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东营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__,衬托了__________的心情。

    2!终于和你相见!”一句运用_______,传神地表达出_________

  • 2、恰当运用学过的名言、诗句填空。

    1.人们常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这句诗,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2.古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管批评往往是刺耳的,不易于接受的,但它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3.小时候听奶奶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只知道织女不仅漂亮,而且非常勤劳。《迢迢牵牛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对织女形象的完美诠释。

    4.遇到艰难坎坷,我们想到《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遇到老年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借用苏轼的《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慰他。

  • 3、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______

    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______

  • 4、劝戒朋友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可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5、照样子,写词语

    (1)咕咚咕咚  __________________

    (2)光溜溜    __________________

    (3)推推搡搡  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

    完成下列各小题。

    【1】这首诗描述的传统节日是(  )

    A.元宵节

    B.上元节

    C.中秋节

    D.端午节

    【2】该诗以写景起,前两句中照应题目“望月”的词语是(  )

    A.中庭

    B.地白

    C.冷露

    D.桂花

    【3】“尽”在诗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是(  )

    A.完毕

    B.达到极限

    C.都,全部

    【4】下列古诗朗读断音正确的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

    B.冷/露无声/湿/桂花。

    C.今夜/月明/人尽望,

    D.不知/秋思落/谁家?

    【5】下列不是抒发诗人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句是(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对古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该诗是作者王建在元宵佳节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B.“无声”二字细致的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更衬托出夜的寂静。

    C.“落”体现出动态轻盈的美感,仿佛秋思随着月色飘临人间。

    D.该诗描绘了一幅凄冷幽静的月夜图,借景抒发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 7、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B.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C.“闲”的意思是空闲。

    D.“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 8、阅读理解。

    独在异乡为异客,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代诗人

    2“独”的意思是_________,“倍”的意思是_________

    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______,是农历_______这天。诗中提到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喜欢秋天。 B.思念亲人。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司空见惯”的意思是_____,写一个与“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____

    【2】“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中的“?”指的是_______,“!”指的是______

    【3】选文第③段画“ ”的一连串的问号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选文,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认真阅读选文,完成后边各题。

    ①和莫高窟同称为敦煌两大奇观的月牙泉有沙漠明珠之称,但由于干旱缺水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月牙泉水位在不断下降,这颗明珠珠光渐暗,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②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提供的水文实测资料表明,1960年月牙泉水域面积为22.3亩,最大水深7. 5米;1986年水域面积为13.3亩,最大水深4.2米;目前水域面积只有9亩,最大水深仅1米左右。

    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明泉23日在此间举行的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月牙泉是敦煌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月牙泉接受着区域地下水的补给。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敦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月牙泉水位也随之下降。

    ④地处中国西北的敦煌曾长期依靠疏勒河、党河等河流的上游来水补给地下水,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上游水库的修建,这些河流相继出现断流,敦煌地下水失去了补给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敦煌需水量在不断增加,目前全市每年要抽取4000多万立方米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

    ⑤为了保住月牙泉,现在每年需要回灌500余万立方米的河水。尽管如此,根据测量.表水水位每年还在以15厘米左右的速度下降。

    ⑥专家认为,从长远来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使敦煌地下水位得到回升,是解决月牙之水位下降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考虑进行跨流域调水,以进一步缓解敦煌水源短缺的局面。

    ⑦月牙泉位于敦煌市区以南约5公里处,四面被鸣沙山环抱,流沙与泉相隔仅有数十米。

    这里地处亚洲中部的大沙漠之中,年均降水量在40毫米左右,但蒸发量高达2480多毫米。在这种极端干旱和强烈蒸发的气候条件下,月牙泉却能保持数千年不干涸,这更增添了她的神奇。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给我们的关键信息。

     

    2、从全文看,第①段中提到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你的感受,说说文中第②段的表达作用。

     

    4、如果请你结合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在第⑤段的段末补写一句话,你写的内容是:

     

    5、本文列举数据讲究用语的分寸且富于变化,请在第⑦段中找出四个例子。

     

    6、月牙泉身处沙漠而能数千年不干涸,请根据本文内容阐释其原因。

     

     

     

  •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①“去的”指的是_______的时光;“来的”指的是______的时光。

    ②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______的强烈感叹。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①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选段中与这句话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是哪一个分句?请用“______”画出来。

    ②“茫茫然”写出了( )。

    A.大干世界的广阔无边

    B.阳光的耀眼充足

    C.眼前光景的模糊不清

    D.内心的迷茫

    【3】选段中画横线的部分,作者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抓住了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节,写出了时间在生活的____________间匆匆流逝。

  • 12、课外阅读。

    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个夏天,天大早,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我的到来。

    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得一池清洌洌碧水的荷塘一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水滋润,荷叶依然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伴相随。

    每有狂风袭来,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

    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惟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邂逅(  ) 荡(  ) 清(  ) 婀娜( ) (2) 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干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倔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说: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从选文看,作者笔下的荷创造了哪些生命奇迹?请仿照下面例句,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烈日炙烤下,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_______________  

    (4)请品析段画线的句子。

    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那里都有许多东西令我兴奋 激动,其中就有荠菜。

    ②兴奋激动的理由,主要不在她的美味,而在于寻找她的过程。荠菜善变,不仅颜色变,形状也会变。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灰紫色,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如果长在菠菜地里,她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菠菜的模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就又和采杂草打成一片了。所以,每找到一棵,都是一次胜利。有时候,第一遍没有发现,但有些疑惑,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肥大的家伙正趴在那里呢。这时候,会感觉胸腔里那颗心正激动得怦怦直跳。这不像是在干活,而像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还好玩,谁不愿意呢?五六岁的时候,如果让我看守晒在场上的稻谷,驱赶麻雀和鸡,我是不愿意的,太乏味了。如果母亲说:“海度啊,去挑点荠菜来,晚上包团子吃”,我就兴高采烈,拿了篮子雀跃而去。

    ③又是烟花三月、荠菜开花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荠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还有挑荠菜的妇女、孩子。

    【1】按要求写近义词。

    广阔( )       疑惑( )

    【2】用“ ”画出文中点明题意的句子。

    【3】作者挖荠菜的感受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个地方体会出来?

    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又是荠菜花开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

  • 14、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她倆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 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第一个幸福

    第二个幸福

    透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人们把蒜瓣放在醋里封起来。(改写为字句)

     

    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修改病句)

     

    张思德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用关联词语连接)

     

     

  • 16、仿照例句,根据所给的词语发挥想象写句子。

    例:(欣喜)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用修改符号修改)

    (2)天上飘下雪花。(扩写句子,至少扩两处)

    (3)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4)魁梧黝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鱼网。(缩写句子)

    (5)你对别人付出了真诚。   别人会以真诚回报你。(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两个句子。)

    (6)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 19、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2)我竟然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3)家家户户在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4)水镜先生派书童去诸葛亮住的隆中访问。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请你以为话题,选择身边的一个人,回忆他(她)对你的关爱,再选择其中的一件或几件事情写下来,表达你对他(她)的感谢吧!

    要求:1.条理清晰。2.用上语言、动作、神态、环境等多种描写方法。3.字数在450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