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七台河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同音字组词。

    1.yán 屋____ 食____ 井____

    2.xíng ____态 造____ ____

    3.méi  ____花 ____有 ____

    4.zhǐ  ____挥 彩____ 禁____

  • 2、 nǚ kū long juàn yì   yǎn y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liáo yá   zhāo lái yōu zāi yóu zāi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3、辨字组词。

    绣(   )  睐(   )  奂(   )  债(

    诱(   )  昧(   )  焕(   )  责(   )

  • 4、诗句积累。

    1.看到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你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十五夜望月》中表现看着八月十五的皎洁明月,普天之下不知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平时不珍惜时间,你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

  • 5、熟读背诵古诗,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1.《浣溪沙》的作者是_________,号____,世称____

    2.“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这句词描绘的是________的山间景色。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句词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从这两句词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_________的品质。

    4.这首诗中找出能表现季节和一天具体时间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描写了____,词人_______,岁月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间总有意外,“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词人___________

    6.默写诗句:__________,寺临兰溪,____________________,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十五夜望月》,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竹石》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诗人以____________,实写________,赞颂的却是______

    2作者用竹子________的特点,来表达自己______的品质。

    3“东西南北风”喻指(  )

    A.各个方向吹来的风。

    B.生活中的各种艰险磨难。

    4“千磨万击还坚劲”表现出(  )

    A.竹子根深蒂固,吹不倒。

    B.诗人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尽:消失。

    1仔细阅读诗句,根据提示,把诗句意思补充完整。

    李白的老朋友________,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________烟花如海,他去往扬州。一叶________,消失在远方;只见浩浩荡荡的________,向天际奔流。

    2根据自己的理解选一选。

    A.扬州    B.黄鹤楼    C.烟花三月    D.送别

    这是一首________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二句写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孟浩然的去向是________;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京腔的韵味

    生在黄梅戏的故乡,可我最喜欢的还是京剧,听不厌,品不尽。兴起时,还能吊起嗓门儿来上几句,那特有的京味儿总是悠悠地酽在心头。

    教了十几年的书,上过不少还算成功的课,但自己感觉最好的还是教《故都的秋》这篇课文。郁达夫先生简直京化透了,那关于北京之秋的京味儿十足的描写,几番诵读之后,真是醉煞了人。

    多年来,京剧、京腔时时诱惑着我对北京的向往,可“山里佬难出天”,每每机缘擦肩,只好望京兴叹。

    终于在去年的秋天,在北京待了一周,上天安门,登八达岭,游世界公园,钻王府井大街小巷,大饱京腔耳福。

    北京人说话总有那种特别的京味儿:píng   pín)频的儿化音节,极富神韵的“土”话,更有那节拍、那音色、那抑扬顿挫劲儿,每每显出一种宽宏深厚的底气和贴近生活的亲切感与原汁味。京腔儿还极富个性,细细品味,有的带股虎劲,有的透着大气,有的则zhēn   qín)于一种雅境……

    言为心声,北京人的豪爽与大度在京腔中也可见一斑。那天,我们乘地铁到前门站,由于人多,我们一行好儿个只好站着。这时,一位很普通的北京市民,见我们同行中一位老人没有座位,便主动地站起来让座。看得出这是位“老北京”,“老先生       您这儿坐!”……这一刻,我感到京味儿十足的招呼特别地富有质感与热力。我们与“老北京”一见如故,聊着天南海北的事儿,如沐春风。

    京腔怡人,几天一过,竟也情不自带地仿着京腔与游人对白,仿佛自己也是个“老北京”了。

    【1】请在括号内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望京兴叹”化用了成语“_______”,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

    【3】开头作者写自已喜欢京剧,爱教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     

    A.开篇点题,渲染京腔韵味

    B.为下文展开写“京味儿”做铺垫

    C.表达作者对“京味儿”的热爱

    D.夸耀自己对“京味儿”的熟悉

    【4】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京腔的韵味”的特点。

    _______

    【5】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

    【6】你一定也像作者一样,有特别向往的城市吧?请你说说这个城市最吸引你的地方,要求语言优美,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

  • 10、课外阅读。

    在十六七岁时学会握手

    ①出发前夕,我将班里56名不过十六七岁的学生分成了28组。我告诉他们,这次外出游玩,只能有28人跟队而行,剩下的一半,必须老老实实地待在教室里自习。

    ②狭小的空间里顿时一片哗然。他们觉得我的安排严重不公,因为不论是谁,都不可能主动放弃这次机会,而甘愿待在闷热乏味的教室里。他们决定用沉默来抵抗我的不公,他们想用这种非暴力的手段迫使我就范。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台下开始窃窃私语。我在讲台上严肃地说,我绝不可能改变主意,但你们之间,是同学,是友谊,不管我把你们56人分成了几组,带走了几个人,你们的情谊仍旧不会改变。对于你们的搭档,你真就如此吝啬?连一次小小的机会都不肯让给他?

    ③这番话,再度使他们陷入沉默。在他们未出结果之前,我转身离开了教室。

    ④清早,旅行社的大巴开进了校园,班长将最后的名单递给了我,不多不少,整整28人。我惊奇地发现,这份名单的成员竟是如此特别。他们的谦让,令我肃然起敬——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把机会让给了家庭拮据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把机会让给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强者让给了弱者,男生让给了女生。名单上有多处涂改的痕迹,不难看出,他们曾发生过激烈的争执。

    ⑤临行前,我要求外出游玩的学生主动握一握那些让出机会、甘愿留在教室里的同学。感人的一幕出现了,56只十六七岁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他们相互寒暄,微笑叮咛,没有半点火药味儿。

    ⑥旅行的途中,我给了他们一个小小的建议,写一篇简单的游记,送给这28组里的另外一个人,让他们也充分感受到你的快乐以及这沿途的美景。

    ⑦当他们把游记主动送给那些留在教室里的同学时,阳光忽然灿烂起来。我让他们再次握手,他们的手,又紧紧握在一起。

    ⑧其实,我想让他们见识的,并不是一次短途旅行中的见闻,而是让他们在如此不公的条件下学会把最宝贵的财富装进自己的人生行囊中。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③段中同学们的表现在变化:哗然—________________ —沉默。

    【3】文中两次写到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第一次握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握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老师离开教室后,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名学生,请补写你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的同学们通过这堂精心设计的课学到了很多。那么,聪明的你从这篇短文中学到了什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填空。(12分)

    (1)________因为独立思考,九岁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________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给非洲孩子挖井的梦想;

    (3)_______在三天就造了十万只箭,让_______的陷害计谋没有得逞,大跌眼镜。

    4________醉酒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成了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

    5________在《红楼梦》中性格泼辣,心狠手辣,人送外号风辣子。 

    (6)《为人民服务》是 毛泽东在________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7)《学奕》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8) 课文是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课文以________为主线,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革命烈士夏明翰

    夏明翰从1919年组织焚烧日货到1928年被杀害,革命生涯短暂而绚烂。时间(       )短,(       )他因认准了共产主义而生爱,并因爱而义无反顾。他太执著于所追求的主义了,以至当白色恐怖弥漫整个中国时,夏明翰仍轻蔑藐视反动派:“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

    1921年,夏明翰在毛泽东、何叔衡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以党员身份行走在革命道路上的7年间,他当过教员、带领过示威请愿、搞过农民运动、组织过秋收起义,工作类型繁杂多样,来回调动更是频繁无章。可他每得到一次机会,都格外尽心尽责,格外执著地工作,恨不得将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追寻理想的赤子之心把他烫得热血澎湃。

    不幸的是,这个比贾宝玉强多了的斗士,却终究没能逃脱无耻的背叛。1928年初,中共中央调夏明翰去湖北省委工作。同年3月18日,夏明翰从谢觉哉处得知交通员宋若林不可靠的消息,当他返回汉口东方旅社准备转移时,叛变的宋若林带着反动军警将夏明翰逮捕。

    短短两天,夏明翰便接受了多次审讯。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庭审记录:

    主审官问:“你姓什么?”

    夏明翰答:“姓冬。”

    “你明明姓夏,为什么说姓冬!简直是胡说!”

    “我是按国民党的逻辑讲话的。你们的逻辑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你们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我也用你们的逻辑,把姓‘夏’说成姓‘冬’,这叫以毒攻毒。”

    一番话,把审讯者驳得哑口无言。最终,失去耐性的敌人在两天后对夏明翰执行枪决。夏明翰的一生是在追求光明和真理的路途中度过的。出生于官宦家庭的背景,为他的毅然决然做了更为深刻的注脚。家庭的决裂,正义的追求,主义的执著,情感的投入,一切都在他的心中贪婪地生长着、奔涌着,孕育了那响彻时间轮轴的绝命诗句,焕发了一个纯粹革命者永恒的耀眼光芒。

    【1】解释词语。

    哑口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用它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部分是对夏明翰的________描写,表写了夏明翰对敌人的____________

    【4】在7年的革命生涯中,夏明翰做过哪些事情?在文中找出答案,用“﹏﹏”画出来。

    【5】你从夏明翰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朋友,还记得夏明翰写的就义诗吗?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

  • 13、   原谅

    在上海的一家餐馆里。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轻得像是树上的一片嫩叶。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腥膻的鱼汁鲁鲁莽莽地直淋而下,泼洒在我的皮包上!(A我本能地跳了起来,阴霾的脸变成欲雨的天。这皮包,是我心头的最爱。

    可是,我还没有发作,(B我亲爱的女儿迅速站了起来,以旋风般的速度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极端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不碍事,没关系。女侍如受惊的小犬,手足无措地看着我的皮包,嗫嘴地说:我,我去拿布来抹……”,万万想不到,女儿居然说道:没事,回家洗洗就干净了。你去做工吧,真的,没关系的,不必放在心上。女儿的口气是那么的柔和,倒好似做错事的人是她。这时,女侍原本绷得像石头一般的脸,慢慢地放松了,她细声细气地说了声对不起,便低着头走开了。我瞪着女儿,觉得自己像一只气球,气装得过满,要爆炸,却又爆不了,不免辛苦。

    女儿平静地看着我,在餐馆明亮的灯火下,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大大的眸子里,竟然镀着一层薄薄的泪光。这样一来,我不怒反惊了。

    当天晚上,回返旅馆之后,母女俩齐齐躺在床上,她这才亮出了葫芦里所卖的药。

    在伦敦三年,为了训练她的独立性,我在大学的假期里,不让她回家,我们要她自行策划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在英国试试兼职打工的滋味儿。她的大哥就曾在美国大学当过校园邮差,二哥呢,也曾担任大学实验室助理员。活泼外向的女儿,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粗工细活都轮不到她,然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英国,却选择当女侍来体验生活。

    第一天上工,便闯祸了。

    她被分配到厨房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细致的高脚玻璃杯,一只只薄如蝉翅,只要力道稍稍重一点,便会分崩离析,化成一堆晶亮的碎片。女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好似一辈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干净了,正松了一口气时,没有想到身子一歪,一个跟跄,撞倒了杯子,杯子应声倒地,眶郎、眶哪;唾哪、眶哪连续不断的一串又一串清脆响声过后,酒杯全化成了地上闪闪烁烁的玻璃碎片。

    妈妈,那一刻,我真有堕入地狱的感觉。女儿的声音,还残存着些许惊悸:可是,您知道领班有什么反应吗?她不慌不忙地走了过来,搂住了我,说:亲爱的,你没事吧?接着,又转过头去吩咐其他员工:赶快把碎片打扫干净吧!对我,她连一字半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又有一次,女儿在倒酒时,不小心地把鲜红如血的葡萄酒倒在顾客乳白色的衣裙上,好似刻意为她在衣裙上栽种了一季残缺的九重葛。原以为她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她反而倒过来安慰她,说:没关系,酒渍嘛,不难洗。说着,站起来,轻轻拍拍她的肩膀,便静悄悄地走进了洗手间,不张扬、更不叫嚣。把眼前这只惊弓之鸟安抚成梁上的小燕子。

    女儿的声音,充满了感情:妈妈,()别人能原谅我的过失,您()把其他犯错的人当成是您的女儿,原谅她们吧!此刻,在异乡异国的夜里,我眼眶全湿。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亮出了葫芦里所卖的药:________________

    2)十指不沾阳春水: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主要讲述了哪几件事呢?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人物心情是文章暗藏主线,请写出每个时间段的心情。

    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AB两处句子中任选一句理解人物的情感和情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10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5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结合实际简要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1】为什么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怎样过中秋节?根据文中有关介绍,用自己的语言,作一简单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为什么会把天上的圆月与亲人的团聚联系在一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束给人以没完卷的感觉,根据文意,用一二句话补写一个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下题。

    那么长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人人都需要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①外面的噪声太大,我只好关上门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一定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一面面红旗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十分鲜艳。(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这片土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喜悦。(仿写句子)

    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句子百花园。

    1.仿照例句的句式所用的修辞手法,仍以为开头写两个句子。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前进。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她

    2.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成反问句)

    3.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缩句)

    4.孔雀的羽毛多么漂亮啊!(改成拟人句)

    5.晚霞映红了天空。(改成比喻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题目:   的教训

    要求:(1)想想生活中有什么教训,再补充题目。

    (2)要有具体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3)字迹工整,语句通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