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兴安岭地区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听记能力 [5分](先听老师读短文《风中的木桶》,然后根据短文内容答题。)

    (1)小孩把木桶排列整齐,往往一夜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2分)

     

  • 3、按要求写下面的句子。

    (1)这里不但能呼吸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改成陈述句)

     

     

    (2)学会《最大的麦穗》,你想起了哪些抓住机遇的名言?请写一条。

     

     

    (3)体会句式特点,仿写句子。

    理想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理想是通往成功道路的铺路石;理想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4) “小树嫩弱娇,请您别乱摇。”请照样子写一条同样主题的广告词。

     

     

     

  • 4、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5、回忆课文或联系实际生活填空。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   ,通过学习本文,我知道北京人过春节的特点是

    2.藏戏的开山鼻祖是 ,在藏戏里,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白色代表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是用白布和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 。3.我国幅员辽阔,有许多的艺术形式,像藏戏,还有     等。

    4.学习《和田的维吾尔》后,我知道和田维吾尔人有   等特点。

    5.学习本单元后,你一定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请你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注意抓住其特点进行介绍。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词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的“见”读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3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词上片写_____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突然发现,表现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朗读古诗《游园不值》,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一枝红杏出墙来。

    1补充古诗。

    2看拼音,写词语

    cāng tái____lián xī____  chái fēi____

    3解释词语。

    (1)应怜:____________________

    (2)屐齿: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扣:____________________

    (4)柴扉: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赏析

    (1)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______,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2)诗歌题目中的“值”是______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游园不值》是_____ (朝代)诗人_____ 所写,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______________

    (4)与《游园不值》中的蕴含哲理的诗句一样,还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____________ 。和杨万里《小池》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泊船瓜洲》②《滁州西涧》

    ③《游园不值》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叶绍翁_______  (2)王勃___________

    (3)韦应物_______  (4)王安石_________

    6在下列古诗句中填上合适的花名,你一定行!

    人闲_______落,夜静春山空。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_______蘸水开。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_______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村。

  • 8、阅读《十五夜望月》,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美文欣赏。

    每天前进30公里

    在1911年12月之前,没有哪个地球人到达过南极点,所以这是一百年前所有最伟大的探险者最想做到的事情。

    最后有两个团队竞争,他们都想率先完成这个壮举——到达南极点。阿蒙森团队有5个人,斯科特团队有17个人。这两个团队都是1911年10月在南极圈的外围做好了准备,准备进行最后的冲刺。结果是,阿蒙森团队在两个多月后,也就是1911年12月15日,率先到达了南极点;而斯科特团队虽然出发时间差不多,而且人数占优,可是他们晚到了一个多月。

    事后有人分析两个团队的策略和准备,可以看到非常重要的区别:阿蒙森团队虽然人少,但是物资准备充分,他们有3吨的物资;而斯科特团队的人多,但是准备的东西少,他们只有1吨的物资。

    1吨的物资够吗?如果过程中不犯任何错,刚好够。

    阿蒙森团队准备的物资有很大的富余量。他们充分估计到环境的困难,做好充足的准备,给自己留下了犯错的空间。

    阿蒙森团队的成功经验,最后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不管天气好坏,坚持每天前进大概30公里。

    相反,从斯科特团队的日志来看,他们是一个比较随心所欲的团队,天气很好就走得非常猛,可能一天走四五十公里甚至60公里,但是天气不好的时候,他们就睡在帐篷里,诅咒恶劣的天气,等着天转晴再前进。

    我觉得这件事跟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要干的事情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们要做好充足准备,不管外界环境好坏,不管所谓运气好坏,不怨天尤人,坚持自己的计划,每天前进一点点。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到明年的今天再回顾,你就会发现,我们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1请用换词语的方法理解下面词语。

    率先——_________  随心所欲——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说说短文讲了一什么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说阿蒙森团队成功的原因。(至少说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我理解文章的题目实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谈谈读了短文后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1请画出人们在这天都做些什么?

    2“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从这话中反映了淳朴善良、________的民族心理特征和________

    3“元宵上市,春节又一个高潮到了。”元宵指的是:________。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________

  • 11、阅读

    心愿

    吃过晚饭,母亲忙着似乎永远也忙不完的家务,(甲)刚上五年级的女儿大声嚷道:“妈妈,问你个问题,你的心愿是什么?”

    母亲先是一愣,接着回答:“心愿很多,跟你说没用。”“您就说说看,这对我很重要。”女儿执拗地要求。

    “好吧,就说给你听听。第一,希望你努力学习,保持好成绩;第二,希望你听话,不让大人操心;第三,希望你将来考上名牌大学;第四,……

    “哎,妈妈,你怎么总是围着我打转转,能不能说说你自己呀?”

    “我嘛——是希望身体健康,青春永驻;二是希望工作顺心,事业有成;三是希望家庭和睦,美满幸福;四是,……”母亲有滋有味地历数着,沉浸在对美好的种种设想之中。

    “哎呀,妈妈,您说的这些又大又空,能不能说点实际的?比如你想要……

    母亲渐渐意识到了什么,有些火地打断女儿的话:“我就知道你跟我玩心眼儿,一定是老师留了关于心愿的作文题目,你写不出来,就想到我这里挖材料对不对?实话告诉你吧,我的心愿多着呢!我想要小轿车,我想要高档时装,看,我的包坏了,还想要一只新款的鳄鱼皮手袋,这些你都能满足我吗?跟你说顶什么用?心愿说完了,快写作业去吧。”

    女儿一直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母亲,(乙)她没有再说一句话,静静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屋子里空旷旷的,安静得只能听见墙上的钟摆声,母亲觉得有些话还意犹未尽,又站起身推开女儿的房门。女儿正在写作业,串串泪珠滚落,不停地用手背擦着,母亲的火气又上来了,比刚才的声音还要高出几个分贝,吼道:“你还觉得挺委屈是不是?你想偷懒是不是?你故意气我是不是?”

    “妈妈,我不是……

    “还敢顶嘴!告诉你,九点钟之前写不完这篇作文有你好瞧的!”母亲很权威地命令着,一扭身“嘭”地把门关上了。

    第二天晚上吃完饭,女儿照例进屋写作业,母亲照例重复着每日必做的家务。蓦然间,她发现茶几上多出一束鲜花,鲜花旁放了一个包装袋,包装袋上放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

    妈妈: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用平时攒的零花钱和这两年的压岁钱给您买了一只鳄鱼皮手袋。让您高兴,是我最大的心愿。

    想给您一份惊喜却不小心惹您生气的孩子

    母亲的手颤抖了,呆呆地坐在沙发上,说不出一句话。

    【1】题目“心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甲)(乙)两句可以看出女儿的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为什么固执地反复说“跟你说没用”,而不愿把自己的心愿说给女儿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就是文中的那位“妈妈”,看了女儿的纸条后,你有许多话想对女儿说,可又不好意思,于是决定也给女儿写一张纸条,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后,你能比较出母亲的心愿和女儿的心愿有什么不同吗?结合文章,写出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现代文阅读

    哦,香雪

    台儿沟这座掩藏在大山深深皱褶里的小村,住着女孩香雪、她的女伴们以及十几户乡亲。

    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香雪和女伴们抓紧时间把整筐的鸡蛋、红枣举上火车窗口,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属于姑娘们喜欢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旅客们爱买香雪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晴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骗人或受骗。有时香雪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里的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她们故意一遍又一遍地问她:你们那儿一天吃几顿饭?”她不明白她们的用意,每次都认真地回答:两顿。然后又友好地瞧着她们反问道:你们呢?”“三顿!”她们每次都理直气壮地回答。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又问。那不是吗?”香雪指指桌角。

    其实,她们早知道桌角那只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但她们还是做出吃惊的样子。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这是一只可以自动合上的铅笔盒,很久以后,香雪才知道它所以能自动合上,是因为铅笔盒里包藏着一块不大不小的吸铁石。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对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同学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她盯住同桌那只铅笔盒,猜测它来自遥远的大城市,猜测它的价值肯定非同寻常。三十个鸡蛋换得来吗?还是四十个、五十个?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香雪在车站卖东西的时候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如果不是隔着玻璃,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冲动之中,香雪跃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这时,车身忽然悸动了一下,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

    伴着香雪和女伴们焦急的呼喊声,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台儿沟刹那间就被抛在后面了。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香雪在西山口下了车,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悄悄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了。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却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还说她住在学校吃食堂,鸡蛋带回去也没法吃。香雪却觉着她在哄她,难道除了学校她就没家吗?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

    现在,香雪一个人站在西山口,目送列车远去。眼前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害怕地缩起身子坐了下来。在皎洁的月光下,她仔细端详着手中的铅笔盒: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现在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站了起来,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她想:来台儿沟的姑娘不用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一定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走着走着,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台儿沟的姐妹们。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果了,它们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1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出台儿沟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写了一个乡村女孩香雪的故事。结合④~⑧的内容,在横线上概括故事情节,并在括号里用一个词写出香雪相应的心理变化。

    故事情节:   香雪发现自动铅笔盒  

    香雪心理:盼望    

    3从文中看:香雪具有怎样的性格?你如何看待香雪的思想感情?(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人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土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请分别简析。

      土地:________________   河流:________________

      风:__________________   黎明: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 14、阅读《感恩》,完成下列各题。

    感恩凸凹

    ①家中那只柯基犬,玲珑小巧,却爱运动,只要房门一打开,它就蹿出门去,然后不停地回望,希望你把它跟随。如果你跟随了,他会露出妩媚表情,即便是四肢肥短,小巷通衢,草地河畔,泥沙荒野,也回报给你足够的速度,让你以它为荣。

    ②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远远地看到它过来,双手插进衣袋,做鼓弄食物的形状,且不停地呼唤。它自然是兴冲冲地奔跑过去,但邻人摊开的却是空空的手掌,它期盼的眼睛里,便弥散出一片迷惘。被捉弄过几次,以为它不会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却见它依旧闻声前往。但是,当邻人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的时候,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凝固在半空之中。它则在远处眺望,不停地吐弄着它粉红的舌头,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

    ③其实,邻人也不存恶意,只不过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乡下农民,被儿子接进小城来住,看到城里人对狗比对人还娇宠,他心里有一丝不平。

    ④他见我在不远处对他微笑,脸一下子就红了,嗫嚅道:“你看看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欺骗一只狗。”我说:“没关系,狗不像人那样爱记仇,只要你真的给它食物,它还是会跟你亲近的。”

    ⑤“等等。”他说罢,转身进了楼梯,很快就又出来了,手里攥着几粒干果,他朝着我的爱犬招招手,“小小,你过来,爷爷这里有好吃的哩。”

    ⑥居然称之为“小小”(他孙子的乳名)!这样亲热的称呼,连狗都吃了一惊,但最终还是迟迟疑疑地走近了他。吃净干果,小犬用温热的舌头舔舐着他干裂的手心,情意殷殷。

    ⑦小犬让他暖意萦怀,总想给楼宇里的人们贡献些什么。看到楼前有块空地,依着农民的本性,他翻土施肥,修埂打垄,种了一片紫苏。紫苏是上好的调味菜蔬——生拌,或佐以咸菜,祛毒,开胃,为居民所喜。

    ⑧紫苏体贴老人的用心,迅速蔓延出一片绿意。那嫩嫩的芽瓣,正是入时的美味,他招呼邻居道:“紫苏就是给大家种的,快来吃个鲜吧。”

    ⑨大家自然就来了,叶绿如酥,有谁不稀罕呢?人们小心地掐着嫩叶,他笑眯眯的注视着,说:“尽管掐吧,紫苏命贱,你越是掐得狠,它越是繁衍得茂盛。”A.但是,人们还是掐得很节制,刚一成撮,就停住了。这让他很不解,催促道:“掐就是了。”邻居脸一红,说:“够了。”

    ⑩后来,他回老家打理一些事情,紫苏被他暂时遗忘在那里。被遗忘的紫苏,反而疯长。疯长的紫苏, 会变老,会变得不能入口,邻居们懂得这个道理,心想,与其让紫苏变得无用,不如安心享用,便放手去采摘,以至于怀抱盈满,口中整日都是紫苏的余香。

    从老家归来,他本以为那片紫苏一定很荒疏,没想到紫苏却依旧青绿、娇嫩、齐整、油亮。这之后,他只管给紫苏锄草、施肥,让它长得好,然后退隐到紫苏之外,暗看邻居采摘的欣喜。

    翌春一日,小区里的一个老妇人抱来了两棵香白杏的树苗,对他说:“在紫苏的空地上,应该再种两株杏。因为紫苏喜阴,有树遮挡,它就多了青嫩。再有,天长白杏,地长紫苏,上下都有收成,邻居们就多了喜乐。还有,白杏和紫苏,有了高楼,对比着就有好的景致,你说是不是呢?”

    “是,是,自然是哩。”便帮老妇栽下杏树。

    杏树也一如紫苏,体贴人心迅速发育,一年成株,两年开花,三年就结果了。四年以后,果实满枝,看着就让人喜。B.杏子挂在枝头,也不做宣言,任由嗜食者随意摘取。

    两个老人自然不会想到,他们的种植唤来了一群别样的人情格局——楼宇里的人,每每相见,都要

    轻声细语的相互问好;阶梯一染飞尘,无须他人提醒,总有人主动打扫;路灯初上,相约散步;亭阁之下,对弈恳谈……一如笑可以传染,善行也一径蔓延开来。

    1文章围绕标题“感恩”,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第⑨、两段,并分析下面两句话表现人们的心态有何不同?

    A.但是,人们还是掐得很节制,刚一成撮,就停住了。这让他很不解,催促道:“掐就是了。”邻居脸一红,说:“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杏子挂在枝头,也不做宣言,任由嗜食者随意摘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凸凹被誉为扑身乡土的劳模作家,他对乡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本文虽然写的是城市生活,但乡土的痕迹仍十分明显,乡土之于城市的意义也蕴含其中。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概括本文乡土的痕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说文中乡土之于城市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呢?

     

     

    (2)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在热带,即使有衣服不用穿。(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人们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改成“被字句”)

  • 19、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

    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同学们,这是你学生生涯的第一个毕业季,三年后又将迎来下一个,想过那时的你吗?请给那时的你写一封信吧。让这封信穿过时光隧道,寄给三年后的自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