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不属于知错就改的名句是( )
A.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下列关于字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鹿”“琵”“皆”用部首查字法都应该查“比”部。
B.“卓”“炙”“族”音序都是Z,声母都是zh。
C.“不闻不问”中的两个“不”字在朗读时音调相同。
D.“炎黄子孙”中的“炎”、“黄”分别指的是炎帝、黄帝。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刚才说的话自相矛盾,肯定是在撒谎。
B.你天天在担心害怕不可能发生的事,那不是杞人忧天吗?
C.这幅画还不是很完美,你可以再画蛇添足。
D.老师让我们背诵课文,总有些同学滥竽充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妹妹非常喜欢家里的小花狗,总爱轻轻地抚摸小狗的脑袋用她的小手。
B.春天到了,校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红花。
C.姐姐非常疼爱我,她总是把自己最心爱、最喜欢的东西留给我。
D.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背着书包开心地走出了教室。
5、课本直通车
1.“儿童”是古诗中常见的角色,本学期我积累的与儿童有关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人的生活虽忙碌但也颇有趣味,我积累下了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学期我认识的作家有____________,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形近字组词。
拂(_________)聚(_________)形(_________)掠(_________)
佛(_________)骤(_________)型(_________)凉(_________)
偶(_________)沾(_________)卷(_________)瓣(_________)
遇(_________)站(_________)倦(_________)辫(_________)
7、根据道理填写本单元的课文题目。(10分)
(1)目的与行动相反,是不能成功的。——( )
(2)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
(3)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
(4)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
(5)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就是,不能妄下结论。——( )
8、看拼音写词语。
zhū yú tóng tóng duàn hún wáng wéi
hē jiǔ mù tónɡ xiōng dì jiā jié
9、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1】河流受人尊敬的原因是什么?请用“______”画出相关语句。
【2】河流推断池子会被人遗忘,不再被提起。你赞同她的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池子”比喻那些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
B.“河流”比喻那些辛劳忙碌、胸怀大志、给人们带来利益的人
C.池子认为水要流动才能保持鲜活,抛弃自身的安逸,带给人们幸福,那才是光荣、幸福的
D.要利用才能为人们做有意义的事,一旦懒惰,就会一无所为
10、课内阅读。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北京人把瓢虫叫“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介绍了几类瓢虫?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3】“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一句是对谁说的话?使用了第几人称?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在生活中,只要一提到蜜蜂,有的小朋友马上就想到蜜蜂会蜇人。其实,蜜蜂一般不轻易蜇人,蜇人是它进行的自卫,是它维护生命做出的一种本能反应。当蜜蜂遇到侵害时,它就会把尾部的毒针刺入对方的身上,并放出毒液。蜜蜂尾端的毒针是自卫的武器,它连着身体里的毒腺,蜜蜂在使用它的毒针之后身体会被撕毁而死去。
其实,蜜蜂是一种可爱的小精灵,以它的勤劳赢得人们的喜爱。蜜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分工明确而精细。工蜂负责采蜜,每天忙碌地出去寻找蜜源,采到蜜后送回来,再出去。它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蜜蜂在采蜜时,眼睛起了关键作用。蜜蜂生长着许多复眼,大约有500万只。所谓复眼就是由很多微小的眼睛组成的,每只小眼睛都能看清一个小范围,再把那么多小眼睛看到的物体组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很大的范围。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但是由于它的身体较小,眼睛就显得更微小了。
看来蜜蜂虽然体型微小,但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和贡献却一点也不小,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
【2】工蜂是如何判断风向的?用“______”在短文中画出。
【3】读了短文,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蜜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
神农是一位神通广大的医药之神。传说,他的肚子光亮透明,心肝肠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由于当时人们对各种植物的习性不了解,还弄不明白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能吃,因此经常误食毒草而死。神农心里非常难过,他下决心要把他能看到的所有东西都尝一遍,看看它们在肚子里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于是,神农就开始尝百草了。第一次,他尝了一片嫩嫩尖尖的小绿叶儿。这片叶子落进他的肚子里,叶子在肠子里从上面洗擦到下面,又从下面洗擦到上面,把肚皮里各部分洗擦得清清爽爽的。神农就给它取名为“茶”。第二次,他尝了一朵像蝴蝶一样的淡红小花,觉得甜丝丝的香味扑鼻。这就是“甘草”。神农就这样一种草一种草地尝,几乎每天都会吃下去一些毒草。有一天,神农见到一朵黄黃的小花,叶子一缩一动的。他才把叶子放进嘴里,肠子就一节一节地断开了。神农来不及吃解毒的植物,就死了。后来人们就称这种草为“断肠草”。
神农为拯救人类而牺牲了自己。人们为了纪念他,都称他为“药王菩萨”,好多地方都盖上了“药王庙”来祭祀他。
【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神通广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祭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用一句话分别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第1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了神农(______)次尝植物,尝到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神农就这样一种草一种草地尝,几乎每天都会吃下去一些毒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神农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着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吧。
13、阅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这段话共有_____句,是围绕第_____句来写的。
【2】在街上的,是_____的人,有的_____马,有的_____担,有的_____毛驴,有的_____ 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_____。
【3】我会仿写句子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都那么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比比看,谁的积累多。(6分)
1)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夜喜雨》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与理解。
黄山奇松(节选)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
( )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文中括号内。
即使……也…… 虽然……却…… 乃至 甚至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饱经风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依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是 结构,主要写了黄山的三大名松: 、 、 。
16、课后阅读几个寓言故事,和同学们一起交流,看谁讲的又多又好。
17、按要求写句子。
(1)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加点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
(4)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美好的节日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根据意思写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为《清明上河图》上的人很小,所以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我家有总共五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颜六色的红旗在空中迎风飘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想起了一件很有意思的趣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弯弯的月亮像个大圆盘挂在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虽然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但是运动会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他很早就养成了早起锻炼的好习气。
________________
2.他经常回想起过去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
3.我不禁忍不住为王民精彩的表演而喝彩。
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校长的报告。
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请你写出一个想象故事。题目可以从下面选一个,也可以自拟,不少于300字。
1、一本有魔法的书 2、假如人类可以冬眠 3、小树的心思 4、……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