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衷心(zōng) 晕过去(yūn)难堪(kān)
B.拟定(lǐ) 润泽(zé) 特殊(shū)
C.瑞雪(ruì) 踌躇(chóu) 黯然(àn)
D.矜持(jīn) 威吓(xià) 汗褂(guà)
2、下列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了一个“喜”字。
B.“满”描摹了诗人眼泪犹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诗人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用拟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白日放歌须纵酒”写出了诗人听到好消息后的狂态,体现了诗人不良的生活习惯。
3、下列词语中的“尽”只有一个与“绞尽脑汁”中的“尽”意思一样,把它选出来( )
A.尽职尽责 B.尽人皆知 C.取之不尽 D.仁至义尽
4、积累运用。
(1)别看他平时异常活跃,可一旦进了老师的办公室,就成了乖绵羊一只,真是徐庶进曹营——____________了。
(2)六月的天,恰似孙猴子的脸——_______________。
(3)我和张晨可真是___________——生死之交。无论彼此遇到什么困难,对方都能挺身而出。
(4)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横线上写出下面这首诗的谐音。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加点字和句子的意思。
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或:________ 以: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拼音,写汉字。
(1)爷爷家院子里种了一棵sānɡ(_________)树和一棵yīnɡ(_______)桃树,鸟儿在树上跳来蹦去,就像在空中闲ɡuànɡ(________)。一只hú dié(__________)飞来,落在树上。它们自由自在。
(2)因为爸爸不分zhòu(_______)的耕yún(________),我家chénɡ(_______)包的土地收ɡē(________)的麦子非常好。
(3)我用线想shuān(________)住一只mà zhà(__________),可是却让它跑掉了。
8、词语超市(辨字组词)
迁(_______)供(________)趟(_______)
纤(_______)拱(________)淌(_______)
9、阅读下面文章,做后面练习题。
老鼠的困惑
主人钓了几条鱼儿放在厨房的水桶里。
鱼儿在水桶里唉声叹气:“唉,只怪蚯蚓太可恨,我上了蚯蚓的当。”
一只老鼠爬出洞来觅食。路过水桶时正好听见了鱼儿的话,于是便对鱼儿教导开了:“朋友,你此言差矣,都怪你太谗、太贪婪了。若你不吞吃蚯蚓钓饵,你怎么会被钓上岸来呢?”老鼠东走西蹿,转悠了老半天也没有找到什么食物,饥肠辘辘地朝洞里走去,路过墙角时发现地上有一条死鱼。老鼠一见,欣喜若狂:“哇!多肥的一条鱼儿,这回可该我美餐一顿了。”老鼠刚要吃鱼时,转而一想,__甲__刚才我教导鱼儿不该被诱饵所骗,现在自己若是上当,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老鼠昂首从鱼儿跟前走过。可是它刚走过一两步,突然又停住了脚步,心想:__乙__鱼儿不愿遭受油炸之苦,想逃走活命,于是便从水桶里蹦跳出来。老鼠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思路正确,便毫不犹豫地反身叼住了鱼儿,快步向洞里奔去。老鼠回到洞里后,三口两口就把鱼儿吃了个一干二净。不一会儿,老鼠肚里疼痛难忍,四肢抽搐,七窍流血。直到这时,老鼠才知道鱼儿确实是主人为诱杀它所设下的毒饵。它心中充满了困惑,其实道理自己都懂,怎么事到临头就糊涂了呢?
【1】文中“困惑”的意思是( )
A.不知道该怎么办 B.感觉疑惑,不知道为什么
【2】把下面两句话填入甲、乙处,将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这不是诱饵 ②这是不是骗我的诱饵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
【3】文中“直到这时”是指( )
A.老鼠叼起鱼。 B.老鼠把鱼吃了个一干二净。 C.老鼠四肢抽搐,七窍流血。
【4】老鼠心中的困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__________________
马路旁的行(háng xíng)人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他长着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地……但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猛烈),而且信心十足。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缘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孩又收回了跨出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又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而孩子的妈妈并没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舞、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
终于,孩子的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小胖脸同时(裂开、绽开)了笑容。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爷爷幽默地说。他又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开头有困难,但坚持就能胜利。祝贺你成功!”
(1)用 “/” 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读音和词语。(2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失败( ) 后退( ) 消耗( ) 容易( )
(3)“坚持就能胜利。”改为反问句是: (1分)
(4)你从“小孩学步”这件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分)
(5)请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6)你也经历过许多第一次,如: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其中最令你难忘的是第一次 因为 (2分)
11、猜诗谜
祝枝山与唐伯虎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去拜访唐伯虎, 不料他刚进庭院就被这位好友拦在屋门外。
祝枝山不解其意,故作生气地说“:唐寅,老兄我前来拜访,你如此无理,究竟是为什么?”
唐伯虎笑道“:老兄息怒,小弟我有诗谜一首请你猜一猜。猜对了,热情招待;猜不对,就不能怪我闭门谢客了。”
祝枝山说“:好吧,一言为定!”
唐伯虎解释说“:我这首诗共有四句,每句打一个字。”说完,唐伯虎念出了四句诗:言有青山青又青,两人土坡观风景,三人牵牛少只角,一人坐在草木中。
祝枝山听了笑道“:如此简单的诗谜也值得我去猜吗?”他说着便自信地走进屋去,坐到太师椅上就朝唐伯虎招呼到“:好,佩服!佩服!快奉茶吧!”唐伯虎见诗谜已破,立即端上香茶一杯,连连说“:此谜破得妙!”
这首诗的谜底就是“______”这四个字。
12、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此时的严监生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 _____________。
【2】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描写________,第二句写严监生的_________,我们体会到了严监生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3】本文节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五回,课文题目《两茎灯草》是后人加上去的,根据你对课文内容得理解,你来给课文拟个题目: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指尖上的父爱
①我的父亲生于20世纪30年代,他做过整整40年乡村小学老师。父亲不仅是老师,还是家里几亩地的主劳力,平日里起早带晚干农活,他的双手因此磨得十分粗糙。
②我刚学会走路时,常是被父亲的手指牵着的。父亲只伸出一根手指让我抓住。抓着那指头,我总是感到很安全。父亲对我从不娇纵,即使是下雨天,泥路很滑,父亲依然是一根手指让我抓着。倘若我抓不紧滑倒了,再从泥水里爬起来时,等着我的还是那根手指,绝不会多出一根来。那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的事,不能全指望别人。
③小学五年级时,我听了父亲一年的语文课。父亲讲的课虽说扎实细致,却并不很生动,这和父亲严肃的性格有关。听过父亲讲课的学生都知道,父亲有个标志性的姿势。“你们给我听清楚这一点!”每当讲到关键的地方,父亲总是将沾着白色粉笔灰的右手食
指高高举过头顶,于是全班几十双眼睛就聚焦在那指尖上,而父亲强调的知识点就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父亲教书认真,对我尤其严格,因为我从小特别马虎,做事粗枝大叶。父亲批改我的作文时,常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面批,我作文里一个标点符号的不当他都不会放过,他的手指点到作文本上,戳到我脑门上,让我紧张得直冒汗。当时我庆幸地想,好在父亲只教我一年,现在,我也庆幸地想,好在父亲教了我一年。
④上了初中以后,我仿佛走出了父亲指尖的影响,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一段时间我完全忘记了父亲的手指,直到那年我到县城参加高考。骄阳似火,父亲送我到考点,我知道父亲会和其他上千名家长一道,在校门外的树荫下一直等到我们走出来。走进校门十几步远,我越来越紧张,蓦然回头,校门口人头攒动,却有一根手指高高伸出,那是父亲的招牌动作!我心里立刻就踏实了,转过头自信地向考场走去。
⑤考上大学离家的那一天,父亲给我买了一双新皮鞋,那是我的第一双皮鞋。父亲说我的脚码已经和他的一般大了,他试过那双鞋,很合适。新鞋有点紧,我穿的时候,父亲用那粗大的右手食指当鞋拔,可是费了好大劲也不行。我笑笑说:“您的手指头在里面,我的脚后跟就只能在外面了。”父亲抚了抚有点疼的手指,也乐了
⑥大学的第一个寒假结柬,那天清早,寒风凛冽,呵气成霜。父亲送我到火车站。我挤上火车在靠窗的一个座位坐下,离家远行,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忽听到车窗上“笃。密笃”的声音,原来是父亲在窗外,用指尖敲着窗子。然后,他凑上前重重地哈了一口气,窗玻璃上立即朦胧了一小片。我看不见父亲那写着沧桑的脸,却看见了一个字—“信”那是父亲用指尖在窗外反过来写的。我明白,父亲是要我多往家里写信。我重重地点点头,却不知道他有没有看清楚。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是怕我在千里之外心情落寞,有什么心事写信跟家里人说说会好些。
⑦那以后,在风雨人生中,每当感到孤独和迷惘,我总会想起父亲的手指,它曾经在泥泞的道路上牵引着我,曾经在浩瀚的学海里指点过我,曾经在大考前树立起我的信心曾经在旅途中敲响我的心窗
③后来我也做了父亲,当我的孩子开始抓住我的手指蹒跚学步时,我才体会到,我封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
【1】文章第③段作者两次写了自己“庆幸”,第一个“庆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庆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文章围绕“指尖上的父爱”回忆了五个生活场景:刚学会走路时,父亲用手指牵着“我”走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考时,父亲高高举起手指,让我”自信地走进考场;考上大学离家那一天,父亲帮“我”穿鞋,用手指当鞋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父亲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父亲给孩子的还有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铁骨铮铮(节选)
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爱国主义是其光辉灿烂的篇章,志士的名字如繁星浩瀚,壮烈的业绩与日月同光。民族英雄们以“铁骨铮铮”挺起了中华民族坚贞勇毅、自强不息的脊梁。
抗元将领文天祥,于国家危亡之际,竭诚全力,率兵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从容赴死。他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遗言,成为激励后人、砥砺气节的千古绝句。抗金名将岳飞,以“还我河山”为铭言,为收复失地,率领岳家军精忠报国,冲锋陷阵,二十年金戈铁马,边关鏖战,英雄们的名字让敌人闻风丧胆。爱国诗人陆游心系国家的危亡,两鬓苍苍仍壮心不已,临终时仍在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苏武出使被扣,荒漠牧羊十九载,仍手持节杖,心向汉廷。史可法扬州死节,戚继光痛击倭寇,于谦、张煌言、辛弃疾、严常山……这些古代民族英雄一腔浩然气,耿耿忠烈心,历来被人们景仰和称颂。他们的爱国精神浇铸了后人的钢筋铁骨,鼓舞着近现代英雄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封建主义做拼死的抗争。从林则徐到孙中山,从农民的太平天国到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从起义改良到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多少英豪“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
……
同学们,请注视国旗下笔直的旗杆吧!它迎风坚挺,岿然不动,那不就是中华英雄铮铮铁骨的象征?让我们继承前人的遗志,挺起钢铁般的脊梁,在进军现代化的路上续写中华民族灿烂的篇章!
【1】请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2】(1)他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遗言。
这句话中的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史可法扬州死节,戚继光痛击倭寇,于谦、张煌言、辛弃疾、严常山……
这句话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人留下的爱国名篇?把它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鞋匠之子
第十六届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出身于一个鞋匠家庭,而当时的美国社会非常看重门第。林肯竞选总统前夕,在参议院演说时,遭到了一个参议员的羞辱。那位参议员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
参议院陷入一阵沉默里,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据我所知,我的父亲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会了做鞋的技术。”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和改善,我一定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都化成了真诚的掌声。后来,林肯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美国总统。
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林肯没有任何贵族社会的硬件。他唯一可以依仗的只是自己出类拔萃的扭转不利局面的才华,这是一个总统必备的素质。正是关键时的一次心灵燃烧使他赢得了别人包括那位傲慢的参议员的尊重,抵达了生命的辉煌。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谦逊—— 虚伪—— 显赫——
(2)读完这篇短文,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了解这位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总统的哪些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田忌赛马
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
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
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于是,他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
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
了他。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齐威王好奇地问田忌:“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出谋划策了?”
田忌如实相告,并引荐了孙膑。后来,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1】选文根据___________代史学家___________写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史记》被___________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赏识(______________) 胸有成竹(______________)
引荐(______________) 兴致勃勃(______________)
【3】文中介绍了田忌和齐威正赛马的情景,请将下表补充完整,展示比赛的情况。
赛马双方场次 | 第一场 | 第二场 | 第三场 | |||
田忌 |
|
|
|
|
|
|
齐威王 | 上等马 | 赢 |
|
|
|
|
【4】田忌赛马最终赢得比赛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侵犯( ) 充满( ) 情趣( ) 旅程( )
(3)骆驼咀嚼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用“______”画出文中的排比句。(2分)
(5)就骆驼脖子底下系铃铛这个问题,我和大人的想法是不同的:(6分)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人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这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1】文中“狂风”“巨浪”“撕扯着堤岸”等词语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样的句式写一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抗洪官兵的 ________________ 的崇高精神,我们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来赞美他们。同时 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谁)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以 ________________ 为荣,以 ________________ 为耻”
【4】这段话写了两层意思,用“‖”分层,并用小标题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片段)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héng hèng)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辨 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片段中这个念头指的是________。
【3】用“ ”画出片段中最能体现司马迁人生价值观的一句话。这句话用司马迁的原话说,就是“ ”。支撑司马迁活下去的信念是 。
【4】“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将这个句子换一个说法,就是:_____________。
【5】历史上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物有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物有________。
【6】《史记》中让你印象深刻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
(2)这难道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泽吗?(改为陈述句)
(3)苏武此行肩负着平息边关战火,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宁的重任。(缩句)
(4)这次考试没考好,所以我不能灰心。(修改病句)
21、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完成句子)。(12分)
(1)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 缩句)
(2)客人被蒙古族人接进了蒙古包。(改为把字句)
(3)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修改病句)
(4)小树成长。(扩句)
22、句子乐园。
【1】农夫在地里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改为“把”字句)
【2】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由于激动,她起初无法静听音乐。(换个方式表示因果关系)
【4】奶奶经常回忆她小时候的往事。(修改病句)
【5】乱扔废电池怎么不是污染环境呢?(改为陈述句)
23、根据提示写词语。
(1)德国人阳台上的花一团团,一簇簇的,看起来真好看。我真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2)“德国人给我们营造的境界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这句话中,画横线的部分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来代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