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______)
2.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______)
3.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______)
2、读句子,填空。
1.我们地球的年龄应该是46亿岁。
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 。
2.地球70%的面积被海水覆盖,陆地面积仅占30%,上面还布满了河流与湖泊。
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 。
3.一艘欧洲的货船抵达赤道附近的非洲码头后,发现原封未动的货物少了十几吨。
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 。
4.我们的地球像一只陀螺,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
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 。
3、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丝毫没有犹豫,直接地说。(____)
(2) 福楼拜一句接着一句,不停歇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____)
(3) 所有办法都想尽了,也没有想到解决的方法,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____)
4、《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___________),他所使的武器是两把斧头,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___________)所害。
5、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伙伴 ( )的幻想 ( )的郊外
( )的感觉 ( )的小城
6、阅读理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将晓:__________
三万里:__________
南望:__________
【2】读诗歌,谈谈“入”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
7、阅读《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港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对诗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朝雨”一词写渭城一大早就下雨,让送别者感到很苦恼。
B. "轻尘”写雨后道路泥泞,送别者行走艰难。
C. “客舍青青”是说客人住的房间墙壁被涂成了青色。
D. “柳色新”是说柳树被雨水洗过后叶子更加青翠。
【2】下面关于“劝君更尽一怀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劝”字表现了送别者敬酒的诚恳。 B. “更”字表现了送别者敬酒次数多。
C. “尽”字表现了送别者的感情真挚。 D. “一”字表现了送别者敬酒数量少。
8、课外阅读我最棒。
七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将最后两句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第三、四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1)曹操的儿子曹丕即位后,嫉恨有才华的弟弟曹植。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其处死。曹植真的在七步内作成了这首诗,因而题目为《七步诗》。(____)
(2)《七步诗》前四句描述了煮豆燃萁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最后两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____)
9、课内阅读。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这段话选自毛主席的文章《________________》。
【2】选段共有几句?句与句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怎样对待批评”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实际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牙签里的关怀
①去年11月初,我赴德国波恩考察一家园艺公司。回国前夕,为答谢这家公司的部门经理施密特先生,我特地请他到一家中国餐厅吃饭,施密特先生爽快地答应了。
②德国人不喜欢浪费,我点了4道中国菜,其中有一道是牛肉炒青椒,还要了两瓶啤酒。半个小时后,菜肴和啤酒全被我们一扫而光。
③我打趣地说:“施密特先生,我和您可没有吃不了兜着走啊。”
④施密特看着空空如也的盘子,朝我竖起大拇指,意思是“很好”。之后,他从桌上精致的牙签筒里,抽出一根牙签,捏在手中,打量一下,说:“这是用竹子制成的吧。”然后,他向着墙壁的一隅,用另一只手掌遮住腮帮,悄悄地剔起牙。
⑤我也抽出一根牙签,剔着牙缝,随后,将牙签放进碟中,等着服务生收拾。
⑥施密特剔完牙,没有将牙签放在碟里,而是将其折断,接着,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块手帕,把几截牙签放在手帕上,对我说:“把你的牙签也放在这块手帕里。”
⑦我不解,莫非他要变什么魔术,或者要派什么用场?
⑧只见他熟练地卷起手帕,将几截牙签包起来,放入公文包里面的夹层中。
⑨我问:“您这是干什么?”施密特说:“把它们带回家,放入粉碎机里,渣粉还是一种极好的土壤蓬松剂。”
⑩我说:“这种小得不起眼的牙签,交给服务生处理,不就得了吗?”
⑪施密特立刻严肃起来,正儿八经地说:“据我所知,这家餐馆暂时没有专门粉碎牙签之类物品的机器,一般都是扔进废物袋里。牙签的一端像针尖一样锐利,它可能把垃圾袋戳出一个小洞,脏东西就会漏出来,弄脏环境;牙签裹在残菜中,一旦被狗或猫吃掉,它可能卡住动物的喉咙;如果清洁人员碰上它,有可能被刺破皮肤,甚至可能出现细菌感染……”对一根小小的牙签,这位先生竟然如此“小题大做”。
⑫后来,我知道在很多德国家庭,都有一种自己动手制作的家用小机器,专门用来粉碎木质、竹质之类的废弃物。平时,家里不能再用的日常小用具,都会被投进这种小机器里,粉碎出来的渣粉,掺和少许肥料,撒在花圃中或草坪里,据说,蓬松土壤的效果很好。他们美其名曰:这些东西来自自然,当然要回归自然。
【1】文章是按照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
【2】认真读文章后,我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读了文章后,我明白了“牙签里的关怀”指的是施密特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怀。
【4】第3自然段划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文章的第______自然段为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提供了帮助。
【5】第⑪自然段画线句子中双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别人的话语。
B.表示讽刺施密特先生大惊小怪。
C.表示特殊含义,即赞扬施密特先生是一个责任感很强的人。
【6】认真读下面的句子,从带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写下来。
①他向着墙壁的一隅,用另一只手掌遮住腮帮,悄悄地剔起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只见他熟练地卷起手帕,将几截牙签包起来,放入公文包里面的夹层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对施密特先生如何对待牙签进行了详细描述,这样详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德国人对待牙签的态度,我们可以联想到生活中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事情,请你写一条环保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材料二)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1】以上材料选自《______________》一文,是为了纪念_____________。
【2】请将材料一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
【3】关于本文的写作方法,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演讲稿,也是一篇记叙文。文中多次引用名人名言,是为了让自己的表达更有说服力。
B.这是一篇演讲稿,也是一篇说明文。文中使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不同的人死的价值是不同的。
C.这篇演讲稿中,作者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对比等方法逐层分析证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4】材料一的第一句话与第二、三句话的关系是( )
A.因果关系 B.并列关系 C.先概括后具体
【5】历史上,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物有焦裕禄、________等;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等。
12、课外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和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丑陋的家伙;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合用;又有多少因为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也有多少在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了。一句话,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和好,运回家,再做成泥丸。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作缸。
②最后,太阳终于把这两只大瓦罐晒得非常干燥非常坚硬了。我就把它们轻轻搬起来,放进两只预先特制的大柳条筐里,防备它们破裂。在缸和筐子之间的空隙处,又塞上了稻草和麦秆。现在,这两个大缸就不会受潮,以后我想就可以用来装粮食和粮食磨出来的面粉。
③我大缸做得不成功,但那些小器皿却做得还像样。像那些小圆罐啦,盘子啦,水罐啦,小瓦锅啦,等等。总之,一切我随手做出来的东西,都还不错,而且,由于阳光强烈,这些瓦罐都晒得特别坚硬。
④但我还没有达到我的最终目的。这些容器只能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流质放在火上烧,而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过了些时候,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大堆火煮东西,煮完后我就去灭火,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块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给自己烧出几只锅子来。
【1】鲁滨逊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的“最终目的”是( )
A.做装东西的筐子
B.做小器皿
C.做能装流质放在火上烧的容器
D.做大缸
【3】鲁滨逊是如何发现制作陶器的方法的( )
A.在树林里发现的
B.生火煮东西时发现的
C.在海边发现的
D.“星期五”告诉他的
【4】在这荒无人烟的海岛上,鲁滨逊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生活中很多方面的问题。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他身上有什么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末尾提到,鲁滨逊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给自己烧出几只锅子来。接下来的故事会是怎样的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不一样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相逢是首歌
我纯真可爱的孩子们,不久你们就要告别生活了六年的校园。六年来,我们在一起,日子虽说平平常常,然而,看着你们开始准备行囊,带着憧憬,即将踏上新的旅程时,我的心情异常复杂。我感觉自己像个导游,在与我的团队一起跋山涉水,领略迷人的风光之后,在我与你们友好相识、真心相知后,你们却要各奔东西了。因为远方还有更美好的景致在等待着你们。车子启动,你们趴在窗口朝我挥手,我也同样挥手,心中默念着对你们的祝福—我的孩子们,祝你们人生的旅途一切安好。
人生就是这样聚散离合,来去匆匆。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苦中有甜,累中有乐。我们互相欣赏,彼此信赖。太多的爱,太多的善,凝结成我心头的感谢。
感谢你们,我可爱的孩子们。或许我对你们要求过严,你们知道吗,老师的严中有爱;或者我不苟言笑,距离你们心目中和蔼可亲的形象很远;或者我没有深入调查,有些武断,我们之间产生过误会,其实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就会烟消云散;或者我过于实际,距离你们心目中的浪漫也很远。但是,我所传递的是真实的情感,你们看到的是真实的老师。
感谢你们,我善良的孩子们。从你们甜甜的笑容和对我的爱中,我感受到了作为老师的圣洁与美好,让我的生命如鲜花般绽放。感谢你们,我聪慧的孩子们。那些从你们心里流淌出来的文字,让我看到了一个清纯的世界。
“相逢是首歌,相聚是种缘。”这是我们的约定,永远的约定。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向往—_______领悟—_______传达—______
【2】根据文中画线句把下列语句补充完整。
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从__________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老师回忆了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你照样子,提取中心词来回答。
(1)要求过严 (2)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
【4】“因为远方还有更美好的景致在等待着你们。”句话中“远方还有更美好的景致”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题《相逢是首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和同学们的相识就像是在创作一首歌曲有人作词,有人作曲共同歌唱。
B.在老师的眼里,与同学们相逢就像一首歌,满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美好追求,包含了丰富的感情。
14、课外阅读。
成功的起点
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
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科学家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个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寸的地方 [撒 洒] 上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分钟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团团转 [zhuǎn zhuàn] 。一连七天七夜,它们饥渴难忍,终于精疲力竭,相继而亡。
科学家总结实验时,在实验笔记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在那么多毛毛虫当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去走另外一条路,不就会避免死亡的命运 [? 。]
在西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比塞尔,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里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然而,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的人们没有一个走出过沙漠。他们 [虽然 不是] 不想离开那儿,[但是 而是]尝试了多次都失败了。肯•莱文对此表示难以置信,于是他亲自做了个实验。他从比塞尔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这使得比塞尔人惊悟:原来他们中根本没有人向北走过,每一个试图走出沙漠的人都是沿着他前面那个人走过的路线走的,从来没有人想过另辟蹊径。
如今的比塞尔已经成了一个旅游胜地。每一个到过比塞尔的人都会发现一座纪念碑——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生活中,我们太习 [贯 惯] 于走别人走过的路,偏执地认为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不会错。但是,我们不会想到,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忽略 [lüè nüè]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人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你站在哪儿,更重要的是选准方向,持久稳健地走下去。
【1】用“\”划去短文[ ]里不正确的字、拼音和标点。
【2】根据意思选摘文中词语。
①经得起人们仔细体会。(_________)
②精神、力气消耗已尽。(_________)
③表示另开一条路或另创一种方法。(_________)
④事情出乎意料,让人难以相信。(__________)
【3】按要求画句子。
①用“ ____ ”画出具体描写毛毛虫具有“跟随者”习性的语句。
②用“ ~~~~”画出解释比塞尔人走不出沙漠原因的语句。
【4】下面与原文意思一致的语句是______。
①人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你站在哪儿,其次选准方向,关键是持久稳健地走下去。
②人能走多远首先取决于你站在哪儿,更关键的是选准方向,持久稳健地走下去。
③人能走多远关键取决于你站在哪儿,有时也考虑选准方向,持久稳健地走下去。
【5】选用一个词语概括“毛毛虫”、比塞尔人和肯•莱文的行走特点。
①“毛毛虫”和 比塞尔人: __________
②肯•莱文:______________
【6】为了告诉我们成功的起点是什么,短文列举了两个方面的事例: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成功的起点是什么?请联系短文和自身实际,简要写出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那些鸡在他后面追着叫着,都快把他的耳朵吵聋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门廊外面的地板上有一只麻雀在跳来跳去。(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官说:“我已经在两个星期以前用锅炉铁板把洞口的大门钉上了一层。”(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这件事情必须你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什么人到了这里,都会被珠峰巍峨壮丽的景色所迷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好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6分)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它有千斤重,(仿写句子)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搞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为陈述句:
他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缩句)
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缩句)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仅有的亲人。(修改病句)
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鱼汤更优美的了。(修改病句)
18、 按要求写句子。
(1)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东西。”(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进行下面句子的转换。
原句: 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1)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①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自己的祖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支钢笔是他的,不是我的。(改动标点,使句子的意思相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你这样做,岂不是太糊涂了吗?(不改变句子原意,给句子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选题一:你平时胆子大吗?做过哪些大胆的事?其中最大的难事是什么?经历了什么样的体验?又有了什么样的结果?就以“我是大胆王”为题写出来,让我们判断一下你是不是真正的“大胆王”。
选题二:当然很可能你平时的胆子并不大,甚至有点小。但是我们知道谁都不想当胆小鬼,谁都渴望自己变得独立、勇敢、坚强,那就以“我不想当胆小鬼”为题,写写你哪些表现很胆小,这胆小的行为,为你带来了什么苦恼,你为什么不再想当个胆小鬼,你决定怎么改变自己?
重要提示:任选一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 400 字。注意文中不能出现你和其他任何人的名字、学校、住址等相关信息,可以用昵称,简称代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