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庆阳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文学常识填空。

    (1)“舌战群儒”的故事出自《___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

    (2)李白有“______________”的别称,杜甫被称为______________”,王维被称为“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反映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是《______________》。

  • 2、按原文填空。

    他兴冲冲地______起小洋瓷碗,从水洼里______了半碗凉水,______上一点炒面,给黄元庆吃下去。接着又______了一份放在小周面前。然后______起黄元庆的一只手,背向着他______下来,果断地说:黄元庆同志,我以指导员的身份命令你,走!

  • 3、写出与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

    ①李白________

    ②勾践________

    ③赵括________

    ④廉颇________

  • 4、填写诗句。

    1.杜甫在《春夜喜雨》一诗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春雨滋润万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柔和、浅淡这一早春特有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比衬托,表明早春之景优于晚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至少两个成语写一段话。(改编题)

    _____不及防 __________   毫不介____ _____而入

    恍然大____ 同仇敌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回忆古诗,然后做题。

    (1)《汀畔独步寻花》是写春天景色的古诗,请你写一首课外背诵的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这首诗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7、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

    【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 8、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

    有一次,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将在某地演出。广告上说,他的小提琴价值五千元。有一些人看了简直惊呆了,为了看一看这把高贵的乐器,听一听它的妙音,他们也跟着音乐爱好者蜂拥而来。

    演奏开始了,那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发出异常美妙的乐音,使听众如痴如醉……一曲终了,余音袅袅。正当不少人惊叹于那宝贝乐器的魅力时,音乐家突然转身,把小提琴在椅背上猛力一击,那珍贵的乐器立刻粉碎了。

    顿时,四座震惊。

    音乐会的主持人立刻跑出来,宣布道:“各位,请静一下,此刻摔破的,并不是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而是一把普通的小提琴。音乐家为什么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现在,要用真正的价值五千元的小提琴演奏了。”于是演奏者再度登场,和刚才差不多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

    这时,观众再也不去注意乐器的价格,而是专心欣赏演奏者的技艺了。

    1根据短文内容,给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

    A.听琴 B.买琴 C.赏琴 D.摔琴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蜂拥而来:________ 

    ②如醉如痴: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有一些人“简直惊呆了”是因为________

    ②“不少人惊叹”是因为________

    ③“四座震惊”是因为________

    ④一些观众开始是为了________而看演奏者演出的,后来才是为了________而看演出的。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音乐家为什么这么做,这个嘛,各位是清楚的。”音乐家这么做,是要告诉人们:对演奏者来说,________是决定演奏效果的关键;作为观众,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枣树

    我家院子里有棵高大的枣树,它有一个粗壮的主干,树皮是褐色的,虽然看上去它很粗糙,我却喜爱它。‖

    春天,光秃秃的树枝上长满了黄绿色的小花。花瓣很小,几朵花开在一起,和叶子紧紧相连,就像一簇很小很小的绿色绒球,是那么不引人注目,如果不仔细看,几乎找不到它。

    枣树的叶子和花朵,不像其他树木那样引人注目,它对人类的贡献很大。枣花用芳香吸引着成群的蜜蜂,把自己的花粉无偿地献给人们,制成高级补品──枣花蜜。

    秋天,枣树结满果实,一颗颗小枣点缀在绿叶之间,微风吹来,向人们点头致意。红枣营养价值极高,补气养血,还可以当作药材。‖

    我喜爱枣树为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要像枣树那样,做一个对人们有用的人。

    1文中已经用“‖”分好了段,你能概括一下段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二自然段中,用横线划出一个静态描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四自然段中,用波浪画出一个动态描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记叙________了,赞美了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

  • 11、课内语段赏析

    清晨,乳白色的雾气迷迷蒙蒙,村外的溪水传出淙淙的响声。小院的篱笆上开满了繁星一样的牵牛花,鲜红的、天蓝的、淡紫的……真像一只只彩色的小喇叭,花瓣上闪着几颗晶莹的露珠。枣树上的画眉在和黄鹂对唱,声音清脆婉转。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光亮而透明_______           声音清楚悦耳_________

    2短文中描写色彩的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句中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差生档案

    新调来的王老师正在给五(2)班同学上语文课。当老师提问时,几个学习好的同学笑眯眯、齐刷刷地举起手,他们都希望能给新老师留下好印象。王老师看看他们,拿起了点名册:蔡林同学,请你回答。全班顿时哄笑起来。坐在最末一排的一个胖男孩慢吞吞地站起来,低着头默不作声,恼火地盯着笑得前仰后合的同桌。王老师重复了一遍问题,见蔡林仍不言不语,就挥手让他坐下,请其他同学回答。

    课间,王老师把蔡林请到办公室。蔡林,我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会吗?我猜你是会的。王老师拍拍蔡林的肩头,微笑着说。蔡林不说话。其实王老师猜对了,别看蔡林平时不怎么听课,今天因为换了一个老师,他觉得挺新鲜的,一直聚精会神地听着,再说提的那个问题又不算太难。同学们笑,你好像不太高兴。不过,你当时为什么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呢?王老师问。蔡林看了看老师,撇撇嘴说老师,我是差生,以前没人提问我。”“差生?王老师摇摇头,谁说你是差生?蔡林挠挠头,苦笑着,委屈地说大家都这么认为,我……我自己也承认。王老师正想说话,铃声响了,只得让蔡林回班上课。

    放学后,王老师特意在校门口等蔡林,见到他后递给他一个大信封,信封正面是几个大字——差生档案。就在这时,几个同学嬉笑着围上来,蔡林急忙推开他们,拿着信跑了。一出校门,他就打开信,只见上面写着几行工工整整的字: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

    爱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家长和老师认为他没有学习能力。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当作曲家的料。

    英国首相丘吉尔小学六年级曾留级。

    物理学家牛顿小学成绩一团糟。

    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在自传里透露: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与聪明不沾边。

    蔡林反复看着,想着,然后把信小心折叠起来,放进兜儿里,昂首挺胸、欢欢喜喜地朝家走去。他一面走,一面摸着兜儿,好像里面装着宝贝似的。

    1摘抄词语。

    (1)三个成语(   )(   )( )。

    (2)三个描写人物的词语( )(   )(   )。

    2“_______”的句子 _____句,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是_____

    3全班顿时哄笑起来,联系第②段的内容说说同学们哄笑的原因是: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①这位王老师教这个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②放学后,王老师特意在校门口等蔡林,给了他一个大信封。(

    ③在班里,同学们都认为蔡林是差生,连他自己也这么认为。(

    5他一面走,一面摸着兜儿,好像里面装着宝贝似的这句话中宝贝指的是。蔡林把它当作宝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上下文想一想,王老师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的真正用意是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篇短文是按_____的顺序连段成篇的。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血凝红叶

    峡谷中,坐落着一座低矮(简单  简朴  简陋)的小草房。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赵一曼被俘地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永垂不朽!时令才深秋,却下了一场大雪。这里没有高耸的赵一曼纪念碑,没有鲜花,没有坟墓,她和白山黑水卧在一起,她和蓝天沃野永驻在一起。朔风在峡谷里呼啸,白雪在天空中飞舞,四野默默无声,那山、那水、那风、那雪似乎在为烈士致哀。小草房前的一丛柞树披着厚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凋零,一片火红,像燃烧的火苗一样耀眼。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一段(悲哀  悲伤  悲壮)的历史来:

    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亮珠河杀害。在刑场上,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她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 )里。当时,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刚强如铁……她没有牺牲,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们每一个人都肃然起敬,心里燃烧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火焰,情不自jīn  jìn)地想从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捡点什么,从而寄托我们对英雄的思念。我想了想,弯腰采撷了一片最红的柞叶,小心地夹在我的笔记本里……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或读音。 

    (简单  简朴  简陋)________的小草房     (悲哀  悲伤  悲壮)________的历史

    ________      情不自________jīn  jìn

    2从文中找出两个描写赵一曼形象的四字词语,另外再写四个描写人物形象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两句表示作者联想的语句。

    4作者为什么要采撷一片最红的柞叶夹在笔记本里呢?请联系短文题目,说说红叶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知识在于积累

    早晨,我到浴室去洗脸,发现昨晚放在这儿的空盆竟盛满了水。这是怎么回事?“滴嗒,滴嗒……”的水声,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我没有把水龙头关紧,水滴到盆里,时间长了,无数的小水滴就(会 汇)成了满满一盆水。看着这盆水,我想起了一件事:

    周总理小时(候 后)学习很努力,他的作文写得又快又好。每次作文,总是在其他同学刚写了一半时,他就早早交了卷,到阅览室看书去了。在一次作文课上,他像往(常 长)一样,又早早交了卷子去看书了。同学们忍不住问老师这是什么原因,老师没有回答,从他的书包里拿出一个本子交给同学们看。大家翻开本子,都吃了一惊,本子里每一页都工工整整地写满了字,是他写的读书笔记和摘抄下来的好词好句。同学们看了都赞不绝口地说,周恩来是个会学习的有心人。这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知识在于积累。周恩来做得很好,我希望你们(像 向)他那样,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将来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知识在于积累。”今天的这件事,使我对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果我们能有小水滴的这种精神,那我们的知识不就更加丰富了吗?

    【1】把文章中括号里用错的字划掉。

    【2】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的近义词。

    啧啧称赞______ 婆口苦心______

    【3】为什么周总理的作文写得又快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改为反问句

    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仿写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比喻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拟人句)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 爸爸拿出餐具放在桌上。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心广场上热闹非凡。(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敌人将长长的导火线一直延伸到外面一个院子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表达。

    不久以后,你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在这六年的小学生活里,你与老师或同学之间一定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哪一件让你最难忘?写一写吧。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叙述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标点符号运用正确;③不少于 5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