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子排序]下列语句最恰当的排序是( )
①从字的结构看,就是相互支撑,相互依存。②只有这样,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才是一个矗立起来的大写的“人”。③支撑就是搀扶,就是鼓励,就是奉献。④“人”一撇一捺,简单至极。⑤试想一下,有谁能够离开别人的支撑而独存于世呢?
A.②①⑤③④
B.④①③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①④②⑤③
2、东台是个好地方,物产丰富,风光秀丽。“西溪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东台西瓜”也成为叫得响的“地标品牌”……各地游客都会慕名而来,赏风景,尝美食。东台早已是( )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王麻子的剪刀——货真价实
C.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D.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给句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A.超过 B.很 C.表示进一层的意思
【2】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A.将来 B.没有 C.生肖属羊
【3】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
A.度过,消磨 B.应付,回复 C.派遣
【4】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
A.志向,长进 B.收益 C.呼出的气息
4、名著人物知多少。
1.请用四大名著的人物填空。
___________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____绣花——粗中有细
梁山泊军师——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看书——一本正经
2.如果你能变成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一个人物,你最想变成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店家道:“我家的酒____是村里的酒,____比得上老酒得滋味。”
2.店家____说____摇著头,走进店里去了。
3.____店家怎样劝武松不要上冈,武松____不听,执意上冈。
4.____武松不把老虎打死,____会被老虎吃掉。
6、反义词。
轻盈—(_____) 偏僻—(_____) 娇嫩—(_____)
诚挚—(_____) 实现—(_____) 追随—(_____)
7、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_________。
2.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4.外祖父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____________________。”“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__________”之类的句子时,常会有一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当读到这句诗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故乡的妈妈,妈妈在我要远行时做的许许多多的事都会让我深深感动。
8、填空。
1、《摇篮歌》是一首 (_________) ,作者 (_________) 。
2、这首诗按(__________)的顺序分别描写了(___________)四个季节里 (_________________) 的情景。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欢快?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绿得这样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一枚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漂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细丝般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见湖面上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正是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湖是美的……
(1)“畔”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它在短文的意思是( )(①田地的界限②边)。(3分)
(2)作者从( )和( )两个方面生动具体地描写了雨中的湖,全文记叙了( ),表达了( )。(4分)
(3)文中的“礼花”指的是( ),“礼炮”指的是( ),“玉花”指的是( ),“掌声”指的是( )。(4分)
(4)根据短文的中心给短文命个题目《 》。(2分)
(5)“湖是美的……”一句中省略号所表达的意思是( )。(1分)
A表示语言的省略。 B表示话语被打断。 C表示意味深长语言未尽。
(6)用“ ”画出文中你喜欢一句的比喻句,并仿写一句。(3分)
(7)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几句话,抒发自己的阅读感受。(3分)
10、课外阅读
放风筝
阳春三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蔚蓝的天空中,不仅飘着朵朵白云,还展翅翱翔着五颜六色的风筝。在春风的吹拂下,它们仿佛是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蝴蝶,把天空点缀得更加美丽了。
看到别人的风筝飞在天空中,我觉得放风筝很简单。可是一开始,我就遇到了困难,无论我怎么用力,风筝就是飞不起来。平时爱动脑筋的我,这时变得有点儿不知所措了。我冷静下来仔细一想,原来我把风向搞错了。我迎着风把风筝往上一送,然后紧跑几步,风筝果然飞上了天。这下可把我乐坏了,高兴得又蹦又跳。正在我高兴的时候,风筝却不停地在空中挣扎,最后一头猛扎在地上。我那开心劲儿顿时烟消云散了。原来我只顾着放线, 没有在风大的时候拉线, 所以才导致风筝掉了下来,第二次又失败了。第三次,我去请教了爸爸。爸爸说:“你要吸取前两次失败的教训,总结原来没放好的原因。仔细想想,争取这次成功。”听了爸爸的话,我又信心十足地放了起来。我先把风筝放在地上,测准风向,然后向上一送,风筝慢慢地升上了天。可是,风好像有意和我作对,风向突然变了,风筝马上开始往下降了。这时我没有慌乱而是根据风向收线,放线,终于我的风筝又慢慢升高了,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我盯着自己的风筝,自言自语地说:“原来做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这时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了,有金色的“小鸟”、凶猛的“老鹰”、可爱的“白鸽”……那一只只风筝在天空中展翅飞翔,它们带着我们的笑声,带着我们的希望飞向蔚蓝的天空!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五彩缤纷:______________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冬阳·童年·骆驼队(节选)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 )下来,( )在肚皮底下。我真想( )把剪刀替它们( ),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 )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响亮)。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怀念 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慢 慢慢)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降临 重临)于我的心头。
【1】用“√"标出选文中正确的词语。
【2】在文中的括号里选填合适的动词。(掉 拿 剪 垂 穿 搭)
【3】本文的题目真有意思,我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 。
【4】读画“ ”的句子,我体会到作者这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用(________)的语气去朗读的。
A.兴奋 B.深情 C.激动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1】给下面的字注音。
窘_____ | 愧_____ | 解_____ | 慰_____ |
【2】短文中的破折号表示 。
A.意思的转折 B.声音的延长 C.解释说明 D.特别强调
【3】本段选自课文_____,作者是_____ (填国家)的_____。
【4】课文“我明白了——世界……险”说明了什么?
_____
13、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选段中有两个问句,请用波浪线依次画出来。第一句是________句式,第二句是________句式
【3】从文中选择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小故事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选段,请你来评价一下廉颇和蔺相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第1段话是围绕“___”来写的。其中“___”这个词语最能表达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体现在:行船的速度___;来往的船只很多的时候能___;遇到很挤、很窄的地方能___。“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是从侧面说明___,也说明___。
【3】我们发现威尼斯人们的日常生活与___息息相关。白天,小艇一出动,城市就___了;夜晚,小艇一停泊在码头上,城市___。这一动一静的变化,更衬托出了小艇___,我们将这种写法称为___。
【4】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用几句话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我能行。
心里的桥
窗外下着毛毛细雨。我被一道题难住了。唉!该怎么解呢?我坐不住了,就朝雨里走去。
在通往乡间的小路上,我遇到了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他蹲在一摊积满了雨水的水 窝边,细雨不停地飘落在他身上,他的头发梢上不断地滴着雨水,可他好像什么也没觉察。
“小弟弟,你在干什么呀?”我疑惑地问。
“造桥呗。”他连头也没抬,只将手中的一叠小木头往水窝里排列开去。
“造啥桥呀?”我好奇地问了 一句。
“造大桥。”他边回答边将一块较大的木头往已造好的“桥墩”上放去。
“哦,大桥造好啦!大家可以过桥了!”小男孩高兴得跳了起来。“啪”的一声,他一脚 踩得泥浆四溅,“大桥”倒塌了。
男孩抓了抓头皮,不声不响地蹲下来,心疼地捡起木块,重新搭了起来,嘴里还嘟囔 着:“这个木头桥不好,我长大了 一定要造座又大又牢固的桥。”
我被眼前的一切感动了 □木头桥虽然没有搭成□可是男孩的心里已建起了 一座理想之桥□他那种坚持不懈□刻苦造桥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不禁自问□难道我不能像他一样去解开难题吗□
我转身朝回家的路走去。离小水窝越来越远了,可当我回过头来,透过蒙蒙细雨,我 隐隐约约看见小男孩还在认真地造着“大桥”呢!
是啊,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心里建起一座理想之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 隐隐约约:
(2) 坚持不懈:
【2】在文中方框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把短文分为三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4】男孩的什么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想想故事中的人为何如此作为。然后我可能会想,作家为什么要写那个故事。以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这个故事,回过头来回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另一部分,试图从中找到我以前忽视了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全凭他写书的方式去判断他……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1】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1】用“____”在选文中画出描写猫的叫声的四字词语。
【2】选文中的加点字“蹭”表现了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猫的________之情。
【3】理解选文,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几朵小梅花”指的是猫的爪印。
B.选文主要描写了猫不听话时的表现。
C.选文详写了猫高兴时的表现。
D.选文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 )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 )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 )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用劲 B.死力 C.拼命
【2】大拇指和食指的工作分别有什么特点?
大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大拇指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最肯吃苦。
B.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比大拇指“机敏”。
C.食指的作用很大,常靠自己完成任务。
D.选文分别介绍了大拇指和食指的长处和短处。
1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用“ ”画出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其中第2句中把小艇比作 和 。
【2】“行船的速度极快”中“极”字的正确解释是( )
A.顶点,尽头 B.副词,非常,达到最大限度
C.竭尽 D.地球的南北两端
【3】用一个四字词语替换文中加点的部分是_______ 。
【4】用“﹏﹏﹏”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5】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体现在那些地方,在括号里打“√”。
(1)我们坐着小艇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 )
(2)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3)小艇行船速度快,还能急转弯,极窄的地方也能平稳地穿过。( )
(4)簇拥在一起的小艇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美妙的声音。( )
20、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他接过钞票。(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他并没有恶意,可是他们能换得开那张大钞票。(改为直接引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家全都不明白严监生的意思,只有赵氏知道严监生的意思。(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天地
温暖的脸、严肃的脸、自傲的脸、慈祥的脸……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一张张熟悉的脸令我们难以忘怀。请你以“难忘那张 的脸”为题,写一篇作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通过一件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挚,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