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拼一拼,请你在正确读音上面画“√”。(4分)
奄奄一息 (yǎn yǎn yì xī yān yān yì xī)
迫不及待 (pò bù jí dài pǎi bù jí dài)
喜出望外 (xǐ cū wàng wài xǐ chū wàng wài)
昏迷不醒 (hūn mí bú xǐng hūn mí bù xǐng)
2、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3、对“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2)古诗中有很多诗句描写不同季节的景象。其中《咏柳》“______”一句,形象化地描绘出春风的动态及其创造力;《对雪》“______”一句,写出了冬日旋风中乱转的急雪。
(3)真诚是忘我而( )的。(邓浩)
(4)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______》、《______》、《______》这三部传记,其中,饱受耳聋折磨的人是______。
5、填空。
(1)《从军行》的作者是____朝诗人____,他尤其擅长写______诗。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___,此诗被称为他__________。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____朝诗人_____,这首诗是一首______。
6、积累填空。
(1)刷子李的职业是粉刷匠,他的绝活是_______________,他给自己立下的规矩是_______________。他精湛的技艺,让人想起一句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作者是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文中的“他”指_____________。
7、补充诗句。(8分)
(1) ,收篙停棹坐船中。
(2)草铺横野六七里, 。
(3)大儿 ,中儿 ,最喜小儿 , 。
8、请根据本学期的学习和积累填空。
(1)《孟子》中告诉了我们同情心的重要性:恻隐______,_____;《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做了以下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戚戚。
(2)王之涣和王昌龄都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写下了许多描写关外风光和军旅生活的诗篇。《凉州词》中描写了凉州萧索壮阔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从军行》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感悟
《秦兵马俑》节选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1】文中使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兵马俑的________。为了突出这个特征,作者不仅写了所见,而且写了联想,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表示作者联想的语句出来。
【2】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 ,请你发挥想象,补充写出一个兵马俑的神态_____________。
【3】“兵马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艺术瑰宝,你还知道的中国其他著名的历史名胜有: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与欣赏。
奇妙的电脑
由于在电子计算机里所有的数字都用“1”或“0”两种符号表示,还由于电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每秒钟可以跑30万千米,而且电子元件反应非常灵敏,( )电子计算机可以用“闪电般”的速度进行运算,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在军事上,防空雷达装上电子计算机,( )可以发现目标,( )可以控制火力,准确地击落目标。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更是举不胜举。比如,在设计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时,需要详细计算该用多粗的钢梁。如果用算盘计算,起码要算半年。用电子计算机,只要几分钟就算出来了。日本有座年生产6300万吨钢铁的钢铁厂,原来需要职工25000人,在大量使用电子计算机之后,只要4000多名职工就够了。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原因有三点:一是_____;二是____;三是______。
【3】电子计算机有广泛的用途,作者说了三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三是_____。
【4】作者以设计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时计算该用多粗的钢梁为例是为了说明( )
A.电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B.电子计算机中电子元件的反应灵敏。
C.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非常快。
【5】日本的钢铁厂原来需要职工25000人,而在大量使用电子计算机之后,只需4000多名职工。作者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 )
A.电子计算机用途广。
B.使用电子计算机可以节省大量劳力。
C.电子计算机可以在工厂运用。
【6】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11、故乡红叶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 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 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 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
【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
【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乡的人们不赏红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年作者内心惆怅迟疑,可为什么还是回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试着写一写:“故乡红叶”在文中象征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着分析文中“父亲”这个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快乐阅读。
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到山的那一边的县城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里的这一边的奶奶家。
小村的春天是可爱的,活跃的。当春天的温暖取代了冬天的寒冷时,田野里的土变得松软无比。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埂上,闻着清香的泥土气息,那种融化在大自然里的感党,是在城里永远(体会 体味 体验)不到的。这时候要是有乡亲经过,就会听到亲切(温柔 温热 温暖)的呼唤:“琳,这里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看个够,别回城里就忘了呀!”是啊,这就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此刻我不仅仅是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更重要的是,我在家乡的怀抱里,感受着浓浓的乡情。
“一日之计在于晨”,随着声声鸡鸣,各家各户(陆续 连续 继续)打开了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挽着一大篮衣服相邀到小河边。这时,搓衣声、说笑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乐。
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雅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奶奶到河边择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这时候一边是菜一边是我,奶奶脸上放射着爱的光芒,祖孙喜洋洋地回了家。遇到乡亲们可能就有了玩具,我常常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最常有的是,得到一些野花或一些菜花,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有时,邻居家的大婶见我在屋外玩,(递 塞 送)给我一个刚煮的红薯,因为我人小个矮,小狗、小鸡经常会跟我抢食,我东躲西藏,急得哇哇叫,这时大婶吆喝着给我解围,赶跑了小狗、小鸡。我舒心地笑了,捧着(温柔 温热 温暖)的红薯,心里更是(温柔 温热 温暖)无比。
上小学的时候,我离开了小村庄,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里了,我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1】给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3】从文中找出具有下列意思的词语。
(1)孩子气,天真。(___________)
(2)衬托,烘托。(__________)
(3)解除困境。(__________)
【4】短文主要从哪四个方面写了“我”对故乡的美好的记忆?请试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一说,你是从哪里读出“那一份浓浓的乡情”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结构特点是( )。
A.首尾呼应 B.总分 C.并列式
13、下面的语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照样子写一写。
①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②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 )的写法。
A.打比方
B.对比
C.先抑后扬
【2】两个句子表达的情感类似。母亲说家乡的桂花香,其实表达了母亲________________之情。“我”说那夜的豆子好吃,其实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请你运用上面的方法,自己选一个事物或场景,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给 予 是 幸 福 的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忍,快要支持不住了。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风吹日晒中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就用力抽水,却一滴水也没有。他失望到了极点。
忽然,他看见吸水器旁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紧紧地塞住了。壶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请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满满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不要按纸条上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他思索再三,最后,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吸水器中果然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儿,他重新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两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一己之利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摇摇欲坠——(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
【2】“你只有把一己之利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甜美的泉水”
这句话中的“置之度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写自己的心声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良心是肉做的
①唐歪从银行提着一包钱出来后,直接回了家。老婆问,这么快就给民工发完工钱了?唐歪将一沓沓钞票堆在桌面说:“我舍不得,这些钱都归我该多好啊!”老婆说:“不发工钱,他们肯定会找上门来的。”唐歪像是王八吃了秤砣铁了心地说:“我躲起来。”“那我怎么办?”老婆急忙问。唐歪说:“你抵挡一阵。”“他们会打我的。”老婆害怕地说。“不会,我给你设计一下造型。”唐歪说。
②头几天,唐歪家风平浪静。到了第五天,门铃就发疯似地响个不停。唐歪用手示意老婆沉着应战,自己一头扎进暗楼去了。
③老婆战战兢兢地将门打开,只见门口站着二十多个民工,手中拿着“白条”,不等她说话,一个为首的民工语气坚定地对挺着个“大肚子”的她说:“我们要找唐老板讨要我们的血汗钱。”她稳了稳神轻轻地说:“他跑了!”“什么,他跑了?”民工们拥进了唐歪的家。屋内的情况让民工们傻了眼,因为屋内已是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家具。“这…… 这是怎么回事?”为首的民工小心地问。老婆一摸眼角的泪珠说:“他携款而逃,家已被有关部门查封了,还让我两天内搬出这套房子。”她样子十分可怜。民工们听到这儿,都收敛了愤怒的叫声。
④屋里静得出奇,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似乎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忽然,那个为首的民工首先向屋外走去,紧接着其他的民工也一个接一个地朝屋外走去。陡地,那个为首的民工停住脚步,问唐歪的老婆:“大妹子,这城里你还有亲戚吗?唐歪的老婆摇头。那个为首的民工又问:“家都查封了,你一个孕妇能上哪儿?”唐歪的老婆又是连连摇头。
⑤又是一段时间的安静后,为首的民工从口袋里摸出几张小钞,接着又向其他民工要了些,然后将一把钞票往唐歪老婆手中一塞说:“我们就这么多了,拿去住个旅社吧,天寒地冻的,别冻坏了肚子里的娃儿!”唐歪老婆的手像触电般地抖个不停,她哽咽地吐出几个字:“大哥,这……这……”那个为首的民工苦笑了一下说:“别啰嗦了,我们还要去找活干,否则老婆孩子就过不好年了!”说完,他领着其他民工头也不回地走了。
⑥民工们刚走,唐歪就从暗楼里钻了出来,他望着已成为泪人的老婆和他手中的一把零钞,猛地,他扇了自己一耳光,抓起那包钱追出去……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要求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5段画线句子,结合文章的内容,用一段话描写唐歪老婆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第1段最后一句话中,唐歪对老婆说:“我给你设计一下造型”,他对全过程作了哪些设计?请简要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用“良心是肉做的”为题目,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ー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売一样。
【1】从选段中找出ABB式的词语,并仿写三个。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选段中描写了蜜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小昆虫。作者运用了含有色彩的字,即白、黄、红、_______、______。这些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从中可以看出“我”对这些小昆虫的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2)选文在描写蜻蜓和蚂蚱时,侧重写它们的_____________;而画线句子在描写蜜蜂时,侧重写它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和“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前后__________(矛盾 不矛盾),前面一句是针对“果树渐渐地都死了”来说的,后面一句强调了对__________的难忘。
17、阅读理解。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1】课文题目中的“大眼睛”加上了引号,其作用是( )
A.特定称谓 B.着重指出 C.表示引用
【2】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大眼睛”是怎样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者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是怎样描写大眼睛的?从第2~5自然段中各找出一个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中的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女孩________。第3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虽然”写出了学习条件的________,“可是”说明了小女孩对________的渴望,以及内心充满________的原因。
【5】用“________”从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6】“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像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这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 ,劲儿先就自泄了一半。那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楸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1】本文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 ________》,作者是_______。还有三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选段段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描写了老虎一扑,一掀,一剪,表现了老虎___________的特点,武松对付老虎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武松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19、课内阅读
岁月流逝,很多年又过去了,我成了“著名”作家,书店里在出售我写的小说,舞台上在上演我写的戏剧。今天,当我被无数“赞美”和“批评”包围着时,我又想起了我的第一首诗和由它引起的小插曲。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美极了”的母亲,又有爱说“糟透了”的父亲。他们都是出于对我的爱。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惧怕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样“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
“美极了!”……“糟透了!”……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帆。
【1】“美极了”和“糟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怎样的?
母亲对“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对“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作者为什么说“我感到庆幸”?(选取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选文的最后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难道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泽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武此行肩负着平息边关战火,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宁的重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次考试没考好,所以我不能灰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高塔上,浮云遮住了我的视线。
改为“被”字句: 。
(2)这场交易实际上是两个老农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
缩句: 。
(3)看不清山的样子,是因为人在山中。
改为反问句: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连这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展开想象写片段。
文章结尾写:“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等“我”醒了,又会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呢?请你展开想象,继续往下写。
我睡醒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