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用“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决心。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摇摇( )坠 张( )李戴 专心致( )
全神( )注 好高( )远 高( )远瞩
完( )归赵 调兵( )将 口( )悬河
喜出( )外 目不转( ) 千( )一发
斗志( )扬 ( )之不理 阴( )诡计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都是来自_____,为了一个共同的_____,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______的解放。
2.“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彻底”就是经常地、永远地、____地。这句话的意思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指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_____。
3.本文中毛泽东通过赞扬______那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利益而死的______主义精神,阐述了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和怎样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4、比一比,再组词
庭________ 累________ 斓________ 峦________
挺________ 螺________ 澜________ 恋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壮怀激烈,诗句“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她人生的价值取向。
2.品读古代诗文,能让我们在感受艺术意境的同时,也陶治思想情操。“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引领我们欣赏早春的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为我们呈现了壮丽的边塞风光:“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王勃对即将离别的友人的真诚劝慰;“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苏轼对相隔两地亲人的深情祝福。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轻流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课文中,我们发现花和人一样各有特点,如广玉兰幽香纯洁,夹竹桃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让人赞赏不已。请默写一句具体描写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自然中哲理无处不在。在成熟的麦地里,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石灰石中,于谦明白了做人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那奔腾不息的泗水中,孔子看出水像君子一样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有志向和善施教化。请仿照上面的句式,写一个你从大自然中发现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港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对诗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朝雨”一词写渭城一大早就下雨,让送别者感到很苦恼。
B. "轻尘”写雨后道路泥泞,送别者行走艰难。
C. “客舍青青”是说客人住的房间墙壁被涂成了青色。
D. “柳色新”是说柳树被雨水洗过后叶子更加青翠。
【2】下面关于“劝君更尽一怀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劝”字表现了送别者敬酒的诚恳。 B. “更”字表现了送别者敬酒次数多。
C. “尽”字表现了送别者的感情真挚。 D. “一”字表现了送别者敬酒数量少。
7、对比阅读:古诗词中的“大江大河”。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运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彻山。
羌笛何须怒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旧红。白发渔江清上,慣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達。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ト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对比阅读上面三首古诗词,照样子简洁填写下面的表格。
题目 | 文体 | 江河名 | 作者想借助江河表达什么? | 相关关键词2个 |
凉州词 | 诗 | 黄河 | 边塞的荒凉、戍边的孤寂和士兵的思乡情 | 孤城、 何须怨 |
临江仙 | ___ | __ | ______ | ___ |
卜算子 | __ | ___ | ______ | ___ |
【2】古诗通过加标点还能变成词(即长短句)。请为下面的诗句加上两个标点,变成词。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3】“江河湖海”是古诗词经常歌咏的对象。请你写出两句相关的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春雨》,比较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①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有一件往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②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很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午后,我正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fèi quǎn)。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讨钱的,于是厌恶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轻轻地问我:“夫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③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liǎng liǎ)进来搬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边的小男孩似乎很体谅她,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在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 。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故意 特意)多给了10元钱,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
④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狗叫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的是刚刚走了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他们开口,我便(不耐烦 不高兴)地说:“报纸卖完了,钱也多给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⑤那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金闪闪的项链。我不禁一怔(zhēng zhèng),细细看去,那不正是我遗失了多时的金项链吗?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是捧回了我的爱。要知道,这是我和我先生结婚12周年的纪念品。
⑥这时中年妇女轻轻说:“项链是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求我快快送回来。”
⑦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里掏出100元塞到小孩手中,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
⑧母子俩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她俩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1】在正确的读音上打“√”,在正确的词语下划横线。
【2】给短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题目,在序号上打“√”。
①背影 ②一根项链 ③母子俩
【3】根据第③段的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4】第②段“不速之客”中的“速”意思是______。文中的“不速之客”指____________。
【5】“我”第一次多给了10元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第二次又掏出100元给孩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6】仔细读读第⑥自然段划线的语句,将“央求”换成“请求”“恳求”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想象一下小孩发现金项链以后与妇女的对话,然后把“央求”的过程写具体,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和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你能用简洁的话语来赞赞文中的妇女和小男孩吗?语言可以引用也可以自己组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与理解
______________
①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入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的,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②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一想, 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骄傲呢 ?”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③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它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明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放在墙角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光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地离开了人世间。
④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贡献。”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第③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转折 B.表示引起下文 C.表示解释说明
【3】在第①自然段中用“ ”画出描写台灯外形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蜡烛非常谦虚的句子。
【4】联系上下文,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围绕一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希望之弦
一位弹奏三弦琴的盲人,渴望能够在他有生之年看看这个世界,但是遍访名医,都说没有办法。有一日,这位民间艺人碰到一个道士,这位道士对他说:“我给你一个保证能治好眼睛的药方,不过,你得弹断一千根弦。在这之前,是不能生效的。”
于是这位琴师带了一位也是双目失明的小徒弟游走四方,尽心尽意地弹唱。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在他弹断了第一千根弦的时候,这位民间艺人迫不及待地将那张藏在怀里的药方拿了出来,请明眼的人代他看看上面写着的是什么药材,好治他的眼睛。
明眼人接过药单一看,说:“这是一张白纸嘛,并没有写一个字。”那位琴师听了,潸然泪下,突然明白了道士那“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就为着这一个“希望”,支持他尽情地弹下去,而匆匆53年就如此活了下来。
这位老了的盲眼艺人,没有把这个故事的真相告诉他的徒儿,他将这张白纸慎重地交给了他那渴望看见光明的弟子,对他说:“我这里有一张保证治好你眼睛的药方,不过,你得弹断一千根弦才能打开这张纸。现在你可以去收徒弟了,去吧,去游走四方,尽情地弹唱,直到那一千根琴弦断光,就有答案了。”
【1】请结合加点字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
就为着这一个“希望”,支持他尽情地弹下去,而匆匆53年就如此活了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士给盲人的药方是什么?他是不是在骗那个盲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弹断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语段阅读。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 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以上这段课文选自 《_________》 一文,作者是_________,是为悼念烈士_______而写的。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为什们要采用“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呢?(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抬头看云》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那天骑车走在路上,突然发现前面一辆出租车的后玻璃装饰得十分考究,那曼妙灵动的纹路,似花还似非花,一漾一漾的,让人的心也跟着把摇荡起来。我快骑几下,试图看清那究竟是些什么图案。“吱——”前面一个紧急刹车,我自行车的前轱辘差点顶住了那辆车的尾灯。我惊惶地叫了一声。同时看清了那勾走我眼波的所谓花纹,居然是车玻璃反射出的天上的云彩!
②我自嘲地笑着,索性跳下自行车,举头望天,全心全意地看起云来。
③好白的云,好美的云。就在我的头顶上,悄然无声地上演着一幕多么精彩美妙的剧目啊!
④为什么我的步履总是那么匆忙?我的鞋子上蒙着一层细尘,我的履底无缘( )洁白美丽的云朵。这双眼睛在( )着什么?这颗心在( )着什么?如果不是借着这一方玻璃的( ),我是不是就不再记得头上有一个可供心灵散步的青天?
⑤“妈妈,这个阿姨看云呢!”
⑥我被一个响亮的童声惊动了。我心里咯噔一下,想,在我举头望天的时候,我一定成了路人张望指点的对象,他们会说我痴迷我呆,他们在心里讲着同情我哀怜我的话语,甚至还可能会为自己敏锐的洞悉而沾沾自喜。然而他们全错了,只有这个纯真的孩子猜透了我,说穿了我。
⑦亲爱的孩子,我小小的知音,你相信吗?在这个喧闹的世界上,有许多事情真的并不比看云更重要。如果你愿意,就请和我站到一起,让我指给你要吧——天上,开着那么多那么多上帝来不及摘走的花啊!
【1】将下面的词语恰当地填写在第④段文中的括号里。
提醒 阅读 遗忘 追逐
【2】第①段中出租车后玻璃窗上的“图案”其实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这个纯真的孩子猜透了我,说穿了我”,孩子到底猜透和说穿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 ”在文中画出与第①段中画线内容相呼应的句子。
【5】最后一段中“让我指给你看吧--天上,开着那么多那么多上帝来不及摘走的花啊!”这一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材料,判断下面各题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选做题)
材料一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不过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到了明代,才改称“春联”。
材料二 春联的内容很讲究。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的期望与祝福的春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体现商家希望生意兴隆的春联。
【1】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它的文字讲究对仗工整、简洁精巧。(______)
【2】诗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桃”与“符”都指“桃符”,即春联。(______)
【3】春节将至,某小学将“人和家顺福星照,心想事成鸿运开”这样一副春联张贴在学校,门口是合适的。(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2)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缩写句子)
(3)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修改病句)
(4)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改为双重否定句)
16、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又有什么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把句子改一下吧!
⑴他与歹徒搏斗的精神值得称赞。(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爸爸对小兰说:“我背你过去。”(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天的活动我要参加。(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最近以来我们学校许多好人好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乡亲们对唐东杰布说:“我们要感谢您为民造福。”(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会迟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都举手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绿叶和野花不是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不是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最近你有什么烦恼的事吗?不要憋在心里,说出来。请你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同时再说出自己的心中感受。要求:内容具体,表达通顺,写出真情实感,字数500字左右。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