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淄博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石(qiào) 拿(qín) 日(míng)

    B.下(kuà) 刻(juàn) 踉(qiàng)

    C.猿(mí) 偷(xī) 山(gāng)

    D.高(dūn) 金(cāi) 棍子(chāo)

  •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润土   筛洒   军令状   神机妙算

    B.锻练   拟定   蘸药末   龇牙咧嘴

    C.眷恋   揩泪   蒙汗药   出谋画策

    D.刷浆   附庸   露馅儿   摩拳擦掌

  • 3、下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樱珞

    B.愉树

    C.承担

    D.水飘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要求完成下列词语练习。

    (1)“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句中的一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行船的速度极快”能让你想到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来往的船只很多”能让你想到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__________(显然   居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先选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再说说“放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

  • 5、读拼音写词语。

    (1)大家往远处tiào wàng______,只见一匹白色的jùn mǎ______从远处bēn chí______而来,líng dāng______声也越来越清楚。

    (2)这个令人zūn jìng______的老人shěn shì______着眼前的年轻人,突然老人脸上露出cí xiáng______的神情,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发出了yóu zhōng______的笑声。

  • 6、把画横线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的成语并填入括号中。

    1.南丁格尔奖,每两年颁奖一次,以激励广大护士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做好救活将要死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的神圣工作。______

    2.猫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没有忧愁,也没有顾虑,什么事也不过问。______

    3.人们兴致高,情绪热烈地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______

    4.面对左宗棠把死当作回家一样的决心,在场官兵个个泪流满面。______

    5.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眼看不到边的碧绿的西瓜。______

  • 7、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______身上有白点,他______白刷不要钱。

    2.______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______小艇成了这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

    3.______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______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4.他______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______如同升天一般美。

    5.______怎么拥挤,船夫______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6.遇到极窄的地方,船夫______能平稳地穿过,______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 8、读诗句,摹画面。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你把想象的画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白杨》片段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 大孩子摇着他的腿 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 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   那不是树   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   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   ),那么( ),不(   ),也不(   )。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给文段第2-5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写出近、反义词。

    严肃     坚强     粗壮     动摇  

                 

    (4)回答问题:

    高大挺秀的身影在文中指

    为什么称白杨树为戈壁滩上的卫士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爸爸借白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

     

     

    (5)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可保卫者。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二泉映月(片段)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___,伤心的哭泣,___,倔强的呐喊……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填序号)

    A.用于语义的省略。

    B.用于列举的省略。

    C.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D.用于引文的省略。

    【3】请写出两个与“淙淙的流水”类似,含有象声词的短语。

    ___            ___

    【4】阿炳坎坷的经历主要指什么?请联系选文作答。

    ___

    【5】假如你遇到阿炳,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___

  • 11、阅读

    林则徐请客

    林则徐53岁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鸦片。一些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鈿。

    一次,英国领事查理设宴,邀请林则徐参加,宴会快结来时,送上来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郿时候,冰淇淋还很罕见,林则徐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时还吹了吹,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便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受到侮辱,心里非常生气,但是,他压住怒火,似乎毫不在意地说:“这道点心,外面像在冒热气,其实是冰冷冷的。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当。”

    过些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外国人。宴席上,端上来的都是中国名菜。那些外国人,一个个张大嘴巴狼吞虎咽。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赞不绝口。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倒。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尝的了。他们“啊——啊——”嚷成一片。有的挥动着手,想伸进嘴巴去;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

    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点,叫槟榔芋泥。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滚烫非常,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急了就要烫喉咙!”

    外国人瞪圆了眼睛,个个呆若木鸡。

    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词语。

    (1)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______

    (2)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镇静。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文中的林则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着急吃槟榔芋泥被烫喉,请用“ ”画出描写外同人出洋相的句子。

    【5】林则徐是清末著名的禁烟英雄、爱国将领,他的爱国名言有:________________。其实,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亘古不变,王昌龄说“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陆游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毛主席面对爱子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消息,他的批文是“________________,何须马革裹尸还”。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跳 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本来要打海鸥的。他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向他瞄准,同时喊:“跳到水里,赶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在上面摇晃着,没有听明白爸爸的话。 跳到水里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 在父亲刚喊出 三 时 孩子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

    1在文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正在这时候”指_______________

    3船长在你心目中是个怎样的人?

    4用简洁的话概括段意。

  • 13、课内阅读

    手指(节选)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文中指受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保护,所以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为什么说:“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请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并用横线划出来。

    【3】这段话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表现了中指做事(        )的特点。

    A.勤劳机敏,敢于探险

    B.吃苦耐劳,不图名利

    C.沽名钓誉,华而不实

    D.体态优美,能力弱小

  • 14、课内外片段阅读。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江边搬箭。

    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联系上下文解释成语。

    神机妙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是对周瑜________的描写,照应了开头,说明周瑜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

    算好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好受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算好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算好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________”呼应,既反映出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受到事物__________的心理。

    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在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①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

    “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________________的情态。

    “窜”字显示速度________,又来得________

    3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四件童年趣事: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文字表现了童年时代的“我”对百草园的________之情。

  • 16、(一)(9分)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 人总是要死的 有的重于泰山  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 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我一定要活下去 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光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用____画出描写司马迁心理活动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司马迁行动的句子。

    (3)文中最能体现司马迁人生价值观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忍辱负重,完成长篇巨著《史记》。

    (4)写出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秦山,有的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课文语段,完成练习。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       )历经多少磨难,(        )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        )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          )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的“秉性”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祖父说的这段话一共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___________

    第二层是___________

    第三层是___________

    【4】你都知道哪些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呢?请列举两例。

    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祖母的葵花

    ①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是祖母种的。

    ②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③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④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 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地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开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

    ⑤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⑥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⑦梵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梵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⑧我的祖母不知道梵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⑨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是一朵花的魂啊。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⑩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开放,开在了祖母的心窝里。

    【1】“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从不同的方面谈一谈,你对画“    ”句子中“香香”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自然段写到梵高和他的著名油画《向日葵》,写这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任选一题完成。

    ①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时,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可描写神态,可描写动作,可描写语言,可描写心理。)

    ②“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母是个怎样的人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用一句话评价祖祖母

    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

    印章

    【材料一】

    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工艺品。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印章自古就有,且样式繁多,但一直以来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藏,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标示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至元代,文人用印已经非常普遍,文人印章真正走向成熟。元代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有篆刻爱好者将《游子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部分诗句、词语刻成了印章,见下图:

    ①寸草心 ②黄鹤楼

    【材料三】

    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之中。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证而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工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人们欣赏和赞叹。

    【材料四】

    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是“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会徽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国传统印章,下部分是用毛笔写的“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的标志。

    【1】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的表格。(3%)

    朝代

    印章发展的过程

    唐代以前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应用于书画鉴藏,出现闲章,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

    元代

    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句与图片对应的诗。

    与图①对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与图②对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的印章字体属于(       

    A.甲骨文

    B.篆书

    C.隶书

    D.楷书

    【4】仔细观察【材料四】中的会徽印章部分,你发现印章部分蕴含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印章镌刻技艺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

    B.书画鉴藏有力地促进了印章向艺术性方向的发展

    C.现代社会简易印章流行,传统的手工制作印章越来越不受重视

    D.元代以后,文人刻印成风,为后代印章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 21、按要求完成下列的句子。

    (1)改为陈述句。

    ①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不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矜持不苟,舍己为公,不正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病句。

    ①上课的时候,我们全班同学都在认真地听讲,只有三四个同学做小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看到了王老师亲切的笑脸和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张骞开辟丝稠之路。

    ①写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②写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写作。

    题目: 他_________

    写作提示及要求: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某个人陶醉、生气、伤心、兴奋、陶醉……时的样子?写自己见过的印象最深刻的某个人陶醉时的样子,也可以写他得意、吃惊、兴奋时的样子。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特别是要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4)书写整洁、规范,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