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毡(zhān)帽 驱(qū)逐 喧(xuān)闹 随心所欲(yù)
B、梳妆(zhānɡ) 弹(tán)动 迫(pò)害 痴(chī)迷
C、柳(liǔ)絮 绞(jiǎo)尽脑汁 清平乐(lè) 花苞(bā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B.猴子比孩子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C.孩子被猴子气急了,因为拼命追赶猴子。
D.大家知道,即使孩子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3、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铲锄 锻练 眷恋 神机妙算
B.拟定 遵重 繁忙 肃然起警
C.部置 武艺 簇拥 心惊担战
D.沉寂 拇指 牲畜 养尊处优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________,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_____的小说。
2.《手指》是____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________。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______和_____。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要_______________。
3.《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______的特点和惊人的_________。
4.《论语》中讲道:“_______,小人喻于利。”“_______,小人长戚戚。”
5、我会组字,再组词。
我 ( ) 争 ( )
( ) ( )
( ) ( )
交 ( ) 尧 ( )
( ) ( )
( ) ( )
6、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脚步 ( )地等待
( )地靠近 ( )地记得
( )地痛哭 ( )的温暖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加上标点符号,再回答问题。
(1)是您( )着全村妇女 ( )着打糕 ( )着炮火 ( )过硝烟 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你从填写的词语中读懂了什么?“雪中送炭”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同志们伤心地( )起来 你却把脚一( ) 嘴角( )着( )地说 妈妈 这个仇一定要报
小金花说这句话时心情是怎样的?
(3)再见了 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志愿军称呼谁是亲人?为什么这样称呼?
8、量词填空。
一(____)数学题 一(_____)天鹅 一(_____)事情 一(_____)神斧
一(____)巨响 一(_____)血痕 一(____)老虎 一(_____)帆船
9、课内阅读。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_________,不管___________,从来都是________,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把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2】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写梅花的特点、品格的句子。
【3】“秉性”的本意是什么?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外祖父说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知道外祖父送墨梅图给作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目,表现了海外游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片段中谈到具有梅花品格的人十分可贵,请写出2个以上这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猴王出世(节选)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 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1】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是对石猴的_______描写,从石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_______的特点,也可以看出他做事_____________。
【3】石猴能当上大王,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他来历非凡,是受日月精华而形成的石猴,非一般的猴子能比。
B.他没有其他猴子没有的勇气和非凡的本领,以及高远的眼光。
C.他有很强的演讲才能,说话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11、课外阅读。
养斑鸠
刚放暑假,一场暴风雨后,我走出屋子,忽然发现院子的西边的草垛旁躺着一只小斑鸠。
我急忙走过去,只见这只毛茸茸的小斑鸠身子抖动着,眼睛半睁半闭。左腿摔伤了,直流血,右翅膀也划了一道血口子。看样子,是刚才下雨时从树上掉下来的。
我把小斑鸠捧在手心,它睁大眼睛惊恐地望着我,身子抖动得更厉害了。小斑鸠真可怜呀!我忙把它捧进屋子,给它擦洗掉伤口上的血,又从邻居家里找来药水,涂在伤口上,然后用纱布包扎好。过了一会儿,它的身子不再抖动了,眼睛睁开了,小眼珠转来转去,腿也能动弹了,这时,我心里真的像吃了块西瓜一般甜丝丝的。我找来一只小篮筐,里面铺上软草、羽毛,拴条绳子挂在院墙上,把小斑鸠放在里面,挺合适。
从这以后,我和小斑鸠成了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每天早晨,我起床后去看小斑鸠,然后抓些米给它吃。起初它不吃,我就用手掰开它的嘴,把米粒放到它的嘴里。后来,它自己也能叼米粒吃了。我坚持让斑鸠一日三餐,我还经常到野外捉虫子给它吃。
两个星期后的一天上午,我捉了几只小虫就兴致勃勃地回家。谁知我来到斑鸠窝前一看,不知小斑鸠哪里去了。突然,扑棱一声,小斑鸠飞到附近的树枝上。我这才高兴地发现,小斑鸠已经羽毛丰满了。它飞出了我做的窝,飞出我家小院,到大自然里去安家落户了。有趣的是,它经常飞回来,恋恋不舍地站在墙头,或者院里的树枝上……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惊恐—( )
恋恋不舍—( )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朝夕相处:____________________
兴致勃勃: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和小斑鸠是怎样成为朝夕相处的好朋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林冲风雪山神庙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遭到太尉高俅的陷害,被发配沧州。押送林冲的两个差役被高太尉收买,要在路上杀死他。幸亏林冲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他,又一路护送,来到沧州。
林冲到沧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草料场。有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林冲住的草屋被大风吹得直摇晃。他想,这屋子怎么过冬啊?等雪停了,找个泥瓦匠来修一修。他觉得浑身发冷,就扛起花枪,挑着酒葫芦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
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想,不如到山神庙避避风雪。林冲走进庙,掩上门,放下花枪,坐下来喝酒。
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噼里啪啦乱响。他急忙起身,顺门缝往外一看,不好!草料场着火了。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见有人在外面说话。原来,太尉高俅知道在野猪林没有杀死林冲,大发雷霆。他派心腹陆谦、富安到沧州,一定要杀死林冲。这二人买通了监狱的牢头,趁着这场大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三个人放完火来到山神庙前说道:“这么大的火,林冲是跑不出来了。就算不被烧死,烧了草料场也要定他死罪!这次他别想活了。”林冲在门里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林冲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死了这三个丧尽天良的人。这样一来,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梁山。“逼上梁山”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
【1】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1)形容恶毒到了极点。(__________)
(2)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__________)
【2】在文中用“______”画出草料场起火当天的天气情况。
【3】草料场起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林冲为什么被逼上梁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人物描写一组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盏,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shòu sǒu),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zhàn dìnɡ)。两个人走马灯似地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náo ráo),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dānɡ dànɡ):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钓 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bié biè)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和字。
【2】这段话中有好些类似“猴儿似的”词语,巧借动物写出人物的特点,很有特色,请你找一找,摘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画出描写小嘎子摔跤时的一系列动词。
【4】请用“﹋”画出描写小嘎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5】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用“ ”标出描写食指姿态的句子。
【2】拇指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食指比拇指更加______。(用文中词语填空)
【3】文中画“ ”的部分运用了______和____的修辞手法。试运用以上修辞手法,写一写大拇指的其他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__”的部分对______的作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运用了_____ 描写,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
A.突出食指工作比大拇指复杂。
B.突出相比大拇指,食指更重要。
C.强调食指在五指中最辛苦。
D.食指和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剥豆
一天, 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碗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了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碗向我面前推了推。
看着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可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选择。”
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此想,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在加快。
儿子的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间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速度不觉间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碗的豆很快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完全没有了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地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我们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1】文中画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1)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刻画人物主要采用的描写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把文中的材料各举一例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表现得十分鲜明,其突出的两点是比赛时的_________和比赛后的__________。
【5】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
本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选段巧理解。
①病人一声不吭(kēng kàng),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②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chā cā)着汗走过来,由衷(zhōng shuāi)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yūn yùn)过去。”
③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shù shǔ)你的刀数(shù shǔ )。”
④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⑤“七十二刀。”
⑥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kān shèn)称军神!”
【1】用“______”画出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文中的“军神”指的是 ,这是________给他的敬称,还把他比作 。请用“ ”画出医生赞扬他的话。
【3】用“ ”画出文短中描写病人的句子。从他的这些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个 的人。
17、可以改变的是态度
有位老妇人请了一个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可是男主人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匠在那里工作的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油漆匠也从未提起男主人的缺陷。
工作完毕,油漆匠取出(帐 账)单,老妇人发现比原来谈(托 妥)的价钱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她问油漆匠:“怎么少算这么多呢?”油漆匠回答说:“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所以减去的那一部分,算是我对他表示的一点谢意,因为他使我不再把工作看得太苦!”
油漆匠对这位太太的丈夫的推崇,使她淌下了眼泪。因为这位慷慨的油漆匠,自己只有一只手。
态度就像磁铁,( )我们的思想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们( )受它的牵引。而思想就像鞋子一样,使我们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毕竟,你的生活并非全数由生命所发生的事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与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字。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方——( ) 推重——( )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填空。
(1)“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一句中,“自己的境况”具体指______________。
(2)初见男主人的时候,油漆匠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那是因为男主人______________;后来,油漆匠对男主人的态度变为______________,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哪两句话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在括号里打“√”。
(1)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
(2)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 )
(3)你的生活并非全数由生命所发生的事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与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 )
(4)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 )
18、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小心!你在吃塑料
2019年8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关于饮用水中微塑料的分析报告,呼吁对自然界中的微塑料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海洋微塑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在制造出来时体积就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另一种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到风浪、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研究表明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000个。
某机构透露仅某家跨国软饮料企业每年生产的塑料瓶就超过1100亿只。据统计,按照每个订单平均使用两个餐盒估算,目前国内互联网订餐平台一天使用的塑料餐盒量约为4000万。快递行业一年需要120亿个塑料袋、247亿米的封箱胶带。全球范围内,只有14%的塑料包装被回收,很多都直接污染着环境,进入海洋食物链,甚至回到我们的餐桌上来。
注:塑料包装中很多是不可回收的快递塑料包装、胶带。
【1】从材料来看,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洋里的生物误食的微塑料都是生产出来时体积就很小的塑料微粒。
B.塑料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中包装、家庭消费品、建筑工程等使用较多。
C.微塑料既可以通过海洋贝类进入人体,也可以通过呼吸、饮用水进入人体。
D.海洋塑料垃圾已经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周末妈妈不在家,爸爸想通过订外卖解决午餐问题。看到上面的材料,你会对爸爸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限塑”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你打算在生活中如何减少使用塑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用“ ”画出描写主席动作的句子,从中表现了 。
【2】读下面的短语,谈谈你的体会。
整整一天 一支接着一支 热了几次
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选文末尾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估计这道题他一定不会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把崭新的床单抓破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兵马俑规模宏大。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例句,把下面句子补写完整。
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祖国是蓝天,我就是_____________;祖国是森林,我就是_____________;祖国是高山,我就是_____________。
(6)“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这句话通过描写沃克医生的_____________,反衬出刘伯承的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根据句式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改变语序,不改变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4)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略了。(修改病句)
给句子治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训练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团结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株团结松的树干很粗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 变了
观察周围人、事、物发生的变化。如:父母改变了对你的教育方式,爷爷会用微信了,家乡变美了……请选择一个内容,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内容具体,语句通顺;(2)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