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红,”张老师怒喝:“你最近怎么总迟到?”
B.摄影师和画家继续在探寻桥之美,大桥、小桥,各有其美。
C.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D.他的英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中、小学生。
2、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颚(è) 桅杆(wéi) 咀嚼(jiáo) 攮刺(nǎng)
B.脊鳍(qí) 舵手(tuó) 绽开(zhàn) 攥住(zuàn)
C.噬杀(shì) 蹂躏(lìn) 撬开(qiào) 拽拉(zhuài)
D.榫头(sǔn) 残骸(hái) 戳穿(chuō) 攒射(zǎn)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散文家。他的散文取法于“唐宋八大家”,有较大成就,时人对他有“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的赞誉。
B.“志”即“记”,是古代记物叙事、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一般选取日常琐事,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情言志。
C.“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初一”称“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晦”。
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用作对对方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
4、选出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C.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D.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法水平大幅提高。
C.中国古代文学中发展得最为成熟的样式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而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即使足叙事文学也不例外。
D.市民关于石上种树、过分密植等不乏专业水准的疑问,让人认识到,应该重视绿化工程的前期认证、文案设计是当务之急,这样可以减少疏漏。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孔子终生努力尝试把社会和文明引入正途,给它一个真正的基础,以此防止文明的毁灭。当孔子看到他不能阻止中国文明的毁灭时,他好像一个看到自己房屋着火、燃烧着要掉在头顶上的建筑师,确信他不可能挽救房屋,知道他所能做的事情是挽救这建筑的图纸和设计,这样以后就可以有机会重建;于是他挽救了中国文明的图纸和设计,保存在中国圣经的旧约里面——五本圣经即《五经》,五本正典。这就是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伟大功绩。
但这并不是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的最主要的和最伟大的工作。他所做的最伟大的工作是通过挽救文明的图纸和设计,对文明的设计做了一个新的综合、一个新的解释。在这个新的综合里,他给了中国人真正的国家观念——国家的一个真正的、理性的、永恒的绝对基础。
不过,古代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现代的卢梭和赫伯特·斯宾塞也给出了文明的综合,并试图提出真正的国家观念。那么欧洲伟人们所做出的哲学这种文明的综合,与作为儒教的哲学和道德体系文明的综合有什么不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赫伯特·斯宾塞的哲学没有成为宗教或者宗教的等价物,没有成为一个民族或国家大众可接受的信仰,而儒教则成为中国如此众多的大众的一种宗教或者宗教的等价物。这里所谓的宗教,不是在这个词的欧洲狭窄意义上使用的,而是在更为宽泛的普遍意义上使用的。歌德说:“唯有民众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唯有民众过着真正的人的生活。”现在,当我们在宗教这个词的宽泛的普遍意义上使用它时,我们意指的是一种有行为规范的教导体系,正如歌德所说,是被人类大众或者最少被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民众,作为真理和约束接受的东西。从这个词的宽泛和普遍的意义上来讲,基督教和佛教都是宗教。在这种宽泛和普遍的意义上,儒教成了一种宗教,因为它的教导被认为是真理,他的行为规范已经被整个中国种族和民族当作约束,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赫伯特·斯宾塞的哲学即便在这种宽泛和普遍的意义上也没有成为宗教。这就是儒教与西方哲学的不同。
那么,儒教与这个词的欧洲意义上的宗教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当然是欧洲意义上的宗教里面有一种超自然的起源和因素,而另外一个则没有。但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区别,那就是:欧洲词义上的宗教教导人成为一个好人。而儒教做得更多:儒教教导一个人成为一个好公民。对一个人,不是单独的人,而是处在他和同胞以及国家的关系里的人,基督徒的问答集里这样发问:“人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而孔子的问答集《论语》中是这么问的:“公民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基督徒在问答集里回答说:“人的主要目标是赞美上帝。”孔子在他的问答集里回答说:“人的主要目标是做孝子和好公民。”接句话说,欧洲词义上的宗教说:“如果你想要拥有信仰,你就必须是一个圣徒、一个佛、一个天使。”而儒教说:“如果你是一个孝子和好公民,你就有信仰。”
(摘编自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二:
在过去,我们一直把儒家文化视为一种政治文化,视为维护封建政治统治的文化支柱。实际上,儒家文化在其本质上就不是一种政治文化,它不具备一种政治文化的基本素质。什么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首先是使用政治权力的文化。儒家文化是不是一种政治文化呢?不是!因为它对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德治”而不是“法治”。他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兔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这里,它明确把“德”同“政”对立起来,说明它讲的不是“政治”,而是“道德”。它的意图是要以道德的力量维系整个社会的稳定。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政治的取消论者,虽然它取消的不是执政之人,不是国家的政治权力结构,但它却反对政治家用政治的手段治理社会。作为一种学说,它是拒绝所有政治权力的干预的。显而易见,孔子并不是不知道这些因素对于政治统治的必要性,但在他的时代,恰恰是由于政治统治力量的加强造成了整个社会关系的混乱,造成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造成了人民生活的痛苦。他的学说不是为了加强政治统治的职能,而是要用他的非政治的手段削弱乃至完全代替这些政治的手段。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孔子,对当时政治统治力量的加强做出感情上的对立反应,并企图用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改善现实的世界,拯救正在沉沦着的人类社会,并提出了自己独立的一套思想学说,本身就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立地思考社会、思考人类、思考人生的自觉性的提高和能力的加强。但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学说就其基本倾向而言,就不是一个政治的学说。我们不能用政治学说的标准要求它、评价它。它不是为了加强当时的政治统治的,但也不是为了推翻当时的政治统治的。孔子关心的是更普遍的社会问题。
(摘编白王富仁《中国文化的守夜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无法阻止中国文明的毁灭,但挽救了中国文明的图纸和设计,使中国文明得以赓续,这是他的伟大功绩。
B.孔子对文明的设计所做的新的综合给出真正的国家观念,形成了哲学和道德体系,并被整个中国种族和民族所遵从。
C.欧洲一些伟天所给出文明的综合不能成为一种宗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综合没有成为大众可接受的信仰。
D.儒家倡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立场鲜明地反对政治家治理社会,主张以道德力量来维系社会稳定。
【2】阅读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教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并成为一种真理和约束的教导体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儒教就成了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宗教。
B.虽然超自然的起源和因素是儒教与欧洲意义上的宗教的区别,但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道德的力量维系整个社会的稳定。
C.强大的政治力量造成社会关系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痛苦,这直接使孔子形成对政治统治职能排斥甚至否定的态度。
D.孔子主张维系社会稳定需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提倡“德治”,所以不能用政治学说的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它。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中的观点的一项是( )
A.孔子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五百余年间的诗——包括官方的、贵族的和民间的,筛选、精编成《诗经》。
B.在中国,一个人通过他的邻居内心的正义感和时刻服从的道德义务感而得到保护,这是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C.孔子“适周问礼”期间,曾观览周史之书,与他们讨论史记阳闻,这为他日后修《春秋》奠定了基础。
D.欧洲人用来维持文明秩序的是宗教和法律。换句话说他们是由于害怕上帝和恐惧法律而保持着秩序的。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最主要的论证方法及其效果。
【5】同样是论证孔子对推动中国文化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两则材料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对比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描写与李白在《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诗文与“酒”结缘,似乎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传统。如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一句,写友人盛情备美酒为之饯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一句,借酒抒发思乡之深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国内与国外两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环境过于安适、精神松懈怠惰就会导致亡国。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__________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表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西晋文学家张载《剑阁铭》中的“一人荷戟,万夫趑趄”。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写游人和自己不同的乐趣,从而表现自己“与民同乐”的志趣。
10、默写下列名句。
(1)《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动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庄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谈及自己改革的决心:“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屈原《离骚》中也有同样的思考,他用“______,______”两句劝说国君要废除旧习。
(2)姜夔在《扬州慢》中,不直说百姓厌倦战争,却说“______,______”,体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3)“蛟”“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古人常将其引入诗文,或绘其威仪,或喻其祥瑞,如“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夜咏怀①
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刘禹锡老母病逝,在护送灵柩过衡阳时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诗人闻讯异常悲痛,写下许多悼友之作,《岁夜咏怀》即是其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一反常情,写自己多年来坎坷,不得意,即使新年来临也不会有新的希望了。
B. 颔联将“昔”与“今”,“同游者”与“有几多”进行对比,蕴含着对岁月无情的伤感。
C. 颈联说自己闲居、自由自在,只一味想长寿;表面写自己的颓伤,实是饱含愤激。
D. 尾联写年年春色皆同,幽居也如此;实指春天有没有无所谓,体现了诗人的淡定。
E. 此诗表面上写诗人的平静、闲适,甚至有些颓伤,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诗人极端的苦闷。
【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试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①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故十仞之城,楼季②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③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手,则不掇百溢。故明主必其诛也。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五蠹》
注:①谯:指责,责骂。 ②楼季:魏文侯之弟,善登高跳跃。 ③跛牂:跛腿的母羊。
【1】韩非子是___家的代表人物。
【2】写出下列加点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1)三美加焉(______)
(2)跛牂易牧者,夷也(______)
【3】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地方上的官吏率领官兵,推行公正的法令,抓捕罪犯。
B.地方上的官吏演练官兵,制定法令,寻找罪犯。
C.地方上的官吏拿着属于官方的兵器,执行国法,搜捕坏人。
D.地方上的官吏拿着官府中的兵器,依据公正的法令,寻找坏人。
【4】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了___的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5】请针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14、写作。
常言说“眼见为实”。佛却说:你心里有什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