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是
A.倔强(juè)
B.堵塞(sè)
C.重荷(hè)
D.挣扎(zhá)
2、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猫要是高兴,比谁都温柔可亲。
B.母鸡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
C.猫的脸一半白,一半黑,两颗小电灯泡似的眼睛在脸中闪啊闪。
D.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真是架子十足。
3、“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这段话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排比
4、下列选项与文章主题不符的一句话是( )
A.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B.给永远比拿快乐。
C.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D.分享是快乐的源泉。
5、下列带着字读音有错的是( )
A.屏息(píng) 屏风(píng)
B.解闷(mèn) 闷热(mēn )
C.折本(shé ) 折磨(zhé)
D.腔调(qiāng) 磨蹭(cèng)
6、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
B.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C.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D.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7、下列词语中不表示“看”的一项是( )
A.左顾右盼
B.屏息凝视
C.伺候
D.窥伺
8、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6分)
伽利略为了证明亚里士多德的( )这句话的( )确说错了,就选择在实验的目的( )地——斜塔上进行了两个铁球是否同时着地的实验。
9、品读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1】诗句中的“思潮”是指接二连三的像____________一样的思想活动;从“清响”一词可以体会到波涛的声音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2】给画“ ”部分换种说法,去掉问号,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_________。请仿照诗句写一写。
明月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各题。
小岛失踪之谜
①20世纪90年代第一个春天,一个自称地质学博士名叫哈斯顿·舒尔茨的人,在柏林向记者们发表了一番惊人的讲话:“我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证据,证实外星人每年都从地球上盗走15~20个位于南太平洋的小岛。”他还说:“这些被盗走的岛屿都是无人居住的,但有人居住的岛屿被盗也只是时间问题。”
②那么,为什么外星人要盗走小岛呢?舒尔茨认为,外星人要研究地球,他们肯定会收集我们的土样。而盗走整个岛屿,不仅能够得到土样,而且还能得到更多的研究对象,比如上千种小动物和微生物等。
③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④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确实发生过神秘失踪的情况。不过,造成小岛失踪的并不是什么外星人,而是一种巨大的星鱼。
⑤星鱼就是我们熟悉的海星,属于棘皮动物。它们通常有5个腕足,但也有10个、13个、16个、20个甚至45个的。
⑥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鱼,直径超过1米,样子就像一只大圆盘。它们的身体四周长有16条攫取食物用的腕足,每条腕足上都布满了毒刺。当它们游动时,就像一只旋转的盘子,因而被当地的人们戏称为“水中飞碟”。这种星鱼以珊瑚和珊瑚礁为口粮,而且胃口极好,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吃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因此,当它们对珊瑚礁小岛群起而攻之时,常常会使那些小岛在不长的时间内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根部被咬断而成为无根之岛,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漂离了原来的位置。澳大利亚科学家在空中拍摄到的一系列照片显示,有些海岛竟漂离原来位置好几海里呢!
⑦原来,巨大的星鱼才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
【1】提出自己的疑问(至少一处),写在文中相应位置上。
【2】边默读边作批注(不少于三处),批注在文中相应位置上。
【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哈斯顿·舒尔茨发表的“外星人每年都要从地球上盗走15-20个位于南太平洋的小岛”的论断是错误的。( )
(2)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不到一年的研究就揭开了小岛失踪之谜。( )
(3)“星鱼”,顾名思义,就是只有5个腕足,像五角星一样的鱼。( )
【4】结合文章内容解释“罪魁祸首”的意思。
罪魁祸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围绕“小岛失踪之谜”讲了哪几方面内容,试着给短文分段,用“△”标在段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第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这样写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你快来完成下面的阅读练习:
学校大队部为了支援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号召少先队员“为希望工程添一块砖瓦”,每人捐献五元钱。
听大队辅导员讲,目前我国有些地区很贫困,一些孩子不能上学校接受教育,我的心里好(像 象)被揪得紧紧的,我(决定 决心)在这次活动中(献 现)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中午,我回到家里,我把小猪(储蓄罐)肚里的零用钱掏出来,我数一数,我发现才三元钱。我难道就捐三元钱吗?这时我急得连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妈妈走进屋里看到我这样,忙问:“娟娟,怎么啦?”我把情况(向 像)妈妈诉说了一遍。妈妈听完后说:“为‘希望工程’添砖瓦是一件很有(意思 意义)的事,妈妈支持你。”她边说边(在 再)口袋里掏出了十元钱给我。我调皮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下午,我把妈妈的十元、我的三元,一共十三元交给了老师。看着我捐的钱,我怎能不激动呢?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词。
(2)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3)第三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作者写得不满意,请你帮她修改一下。
(4)第四自然段中划线处作者会说什么呢?请你合理想象,填写在横线上。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乡下一间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倾听楼上优美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中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着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突然,“滴答”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上瞧,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来人呀!”
“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楼上是谁,怎么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着滴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名字,怒气立刻消了大半。
“要不,我去关照一下,让他不要让水流下来?”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先生正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
啊!原来贝多芬练得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好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不禁暗暗感叹道:“真努力啊!怪不得是位伟大的音乐家。”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钢琴声优美的句子。
【3】旅客为什么不让服务员打扰贝多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楼上滴水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片段,回答问题。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长问道:“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1】这段对话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体现出了哈威尔船长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船长。
【2】从船长和机械师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情况?
炉子已经被__________,火_____,机器也_____。
【3】下列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正确的是( )
A.船长有枪,所以人们都不敢违抗他的意志。
B.这里的一个伟大的灵魂是个幻象,大家已经被吓坏了,所以产生了幻觉。
C.哈威尔船长没有恪尽职守。
D.船长想到的是先救乘客,唯独没有想到自己的安危,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震撼着船上的每一个人,人们从心底升腾起崇敬和信服之感。
【4】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名乘客,当你听到这些对话你还会惊慌失措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作答。(14分)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水浸没了,沙滩和岩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海潮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1)大海的“呼吸”叫_________,它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_______、_______。(2分)
(3)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__。(2分)
(4)文中加点的“如果”一词能够去掉吗?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句,它起到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6)人们之所以利用潮汐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除了文中所介绍的潮汐能源,你还知道哪些可供利用的新能源呢?说给大发家听听吧!(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他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用关联词合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改成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这段话,请修改好的句子写在向下面的横线上。
一天晚上。方方和亮亮迫不急待地打开电视机看小品和音乐。演员的精致表演,使他俩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他对他说这个节目演的正好!”亮亮听了,点头表示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下面一段话。
西阳西下,晚霞应红了天边。我们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高高兴兴愉快地返回学校,同学们的书包里都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矿石标本。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因为增长了知识,所以锻炼了意志。
18、修改病句。
①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可以从中有所发觉,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谢皮罗进行了许许多多次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作文题目:我惹了祸
提示:写清你惹了什么祸,怎么会惹祸的,惹祸后的心情,受到了什么教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