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云林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销烟 刚强 封锁 篮子   B、祭奠 收敛 严历 狞笑

    C、战役 狂奔 放弃 班白   D、暂时 清瘦 节奏 簇拥

     

  • 2、春色满园关不住的下一句是( )。

    A.一枝红杏出墙来 B.小扣柴扉久不开

    C.明月何时照我还 D.一片冰心在玉壶

     

  • 3、下列词语中的“尽”只有一个与“绞尽脑汁”中的“尽”意思一样,把它选出来(  )

    A.尽职尽责 B.尽人皆知 C.取之不尽 D.仁至义尽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按意思写词语。

    1)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_______ 

    2)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倒霉。_______  

    3)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不愿继续做。_______ 

    4)使人感到多余、麻烦的事物。_______

  • 5、根据成语典故,填上历史人物。

    ____________大摆空城计                       __________千里走单骑

    _____________三顾茅庐                         __________望梅止渴

  • 6、辨字组词。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宿___________

  • 7、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再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子填空。

    (1)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2)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

    (3)恻隐之心,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必自毙。

    (5)人有耻,________________。他没少干坏事,现在落到这种下场,真是应了那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话啊!“_______________”所以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 8、积累与运用。

    1.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诗中,朋友间的离别是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恋恋不舍,是李白“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深情目送;读《稚子弄冰》中的“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_____”,我体会到了小孩子玩冰的快乐;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_”,我感受到了诗人初闻收复蓟北时悲喜交加的心情。

    2.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多依此诗,称70岁为“______之年”。“豆蔻年华”指女子__________的年纪,“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叔叔今年三十岁,是__________之年。

    3.__________________、《三国演义》合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通过读《草船借箭》,我们可以了解到诸葛亮是个______的人,周瑜是个_______的人,曹操是个_______的人。读了《草船借箭》,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__________(人物)的故事,__________(事件)的故事。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按原文填空)这两句话选自课文《_______》。“示”的意思是_______。从对话中我们能感受到子_______(用课文中的词句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祖母的葵花

    ①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是祖母种的。

    ②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③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④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 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地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开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

    ⑤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⑥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⑦梵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梵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⑧我的祖母不知道梵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⑨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是一朵花的魂啊。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⑩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开放,开在了祖母的心窝里。

    【1】“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从不同的方面谈一谈,你对画“    ”句子中“香香”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自然段写到梵高和他的著名油画《向日葵》,写这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任选一题完成。

    ①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时,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可描写神态,可描写动作,可描写语言,可描写心理。)

    ②“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母是个怎样的人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用一句话评价祖祖母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   枪   和   鞭   放在门墩儿上   各自虎势儿一站   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选文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节。

    3小嘎子认为自己的优势和小胖墩儿的劣势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段描写中,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象一下,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后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袅袅炊烟,悠悠乡情

    离乡二十多年,每每梦中沉醉于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时,总能梦到弥漫在房舍上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游走在故乡的红砖、故乡的黛瓦时,总能梦到徐徐盘旋的袅袅炊烟;每每梦中涌动着故乡的小桥、故乡的流水时,总能把记忆定格在几里之外就能看到的袅袅炊烟。二十多年过去了,故乡的炊烟像一根丝线,一头系着家乡,一头系在我的心头,它陪伴我度过漫漫岁月,成为我生活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清晨,缕缕炊烟袅娜在村庄的额头,那是初醒的小村脱去轻纱般的睡衣。浓郁的原野升腾起的是蓝色的希望,那是对大地深厚的恩情,是母亲的辛劳、父亲的爽朗。

    午间,缕缕轻烟飘向蔚蓝的天空,那是屋顶上的庄稼、山冈上的羊群,是父亲在高高的山坡挥起的手,是母亲站在门口唤儿的呼喊。

    夕阳西下,黄昏降临,袅袅炊烟轻柔无骨却万种风情,那是父亲躬耕的犁,那是父亲古铜色脊背上的汗,那是母亲的慈祥,那是我童年的温暖。

    如今,故乡的青山依旧,绿水依流,故乡的炊烟已脱去锦织的轻纱,离我愈来愈远,我难以再见徐徐升腾的炊烟。但是,无论走到哪儿,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袅袅炊烟,让我刻骨铭心,让我永远怀恋。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刻骨铭心:________

    【2】作者在回忆家乡的时候,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写的。

    【3】作者主要是对家乡的________忘不了,所以文章开头说,当梦到________时就会梦到家乡的________;当梦到________时就会梦到家乡的________;当梦到________时就会梦到家乡的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浓浓的________之情。作者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 12、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登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在□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这个片段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__》,其他三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句子“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雾漫天”描写的是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_____________,预测准确。“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说明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箭好像下雨一样”是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于法,突出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6】诸葛亮要求士兵“擂鼓”“呐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操知道上当后会说些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少年林肯

    林肯曾任美国总统,是一位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威望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林肯的少年时代家境困窘,他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参加劳动。在空闲的时候,他就抓紧学习,认真读书。他用木炭在木板上做算术,蘸着自制的黑墨水练字。到了夜晚,他就利用火炉里射出来的亮光看书。他读的书大多是借来的,有时为借一本书要跑上很远的路。

    有一次,他向邻村大叔借到一本向往已久的《华盛顿传》,他高兴极了。但这本书因为屋漏被雨淋湿了,真是乐极生悲。林肯皱着眉头,暗暗思忖:向人家借来这样珍贵的书,现在弄湿了,该怎么办呢?第二天清早,林肯哭丧着脸赶到邻村那个大叔家里,先诚恳地道了歉,接着说:“我没钱赔书,请让我给您干三天活儿吧!”于是,他拼着力气,在大叔家劈柴、烧饭,整整忙了三天。这位大叔被林肯诚挚的行动感动了,和蔼地说:“林肯呀,你可真是个少有的好孩子,为了奖励你,这本书送给你吧!”

    林肯喜出望外,小心翼翼地接过珍爱的《华盛顿传》,回家了。

    【1】在文中用“ ”画出表现林肯刻苦学习的句子来。

    【2】文章刻画人物的主要描写手法是(       

    A.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C.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3】大叔为什么要把《华盛顿传》送给林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居里夫人后来在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

    居里夫人一生曾拥有过三克镭。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1以上片段选自课文《   》。

    2把文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居里夫人在回答问题时,谈到了哪两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以上片段,你想对居里夫人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练兵场。

    _____________

    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6点多就起床了。他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天空阴沉沉的。下午2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谭老师正讲得起劲,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土腾空而起。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已冲不出去了!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

    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说。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一个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事实证明,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曾是一个多么和善的人啊。他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51岁的宝贵生命诠(quán)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给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照样子写词语。

    (1)大公无私(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绘声绘色(ABA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我也会用省略号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三个叹号让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

    6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请用“_____”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7你如何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感恩的习惯

    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学习之余,他每天总要画张画给我: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姑姑,谢谢你!”有时是:“姑姑,你辛苦了!”

    我问小侄儿:“干吗送我礼物?”不善言谈的侄儿红了脸,轻声说:“老师教的。老师让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感恩。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不能忘了说谢谢。”我说:“姑姑是家里人,还用客气吗?”小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

    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惯。侄儿的行为,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

    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花掉三个月稿费。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这么薄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这一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

    第一次,在父亲节,牵了父亲的手祝他快乐。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脖子撒娇,为自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现在想来,没有父亲起早贪黑,用辛苦的劳动铺平我的大学之路,我又怎能有今天?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成人后,第一次牵了父亲的手,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来。这让我悟得: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

    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耳濡目染中,7岁的女儿亦学会了感恩。有一次,她英语考了100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多了。她终于不再害羞,敢于举手发言了。

    【1】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A.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受到影响。______

    B.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心里很坦然。______

    【2】选择:文中画线的句子意思是( )

    A.亲人之间,也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照料而不感恩。

    B.亲人之间,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照料不必感恩。

    【3】侄儿对“我”的影响具体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4】对“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侄儿的感恩之习,改变了“我”,让“我”懂得表达对父母的感恩。

    B.侄儿的感恩之习,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C.女儿学会了感恩,这给她的学习带来了帮助。

    【5】用“ ”画出文中描写母亲因“我”的感恩而感到快乐的句子。

    【6】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你以“感恩”为内容,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名著我会读,根据要求作答。

    林冲道:“若得如此顾盼最好!”柴进道:“只是沧州道口现今官司张挂榜文,又两个军官在那里搜检,把住道口,兄长必用从那里经过。”

    1推测本段选文出自四大名著的____

    2猜猜下面词语的大致意思,选择合适的意思(填入序号)

    官司____)   榜文____)   ____

    ①告示   ②官府   ③缺少   ④派遣

  • 19、现代文阅读

    绿叶颂

    你不如鲜花那样香飘四溢,五彩斑斓,你不比秋实那样硕大肥美,令人赞叹。但是,你却是有金子一样高贵的品德,有春天一样美好的心灵。你终日默默无语,只知辛勤劳作,无私奉献;你倾出自己的心血,为人类酿造甘甜;你不停地为世界编织锦缎。人们离开你,将无法生存,世界离开你,将一片荒芜。//

    早春,寒风依然刺骨,细碎的小雪花仍在飘飘洒洒,大地还没有苏醒,万物还在冬眠。是你,绿叶,率先爬上枝头,悄悄越过庭院。当幼小的蓓蕾刚刚伸个懒腰,睁开惺松的睡眠时,你已像一位姣美的村姑,水嫩、丰满,绿荫一片。

    盛夏的夜晚,热浪袭人。你用倩影逗孩子玩耍,你用衣袖为老人舞扇,你用柔情给人以惬意,你用细语催宝宝入眠。

    秋天的风越刮越大,要把你赶离大树,将你抛向地面,而你却没有半句怨言。你将自己的残躯,化作肥料,无私地奉献给大地。

    隆冬季节,满目萧瑟,就连勤劳的耕牛都躲进了温暖的草棚,享受着一年一度的冬闲。你,绿叶,却不动声色,养精蓄锐,待明年春风一唤,便又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奉献。//

    1文章的写作顺序是(  )

    A.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B.按总分顺序。

    2作者赞颂绿叶是因为( )

    A.绿叶有金子一样的高尚品德,有春天一样的美好心灵。

    B.绿叶终日默默无语。

    C.绿叶不怕寒风刺骨。

    D.绿叶终日默默无语,只知辛勤劳作,无私奉献。

    3文章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对比 B.夸张 C.拟人 D.比喻

    4短文分为两段,请写出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_____

    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_______

    5本文开头把绿叶跟 ___________ 对比,突出绿叶______ 高贵的品德,______的心灵。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缩写句子)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陈述句)

     

    3外婆讲故事。(扩句)

     

    4只有善于调查研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用划线的关联词语造句)

     

     

     

     

  • 21、句子加工厂。

    1.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缩句)

    _____________

    2.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

    3.师父问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

    4.开学之初,学校大队部通过并讨论了队员们提出的合理建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

  • 22、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不带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 在《题西林壁》中,作者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