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商丘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夸耀 委托 鬼计

    B.熟练 清醒 慈详

    C.眷恋 格局 难堪

    D.船艄 桥粱 螺丝

  • 2、加点字解释不恰当的是_____

    A. 思索(借用,利用)   B. 惊叹不(已经)

    C. 化险为(平坦,平安)   D. 严阵以(等待)

  • 3、下面四组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A.水瓢        锄头        耻笑        熟练

    B.锻炼        武艺        参谋        签字

    C.诚认        布置        洽好        傍文

    D.慰问        绷带        惩罚        时辰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请把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用合适的词语替换。

    (1)洪水轻率任意,毫无顾忌地舔着人们的腰。( )

    (2)木桥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

    (3)洪水来势凶猛,不可抵挡( )

    (4)山洪奔腾轰鸣、暴怒喊叫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

     

  • 5、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   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将下列句子补充为比喻句,再完成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宽,有点儿像__________。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__________________;行动轻快灵活,仿佛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为我们描述了小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请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句子中。 

    雪中送________     深情厚________

    ________不可当     迫不________

    奄奄一________     鞠躬尽________

    ①天色渐渐暗下来,雨依然下着,没有停的意思,我可怎么回家呀?突然,一个撑着油纸伞的身影出现在眼前——是妈妈,这真是________啊!

    ②当我把鱼汤送到老班长的嘴边时,他已经________了,我们说不出有多么愧疚。

  • 8、品评名著。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谨慎多疑的曹操、_________的周瑜、_______的诸葛亮,这些人物家喻户晓。“草船借箭”这个故事选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书中还有“_________”“火烧赤壁”等故事广为流传。武松和石猴都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武松打虎后被称为打虎雄;石猴发现水帘洞后,被称为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理解

    龙虾

    暑假里的一天,妈妈从集市上买回了两只龙虾。我见了,高兴得不得了,便找来了一个盆,接了点水,把它们放了进去。因为我知道龙虾是在海洋里生活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让龙虾适应这儿的生活环境,我还抓了一把盐扔在盆里搅和了一下。龙虾背上的外部是紫红色的,腹部的硬壳是鲜红的。它那细长的身躯和能藏起来的一条尾巴,真像一个拐棍。它的尾巴可以卷到腹部下面,因为在水里,所以就不容易看见。

    我给它们喂食的时候,它们还在盆底游泳。我把食物扔到水中,只见两只龙虾一齐游向食物,游到盆边上,用前面的两条小腿抓住食物,一点一点住嘴里送。

    它们游泳时,那只小一点的龙虾表现得很出色,它两只大螯从头的两端直伸出去,尾巴上下拍打着水面。啊!它还会倒着游泳呢?

      我一直认为龙虾是不会嬉戏的。可是有一次,我看见大一点儿的那只龙虾,用它那只大螯夹住了那只小一点的龙虾的大螯,它们俩互不相让,打得难解难分。大龙虾用尽全身力量,把小龙虾翻了个四脚朝天,得意地游到别处去了。可小龙虾怎么也不能翻过来了。我为小龙虾打抱不平,便把它翻了过来。

    一天,我发现两只龙虾不见了,我很着急,妈妈和表哥在议论着什么,可我还在找呀!找呀!……

    1给下面多音字组词

    和: huò(   )   壳:   ké(   )   难:   nán(   )

    (   )     qiào(   )     nàn(   )

    2比一比,写出下面划线的词的意思,看看有什么不同。

    ⑴ 我还抓了一把盐扔在盆子里搅和了一下。__________

    ⑵ 事情让它搅和糟了。__________

    3根据原文填写词语

    (  )棍  (  )戏  难(  )难分  打(  )不平

    4__把描写龙虾外形的句子画出来。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 10、阅读理解。

    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一天,他来到我家,从桌子上拿起一把小刀,又向我要了一只苹果,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着他说。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竞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作变通。( )

    (2)很少有人知道。( )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子(zhuō   zuō)                 案(tú   tū)                 苹果(qiē   qiě)

    不多(chā   chà   chāi)     奇(hǎo   hào)            往小说(chǔ   chù)

    【3】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清哳——( )        生疏——( )

    【4】苹果里的五角星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自己开门

    其实,无论你小时候想成为怎样的人,英雄也罢,凡人也罢,首先要确立的,就是拥有独自面对任何挫折的勇气。

    那年我5岁,那晚大风呼呼。已经记不清到底因为什么惹父亲发脾气,只记得他一怒之下把我到了门外面,一句话也不说就插上了门闩。

    门外,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大风刮到脸上,又冷又疼。站在黑暗中,所有可怕的东西一瞬间从四面八方涌来。也就在我最害怕的那一刻,邻居家的狗不知为什么歇斯底里地叫起来,地哭了出来。

    以往,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只要我一哭,奶奶就会护着我,我以为这次我的哭声依然能招来奶奶,让她用温暖的棉袄把我抱回去,但是我的嗓子都快哭哑了,依然没有听到奶奶的脚步声,只听到父亲的吼声:就会哭,今天没人给你开门。

    父亲的话让我明白哭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奶奶已经被父说服,那么家里已经没有人敢给我开门了。

    想到这里,我止住哭声,开始使劲推门。那时候门是两扇对开的,使劲推能推开一条小缝,伸手就能碰到门闩( shuān)。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推门,并把手伸进去,够着门闩,一点一点地挪动,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门终于被我弄开了。站在院子里,我看到奶奶、父亲、母亲,还有脸上流着泪的小姑。

    长大以后才知道,那晚奶奶并不是没有听到我的哭声,小姑已经走到了门后,母亲因为此事和父亲吵了起来,但父亲阻挡了所有人对我的帮助,他说:让她自己开门进来。也正是那晚的独自开门,让我渐渐独立起来,也让我明白:任何人的帮助只能是一时而不是一世,想回家,必须自己开门。

    【1】第②段的“只记得他一怒之下把我到了门外面,一句话也不说就插上了门闩”一句中的“拎”能换成“拖”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中第③段画线处“我”哭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时门外漆黑一片

    B.邻居家狗叫的声音让“我”更加害怕

    C.我被父亲打了一顿

    D.我年龄小,想到其它可怕的事情

    【3】第6段开头说:“想到这里”,“我”想到了什么?请用“ ”画出相关语句。

    【4】下列对短文表达方法的分析,对的打“√”,错的打“×”。

    (1)第③段中“门外,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大风刮到脸上,又冷又疼,”这是环境描写,反衬出“我”当时的愉悦心情。 _______

    (2)第④段生动地刻画了“我”开门时的动词,再现了开门的过程,说明“我”为开门所做的努力。_______

    【5】第6段中的“站在院子里,我看到奶奶、父亲、母亲,还有脸上流着泪的小姑。”此时奶奶和父亲会想些什么?

    奶奶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良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这两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在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

    (1)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______

    (2)非常静,没有一点儿声音。 ______

    【3】把段落中写景的文字用“﹏﹏﹏”画出来。

    【4】根据课文片段的内容填空。

    白天,________乘坐着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坐着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坐着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坐着小艇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二自然段既写出了戏院散场时的________,也写出了威尼斯的________。一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

  • 13、阅读专项训练。

    夏午

    从小,我就逃避午睡。

    那时候,在北方乡下。我们家的院子很深,本来就静,午睡的时候就更静。母亲总是逼着我午睡,而我,却常常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迈过那一尺高的门槛,经过开着荷花的院子,打开通往后花园的小门,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

    看!后花园真是色彩丰富!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和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数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花园中,左边是菜园,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越来越肥胖的茄子。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宁静。右边是花房,里面住着胆小娇贵的南方来的花。

    母亲说,花园里面有狐仙,不许小孩子进去。我总是偷偷地往里走两三步,然后站在泥做的台阶上,想象狐仙的样子。在我想来,狐仙是个爱午睡的老爷爷,留着长长的白胡须,穿着和胡须同色的布裤子。

    “他即使发现我进来,也懒得干涉我的。”我想。

    而且,他可以同花朵们住在一起,我是多么羡慕他呀!

    地上总是有很多蚂蚁。它们一向勤劳,不停地忙着。

    我看着它们匆匆地忙来忙去,可以看很久。不知为什么,它们那样吸引我的注意力。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瘦小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来。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它的工作,耽误它完成任务。

    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着快乐的花园。

    1作者先后在花园中做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从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如抓关键词或抓关键事物。仿照短文给出的批注,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处,用恰当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完成一处批注。

    3仿照画“﹏﹏”的句子,从园中再选一种蔬菜写一写,表达出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青山处处埋忠骨》片段,回答问题。

    秘书走了进来。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毛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这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语段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想想毛主席的内心是什么样的?(一处即可)

    ______________

  • 15、阅读回答问题。

    白马湖之冬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面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是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积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时尚的树木一株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暖和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的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和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曾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之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选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只写白马湖冬天的风的原因?用“ ”画出来。抓住了风的 的特点。

    【3】文章写太阳好的时候,白马湖暖和得真不像冬天,这是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方面吗?这几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马湖冬天多风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5】虽然白马湖的冬天寒风呼啸,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它却有不少的情趣。请从短文中找出适当的语句来说明这一点。用“﹏﹏﹏”画出来。

    【6】联系全文,对第5自然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一家对白马湖冬日之风印象深刻。

    B.表达了作者一家对白马湖生活的怀念。

    C.白马湖冬天虽然寒风呼啸,但是少了些雪天,所以还是值得怀念的。

    D.体现了作者向往、思念纯净美好的乡间生活。

    【7】作者笔下的白马湖之冬富有情趣,你家乡的冬天又有哪些妙处呢?请选择最吸引你的地方,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理解。

    《童年河》(节选)

    雪弟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闻汽油的气味。在乡下的时候,很少闻到汽油的味道,风中飘来的是花草的清香,是江水和海潮的气息。第一次闻到汽油味道,是跟父亲坐汽车去城里,汽车尾部喷出的烟雾,雪弟觉得是一股特殊的香味,在田野里闻不到。这气味,比姆妈用的那种绿颜色的明星牌花露水味道要好闻得多。

    到上海后,闻到汽油味道的机会就多了,走在马路上,雪弟总是拼命用鼻子吸气,有汽车开过,鼻子里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这嗜好,被小蜜蜂发现了。有一次雪弟和小蜜蜂一起出去玩,小蜜蜂发现他在马路上不停地用鼻子吸气,便问:“你在做什么?”雪弟回答:“我在追汽车放出来的气。”小蜜蜂大笑道:“这是汽车在放屁呀,你追屁干吗?”

    “追屁?”雪弟开始没听明白。小蜜蜂说:“像你这样的人没见过呢,喜欢闻汽车放屁。”说着,又笑个不停。雪弟也觉得自己好笑,跟着小蜜蜂也笑起来。

    好笑归好笑,可雪弟的怪嗜好依旧未变,还是爱闻汽车排出来的气。因为做这件事很方便,走在马路上,只要用鼻子使劲吸气便可以。雪弟觉得空气中那汽油味太淡,而且稍纵即逝,闻起来总不过瘾,于是总想什么时候过瘾一下。

    雪弟终于等来了过瘾的机会。一次,一辆摩托车停在弄堂口,摩托车尾部有一根粗粗的排气管,机器发动时会喷出又黑又浓的油气。雪弟心想,如果离那排气管近一点,一定可以闻得很过瘾。他很耐心地在弄堂口等着,过了一会儿,摩托车的主人来了。等他坐到摩托车上,准备发动时,雪弟动作敏捷地趴到地上,将鼻子凑近排气管的出口处等着。摩托车的主人当然没有发现身后有个小孩在地上趴着,他的脚用力踩动了几下,摩托车呼啸着箭一般蹿出去。而雪弟呢,趴在路边几乎昏倒。

    那一瞬间的感觉,雪弟永远不会忘记——随着摩托车的发动声轰然而起,一团黑色的烟雾扑面而来,把他整个儿包裹起来。根本没有什么美妙的气味,只有一股刺鼻的、几乎使人窒息的怪味从雪弟的眼睛、鼻孔、嘴巴里钻进来,钻进脑子,钻进五脏六腑。雪弟又是流泪,又是咳嗽,只感到头晕眼花、天昏地黑,恨不得把肚皮里的一切东西都呕出来……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为了把汽油味闻“过瘾”,雪弟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根据内容,从文中摘录一个恰当的词语给选文做题目:__________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雪弟很喜欢闻汽油味?从文中找出两处来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带“ ”的句子,选择序号填空。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这里包含了对雪弟的( )( )等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雪弟闻摩托车尾气的过程。

    【4】文章最后一段抓住哪些器官的哪些反应写出了雪弟的难受?请仿照这样的方法用一段话写一写你闻到好闻的味道时愉悦的感受。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非连续性文本“一带一路”

    材料一:“一带一路”示意图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我们的先辈郑和开拓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缔造了一段久远的故事,留下了一段让人感怀的沧桑岁月。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瓜果飘香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椰树芃芃(péng)的东南亚时,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跨欧亚的铁路、公路已经逐步延伸,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日益发达。丝路文明走出历史,走下蓝图,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1】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__,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___,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和倡议的是__________

    【3】“一带一路”的“路”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六路”,把中国和中亚、________________等紧紧地连在一起。

  • 18、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解释下列画线词。

    (1)旁无人( )            (2)某等之见( )

    (3)必弃城而( )        (4)吾兵有二千五( )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个部分的大意。(各不超过10个字)

    第1、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3、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分析这三次“笑”的不同内涵。

    (1)笑容可掬:__________________

    (2)抚掌而笑:__________________

    (3)拍手大笑: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请指出下列两组对比的作用。

    (1)司马昭与司马懿的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官“无不骇然”与孔明“抚掌而笑”的对比: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中,孔明计策为何能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对文中故事里的人物各有怎样的认识?请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诸葛亮                    ( )的司马懿

    【7】请给故事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 19、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

    我家门前有一片红云杉林,我们全家都很喜欢它。

    奶奶喜欢红云杉的秀丽。她说,这是来自蓬莱仙境的女儿。她的比喻很贴切。你看,红云杉的树干是红色的,远远望去,仿佛是鲤鱼仙子红光闪闪的长裙,伞状的树冠绿莹莹的,如同仙子头上璀璨的翡翠装饰。鲜花盛开的夏季,晨雾在林间缓缓流动,缠绕着每一株红云杉,看上去恰似仙子身上长长的飘带。每当果实成熟,奶奶就带着我,将红红的果子采下,嗑出紫红色的小种子,一把一把向林间空地撒去,让空地上长出更多的红云杉。

    爷爷对红云杉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每逢万木落叶,大雪封山,千山万岭银装素裹时,唯有红云杉勇敢地挺着红干绿冠的身躯,爷爷抖动着长长的银须,伸出那双林业工人有力的大手,连声赞叹:“好样的,好样的!”

    一次我和爷爷去护林 爷爷指着一片白色的沙地对我说 这是一块多灾而又贫瘠的土地 那红云杉为什么长得这么好

    “因为它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土地是生养它们的母亲啊!”

    爷爷这番深情的话扣动着我的心扉,是啊,母亲无论多么贫穷,忠实的儿女都不会嫌弃她。

    哦,红云杉,你是家乡坚强勇敢的卫士,你是大地母亲忠实优秀的儿女!

    【1】给短文拟个标题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缺标点处加上标点。

    【3】本文采用的叙述方法是( )

    A.先总述,后分述,最后再总述。

    B.先分述,最后总述。

    C.先总述,然后分述。

    D.逐次分述。

    【4】文章画“ ”部分是________说的话;本文结尾一句话是_____发出的赞叹。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缩写句子。

    (1)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沃克医生一针见地说:“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麦子熟透了,田野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扩句

    (1)大雁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清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指导

    1.习作内容。

    写一件成长过程中________的事情。

    2.习作要求。

    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