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肇庆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按意思写词语。 

    ①取笑,戏谑,开玩笑。含有讽刺、不满意等意味的笑。________

    ②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________  

    ③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________

  • 2、文学常识填空。

    1.宋词一般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____等。“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是_____等。

    2.反应北京旧人力车夫辛酸故事的一部长篇小说叫《_______》作者是“人民艺术家”_____

    3.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________,“骚”指的是________

  • 3、按要求写成语。

    描写人物神态: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源于历史故事: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含有一对反义词: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关于工作方法: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4、将成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9分)

    生机(  )(    )(  )不绝 莫名(  )( 

    枝繁(  )(    颤颤(  )(    兴趣(  )( 

    (1)写出两个与第一个成语结构类似的成语:    

    (2)任选一个成语写一句话:  

     

  • 5、把成语补充完整,并写出所填字的意思。

    刻舟_________  ____耳盗铃 _____

    无微不____ _____  各抒己____ 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再按要求答题。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应屐齿印苍苔: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扣柴扉久不开: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

    B.这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格的记游诗。

    C.这首诗写诗人兴致很高地去拜访园的主人。却吃了个闭门羹,所以情绪低落。

    【3】说一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给了你什么样的哲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解释下列字词。

    爱:_________________ 出没:___________

    风波:________________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2“往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下列加点的“但”字与诗句中的“但”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小明说再也不会撒谎了,愿如此

    B.戍守边防的工作虽然辛苦,战士们没有一个叫苦的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展开想象,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希望通过诗句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使其明白_________的道理,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的规劝。

    6课文综合回顾

    《江上渔者》是____代诗人_____所写,这首诗通过反映_____,表现了诗人_____之情,这正如《岳阳楼记》里所写的“_______________”一样。

  • 8、课文理解。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翻译下列诗句。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首诗中,我们明白石灰的形成要经历这些考验:________;石灰的______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

    【3】诗中作者抒发要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的坚定志向的诗句是: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

    橡树和芦苇

    橡树对芦苇说:大自然待你太薄,你不能承担小鸟的体重,微风的轻拂也使你低头;而我,屹立在高加索之巅,藐视日晒和狂风,你的旋风于我犹若微风。如果让我为你遮挡,我可使你免遭灾害。

    芦苇则回答:你的怜悯友善,实在不必。我畏惧风暴,弯腰即可躲避;你天生强硬,无须躬曲背脊,但且让我们静候结果吧。

    一时,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橡树挺直身躯,芦苇随风倾倒……橡树被连根拔起,被吹弯的芦苇却重新立起。

    芦苇

    冬日,难得阳光普照,给大地镀上一层金色,而凛冽的寒风仍呼呼地刮着。

    踏着金辉,迎着寒风,我再次来到有1400多年历史的隋唐城遗址。这里已成为一座园林,花木繁多,湖池片片。时值隆冬,花木已脱去盛装,残存的枯叶也变成了单色调。池中的残荷,更是折枝卷叶,静静地蜷缩在水中,投下道道剪影。而那片茂密的芦苇草,却在水畔摇曳着,远远望去,犹如士兵列队,旌旗招展,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光,煞是好看。

    风,刮得越发猛烈。我看见水边、沟壑,一丛丛在风中摇曳的苇草,或折或斜,或立或伏,却都以不屈的姿态挺立着:折断了的,留下了仍伸向天空的躯干;被朔风吹斜了的,仍将躯干伸向远方,似在伫望;就连那些倒下的苇草,也匍匐成悲壮的姿态,向着风行进的方向。

    我从没见过这样令人震撼的景象。

    我知道,在这萧瑟的冬天,所有的葱茏与葳蕤已经不再,留给这些苇草的只有对春的企盼和与寒风的抗争。

    我知道,一根芦苇,是脆弱的,无力的,只要大风一吹,就很容易折断。也许芦苇深知自身这个弱点吧,所以它们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总是集群而生,只要有芦苇的地方,就是一丛丛、一片片,繁繁茂茂,蓬蓬勃勃。这时候,你一点也不觉得它们渺小,它们呈现的是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

    1找出文中能体现芦苇性格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篇文章中的芦苇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橡树残荷在文中各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你对橡树对芦苇各说几句话,你会怎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芦苇身上,你想到了哪些人或哪些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背影(节选)

    朱自清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皮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轨,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轨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轨,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轨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选文从神态、____________ 等方面来描写父亲,从文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___________的父亲。

    【2】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和“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请你说说两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而“我”带的是父亲给我的“皮大衣”,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背影》,我们感受到父爱之深。同学们,我们从呀呀学语到即将毕业,爸爸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经风雨,冒酷暑,我们感动,我们流泪!此时,你一定有许多话对爸爸说,请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山中访友》(节选)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堑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选文采用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依次描写了山林中的各种景物,表达了______

    2仿造划横线部分写一小段话,描写校园中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

    的蛇

    在柬埔寨一些古老的丛林里,存在着世界上最神秘、最诡异的蛇类。金花蛇就是其中之一,它被人称作是会飞的蛇

    金花蛇通常会在树上像闪电一样追逐石龙子或者类似的动物。当猎物仓皇逃跑或者看到对面枝头有猎物在移动时,金花蛇会不假思索地径直扑过去,让自己飞行起来。

    金花蛇真的会飞吗?著名的探险家奥斯汀·史蒂文斯以一段探险视频证实了这一点:金花蛇采用的方法是尽量展开身体,然后使劲收缩腹部,让身体变成中空的,以此获得一定的空气浮力。当金花蛇到达一个起飞地点后,会用尾巴牢牢抓住树枝,然后把自己弹出去,而不是跳下去。当获得一定的空中速度后,它又把肋骨伸展开来,增加身体宽度,更好地捕捉空气浮力。最后,金花蛇会像一顶降落伞一样滑翔而下。在这个过程中,这种蛇会让身体保持波浪形,同时靠扭动尾巴来改变方向和保持平衡,由此,它们可以飞行比预想远得多的距离。

    所以,从实际意义上说,金花蛇的飞行并不是真正的飞行,因为它只能从一个高度下降到另一个高度,而不会走直线。

    靠着自身的调节,金花蛇竟然能起来,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些看似不太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果加以用心努力地去做,就有可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1题目加上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旨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金花蛇通常会在树上像闪电一样追逐石龙子或者类似的动物。句中加点词通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花蛇飞行是分不同阶段的,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尾巴抓住树枝,把自己弹出去,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老钱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 )没想到这一点,( )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担(dān dàn)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担(dān dàn)子呢?我没同意。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

    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tiāo tiǎo)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dǎo dào)了下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来。

    第五天晚上宿营时,刚到后半夜,老钱就起来烧开水。我担心他的身体,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我觉得有点儿不对头,刚要问他,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

    转过夜,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宿营时照常供应洗脚水。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大家( )嘴里不说,( )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可是,在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打“√”。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刻画炊事班的炊事员们时,主要抓住了他们的什么进行描写?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至少写出两个发生在长征中的故事的题目?你读完这些长征中的故事后,最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社火 [注]色色

    马未都

    ①社火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了,远古时代的人们对生死、对许多自然现象不解,于是祭祀祈福盛行,以求在巫术咒语和图腾崇拜中获得快感,得到解脱,这就是社火形成的初因。

    ②“社”为土神,“稷”为谷神,二者合一,尊为“社稷”。历代君主帝王都亲祭“社稷”,后“社稷”一词借指国家。自《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来,江山社稷的兴替成了中国历史的幻灯片,秦亡汉兴,唐消宋长,元去明来……王朝迎来送往,百姓却要照常生活,生活就需要社火,需要风调雨顺,需要国泰民安。

    ③“社火”一词肇始于宋代。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南宋范成大的《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都提及了社火。显然,宋时南北社火已经普及,按孟元老的话说即是:天晓至暮,色色有之,呈拽不尽。

    ④农耕民族靠天吃饭,靠地生存,春种秋收,所以在一年之终、来年之始“击器而歌,拊掌而舞,祈于天地,以其吉也”。社火不仅驱恶辟邪,还能祈福消灾。千百年来,社火在黄河流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不仅给百姓带来欢乐,更多的是给百姓带来希望。

    ⑤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首先在于象形的文字。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表达意义的能力非凡,哪怕几千年前遗存下来的甲骨文字,今人绝大部分都能够顺利解码,从而达成与古人的促膝对谈。其次在于直观的表演,社火是其代表,凡面具之凶神恶煞乃驱除疫鬼,凡器具之敲打撞击乃祓除灾邪。中国古人无论在天灾还是人祸面前都能保持这样一种心境,仰仗其原始力量让自己在苦难中寻找到幸福。

    ⑥闹社火是一种幸福,红红火火,一个“闹”字无法替代。北宋诗人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千年以来为文人盛赞。不闹不能将春意和盘托出,不闹不知春天有情有义。闹社火亦如此,不闹不足以铭记悠久的历史,不闹不足以彰显灿烂的文化,不闹不足以承载复兴的梦想。每年闹社火的强烈展现,让我们的民族既知过去,也知自己,更知未来。

    ⑦民国以降,是中国传统文化变化最快的一百年,过去习以为常的许多东西正在一天天地减少,忽然有一天茫然四顾,我们才知道传统文化也同许多美好的事物一样,你不关心它,它就会离你远去。社火也是这样,百年来一天天地黯淡了,幸亏我们中间还有不少有识之士,利用最新的记录手段,将瞬间定格于永恒,将过往保留在面前。

    ⑧今天,当我们看见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片,那个千百年来口口相传、手手相续的关中社火已成了一份宝贵的资产,这份资产属全民族共有,让人感动之余,更让人深思。

    ⑨愿我们的文化永远灿烂,愿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

    [注]社火,是我国民间过春节时的一种庆典活动,是高台、高跷、旱船、舞师、舞龙、秧歌等活动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1】我国黄河流域为什么普遍流行“闹社火”的风俗习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第⑤自然段,简要说明“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说说为什么“闹社火的强烈展现,让我们的民族既知过去,也知自己,更知未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敌人投降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被母亲拉进她的怀里。(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匆匆》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应该珍惜时间的重要。(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

  • 17、吃饱了的八儿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用加点词语和本句修辞手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黄山的松树挺秀坚劲。(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瀑布挂在岩壁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全部向空中生长。(用带点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非常仔细地研究挂在图书馆墙壁上的世界大地图。(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让我放学后到她办公室去找她。(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能使不安的心变得宁静,能使平淡的人生变得丰富。(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妖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作

    请根据《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写一篇读后感,内容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