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沈阳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玉(qìnɡ)     跄(liánɡ)       惩罚       土匪

    B.弓(nǔ)        图(qǐ)            半截       繁忙

    C.哮(páo)       虏(fú)            都督       鬼计

    D.火(ɡōu)       乱(liāo)        水瓢       酥软

  • 2、根据描述,猜一猜人名。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

    A.关羽 B.刘备 C.周瑜 D.诸葛亮

  • 3、下列不是《呼兰河传》一书中的人物的一项是(       

    A.小团圆媳妇

    B.冯歪嘴子

    C.有二伯

    D.探春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描述写出相应的成语。

    1.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__________

    2.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____________

    3.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__________

    4.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__________

    5.形容高而陡峭不能攀缘的山崖。__________

  • 5、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和画线的词语。

    (1)渭城轻尘( )( )

    (2)野径云俱黑( )

    (3)花锦官城( )

    (4)最是一年春好( )

    (5)眉眼盈盈( )

  • 6、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词语

    shāng  bā fáng  ài   shǒu bì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biē  qì wò  shǒu cài  dié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7、加偏旁组字再组词(8分)

    满分5 manfen5.com

     

     

  • 8、诗歌的积累与运用。

    (1)杜甫在《绝句》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燕子衔泥鸳鸯静睡动静相宜的春景图。

    (2)范成大的诗句“_____________”描写了美丽的田园风光,诗句“____________”以动衬静,侧面描写人们的忙碌生活。

    (3)《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山的幽静。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松树的风格

    松树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  赞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敬  崇高)的品质的象征。我对松树总是怀(瞻仰  敬仰)之心。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里,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落下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健壮  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用它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树荫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读短文,用“√”选出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树的风格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松树有什么用途?用“ ”画出来。

    5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特点之一是“借物喻人”。想一想,作者借松树喻的什么人?(抓住“物”和“人”的共同特征简要回答)由松树,你想到了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部分

    中国式过马路

    (社会一角)

    我们都不陌生这样的一幕:对面还是红灯,马路这边已经有人试探着迈步,他一步向前,留下的空隙则马上被身后的人填补,于是,一个向前涌动的人群形成了。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一现象被网友称为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屡屡引发交通意外事故,轻则机动车刚起步就被迫急刹车,造成追尾,或是撞上非机动车或行人以致伤害,重则造成死亡惨剧。(摘自互联网)

    (他山之石)

    在新加坡,行人第一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约人民币1000元),此后再犯,重则可判半年到一年的监禁。而在美国各州,对乱穿马路者罚款250美元不等,处罚记录将记入个人信用记录中,终身不能抹去。专家认为,对乱穿马路闯红灯者的严管重罚是对生命的保护和尊重。(摘自新华网)

    1什么是中国式过马路?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上面的材料,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中国式过马路引发的事故有轻有重,轻的让驾驶员受伤,重的造成死亡惨剧。    

    2)外国政府对行人乱穿马路这一行为的处罚是罚款。  

    3)综合上面两则信息,我认为严厉处罚行人违章,是为了保障人们的交通安全。(  

    3请结合上述材料信息,站在小赵的立场,把对话补充完整。

    (妈妈送小赵去上学,眼看就要迟到了,人行道上却亮起了红灯。)

    妈妈:快!快!快点跟大家一起过去!

    小赵迟疑着。

    妈妈:你看,大家都过去了,车子也只能让我们先过,再说只有我们站着不过,傻呀!

    小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我的房东

    ①我在新加坡留学时的房东先生是一个很独特的人。他很富有,又很贫穷;他很慷慨,又很吝啬。他拥有一幢价值三十六万美元的两层花园洋房,十几万美元的股票,两万美元的汽车。退休前的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退休后他每月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些外快。他无子无女,独身一人。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是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人士。

    ②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生活:大多数食物都是超级市场的降价食品;新鲜橙汁舍不得买,只买听装的浓缩橙汁,回来兑水;面包也舍不得买,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也简单得让人觉得难以下咽:两三片面包,有时涂点花生酱,几片生菜叶,外加一杯牛奶,有时加一只烤土豆,我从没见他做过鱼、肉、鸡、鸭等荤菜。

    ③他是个守财奴吗?住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他每年都捐款给各种慈善机构,并且资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

    ④由于以前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就认识房东先生,所以他以很便宜的租金让我住在他家。除了我以外,他家还住有六名中国留学生,他的家成了中国之家,他逢人总是自豪地说我们都是他的孩子。

    ⑤住进他家的第二天,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没想到,他一出门,就捡起了垃圾。路边的废纸屑、果皮、饮料杯,他都一一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别人家的报纸散落在地,他也捡起整理好,放在门前。有时一些废纸果皮正好在肮脏的水坑里,他也毫不在乎地捡起扔进垃圾桶里。

    ⑥跟他走一段后,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脸红。于是,我也袖口一卷,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列。而实际上,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是写着理解和尊重。

    ⑦他看见地上有一个易拉罐,就一脚踩扁,捡起来放进口袋,并且得意地说:“可以卖几分钱呢!”看见地上有一枚一分硬币,又马上捡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唱起了他童年时代的儿歌:“谁捡到,谁收起;谁丢了,谁哭泣!”一脸烂漫的笑容。这是我在留学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那首歌也是我最难忘的一首儿歌。

    ⑧后来,我才知道,每个周末上午出门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例行公事。

    ⑨于是,只要有空,每个周末上午我都会和他一起出门捡垃圾,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

    ⑩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我把我的一切虚荣心都抛进了垃圾箱,我懂得了__________

    【1】第①段写“房东先生是一个很独特的人”,他的“独特”体现在哪些方面?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中“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惊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脸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欣然”一词表现了“我”当时愉快的心情。

    B.“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是写着理解和尊重。“写着”在句中是“表现出”的意思。

    C.“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美其名曰”在这里含有自我嘲讽的意味。

    D.“我把我的一切虚荣心都抛进了垃圾箱。”句中把“虚荣心”比作思想垃圾。

    【4】对文章第⑦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房东先生说话时“得意”的样子,表现了他捡到易拉罐时满意的心态。

    B.“童年时代的儿歌”表现了房东先生本真质朴的性格。

    C.房东先生“捡垃圾”是为了重温童年时代的美好生活。

    D.本段描写人物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

    【5】对第⑧段画“_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末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一项公务。

    B.周末捡垃圾已成为房东先生生活的一部分。

    C.周末捡垃圾已成为房东先生的一种习惯。

    D.房东先生已把周末捡垃圾当作一项常规的公益活动。

    【6】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将文章结尾处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一枚硬币

    两个年轻人一同寻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

    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就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

    捡起。

    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

    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生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

     两个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在街上不期相遇,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英国青年对此不可理解,犹太青年说  因为我没像你那样绅士般地从一枚硬币上迈过去  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  怎么会发大财呢 

    英国青年并非不要钱,可他眼睛盯着的是大钱而不是小钱,所以他的钱总在明天。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    (   )

    轻视,不愿多看一眼。   (   )

    (2)请你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举止(   )感动(   )开心(   )寻求(   )

    (3)给文中画线的部分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4)这样有深刻含义的文章你读得懂吗?(4分)

    对待一枚硬币,英国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犹太青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 。

    (5)你佩服犹太青年吗?你觉得他成为老板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选段,完成练习。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用“____”画出诸葛亮敢在大雾漫天时靠近曹军水寨的原因。

    2诸葛亮让船一字摆开的好处是(  )

    A.可以降低危险。

    B.可以更好地显示军队的实力。

    C.可以接受到更多的箭。

    3诸葛亮为什么要让军士“擂鼓”“呐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张大力

    冯骥才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赵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

    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

    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   老实)耐用的好料。

    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   至少)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赛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容易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说:

    “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张大力怔了。刚才(只想   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

    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

    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惟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短文中说“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在张大力举石锁这件事上,这“方法”具体指__________

    【3】“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张大力没有得到钱也哈哈大笑?用“——”画出相关句子。

    【5】“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大力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一

    疫情期间,出行不便催生了人们多样的云端生活。首先各种生鲜App一夜诞生。各大电商通过云端为家庭配送生活物资,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买菜、买米。其次,过去只有一部分人选择的线上教育,如今开展得如火如荼。成年人举办各种“云培训”“云沙龙”,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也都开设了“云课堂”。此外,各种“云会议”也成为特殊时期的办公常态,就连G20国际峰会也开通全球视频端,从线下转到了线上。直播带货更是如“雨后春笋”。2月以来,有100多种线下职业在直播中找到了新商机,房产顾问“云卖房”,律师“云问案”,医生“云问诊”,农民“云卖菜”……一场疫情将生活的方方面面带入云端,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数字技术。虽然我们可能仍然对云储存、云计算等名词还不甚了解,但无可置疑的是,我们已然“腾云驾雾”,开启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

    2020年2月中旬之后,全国各大中小学相继开启“云课堂”。从面对面、面对黑板到面对屏幕,从教室空间到网络空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线上教学中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教师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课堂情况。因为网络上教师与学生存在着距离,无法与学生直面交流,不知道学生是否还在课堂现场,不了解学生的思路是否与自己的教学思路相伴而行。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如何调整并适应这一全新的教学场景和模式,“课堂”如何发展得更完善,这是我们仍需深入思考的问题。

    【1】阅读材料一、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疫情期间,直播带货大量涌现,许许多多的线下职业在直播中找到了新商机。(______

    (2)云课堂集声、光、色于一体,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更加专注。(______

    (3)材料一中的“雨后春笋”“腾云驾雾”这两个引号都表示特殊的含义。(______

    【2】下列哪一因素对学生线上教学的专注度影响最小(   

    A.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

    B.学生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视力疲劳

    C.老师不了解学生的思路是否与自己同步

    D.平台网络卡顿,不流畅

    【3】你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过云端生活吗?请举例说明你喜不喜欢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比如乐清教育局开展的“空中课堂”,马云的淘宝,各种购物App等)

    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哗”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______),组词(______);它另一个读音是(______),可以组词(______)。

    【2】从文中找到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静(______   慢慢(______   得心用手(______

    【3】本文围绕小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内容。

    【4】第二段自然段描写了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让没有见过小艇的人也能结合熟悉的事物大致想象出小艇的特点。

    【5】本文中有大量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请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用“   ”画出一个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画出一个动态描写的句子。

  • 17、阅读

    后生可畏

    “哦!爸爸认输了,爸爸认输了!”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受了顿训,虽然很委屈,张一张嘴便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根据短文内容选出下面带点的字的解释。____

    会意:A.理解,懂得 B.表示有可能实现 C.多数人集合

    后生可畏:A.害怕,恐惧 B.佩服,敬佩

    2根据下列句子找出文中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①青年人很容易查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可佩的。____

    ②嘴里还带有奶味,形容人年幼无知。____

    3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当哑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短文中与下面句子照应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么,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关系呢?人的耳朵能接收声音的信息,眼睛能接收图像的信息,鼻子能接收气味的信息。这些信息由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由大脑统一处理。因此,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这个系统的司令部就是大脑。同样,要建造一个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也必须在系统内设一个司令部,这个司令部就是电脑”。

        如今,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听CD,看VCD,唱卡拉0K……要是你的多媒体计算机连接上了贯通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还可以在家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那才真叫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呢!  

    (1)短文介绍了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是________,电脑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多媒体系统传递信息的设备相当于________。  

    (2)电脑的作用有________。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  

    (4)文中引用了一个谚语是“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ㄚ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读完短文,可以推断出刘姥姥这一人物的身份是( )

    A.封建大家长

    B.农家妇女

    C.孝顺的当家媳妇

    D.娇弱的千金大小姐

    【2】短文写“众人先是发怔”这一细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示例,选取文中的另外一个人物,从“笑”中分析其人物形象。

    例:从史湘云“一口饭都喷了出来”中可以看出,她性格率直,大大咧咧,不会控制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前文有这样一句话: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用“﹏﹏”画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我能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又软又烂的淤泥怎么能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改成陈述句)

    2诺贝尔把自己巨大的财富献给了在科学事业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缩写句子)

    3在这棵高大的松树林上,有几只蜘蛛在爬来爬去.(修改病句)

     

  • 2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他接过钞票。(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他并没有恶意,可是他们能换得开那张大钞票。(改为直接引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家全都不明白严监生的意思,只有赵氏知道严监生的意思。(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从两个题目中自选一题)

    (1)写一篇读后感

    古人曾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我们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提高了阅读能力。最近你读过哪些有趣的文章或书?读后有怎样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要求书写规范,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2)我与_______过一天

    四大古典名著中,有许多人物令我们印象深刻,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艺高人胆大的武松、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若是有机会来一次穿越时空的相遇,你会有怎样奇妙的经历?大胆发挥想象,选择四大名著中的一个人物,以“我与_____过一天”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结合名著中的故事展现人物形象,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