写观猎不只表现瑶民围猎的欢乐,更有人近暮年时没捕捉到多少猎物的焦虑。

    2本诗写景极具画面感,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统和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萧韩家奴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 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 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 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

    D. 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用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担心别人会受到损害,便退钱领回了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却不忘规讽。

    B. 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 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引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地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 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反转,指事情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或对事物的认识产生颠覆性转变。请以“反转”为题,展开联想,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合乎情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