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濮阳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各( )己见    不( )下问

    张( )李戴 脍( )人口

    )类旁通   ( )不经心

    )有成效   ( )堂大笑

    )然大物   ( )空见惯

    )新立异   ( )思广益

    别出心(见微知(

    语重心(精兵简(

  • 2、按要求填空。

    “沉”,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_),再查(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再查(_____)。

    “沉” 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①(在水里)往下落(跟“浮”相对);

    ②物体往下陷;

    ③使降落;向下放(多用于抽象事物);

    ④(程度)深;

    ⑤分量重;

    ⑥感觉沉重(不舒服)。

    “沉淀”中的“沉”,取第(_____)种解释;“沉醉”中的“沉”,取第(_____)种解释。

  • 3、看拼音写词语。

    dǎo méi        yōu shāng        shū jí            chǔ jìng

    ( )       ( )       ( )       ( )

    kuān wèi     shēn zhòng       kùn jìng        yān zhī fēi fú

    ( )       ( )       ( )       ( )

  •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十五夜望月》描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____的习俗,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表达了思念之情,这样的诗句我积累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几件事,分别是:流落荒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星期五”和回到英国五件事。本期,我课外阅读的世界名著还有_________________

    3.初学喊爸爸的__________,会出门叫洋车了的___________,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___________,提到腊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4.本期,我们又学了一种新的表达方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比如课文《__________》,课文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来说明作者的观点。文中的三个事例在叙述时都是先写___________,再写“问题”,最后结合“问题”写相关的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期,我从课本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如《匆匆》启示我们:___________;从《__________》一文中我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在《表里的生物》中我又认识了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 5、课文内容回顾。

    1.《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由______和节选片段两部分组成,通过这两部分的介绍,表现了鲁滨逊__________________、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2.《骑鹅旅行记(节选)》的主人公是_______,他变成小狐仙后,先后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雄鹅等小动物们,通过与他们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一个男孩从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3.《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这篇课文讲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作品成功塑造了_________这个“顽童”形象,让我们看到他身上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__的气氛。

    【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 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 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 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 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 类似的诗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惠崇是____(填朝代)僧人,能_____。这首诗是__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____诗。

    【3】我能猜出“芦芽”是一种植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抓住了画面上的____、嬉戏的____、满地的____、短短的____等景物,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春景图。

    【5】哪一句诗是作者的想象?用“ ”画出来。

    【6】读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理解。

    独在异乡为异客,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代诗人

    2“独”的意思是_________,“倍”的意思是_________

    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______,是农历_______这天。诗中提到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喜欢秋天。 B.思念亲人。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请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两个成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什么句型?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写出一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同样的道理指的是(   )。

    A. 任何一种橘树种到淮北都只能结成枳。

    B. 齐国的人到楚国都可能做起盗贼来。

    C. 橘树的变化和人的变化是相同的原因。

    4对于水土一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文中两个水土的意思是一样的。

    B. 第二个水土指的是国情及国民情况。

    C. 第一个水土指的是人们的生存环境。

  • 10、阅读并完成练习。

    有一个考察队在北极考察。队长贝德要求每个队员记日记,日记以描写阳光下的景物为主。队员们对此颇有怨言,却又不敢违抗。

    考察队无法及时返回,不得不在黑暗、寒冷和孤独的极夜中停留一段时间。黑暗和寒冷可以忍受,只是那份孤寂压得快要发疯了。贝德队长宣布:“现在我要检查你们的日记,请大家依次朗读!”队员安静下来,只有朗读者在声情并茂地讲述阳光下的故事。人们仿佛看到了闪着银光的雪原,看到了成群的企鹅奔跑的身姿,看到了北极熊从水中爬上冰块,看到了阳光下美好的一切……每朗读一篇日记,烦躁和焦虑一扫而光,心被美丽的回忆占领了。

    终于,大家明白了贝德队长让大家记日记的良苦用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黑暗_____  寒冷______孤独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________队员们对写日记颇有怨言,________又不敢违抗。

    ________朗读者在声情并茂地讲述阳光下的故事,________大家不感到孤独。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在朗读声中,考察队员仿佛看到了______的雪原,______的企鹅,______的北极熊,______的一切。

    4“终于,大家明白了贝德队长让大家记日记的良苦用心”,这良苦用心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狼王梦

    梗概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绝境分娩

    第二章  培养黑仔

    第三章  魂断捕兽夹

    第四章  重塑王者品性

    第五章  寄望后代

    第六章  血洒碧空

    (内容简介)《狼王梦》是一部以自然主义观点写的动物小说。它以尕玛尔草原和日曲卡雪山为背景,讲述了母狼紫岚为了狼王梦,把希望一次又一次寄予后代,却一次又一次梦想破灭的故事。她把自己的青春交给了梦,最后无奈地把希望寄托在女儿的孩子身上……

    精彩片段

    紫岚在老雕尖利的嘴壳啄中自己右眼的一瞬间,趁势将两条前腿钩住了老雕的脖颈,另一条后腿也钩住了老雕的脊背;它一只眼珠子虽然被老雕啄出眼窝了,疼得它浑身抽搐,但它以超凡的毅力忍住了,紧紧地用四肢钩抱住老雕。

    老雕这才想起应当在空中做一些惊险的特技飞行,摆脱掉紫岚的纠缠。老雕一会儿敛紧双翅,从几十丈高空直坠地面,在临近地面两丈来高的时候才又突然展开翅膀,掠过岩石飞升天空;一会儿收敛一只翅膀展开一只翅膀,摆动舵一样的尾羽让身体像陀螺似的在天空中旋转;一会儿上下翻飞左右摇晃……但已经迟了,紫岚将自己的身体和老雕的身体紧贴在一起,就像在热情地拥抱的情侣,任凭老雕怎样折腾,再也不放松了。

    老雕又朝紫岚的左眼啄去,紫岚的左眼窝迸出一汪鲜血,湛蓝的天空消失了,飘飞的白云消失了,世界变得漆黑一团。它疼极了,趁老雕啄它左眼时相对平稳的飞行姿势,张开狼嘴狠狠朝上咬去;它的眼瞎了,它没咬中老雕的脖颈,它咬偏了方向,咬住了老雕的一只翅膀。老雕猛烈扑扇翅膀,朝紫岚的脸上、头上狂啄滥戳,紫岚的鼻子、耳朵和两颊被啄得稀烂,衰老的狼牙也被老雕强有力的翅膀摇落了两颗,嘴角豁裂了,但它紧闭着颌骨,拼命噬咬,只听得“咔嗒”一声脆响,老雕那只翅膀被咬断了。老雕靠一只左翅膀无法在空中保持平衡,歪歪斜斜向地面坠落。“砰”的一声巨响,紫岚紧抱着老雕坠落在阴暗而又荒凉的乱石滩上。紫岚处在老雕的下方,它的脊背先落地,正好砸在尖尖的岩石角上,所有的肋骨都被折断了,心脏也停止了跳动,但四条狼爪仍紧紧地抱着老雕。

    老雕也摔死了,它那只左翅膀最后扑棱了两下,便停止了挣扎。

    火红的夕阳下,那只金色的翅膀直直地僵硬地伸向天空,犹如一块金色的墓碑。这是老母狼紫岚的墓碑。

    这时,山麓那个冬暖夏凉的石洞里,在媚媚幸福而又痛苦的嚎叫声中,五只狼崽呱呱落地了。其中有两只是公狼崽,一只毛色漆黑,一只毛色呈紫黛色,长得特别像黑桑和紫岚。但愿这其中一只将来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狼王。

    1读一读“章节目录”和“精彩片段”,“精彩片段”可能选自《狼王梦》的哪一章?(   )

    A.第三章《魂断捕兽夹》 B.第四章《重塑王者品性》

    C.第五章《寄望后代》 D.第六章《血洒碧空》

    2下列插图和片段内容相关的一项是______,请写出你的理由。

    A B   C   D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片段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填写下面的情节对照表。

    情节对照表

    老雕

    紫岚

    啄中紫岚右眼

    (1)_______

    惊险的特技飞行,想摆脱掉紫岚的纠缠

    任凭老雕怎样折腾,再也不放松了

    先啄紫岚左眼,然后狂啄滥戳紫岚的脸和头

    (2)________

    (3)__________

    心脏停止了跳动

     

     

    4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A.“金色的墓碑”是为老雕而立的,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雕殊死拼搏的赞美之情。

    B.“金色的墓碑”铭记了紫岚的悲壮,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紫岚无故牺牲的愤恨之情。

    C.“金色的墓碑”映射了紫岚的艰辛,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无比赞叹之情。

    D.“金色的墓碑”是后代为紫岚立的,表达狼孙们对它的无比怀念之情。

    5关于片段内容,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交叉描写老雕和紫岚的动作,呈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厮杀场面。

    B.片段结尾充满了温暖、幸福、希望,与前面的厮杀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C.通过片段我们可以感受到紫岚身上所散发出的坚韧、勇敢、机智的美好品质。

    D.片段结局很悲惨,紫岚不仅伤害了它自己,也伤害了媚媚和它的孩子们。

    6有人说,紫岚虽然死了,但是它的“狼王梦”一直在延续。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章节目录、内容简介和精彩片段,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林肯与少女

    在林肯竞选总统的那一年,格雷丝坐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看着父亲从集市上买来的一张相片。这张相片既无色彩,也没线条,但衣服上的皱纹及根根头发却看得清清楚楚。那是一张林肯的相片。格雷丝第一次看到林肯像,这张憔悴的面容使她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

    格雷丝屋里那盏昏暗的油灯晃晃悠悠,在林肯的黑白相片上投下一些不规则的影子。有一块投影晃到林肯瘦(xiāo xuē)的脸庞上,哎,他那凹陷的双(xiá  jiá)不见了。对了,连鬓胡子!留连鬓胡子!留连鬓胡子就能弥补林肯瘦削脸形的不足!可他怎么知道要留连鬓胡子呢?得有人告诉他。格雷丝拿起笔,蘸(zhàn)了墨水就开始写信。

    亲爱的林肯先生:

    我是个11岁的小姑娘,很希望你成为美国总统,所以请你不要认为我写信给你这样一位大人物是胆大包天。

    你有没有像我一般大的女儿?如果有,请向她们转告我的问候,就说我爱她们。如果你没有时间写回信就请她们写。我有四个哥哥,他们有的肯定会投你的票。但如果你听我的话留起连鬓胡子来,我会说服其余的哥哥也来投你的票,这样,你就能当上美国总统了。

      格雷丝·贝达尔

      1860年10月15日

    那时候,几乎每天都有50多封信寄到林肯竞选办公室,但只有来自林肯的朋友及一些重要人物的信件才能通过两位秘书约翰和尼卡莱之手交给林肯。那位尼卡莱对信件(kǎ  qiǎ)得特别死。

    那天早晨,约翰拿着一包信坐到自己的椅子上:“嗨,这小女孩儿居然也来教老头怎样竞选了。”“扔到纸篓里去。”尼卡莱马上说。“她倒有个很别致的建议,要林肯留连鬓胡子。林肯先生很爱孩子,在街上也常停下来与她们交谈,他管她们都叫‘小妹妹’。”约翰说。“别提什么小女孩儿,也不要再说连鬓胡子。”尼卡莱真的生气了,“你马上给宾夕法尼亚州的那位官员写信,这才是当务之急……”

    “怎么啦,尼卡莱你已经不是小孩了,应该学会耐心。”从屋里传出林肯平静的话语。

    不久,格雷丝接到下面这封回信。

    我亲爱的小姐:

    你15日写来的美好的信已经收悉。首先,我不得不抱歉地说,我没有女儿。我有三个儿子,一个17岁,一个9岁,一个7岁。我的家庭就是由他们、他们的母亲和我组成的。至于连鬓胡子,我从未留过。你难道真的认为一旦我留起它,没有人会说这是件傻事吗?

    你非常忠实的良好的祝愿者,亚·林肯

    1860年10月19日

    从此,林肯真的留起了连鬓胡子,并如愿以(sháng  cháng)地(竞  竟)选成为美国总统。林肯那封认真的钢笔回信也一直保存在格雷丝·贝达尔的家里,直到1966年才以1.8万美元的价格拍卖掉。人们极为欣赏这封信,并从“人的情感”这一角度去高度评价它。

    1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①难以说清的感受。   _______

    ②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_______

    ③当前急切应办的事。   _______

    3从约翰的话中,你能了解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极为欣赏这封信中人们欣赏的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迷雾灯塔之光

    (1)科林慢腾腾地从学校往家走。不远处是一个坐落在山上的爱尔兰小渔村,他的家就在那里。今天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但科林一点也感觉不到圣诞的气氛,也许是因为没有下雪。但科林知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使他产生了这种感觉,这是一个他甚至不敢去想的原因。

    (2)他看着远处灰色的大海,地平线上一艘船的影子也没有。七天前他的父亲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3)“我会从设德兰群岛带一条牧羊犬来给你。”科林的父亲在出海的那天早上这样对儿子说,“在圣诞节前你就会得到它,我保证。”

    (4)但现在已经是圣诞节前夜。科林朝山上的灯塔看去,一场暴风雨已摧毁灯塔的电线。明亮的灯塔之光已经熄灭。七天了,没有灯光指引他的父亲的渔船。

    (5)科林推开家门。“科林,我们需要泥炭来生火。”科林一进门,母亲就对他说,“家里的泥炭已经烧完,并且快到点亮圣诞蜡烛的时间了。”

    (6)“我不太关心点亮蜡烛的事,妈妈。”科林回答母亲。“是,我也不想关心。”母亲答道,“但是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即使在最伤心的时候。我知道现在家里充满了悲伤,但明亮的蜡烛表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开。去吧,孩子。我有两根蜡烛,我们一人一根。如果你捡一些泥炭回来,我们待会儿就做晚饭。”科林点点头,走出了家门。

    (7)他牵着驮泥炭的驴子来到山上。谁会关心一根蜡烛?他看着灯塔说:“什么时候才能重新点亮灯光,指引渔船回家?”驴子摇摇头,悲伤地叫了几声,似乎它能听懂科林的话。

    (8)科林凝望灯塔,叹了一口气。忽然,他的脑袋灵光一闪。“对,就这样。”他狂喜着向山顶跑去。到达灯塔,科林使劲地敲门。

    (9)看守人达非先生打开门,“你来干什么,年轻人?你吓了我一大跳。要知道,平安夜就要降临了。”

    (10)“达非先生,”科林喘着气说道,“您以前是如何让灯塔亮起来的?”

    (11)“嗯,用电池,但它们现在已经没有电了。孩子。新年后才有新电池。”

    (12)“不,我的意思是,在使用电池这种东西之前,如何点亮灯塔?”

    (13)“用汽油灯。这盏灯现在放在地下室里。但我们现在没有汽油,孩子。”

    (14)“用煤油行吗?”科林屏住呼吸问。“我想可以,”达非先生若有所思地说,“但是,我们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愚蠢的方法。在这个村庄你不会找到一丁点多余的煤油。今年大家都没什么钱……”

    (15)达非先生还没说完,科林已经跑出很远。回到家里,科林从厨房里拿了几个桶,然后又跑出了家门。

    (16)这时,几乎每一家都已经点亮了蜡烛。在平安夜,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陌生人会受到欢迎,无论他要求什么,都会得到满足。科林加快脚步,飞奔到第一间亮着烛光的房子前。

    (17)“你可以从你的煤油灯里分给我半杯煤油吗?”他问。科林去了每一间有烛光从窗口透出的房子。

    (18)在一小时内,他讨到了两桶煤油。他费力地把两桶煤油提到了灯塔门前,然后又使劲地敲门。

    (19)看到煤油,达非先生非常惊讶,但是他摇着头说道:“这点煤油最多能让灯塔的灯燃烧一个小时。”

    (20)“我会带更多煤油来,时间还早呢!”话没说完,科林又向山下飞奔。

    (21)三个多小时后,科林已经收集了五桶煤油。在他往山上运送第六桶煤油的时候,灯塔上突然亮起了火光。火光迅速在整个山谷扩散开来。同时,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着迷航的人回家。达非先生重新点亮了灯塔上的灯!

    (22)科林回到家时已经很晚了。他母亲从火炉旁的椅子上跳起来:“科林,你去哪里了?你没吃晚饭。也没点亮你的蜡烛!”

      (23)“哦,妈妈。我已经点亮了一根蜡烛,并且是一根大蜡烛!这是一个秘密,我还不能告诉你。但它的确是一根很大的蜡烛。”

      (24)那晚,科林睡得很香,梦里有蜡烛亮着。突然,一声惊叫吵醒了他。“船!船回来了!”

     (25)然后,科林听到了:“灯光!他们说是灯光,灯塔上的灯光。他们其实只在十英里外,船在迷雾中迷失了方向。灯塔上的灯光让他们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26)曙光从窗口射进来。科林蹿到窗口,他的母亲和邻居正冲向码头。是真的!在灰色的海面上,他父亲的双桅帆船正徐徐驶进码头。

      (27)科林跑出家门,也向码头飞奔。他感到一股潮湿的风吹在脸上,就要下雪了。这才是真正的圣诞节早晨。

    【1】选文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请结合选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重新点亮灯塔,科林做了那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

    (1)请你说说第段中使用加点词语“慢腾腾”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的句子。

    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着迷航的人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21)段中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文章内容,请简要概括科林是一个怎样的男孩?(至少答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现代文阅读

    好读书

    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作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科学书;他们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探求规律,便有了历史书;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哲学书; 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文学书……

    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 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走马 观花,囫囵呑枣。( )看了,( )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并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 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 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 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畅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大智 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读书  

    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乐此不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谆谆教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与囫囵吞枣意思相近的词语是。请写出它的反义词:________

    3《诫子书》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想想这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1)“读书好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读书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好书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5文章最后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句。

    6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再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吃饱了的八儿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用加点词语和本句修辞手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人们把蒜瓣放在醋里封起来。(改写为字句)

     

    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修改病句)

     

    张思德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用关联词语连接)

     

     

  • 17、按要求写句子

    1.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很喜欢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字句.

    火柴照亮了小女孩的四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小朋友出来了。

    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

  • 20、句子大风车。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低头唉声叹气。振作精神发奋努力。(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2)孙胺对田忌说:“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获胜。”( 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穿过微云。(请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更具体更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怎能不爱护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语境,试着写一写人物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

    开始发试卷了。久久没有听到老师念我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根据下面提供的开头和结尾,围绕“关爱”这个主题写一篇习作,写的时候注意把故事写完整,题目自拟。

    开头:李明在公园的长椅上饶有兴致地读书,读着读着,他停了下来,皱起眉头。

    结尾:李明又高高兴兴地读起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