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答案。
【1】为设果,果有杨梅。( )
A.孩子给孔君平摆上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B.孔君平为孩子带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A.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一种家禽
B.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肥沃(wò) 一声不吭(kànɡ)
B.堪称(kān) 晕车(yùn) 企望(qǐ)
C.由衷(zhōnɡ) 审视(shēnɡ) 羌笛(qiānɡ)
3、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典:①标准,法则;②典范性的书籍;③典故;④典礼。
盛典 词典 用典 典章
A.①④②③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④①③②
4、辨字组词。
碎( )悴( ) 赐( ) 踢( )绩( ) 渍( )
澡( )燥( ) 涡( ) 锅(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课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__________)是如何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盲文、说话等本领的,表现了她(__________)的奋斗精神。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叶绍翁写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写的《宿新市徐公店》都是描写春季的好诗。其中叶绍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成为千古名句 《宿新市徐公店》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锨镐叮叮当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溪水哗流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几棵大海棠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繁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中把“繁花”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体会出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是按________的顺序来借________描写________的。表现出儿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生命力。
4.《早》按____________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这是____________先生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他曾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提醒自己___________早,___________早。写一句他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______________。我知道具有这样本领的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会积累我会填。
(1)我最喜欢乡村儿童“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最向往“_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的乐趣;尤其喜欢“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__”的纯真可爱。
(2)我们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坦荡之人:如《论语》中所说:君子__________,小人___________。
(3)人们常常把聪明智慧的人比成《________》里的诸葛亮,把胆识过人的人比成《_________》里的武松,把柔弱多病的女子比成《_________》里的林黛玉。(填课文名)
(4)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___________的孙悟空,___________的刷子李,__________的小嘎子,_______的严监生,__________的杨氏之子,__________的田忌。
8、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分为求治、术前、________、________几个部分。
【2】沃克医生为刘伯承检查病情后,立刻断定“你是军人”的原因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些地方不可以看出刘伯承是“军神”?( )
A.与土匪打仗,不幸打伤了眼睛。
B.重伤后如山般从容镇定。
C.做手术坚决不用麻醉药。
D.手术后谈笑自如。
9、阅读《再见了,亲人》选段,回答问题。(12分)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爆”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 ,除部首外有 ( )笔。(2分)
(2)在文中找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凹凸( ) 缺乏( ) 价值( ) 情深意重( )
(3)用“ ------- ”划出反问句。把它改写成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已经送了几十里“这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请在文中用“~~~”画出大嫂付出了什么代价?(1分)
(6)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志愿军,在分别的时候你想对大嫂说什么呢?(1分)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呼兰河传(节选)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拐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早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子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崔明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祖父的这一手,并不以为奇,就 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 着他的袖管, 着他的衣襟,直到 出帽子来为止。
那些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的神口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好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儿,你来找吧!”
这样的不知做过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像第一次演似的。
别人看了祖父这样做,也有笑的,可不是笑祖父的手法好,而是笑他天天用一种方法抓掉孩子的帽子,这未免可笑。
祖父不怎样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我想,幸好我长大了,我三岁了,不然祖父该多寂寞。我会走了,我会跑了。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す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国里,于是我也在后园里。
祖父一天到晚是闲着的,祖母什么工作也不分配给他。只有一件事,就是祖母的套锡器,却总是祖父擦的。每当祖父擦的时候,我就不高兴,一方面是祖父不能领着我到后园里去玩了,另一方面祖父因此常常挨骂,祖母骂他懒,骂他擦得不干净。
祖母一祖父,我就拉着祖父的手往外边走,一边说:“我们后园里去吧。”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有删改)
【1】《呼兰河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
【2】把右面的动词填入文中合适的横线处。 摸 找 抱 撕
【3】文章主要写了祖父的哪两件事?分别表现了祖父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 ”的句子,联系课文《祖父的园子》,说说在作者的心里“另是一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文章,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用“—”画出写母亲表情的句子。
【2】按要求改写句子,意思不变。
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每一次开完家长会都对儿子说“假话”,说说母亲这样做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加油站
(一)我们先来看一看孔座。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屈宇之一,最初是由孔子的住处改建而成的。汉代以后,随着孔子影响的扩大,孔庙不断地进行扩建和重修。现在,孔庙大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一阁、两庑、一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间。从规模上看,相当壮观,令中外游客惊讶不已。
1.用“”画中文中的数词。
2.从这些数词,你看到了孔庙的什么特点?
(二)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建于宋代,明代扩建,清代又进行了重修。殿高31米多,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显得特别庄严雄伟。殿四周廊下有28根石柱,都是用整石雕成的。其中后檐和两侧的18 拫石柱,每根都是八面八角,每面刻9条团龙,一共72条,前檐的 10根,每根刻两条盘龙,中间有一颗宝珠,构成了“二龙戏珠”的生动场面。这一组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是国内外少见的艺术瑰宝。
1. 用“”画出文中的数量词。
2. 仔细谈谈,从文章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孔庙的什么特点,请从这段话中找出关键词语。
13、我会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①那么……那么……
②既……又……既……又……
(3)作者从上到下,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景物。
(4)用“﹌”画出写作者心里感受的句子。
(5)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6)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草原有什么特点?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 ),一点儿都不着急。
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 )。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 )。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把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填序号。
A. 微微一笑 B. 满意地笑了 C. 不动声色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遥遥领先: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动声色: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比赛的结果是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选文内容,填写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对阵表。
赛马双方 | 第一场 | 第二场 | 第三场 |
田忌 | _____ | ____ | ____ |
齐威王 | _____ | ____ | ____ |
【5】读了短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①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②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个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③“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④“磁器口。”
⑤“磁器口我去耍过一回。”小萝卜头又问特务.“不是近处的山,我说的是那边,白云底下的山那边呀!”
⑥“北方。”
⑦“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⑧小萝卜头刚刚转回头,要说什么,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
⑨“哟,你看!”
⑩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
⑪“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⑫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口袋,摸出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送给了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打开了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
⑬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⑭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
⑮“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1】用“﹏﹏﹏”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仿写一个比喻句。
【2】从哪个动作中你看出小萝卜头非常喜欢小虫子?用“ ”在文中画出来。
【3】小萝卜头因为________________而捉虫子,又因为_________________而放了虫子。
【4】短文表达了小萝卜头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故乡红叶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 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 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 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
【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
【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乡的人们不赏红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年作者内心惆怅迟疑,可为什么还是回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试着写一写:“故乡红叶”在文中象征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着分析文中“父亲”这个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大虫”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
【2】赏析句子。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
【3】从这段话中你发现武松有什么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与感悟。
祖父的园子(节选)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1】选文讲了______________等几件事,其中写得最详细的事是________。
【2】“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你从“不但没有……反而……”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
【3】“我”明明分不清苗和草,祖父为什么让“我”乱钩?
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话中的“拿”“抛”,生动地表现出“我”______________。
19、阅读,完成练习。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已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们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而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②段画线句子中能体现“深阅读”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卡尔在翻阅网页时,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
B.人们阅读微博时,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种阅读方式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跳跃性阅读就不可避免。
C.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与社交网络中的人交往,而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日益下降。
D.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有着密切关系。
20、句子创作沙龙。(3分)
(1)小嘎子要扳倒小胖墩儿是那么容易的事?(改陈述句)
(2)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改比喻句)
(3)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缩句)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请把下面的反问句变为陈述句。
(1)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好的天气,难道我们不应该出去游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表达
①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期间,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在你的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请写一篇作文,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②在你的身边,一定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请选择一个人,运用学到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把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出来。
请从以上两个内容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注意叙事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