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语俱乐部。(补充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饶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呆(_______)瞪 (_______)(_______)见惯
卓有(_______)(_______) 无(_______)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成疾
1.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_______)。
2.母亲因为常年劳苦,日夜工作,终于(_______________),一病不起。
3.对于他的无理取闹,我们早已(________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zhēng róng chōu yē shū jí jiàn wēi zhī zhù
____ _____ ____ ________
3、日积月累。
1.不入虎穴,_______________。
2.欲知山中事,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近山识鸟音。
4.勿以恶小而为之,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八月十五,中秋之夜,身处异乡的人思念家乡,不禁吟诵起唐代诗人王建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虚度光阴,你想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劝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一诗中,描绘出一幅“走马传烛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能会面。《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huái xiāng | huā bāo | rǎn liào | chì bǎng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hú lu | qīng tíng | liǔ shāo | lí míng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6、将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单车 ,属国 。
出汉塞,归雁 。
大漠 , 落日圆。
逢候骑,都护在 。
【1】此诗选自《 》,作者 ,是 朝诗人。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诗人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下列解释不恰当的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7、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擢:___________ (2)素: ____________
(3)盈盈:___________ (4)脉脉:_____________
【2】把诗句中的叠词画上横线。
【3】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________和_________的故事,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__________之情。
【4】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谁?把能体现主要人物情感的诗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中庭:__________________ (2)地白:__________________
(3)月明:__________________ (4)秋思: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中的“冷”字描写了露珠的清冷,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落”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的特点。
【5】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与理解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碗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允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片段阅读《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看到“一碧千里”这个词语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2】仔细阅读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完成下面的题目。
(1)把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句子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①什么都没有了,我真后悔呀!”时光老师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流浪喊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②狠下决心,改掉以前的错误,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纸牌,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一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 )给你再多的青春,你( )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时光老人让流浪汉______________,是因为流浪汉表示:“假如______________,我一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光老人说自己做了一件蠢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时光老人说的“真正的生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画线的句子换成成语: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最后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笑“有许多种,再写出几种不同的“笑“来。
冷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几句名言或谚语,说明要珍惜时光,从小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莫伯桑拜师(节选)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了一些作品。于是,他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 遍),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福楼拜继续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专心地听着,老师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福楼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 才)、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 致)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选自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莫泊桑拜师》)
【1】在( )里选择正确的汉字。
【2】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贵在坚持”一词中的“贵”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A. 价格高; B. 评价高; C. 以某种情况为可贵;④地位优越。
【3】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联系整篇文章,我们发现福楼拜是一位________的老师。
A. 孜孜不倦 B. 诲人不倦
【4】找出福楼拜指导莫泊桑的关键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放弃________ 分神________
贫乏________ 局部________
【6】在这两段文字中,福楼拜告诉莫泊桑写作的窍门是:________。从“他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这句话我们体会到莫泊桑是一个________的好学生。
【7】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一句关于观察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福楼拜介绍的写作方法,请抓住人物的外貌、衣着等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1)耽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缥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看似是写光线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天色渐晚;实际上是写________________,烘托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心感受。
【3】你是如何看待选文中的这位母亲的?尝试从两个角度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挑 水
一天,妈妈叫我去挑水,我说:“怎么能挑得动一担水呢?”妈妈说:“试试嘛。”“好吧!”我答应了。
我挑起桶走到李奶奶家的井台上,先放下一只,再把另一只桶挂在水担钩上,伸进井里,左摆一直,右晃一下,好不容易才打进小半桶水,可把我气急了!我把姐姐找来,把挂着桶的水担塞到姐姐手里。姐姐边做示范边耐心地对我说:“你先把桶靠近井壁一边,再用力往另一边拉,紧接着往下一按,水就会灌满桶的。如果还不很满,你可以把桶提起来,离开水面,然后再往下一蹲,水一定会灌满桶的。”说着,姐姐把那桶水灌满了,像是没费力气就提了上来。
我把另一只桶挂在钩上,伸进水里,学着姐姐的样子做了,果然,水就乖乖地灌满桶了,我也把这桶水提了上来。我把两桶水分别挂在担钩上,弓下腰,侧开步子,挑起了这担水,我摇摇晃晃地往前走,没走出五步,肩膀就疼起来。我用手使劲往上托住水担,脸涨得通红,脚步歪歪扭扭的,没有个准儿,半道上,我实在挑不动了,只好让姐姐替我把这担水挑到了家里。
妈妈对我说:“你第一次挑水,能挑半桶也就可以了。”
第二天,我挑着两个半桶水还在道上歇了一次,才到家里。就这样我还是累得直喘粗气。但我并不灰心,坚持天天半桶半桶地挑。
现在,我挑起一担水,在路上不用歇息,也可以不摇不晃地挑到了家里。
妈妈瞅着我稳实的步子,说:“挑水这活你已会干了,记住,万事开头难,只要有决心,什么也能学会。”
(1)概括第一部分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我第一次挑水时打水的句子。
(3)把描写姐姐打水动作的词语按顺序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姐姐打水的动作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过去我挑两个半桶水(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我挑起一担水(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文中学到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我也能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虹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直接改间接)
_______________
2.小雪对小明说;“明天我去你家一起写作业。”(直接改间接)
_______________
3.李松说,他做作业虽然准确率高,但速度太慢。(间接改直接)
_______________
4.贝贝说,她家养的小花狗很通人性。(间接改直接)
_______________
19、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1)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我放入嘴里的是中指吗?(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2)一只兔子怎么可能同时砸晕3只猎狗呢?(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3)烤过的贝壳不会磨成黑色的细粉。(改为反问句)
(4)不注重细节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陈述句)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毕业联欢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欢乐的舞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下面两题中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习作。努力做到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请另附纸)
(1)毕业在即,请以《XX,我想对你说》为题,确定一个对象,向他(她)敞开心扉,说真话,吐真情。
(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将《那一双 的眼睛》补充完整,再完成习作,横线处可填“关注”“失望”“美丽”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