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系语境填上诗句,或根据课文填空。(7分)
A.现代社会需要各种人才,请你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一句诗来表达怎样选人才最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地震让灾区的孩子们失去了学校,失去了亲人,要鼓励他们学会坚强,你会用《竹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煎何太急?”这是________在曹丕的威逼下而坐的诗,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
D.“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民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段话选自课文《 》,他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_________铁路。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件事情,其中_____________略写,____________写得特别详细,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3、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①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秋节吃月饼: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B式的词语,如:白花花
傻(________) 空(________) 喜(________) 毛(________) 慢(________) 赤(________)
乐(________) 脏(________) 光(________)
5、请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四字词语,作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螃蟹过街——________ 木匠戴木枷——________
军事论文——________ 月亮里挂桂树——________
6、日积月累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作品,通过_______赞美,表达了作者对 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碧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丝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用了的______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绿丝绦。这样比的原因是:①它们的颜色相似:绿丝绦是绿色的,也是绿色的。②它们的形状相似:柳条细长的形状。答案选择(_____)
【4】说说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诵读这首诗,想象着一棵高大的柳树,在春风中袅娜多姿的情景,融进自己对诗句和春天的感受,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中庭:__________________ (2)地白:__________________
(3)月明:__________________ (4)秋思: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中的“冷”字描写了露珠的清冷,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落”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的特点。
【5】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后生可畏
“哦!爸爸认输了,爸爸认输了!”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 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 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 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 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受了顿训,虽然很委屈,张一张嘴便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膝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根据下面句子,在文中找出成语,写在括号里。
①青年人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可佩的。
②嘴里还有奶味,形容人年幼无知。
③找出与“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相照应的句子,并写下来。
【2】选出正确的答案,将对应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后生”原意是晚辈,年轻人的统称,文中指 。
A. 王勃 B. 美国智力超常儿童 C. 泛指晚辈(包括我)
【3】选出正确的答案,将对应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畏”有敬佩的意思,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
A. 少年王勃才华横溢,名人都不是他对手。
B. “我”能言善辩,驳得爸爸无言以对。
C. “我”观点大胆,认识深刻,说理透彻,使爸爸口服心服。
【4】爸爸原来认为 ,我对此持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一是 ,二是 。
【5】如果我再举第三个事例,你认为选择哪个事例合适 。
A.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重,一筹莫展,年幼的曹植用石头巧妙称象。
B. 华盛顿小时候砍了父亲的樱桃树,勇敢地向父亲承认错误。
C. 黄香九岁时便懂得体谅父亲苦读的艰辛,夏天帮爸爸赶走蚊虫,扇凉父亲的席子。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0、课内阅读。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 街道上簇(cù chù)拥着欣喜若狂()衣衫不整的人群()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他俩被找回来了()
这时,人们丁丁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滴滴答答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yǎnɡ rǎnɡ)声汇成了一片。人们成群结(jié ji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在()中加上标点。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宛如一部情节曲折的电影,一个个精彩的镜头,便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她们使我受到教育,得到启迪。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图书馆。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了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眯眯的笑眼,那有神的大眼睛……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拿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少,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及去整理那些散乱的头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把那束刘海儿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怀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本文表示“人多”的写法,很有特色。如抓住人们的“头发”描写:“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请你仔细阅读文章,再举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地写出文中第5自然段描写了人们读书的四个镜头,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骡子和铃铛
一头高大健壮的骡子,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铃铛制作精巧,响声清脆,骡子每走动一步,铃铛便发出“叮当”的声响,像鸟儿唱歌一样动听。
一天,骡子撞开了篱笆,走进了菜园。白菜、韭菜一畦畦,鲜嫩又可口,骡子好不欢畅,它低头啃个不停。“叮当叮当”,一串串尖利的急响,钻进了菜园主人的耳中。他一个箭步冲出房门,挥动竹枝赶到菜园,一边抽打着骡子的屁股,一边斥责道:“混账东西,你胡嚼乱踩,把菜地弄得一团糟;要不是铃铛叫我来,菜地准被你糟蹋完。看你下次再敢闯进菜园……”
骡子疼得直叫唤,不要命地跑出了菜园,“叮当叮当”,铃铛的响声伴着骡子远远地到了山脚下。
没多久,骡子拉着一车货,长途跋涉,傍晚时返回了村里。“叮当叮当”,一阵脆响,引得一些乡亲们竖起大拇指夸奖道:“嗬,好一头结实顶用的骡子,拖这么多货物跑了一天,还那么精神抖擞的。听,配上这清脆悦耳的铃铛声,多有气魄!”
“叮当,叮当”,铃铛儿听了这番话,响得更加起劲了,像是说:“对的,对的,骡子了不起!”
骡子耸起耳朵听了这些话,满心喜悦。突然,它望见了菜园,不禁感到一阵阵隐痛,立刻不高兴地责问铃铛道:“你发出的是同一个声音,为什么一时出卖我,一时又吹捧我?”
“叮当叮当”,铃铛含笑地解释道,“你和我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你犯错误时,我发出警告,为的是挽救你,不让你越陷越深;当你做得对时,我理所当然地赞扬你,为的是激励你取得更大的成绩啊!”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声音清亮好听。________
②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________
【2】“捧”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用双手托;②量词,用于能捧的东西;③奉承人或代人吹嘘。在“吹捧”一词中,“捧”应选择第________种解释。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无论骡子做什么事情,铃铛都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让骡子满心喜悦。
B. 骡子闯进菜园,铃铛发出声音,是警告它在菜地里胡嚼乱踩的行为是不对的。
C. 骡子拉货回村,铃铛发出声音,是赞扬它吃苦耐劳,激励它取得更大的成绩。
【4】用“________”画出描写菜园主人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菜园主人________的心情。
【5】听了铃铛的解释,骡子会说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骡子的神态和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株洲市规划展览馆参观须知
一、正常开馆时间:每周二至周日开馆,上午9:00-12:00(11:30停止入场),下午 1:00-5:00(4:30停止入场)。 二、展览馆长期免费开放。参观者须持有效身份证件领票入馆参观,一人仅限领取一张参观券。 三、十四岁以下儿童、七十岁以上老年人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须由监护人陪同方可领票入场参观。 四、为保证参观者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禁止心脏病、高血压患者进入动感环幕影院和飞跃湘江观看。 五、馆内严禁照相、摄录,入馆不准携带相机等摄影器材。 |
【1】周末,十岁的小云决定独自带着相机去株洲市规划展览馆参观。请根据上述《参观须知》的要求,并结合小云的实际情况给她两条温馨提示。
提示①: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②: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阅读上面的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每天都可以去株洲市规划展览馆参观。( )
(2)患心脏病的爷爷不能进入规划展览馆的动感环幕影院观看。( )
(3)参观规划展览馆需要购买门票。( )
(4)妈妈下午四点半下班,从单位到规划展览馆需要10分钟,她可以下班后去参观。( )
14、课外阅读。
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各组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这是一篇写端午日场面的短文,全文紧扣____展开思路。
【2】全文三段文字,按( )顺序来安排材料。
【3】文章提及了茶峒人端午日哪几种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通过对____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细腻地描写了端午日_____和_____这两个欢快场面,展现了茶侗人的淳朴的民风,表现了________的民族精神。
【5】文中第一段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涉及面之____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度端午节的______。
【6】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你认为这样做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原句:鲁肃答应了为诸葛亮借二十条船的要求。
(1)改写成带“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写成带“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运用同义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闰土对我说:“我来教你捕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木兰爹的年纪大了,弟弟还小。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的武艺好,一定能得胜归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花将军英俊威武,怎么可能是女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两组不同的关联词语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分别连成一句话。
我们为人民服务。 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变句式。
(1)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出去。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轻松写作。
最近你读过哪些书呢?其中哪一本让你印象最深刻?请你回忆内容,写出这本书的梗概,要求语言简练,内容完整,表达连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