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中“夫”的读音是“fū”。
B.“赢”为上中下结构的字,读音是“yínɡ”。
C.“桅”是左右结构的字,读音是“wéi”。
D.“誉”是上下结构的字,部首是“言”。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昼夜(zhòu) 牲畜(chù) 妒忌(jí) 风光旖旎(yī)
B.琴弦(xián) 秉性(bǐng) 手绢(juàn) 碧波万顷(qǐng)
C.弓弩(nú) 颧骨(quán) 矜持(jīn) 老干虬枝(qíu)
D.秽物(huì) 拴住(suān) 发怔(zhèng) 龇牙咧嘴(lié)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B.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C.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
D.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
4、补充句子。
(1)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月出惊山鸟,___________。
5、 查字典填空。
(1)“赞”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再查( )画,是( )结构,读音是( ),组词( )。
(2)“糙”用音序查字法,查( ),再查( ),是( )结构,组词( )。
6、根据语境填上合适的歇后语。
(1)每次考试我都是七十多分,妈妈说我的成绩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爸爸下棋,实力相差太大,我每次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人要清清白白,正如歇后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链接。(按课文内容填空)
(1)《勇者的面对》全文以(____________)为明线,以(___________)为暗线,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英雄雨来》的作者是(_____),他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 ,他所创作的歌曲_______、_______ 、_______都是我们少年儿童耳熟能详的。
8、把词语补充完整
( )( )不安 弱不( )风
心( )情愿 ( )天席地
应接不( ) 不可( )数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携:________。
②标致:________。
(2)王熙凤说的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________,实际上却是在阿谀________,同时又安慰了________,做到了面面俱到。
(3)这段语言描写表现了王熙凤________的性格特点。
10、语段阅读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哪。——那醉人的绿呀!
【1】本文段的文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段突出了梅雨潭______的特点,为了突出此特点,作者描写了其他几处景观: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写的好处是( )
A.表现了四处景观“绿”的特点。
B.反衬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
C.表现作者游览过很多地方,看到过很多景色。
11、阅读短文,完成第习题。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①
①鲁智深②,告别长老,背上包裹,挎了戒刀,提了禅(chán)杖,随同两个和尚来到酸枣门外的菜园。
②菜园附近有二三十个赌博成性的无赖,经常到园里偷菜,听说来了新人接管菜园,就打算给他个下马威。鲁智深走进菜园想巡视一下,那二三十个无赖拿着果盒、酒礼,嬉皮笑脸地走过来,说:“听说来了新住持,我们街坊前来祝贺。”鲁智深不知是计,随他们走到粪池边来。无赖中有两个为首的,一个叫过街鼠张三,一个叫青草蛇李四,他们带着一群喽啰跪拜说:“俺特来为师父作贺!”鲁智深让他们进房坐,他们执意不肯,只等鲁智深上前来扶,他们好照计行事。鲁智深粗中有细,心里早就怀疑,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这倒是虎口拔牙!”鲁智深大步走上前去,那张三、李四便说:“参拜师父!”说着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鲁智深不等他俩沾身,早飞起右脚,腾地把李四踢下粪坑;张三正想跑,鲁智深又飞起左脚,将他也踢了下去。后边那二三十个无赖惊得目瞪口呆,正想逃,忽听鲁智深一声吼:“不许动,谁走我就让谁下去!”小喽啰们都不敢动弹了。这时张三、李四从粪坑里探出头来,两人一身臭屎,头发上爬满蛆虫,哆嗦着向鲁智深求饶。鲁智深哈哈大笑,先命令小喽啰们把他俩拉出来,又让他俩快去洗澡更衣。
③没多久,两个无赖收拾干净后,在鲁智深面前长跪不起,要拜鲁智深为师。鲁智深说:“你们这二三十人算得了什么,就是千军万马,俺也敢杀进杀出。”这帮无赖连连称是,拜谢了鲁智深便回家去了。
④第二天,这帮无赖买了十坛酒来请鲁智深喝。众人喝得正高兴,忽听有乌鸦哇哇地叫,大家都齐声说:“老鸦叫,祸来到。”鲁智深说:“为什么要这么说?”一个种地僧人笑着说:“都是因为墙角边杨柳上新添一个老鸦窝,一群老鸦每天从早叫到晚。”大家都说:搬个梯子把它拆了算了。”鲁智深跟大家到外面去看,果然杨柳树上有个老鸦窝。大家七嘴八舌正想办法如何上树拆窝。只见鲁智深走到树前,打量一下,脱了衣服,弯下身子,右手在下,左手搂住树干,把腰只一挺,那株大树便被连根拔起。无赖们见了,一齐拜倒在地,惊叹不已:“师父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气力,怎能拔得起这杨柳?”
⑤酒足饭饱后,大家要鲁智深表演一下。鲁智深满口答应,取出他的铁禅杖——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众人看了,大吃一惊,说:“两臂没有水牛的气力怎能使得动?”鲁智深把禅杖握在手中嗖嗖地舞动,毫不费劲。众人看了齐声喝彩。
注释:①根据施耐庵《水浒传》删节、改写。②鲁智深原名鲁达。智深,是他出家做和尚后的法名。鲁智深是《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之一。
【1】短文中形容人物神态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记叙了鲁智深接管菜园后,先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而后为大家舞起了禅杖,深得众人佩服的事。
【3】短文中鲁智深拔垂杨柳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智深担心“老鸦叫,祸来到”。
B.为了树立威信,收服众无赖。
C.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勇猛过人。
【4】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四处语句,简要填写表格。
人物表现 | 描写方法 | 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
第一处 |
|
|
第二处 |
|
|
第三处 | 神态描写 | 性格豪爽、宽宏大量 |
第四处 |
|
|
【5】【疑难点】短文第③自然段中,鲁智深说:“你们这二三十人算得了什么,就是千军万马,俺也敢杀进杀出。”有读者读到这儿,认为作者这样描写,是为了表现鲁智深爱吹牛。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结合本文内容或者联系课外阅读,写出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第⑤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
A.为了更好地塑造鲁智深这一人物形象。
B.为了突出表现众人观看表演时的心情。
C.为了介绍鲁智深铁禅杖的样子、特点。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
“我进去,我进去!”忽地树丛中跳出一只石猴,应(yīng yìng)声叫道。
好猴子!你看他闭上眼睛,蹲下身子,纵(zòng zhòng)身一跃,倏地一下就跳进瀑布中,惊得其他猴子大叫。石猴睁眼一看,里面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是一座桥梁。他定神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的水从石孔中冲贯而出,倒挂着流下去,遮蔽了桥门。石猴走上桥头,只见一座石房子赫然显现在眼前。房子周围种着修竹梅花,里面石锅石碗、石凳石床应有尽有,像有人家住着似(sì shì)的,却杳无人迹。他回头又见桥边一块大石头上刻着十个大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喜得眉开眼笑,急忙抽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叫道:“大造化,大造化!”猴子们见他出来,团团把他围住,七嘴八舌地抢着问。石猴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喜得猴子们抓耳挠腮,大呼小叫,急着要进去。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文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应(yīng yìng)声 纵(zòng zhòng)身 似(sì shì)的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杳无人迹”的意思,再用它写一句话。
________
我写的一句话:________
【3】根据意思写词语。
喜得眉开眼笑。________
抓耳朵搔腮帮子,形容高兴或焦急。________
应该有的全都有,形容一切齐备。________
【4】你能给这段话加上一个小标题吗?试一试吧!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________
13、与象共舞
象是泰国的国宝。这个国家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象曾经驮着武士冲锋陷阵,攻城守垒;曾经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地为泰国人做工服役。被驯服的大象走出丛林的那一天,也许就是当地生产、生活发生较大变化的日子。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
在国内看大象,都是在动物园远观,人和象离得很远。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很多次,我和象站在一起,象的耳朵拍到了我的肩膀,象的鼻息喷到了我的身上。起初我有些紧张,但看到周围那些平静坦然的泰国人,神经也就松弛了。在很近的距离看大象,我发现,象的表情非常平静。那对眼睛相对它的大脑袋,显得极小,目光却晶莹温和。和这样的目光相对,你紧张的心情自然就会松弛下来。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
(1)近义词:起初(________) (2)反义词:紧张(________)
【2】用“ ”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3】读句子,回答问题。
(1)“被驯服的大象走出丛林的那一天,也许就是当地生产、生活发生较大变化的日子。”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这样的目光相对,你紧张的心情自然就会松弛下来。“这样的目光”指的是怎样的目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鲁肃吃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曹操不敢派兵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父亲是个淳朴的农民,一辈子和黄土交往,与黄牛为友,土里土气,汗腥味儿满身。
然而,我爱父亲。每次一进村,老远就看见他噙着烟锅,蹲在门前。我对父亲的爱和敬意是无法说出来的,只能深深地叫一声“爸”,父亲的脸略露出一丝笑意。算是回答。他挪一挪位置就又蹲下来,目光凝视着远方“吧嗒、吧嗒”着。
父亲把希望全倾注在我身上。每当他看见儿子(背 提)着书包,(捏 攥)着课本回来,那满是铍纹的脸上便(爬 挂)满了笑意。有一次,我一进屋,就见父亲正(举 拿)着我的作业在细细“鉴赏”,尽管他不认识一个字。
上了中学,两个哥哥接连娶了媳妇,家里的生活就更清苦了。父亲知道我要去城里念书,就进城给我买了一套衣服,一进门就叫我来试。那粗糙的手拉过我的手,给我穿好衣服,扣好纽扣,拉顺了衣领……父亲似乎要笑,却又掏出烟锅“吧嗒”了几下说:“穿上吧,娃。爸手头紧,衣服不大好,到城里别让人家笑话。要好好地学习呐!”
父亲常来学校。一看见他打满补丁的衣服,我的心底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过。父亲望着儿子,似乎要说许多话,最后仅仅说:“爸又来了。”他解开纽扣,从口袋深处掏出一个粗布缝的钱包,从里面拿出几张纸币递给我,然后便叫我快回教室去。
望着父亲那远去的背影,泪水又沾湿了我的眼睛。我仿佛看见父亲吆喝着黄牛,吃力地在山冈上犁地;看见父亲汗如雨下地挥舞着镰刀,在割麦子;看见父亲蹲在门前,目光悠悠地凝视着远方……父亲越走越远,高大的背影却一直在我眼前。
放假后,我一进门,父亲就拿起我的奖状左看右看,喜滋滋地吸着烟锅。他小心地把它贴在墙的正中,便蹲在前面欣赏,即使烟锅里已经没有了火,还是一个劲儿地吸着。
父亲老了,由于过度的劳累和负担,他的脸上长满了胡子,背也明显地弯了,每次下地回来就咳嗽个不停。自从我上了初三,父亲便不让我回家。每次他来学校,一看见他那黑瘦的身体,我的心里就翻起一股巨浪,拍打着我的心。
当我坐在教室里的时候,也许父亲又在黄土坡上吆喝着他的黄牛耕地了;也许他正挥舞着镰刀,在金灿灿的麦海里艰难地拼搏。我,要像勤劳的父亲一样攀登在书径上,来报答父亲的一片深情。
【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猜测下面词语的意思。
鉴赏_______________攀登______________
【3】用“√”在第三自然段括号里选出恰当的动词。
【4】第四自然段选用了父亲________这一典型事例,运用了描写人物的______、______等多种方法,具体地表现出父亲__________的特点。
【5】仿照第四自然段划线的句子,写写你的同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是个_____________的人。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秘 密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ān)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fěi bó)的退休金,祖孙二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niè)嚅(rú)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你知道吗?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mǐn)和谅解。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我拿过了那支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
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个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在序号前面画“√”。
菲薄: ①微薄(指数量少、质量次)。 ②瞧不起。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 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 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3】短文第(_____)和第(_____)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
【4】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
【5】“秘密”的内容是什么?
【6】短文主要描写了小男孩的语言、_______和________,说明他是一个_______的孩子。
17、知识巩固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人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1】老师的解释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是怎么进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老师的谈话对我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君子之风
英国有一句谚语:“行为美好品自高。”恰如一个人“美貌”之动人不仅取决于他面容之姣好一样,一个人“美德”之感人则更须借重( zhòng chóng )他行为之高尚——若口惠而实不至,“宽宏大量”“与人为善”将无所依托,这是显而易见的。
1912年,当“泰坦尼克”号巨轮即将沉没(méi mò)的时刻,盖根海姆先生毅然把自己的救生衣送给了一位女乘客,而自己则系( jì xì)好白领带,穿上燕尾服,“像绅士一样”从容地面对死神。尽管他的生命结束于黑暗的海底,而他那“君子之风”却长存于人世之间。
也就在同一年,劳伦斯.奥茨先生随探险队去了南极,他不幸被严重冻伤,以致只能跛足曳行——而探险队撤离极地的行动也已经是刻不容缓了。为了不拖累他人,劳伦斯先生做出了特别的选择。一个晚上,他对队友说:“我要到帐篷外边去一趟,也许会有一段时间的。”这一去,他便再也没有回来。他放弃了自己生还的希望,却大大减少了队友们毙于极地的威胁——这,自然也是一种“君子之风。”
1957年的一天,歌曲作者梅瑟接到了一封来自俄亥俄州的信,那是一位与梅瑟素昧平生的塞迪女士写来的。她在信中建议梅瑟写一首以“有一天你心碎的时候,我会来到你的身旁,为你消除心灵的创伤”为主旨的歌。五年之后,梅瑟果然写成了《与你同在》的歌,还找到了愿意为它录音的出版商。从此,《与你同在》这首歌的词、曲作者便一直署名为“梅瑟与塞迪” ——版税也对半分。因为这一条建议,塞迪及其继承人已获得了至少10万美元的收益。在我看来,慷慨的梅瑟先生也不失“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存之于心,付之于行,美则在其中矣!其实,这种高尚也决非仅存于生死危急之中。即使看似(sì shì)寻常的谦逊、礼让、隐忍、宽谅,甚至只是一种善解人意,又何尝不是一种”“君子之风”呢!
【1】用 “/”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比一比,再组词。
缓(___________) 帐(___________) 谦(___________)
暖(___________) 账(___________) 歉(___________)
援(___________) 杖(___________) 赚(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与人为善:__________________
(2)素昧平生: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言语“行为美好品自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文中画线句子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古人这样评价“君子”: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________。
【7】“君子之风”无处不在,选择你生活中的一个人,介绍一下他的“君子之风”。
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成全善良
双休日,我去医院看望一位朋友。
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每一辆公交车里都挤得满满的,我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报一边等车。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姑娘,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与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我看到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很大劲,她才把父亲挽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一个姑娘突然站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更奇怪的是他的女儿也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
姑娘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让座的姑娘流露出了笑容。
公交车突然刹车,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感谢!下车后,我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
“爸,伤口疼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你还要坐!”
“你啊,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强忍着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填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探望—____________ 顾忌—____________
反义词:空无一人—________________ 接受—_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老人身体不适是因为本来体格不好,应该接受女孩的让座
B.老人身体不适是因为年龄大了,感觉累,所以应该接受女孩让座
C.老人身体不适是因为臀部受伤,接受女孩让座是为了成全女孩的善良,体现了老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顾全女孩感受的美好品质
【3】在文中找出两处能显现女儿关心父亲的句子,用“_______”画出来。
【4】文中老人对待女孩让座的态度是:开始_________——感觉女孩尴尬________——下车________
【5】“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中第一个“善良”指的是____________;第二个“善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根据句式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改变语序,不改变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4)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略了。(修改病句)
给句子治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望了我一眼。老师皱皱眉头。老师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课。(把三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膑对田忌说,他有个办法,保证能让田忌在赛马时获胜。(改为直接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说:“我明天带你到儿童乐园去玩。” (改为第三者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发起脾气来,姐姐和我远远地躲着。(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一个人有困难,大家应该帮助他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雨刚停,太阳就出来了。(改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金文 甲骨文 隶书 楷书 小篆 草书 行书(按汉字演变过程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班主任改进并提出了建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们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都去参观博物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作练习。
假如你是草原上的一个牧民,请你展开想象,想象一下你应该如何安排一天的草原生活呢?
要求:(1)题目自拟
(2)想象合理
(3)语言流畅
(4)字数不少于2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