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周口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玉(qìnɡ)     跄(liánɡ)       惩罚       土匪

    B.弓(nǔ)        图(qǐ)            半截       繁忙

    C.哮(páo)       虏(fú)            都督       鬼计

    D.火(ɡōu)       乱(liāo)        水瓢       酥软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骨文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金文又叫铜器铭文,盛行于东汉时期。

    B.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推行的统一字体。

    C.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盛行于唐代。

    D.隶书产生于魏晋以后,南北朝之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字体,一直沿用到今天。

  • 3、《绿山墙的安妮》中,马修送给安妮的圣诞礼物是(    

    A.一件衣服

    B.一个项链

    C.一束花

    D.一幅画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看拼音,写词语。

    mǔ zhǐ dù jì shēng chù yǎngzūnchǔyō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iōng táng duàn liàn nián líng yǎn jí shǒukuà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默写《元日》,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要将一个故事简要地讲清楚,得将故事的线索理清楚。请你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各个部分不重小标题:

  • 7、对号入座

    形容声势或气派让人敬畏的样子。(  

     

  • 8、辨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  碗________  铸_______  浆________  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zōng zhōng)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yūn yùn)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qiáng qiǎng)一笑,说:“我一直在shǔ shù)你的刀shǔ shù)。”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shèn kān)称军神!”

    【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一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在这里表明沃克医生今天的反应是个例外,从而说明今天手术的___________________

    【3】画“_____”的句子是对_________(谁)的___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

    【4】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且手术时一声不吭。

    B.手术时刘伯承因为疼痛抓破了新床单,却还在数刀数。

    C.刘伯承带兵打仗的本领高强,他是军队中的“定海神针”。

    D.刘伯承有着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

    【5】文段重点刻画的是刘伯承的“军神”形象,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描写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古埃及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就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 )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 )被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70多座, 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约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约230 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约2.5吨,最大的一块重约160吨。

    有人估计,( )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用火车装运,需要约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也很难插入锋利的刀片。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动用了约10万人,完成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古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1】给本文加个恰当的标题:《__》。

    【2】短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金字塔?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写金字塔 “宏伟”和“精巧”的句子。

    【4】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5】火眼金睛。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雄伟___     矗立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勤劳____     精巧____

    【6】短文第3自然段介绍金字塔主要用了( )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7】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1】“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有哪些?把这个词语换成别的近义词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瘫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严监生这样的情形,可以用词语“__________”来形容。

    【2】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头,大家对他这个举动的用意进行了怎样的猜测?严监生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请根据选文完成下表。

    人物

    猜测

    严监生的表现

    严监生的心理

    大侄子

    ______

    ______

    ______

    二侄子

    ______

    ______

    ______

    奶妈

    ______

    ______

    ______

    赵氏

    ______

    ______

    ______

    【3】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可能要说些什么,在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重新给选段起个题目,你觉得这个题目可以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草原(节选)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从选段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________

    ②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________

    ③一群群马飞快地奔跑。________

    (2)从选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作者是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________》。

    (4)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

    (5)选段中的“玻璃的带子”指________,写出了它________的特点,破折号表示________。选段中的“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________。“彩虹”形容________,读了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蛇与刺猬

    蛇一逮住青蛙,总是用它藤蔓般的躯体,把青蛙团团缠住,然后张开它那极大的嘴巴……

    一天,蛇遇到了刺猬,它又故伎重施。刺猬顿时蜷缩起来,有意地听从蛇的摆弄。只是在蛇把刺猬缠到紧得不能再紧的时候,刺猬一下使劲张开了它周围的尖刺,刺穿了蛇的躯体。蛇再也无法逃脱,最后成了刺猬的美餐。

    蛇在临死的时候,痛苦地说:我这是活该,竟______________地看待一切事物。我本想做一个赴宴的人,没想到反倒成了别人桌上的吃食。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故伎重施:________

    2根据你的理解,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

    ①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②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③一掉准掉在身上。④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⑤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⑥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⑦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⑧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⑨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⑩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语段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2】从( )几个句子中读出刷子李的手艺高超。(填序号)

    【3】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哪方面对人物进行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第九句中“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写出了刷子李刷墙的效果好。

    【5】为什么要提到“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短文阅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lòu lù)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xiān xiǎn)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wéi wèi)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悲伤______依恋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有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句子“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短文画横线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照样子运用动作描写写一写“久别重逢”这种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①你想节省时间有效率地学习吗?那就请你无论如何都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②“生物钟”这个谜是现代生物学中最诱人的一个课题。你倘若观察一下大自然,就能发现一切安排得多么井井有条!每天黎明,小鸟就唱起婉转的歌,随着日落,歌声又消失了;到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儿却待不住,猫头鹰也开始觅食;小小的蜘蛛则是在午夜以后开始织网,到凌晨四点左右停止工作。看来它们的体内有着极其精确的“钟”。

    ③人身上有没有“生物钟”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在正常的情况下,心跳和呼吸并不受人的意识支配,每分钟心跳大约七十次,呼吸大约二十次。人的体温在清晨最低,黄昏最高。夜晚,大脑皮层已经进入休眠状态,你如果马上上床睡觉很快便能入睡,第二天早上不用人叫,也会准时醒来。可是你如果强打精神,半夜还在灯下复习功课,就会给大脑皮层带来很大负担。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拧乱了身上的“钟”,还会导致大脑皮层病理性变化,诱发神经衰弱等神经官能症。再如,吃饭也是受“生物钟”控制的。有些人以为自己身体好,早吃晚吃没关系,所以不按时吃饭。岂不知,到了该吃饭的时候,身上的“生物钟”已把消化液准备好了,并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因此人长期不正常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会得胃病。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生物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就某种意义来说,是生物体内化学和物理变化的结果。但“生物钟”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至今还是一个未揭开的谜。你如果有志去揭开它,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向科学进军的征途上,需要强健的体魄,所以,你必须注意,千万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有改动)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复习时可以熬夜到很晚,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B.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头鹰开始觅食。这是动物体内存在“生物钟”的表现。

    C.不按时吃饭,人体的“生物钟”会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

    D.科学家认为,“生理钟”只是生物体内化学变化的结果。

    【2】(  )是在午夜以后开始工作的。

    A.小鸟

    B.猫头鹰

    C.蜘蛛

    D.壁虎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在正常的情况下,人的心跳和呼吸受人的意识支配,每分钟心跳七十次,呼吸二十次。( )

    (2)动物体内有着极其精确的“钟”。( )

    (3)吃饭不受“生物钟”控制。( )

    (4)长期熬夜学习会导致大脑皮层病理性变化,诱发神经衰弱等神经官能症。( )

    (5)人的体温在黄昏最低,清晨最高。( )

    【4】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小英爸爸说:“我的身体非常好,可以不按时吃饭。”

    小英爸爸的说法是________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5】期末考试快到了,小英复习很刻苦,每天都要复习到夜里十一二点,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劝劝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一个朋友那儿得到新诠释。

    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另一个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那个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

    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的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感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难免调整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1】“盲人提灯笼”是歇后语,其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词语中的字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下来。

    (1)借花献佛 花:______。佛:_______________ 

    (2)为善至乐 善:_______。乐:_______________

    【3】点明全文主题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盲人的故事对“盲人提灯笼”做了怎样的诠释?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全文的写作目的,想想文章的深刻含义,下面三项中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照亮别人

    B.盲人提灯笼

    C.保护自己,方便他人

  • 19、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少年与镜子

    渐渐地少年开始接近那个老人。

    站在门口望去,床上的老人像一根枯朽的老松木横卧在阴暗的角落。少年是个很贪玩的孩子,他走进老人的房间不过是想找点好玩的东西,结果他很失望。老人几乎一无所有。就连那个惟一的儿子也是偶尔来看一看。最后少年不得不“相中”了窗子旁那块大镜子。他轻轻把它捧起来。这一切老人当时居然毫无察觉。

    少年把大镜子捧到自家的阳台上开始搞他的恶作剧。他用镜子把刺眼的阳光反射到楼下行人的脸上。行人的眼睛被刺花了,开始愤怒地责骂干这事的坏蛋。少年嘻嘻一笑收了镜子藏起来……这个漂亮玩法搞了很多次,直至玩腻为止。

    现在少年又开始寻找新的游戏对象了。下楼,又得经过老人的房间。门依旧开着。还没走近他就听见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声。少年缩了缩身子。走到门口时咳嗽声告一段落,只听老人含混地说了点什么。21·世纪*教育网

    ??少年产生了好奇心,倚在门口,不走了。老人感觉到了,尽力提高声音说:

    “阳光……”其实声音依旧含混,但少年总算听清了——“阳——光”。少年走进房间。这是二楼,太阳光被对面那幢小楼挡住了,阳光恰好照不进室内。

     “孩子,我要……”老人一双千瘪无神的眼睛裂开一道细细的缝隙。

    “要阳光,是吗?”少年接下老人的话。

    老人点点头。当然这个动作很细微。

     “可是,太阳光照不进来啊!”少年为难了,他真想走开,何必讨这个麻烦呢。可是少年还是奇怪地落入了对话的“圈套”。

     “镜子。我的镜子没有了。”老人此时说话声音比刚才大些。说完这段很“长”的话后开始剧烈地咳嗽。

    说到镜子,少年明白了。他飞快地跑回家把那块镜子从墙角捡起来。他明白老人这块镜子的用途了。

    少年调好角度,阳光立即反射进来,照在老人身上,老人竟停止了咳嗽,脸上泛起笑容,堆满皱褶。这样,少年重新产生了摆弄这块镜子的兴趣。太阳不断西移,少年不断挪动镜子的位置和角度。于是阳光一直“照”在老人身上,直到老人安静地睡去。少年很是高兴,可立刻又陷入困顿——这样一会挪动一下终究不是高招啊!

    少年想了一夜,他想为此搞个小发明什么的,比如可以叫“人造太阳”。

    第二天太阳升起时他想出了办法。他找来了家中所有的镜子,新的旧的,方的圆的……幸好那个爱照镜子爱买镜子的姐姐没有扔掉它们。

    那大半天时间里,少年把那些镜子都立在了相应的地方,一直排到阳台上。这期间老人面对阳光始终微笑着。这也许是老人患病以来笑得最多的一次了。

    这下好了,老人也有“白天”过了。少年睡了一夜好觉,梦见许多块镜子挂在树枝上,像许多个小太阳。

    少年再走进老人的房间时,才知道出事了——所有的镜子都不见了。地上是一块块玻璃碎片。少年这时记起方才走下去的那个人,是老人的儿子吧?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少年发怒了。要不是那人已经不见了,少年对他是绝对不会客气的。现在家中肯定找不到一块镜子了。

    少年走进商店,想买一块大镜子,却没有足够的钱。少年在大镜子前徘徊。大约与此同时,在一幢楼内一个老人已经辞世。令老人的儿子及所有人不解的是,那个染上病痛多日的老人居然是微笑着离开人间的。

    1用几句简练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指出下面各句中引号的不同作用。

    A、特定含义  B、特定称为  C、讽刺  D、否定

    ①最后少年不得不相中了窗子旁那块大镜子。(  )

    ②可是少年还是奇怪地落人了对话的圈套(  )

    ③说完这段很的话后开始剧烈地咳嗽。(  )

    ④于是阳光一直在老人身上。(  )

    ⑤少年想了一夜,他想为此搞个小发明什么的,比如可以叫人造太阳(  )

    ⑥这下好了,老人也有白天过了。(  )

    3少年睡了一夜好觉,梦见许多块镜子挂在树枝上,像许多个小太阳。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

    4 “令老人的儿子及所有人不解的是,那个染上病痛多日的老人居然是微笑着离开人间的。”老人为什么是微笑着离开人间的?老人的儿子及所有人为什么不解?

    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我会按要求写句子。(13分)

    (1)我们不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改为反问句)

    (2)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改为字句)

     

  • 22、 请把下面的反问句变为陈述句。

    (1)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好的天气,难道我们不应该出去游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题目:他_______________了。

    要求:生活中,谁陶醉、高兴、生气……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最好能表现他的内心变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