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厦门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颜勤礼碑》是( )的代表作之一。

    A.欧阳询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摔跤 搂住  打仗 B.长鞭  期负  抓挠

    C.扳手腕  剃头  伤疤 D.监视  喉咙  难堪

  • 3、重新排列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通顺的话,正确的语序是(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课文内容回顾。(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夸耀自己的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矛盾自相——夸耀自己的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6、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7、“门”“口”内加字我会变。

    例:门→(阔)→(广阔)→(宽阔)

    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囗→(因)→(公园)→(花国)

    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连续  继续)。和老师的一场谈话,只不过更加(激发  激励)了我的想象力。我(希望  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我们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自己给自己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不是八个月?不是十个月?偏偏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小鱼,大概经过了一百万年。现在,这一百万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一百万年,这又是一个月。这样(推算  计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三年以后,我升入了高年级。有一次上生物课,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达尔文,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盈——(   )   遥远——(   )

      简单——(   )   安静——(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一本正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发现是什么?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

    5.听了生物老师的课,“我”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___,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___,___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___。武松一___,又___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___。武松一___,又___在一边。

    【1】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动词。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________,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________________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________。武松一________,又________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________。武松一________,又________在一边。

    【2】本段主要写________的场面。

    【3】大虫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是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

    【4】文中的“闪”字能换成“躲”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暖冬

    ①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②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③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④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⑤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⑥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⑦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__________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照应的一句话,用“ ”画出来。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在“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④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多选,填序号)

    A.思念家乡

    B.怀念童年快乐生活

    C.对母爱的赞美

  • 12、课内阅读。

      (节选)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从窗子照进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都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地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贝多芬急忙跑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了下来,并且命名为《月光曲》。

    1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找出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

    2贝多芬弹的《月光曲》的调子如果用文字来表达是什么样的呢?   在文中画出来。

    3选文中哪些是盲姑娘的联想呢?找出来画上   ”。

  • 13、阅读

    醉在自然的天堂里(节选)

    来草原不到塞罕坝走走,就不能体会到草原的真正含义。

    塞罕坝的秋天,格外迷人,眺望坝上,亭亭玉立的白桦树,挺拔苍劲的落叶松……一片片松涛林海立时奔收眼底。林间草地,百花争妍,观“百花坡”,游“月亮湖”,《还珠格格》外景地“黄花滩”寻踪,别有一番情趣。绿茵茵的草滩上,跳动着一丛丛的“小火葙”,那就是被乾隆称之为“恰似金钉钉地”的金莲花,它可以入茶消炎败火。漫山遍野的金莲,像漫天的繁星抛洒在无边的绿色地毯上,组成了一幅幅巧夺天工的图画。塞罕坝星罗棋布的湖泊,蜿蜒如蛇行的河流令人流连忘返,而遗存的将军泡子,塞北佛石庙,十二座连营等古迹令游人怀古幽思。“到坝上不去练兵台,不能算领略了草原风光;到坝上没到将军泡子,懊恼比地平线还要漫长”,诗人在青松白桦间吟出了这样的诗句。

    辽阔的大草原,昔日是乌兰布通的古战场,我们在《康熙大帝》电视剧中就见到过,康熙曾在这里平定了噶尔丹叛乱,而今这里成了水草丰茂的御道口牧场。沿坝上草原,越过界河进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亲身感受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的壮美与纯净,徜徉于绚丽多彩的草原花海,绿草遍野,天蓝欲滴,云花清秀,野芳幽香,草原风光旖旎,令人心驰神往。

    驰骋塞罕坝,红山骑军马。“红山”是驻京军区训练军马的基地,是清朝三代皇帝木兰秋弥狩猎的地方。在这里挑选一匹骏马策马飞奔,驰骋坝上,全心领略策马扬鞭的疯狂感觉。暮夜,围聚在熊熊的篝火旁,品尝烤全羊的美味,夜宿蒙古包,体验马背民族的民俗风情。

    坝上草原,花之海,草之巅,回归自然的天堂,让人企盼,让人陶醉,让人永远思恋。

    【1】“蜿蜒如蛇行的河流”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

    【2】选文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塞罕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选文第三段中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呢?

    ____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

    【5】你眼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用一两句话给我们描述一下吧。

    ____

  • 14、课内阅读练习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1确实这个词我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话主要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倾听与表达听短文《挫折》,完成下面填空。

    1、因为父母____________,所以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天,父亲在儿子上学必经的田埂上_______________,儿子看到后很_______________,他最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么,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关系呢?人的耳朵能接收声音的信息,眼睛能接收图像的信息,鼻子能接收气味的信息。这些信息由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由大脑统一处理。因此,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这个系统的司令部就是大脑。同样,要建造一个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也必须在系统内设一个司令部,这个司令部就是电脑”。

        如今,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听CD,看VCD,唱卡拉0K……要是你的多媒体计算机连接上了贯通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还可以在家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那才真叫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呢!  

    (1)短文介绍了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是________,电脑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多媒体系统传递信息的设备相当于________。  

    (2)电脑的作用有________。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  

    (4)文中引用了一个谚语是“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

  • 17、课内阅读。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①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②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联系上下文,“军令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总是掩藏在语言之中。仔细阅读句①和句②,周瑜间诸葛亮用什么兵器最好时,以下哪个不是他的真实想法?( )

    A.明知故问

    B.虚心请教

    C.设下圈套

    D.借机陷害

    【3】选段最后一句话中,周瑜高兴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既然军事已商定,目的已达到,周瑜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摆酒席招待诸葛亮呢?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

    A.诸葛亮接下了造箭的任务,周瑜为了感谢他,所以摆下酒席。

    B.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很高兴,明面上是招待诸葛亮,实则是为自己庆祝。

    C.周瑜摆酒席招待诸葛亮是想犒劳诸葛亮。

  • 18、阅读

    绿林深处白鹭飞

    ①初夏时节,风清日丽。我们终于来到了武安镇清泉村。

    ②绿绿的秧苗站稳了脚跟,正婆娑着散发出无尽的青春。稻秧田错落有致,田间阡陌纵横,沟渠流水汤汤,清澈澄碧。金色的阳光裹着绿色的风的衣裳,在树梢上舞蹈,在房舍间穿梭,在水洼洼里谈笑。白果树、杨树、桃树、桑树围着一坡又一坡的村舍低声絮语。

    ③走过一个又一个小山坡,车子停靠在一户人家门前。一棵高大的杏树遮天蔽日,树下落了一地浅黄的杏子。柴垛、沙堆间有小鸡呢喃着觅食,门前、草丛中有狗在撒欢。

    ④眼睛越过门前的稻秧田,对面是一片深绿色的杉树林,山林外围是嫩绿色的杨树,树林越深,绿色也渐渐由浅至深,至深处则似一块墨绿色的玉镶嵌在广袤的天际。林间不时地传出“咕咕嘎嘎”的鸟鸣。灌入耳郭的丝丝风声捎着鸟鸣声,不断涌动着你宁静的思绪。

    ⑤放眼望去,树木葱茏,绿荫滚滚。绿林上空,蓝天载着悠悠浮云,天蓝得纯净,云白得耀眼。阳光丝丝透进,在树林间快活地闪烁着,跳跃着,林间点缀着若隐若现的白色,像盛开的广玉兰花。定睛一看,枝头上正密密麻麻地停栖着上千只白鹭!不知是否林间有人惊动,一阵风过,一片白鹭群飞而起,正扑棱着翅膀向空中齐飞、滑翔,再栖落,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咕咕嘎嘎”的鸣声不绝于耳,让人疑是误入了“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千年诗行中!

    ⑥我们惊喜地走在田埂上,向杉树林近处走去。抬头仰望,丛林中,只见它们昂着高贵的头,君临天下。那雪白的羽毛,修长纤细的腿,体态婀娜如舞蹈的少女,姿态优雅又如高贵的绅士。有的在枝头筑巢,嬉戏逗趣;有的引颈吟唱,翩翩起舞。它们体态轻盈,或奋力展翅,跃跃欲飞;或相依相偎,成双成对,带给你一份喜悦与宁静……偶尔回头,也见绿绿的稻秧田里。时有一两只缓缓飞落在明净的水田边洗喙叼鱼,稻田便成了一幅嵌在镜框里的画。让人不由想起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诗句。

    ⑦暮色将近。一群群归巢的白鹭自由地滑翔,优美地降落,影影绰绰,还有几只在林间,辗转低回着翩然而落,在薄暮中构成一幅曼妙的剪影。

    【1】“满眼都是绿色的世界。”这句话放在文章第几段的开头最合适(       

    A.②

    B.③

    C.④

    D.⑤

    【2】仔细阅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绿林中的白鹭,先闻鸟声,再观其行。( )

    (2)短文两次引用诗句,描绘的景象是一样的,表达的情感也是一样的。( )

    (3)短文多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乡间迷人的田园风光。( )

    【3】第⑤段是怎样描写白鹭的?请你至少从两个方面来评价这段话在表达上的特色和表达效果,分点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画“ ”的部分写了白鹭在枝头的种种活动,最后却说“带给你一份喜悦与宁静”,这前后是不是矛盾了?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美文阅读。

    儿子

    儿子是两年前在边防牺牲的。每年到了那一天,老人都要办几样菜,对着云南方向摆下,洒上几杯鸭溪          )酒。这是儿子生前爱喝的,老人一直没有掉泪:这是典型的山民性格,坚毅、强        )。

    每月都要收到来自云南边防的汇款贰拾元,两年了。最初只有汇款,后来,有一次老人实在忍不住,让邻居小刚替他给这个自称“          )为民”的同志写了一封信。“解为民”看了信,知道老人家最大的难处是孤独,于是老人便月月都又收到一封信,        )寒问暖,也谈部队生活及自己的婚姻,每封信的落款,都端端正正地写着:“您的儿子。”老人满意了,这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吗?老人的心温暖了。

    ______,这两个月来,______汇款照样来,________________中断了,汇款上的笔迹也很陌生。老人焦虑不安,他凭直觉感到,一定发生了意外的事。

    老人        )上积          )起来准备给“儿子”办彩礼的钱,登上了去云南的火车。部队首长把他带到一个松林环绕的地方,那里并排筑着两座烈士墓,一座是亲生儿子,一座是“儿子”的。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2】第三自然段的“____”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        然而               

    B.于是       虽然               

    C.可是        虽然                

    D.可是       如果       但是        

    【3】标题“儿子”二字是指(          

    A.老人的亲生儿子

    B.自称“解为民”的同志

    C.老人的亲生儿子和“解为民”

    D.泛指解放军战士是人民的好儿子

    【4】对主人翁的刻画,文章运用的写作方法是(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D.行动和心理描写

    【5】“老人的心温暖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对文中的“儿子”是怎样评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人,能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奋斗,永不停息地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去攀登一个又一个新高度,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

    改写成陈述句:

    2巧克力、压缩饼干冻得像鹅卵石一样坚硬,难以人口。

    写一个比喻句:

    3.事业与我同在,亲人与我同在,祖国人民与我同在。

    写一个排比句: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把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生活中,谁感动、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请以“他          了”为题写一篇习作,写清楚当时发生了什么事,特别是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要求: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